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篇

xxx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所在,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着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激起并不断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激情,让学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1.热爱学生,xxx生距离。

著名教育家xxx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他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教师走近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尊重与信任,这样学生自然也会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灵活教学,形成教师特色。

一般化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并没多大的吸引力,而富有特色与个性化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趋于一般化,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淹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地武装自己,灵活教学,创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对体育学科的热爱。

3.现代教学,增强教学趣味。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动态感与趣味性。将其运用于体育学科中,更能展现体育学科原本的活力,将那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动作之中,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辅以逼真的画面效果,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之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创造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创造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来展现这种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

1.自主创编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体育训练或比赛前的前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热身活动可以打破人体静止状态下的生理惰性,调动人体各系统活力,让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既可以避免在体育训练中受伤,同时又可以活跃身体器官,为更好地参与打下基础。但是在以往,热身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完成,这必然会影响到训练效果,学生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而通过学生自主创编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潜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2.自制体育练习器械。

体育主要以室外身体训练为主,需要用到许多的体育器材。而大多学校所配备的器材有限,实用性不强,且不能做到人手一件。为了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自制体育器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励学生创新。如用硬纸片做飞碟、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做哑铃、用旧报纸等做接力棒等。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加努力

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不是体现在某一次活动或是某一节课中,而是需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全过程中,体现在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这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进行主动训练,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就是评价的功效。为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评价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1.加强过程性评价。

不只是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的积极性、团队的合作性,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各项比赛的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赏识教育,体验成功。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篇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怎样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是教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去的几年中,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是以竞技比赛为主,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以及参加相关活动,此类课程缺乏活力,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学生们已经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热情,更谈不上深化自己的体育素养了。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带动其学习兴趣,这也是影响学生自觉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前提。所以,在保证学生们身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完成课本所展示的技术动作,也有些课时是对前阶段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深化。因此,学生们经常会在几个课时内学习同样的内容或练习同样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或情绪,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此,老师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分为难易两个部分,遵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奠定基础为核心,在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教学难度。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假设通过课堂教学对“前滚翻”的内容学习得很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习前滚翻分腿教学等。老师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特点以及规律都掌握清楚,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进行弯道跑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对于跑步要领以及力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保密,让学生们对于跑步时身体的感觉做出说明,也就是询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脚掌如何着地等问题。之后让学生们用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的顺序沿着弯道跑三次,之后对学生们进行同样问题的询问,此时,学生们通常会给出正确的答案。老师所做的就是结合学生们的答案进行补充,并加以整理和概括:不被离心力所牵制,身体靠内侧发力,左脚向外侧发力,而左臂则需要前后摆动,摆动左臂的幅度内小外大。以上就是对弯道跑步的要领总结。一方面,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到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老师要在完全掌握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材束缚,加入新型的授课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首先,解放学生的学习天性,不束缚学生的自由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空间。学生通过兴趣以及个性的不同自由选择组合相比固定组队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程度,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后,对本学校以及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让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层次化以及适宜化。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障

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以及管理者,在经验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地位方面应该和同学们做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学生们是最需要感情依附的,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他们往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关心、公平、情感以及尊重。感情的满足会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具有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是通过情感培养以及沟通信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了解以及信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时间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了。如果老师不去尊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压抑学生的活力,也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要注意管理方式,因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事件不同等,所采用的处理办法也不同。课后要多思考课堂的质量以及预期效果的达标情况,以及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批评教育也应该在尊重学生以及关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感情氛围中,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参与性不足的学生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学生在运动时会投入精力,达到运动效果,但是参与性较差的学生因为性格的特点会影响运动效果。老师应该多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多发掘不同学生的运动优势并加以区别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学好体育的动力在于兴趣。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情感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专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不仅喜爱运动,更加爱上体育课。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篇

摘 要:当今社会,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通过更新观念、改进设备、完善组织教学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等素质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学 教学现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强调: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是基础,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制定并实施良好的课堂教学成为必要,但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学校领导阶层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领导观念中还留有对体育课的传统观念,即体育课是副科,不是升学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课,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另外一种课程落实无关紧要,即使要落实,也不必安排专职的体育老师,只要有老师带着学生玩即可的观念在学校主管领导中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其次,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型,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肯定,因此在城市优厚条件的吸引下,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都进入城市中学,剩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也不能以正确、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家长的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永不变更的期望,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以读书为主要出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法作用下,对升学没有直接贡献的体育自然无人重视。

(二)体育教学设备落后、欠缺。

首先,体育器材缺乏,这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学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因为体育课在升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产生了影响。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和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学校自己投入,但学校较为匮乏的资金链决定其对体育设备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上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造成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其次,场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中学生不少于平方米。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中学人均场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超过3平方米。不同省区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球类场地和不同规模的田径场地,但距国家的规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落后。

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要考试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都是围绕体育达标和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定的,对于非考试范围内的,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则不加理会,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没有新意,一味地重复使用,没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部分教师惯用指导、控制等强制性措施,采用“圈羊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毫无新意地机械模仿,教学中态度严肃、教条。或重教不重练,控制死,练习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贯彻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体育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转变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的、新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学校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善设施。

针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解决渠道改善这一教学条件。首先,申请上级教育部门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尽量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补充各类体育教育设备。其次,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及时关注农村体育教育问题,运用社会这一巨大资源,逐步弥补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最后,探索农村学校自力更生的解决模式。在充分发挥已有器材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鼓励中学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绳等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满足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采取学生两两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农村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依据学生体育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另外,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设备欠缺困难,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设施的活动,同时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发展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人才标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xxx.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0,(9).

[2]xxx,xxx.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5,(4).

[3]xxx.中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0,(6).

[4]xxx,xxx.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J].教育视野,2010,(4).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4篇

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用语言激励学生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几点体会

历史教学中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的体会

浅谈色彩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亮点

深化对高效课堂中关键问题的认识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文化重建的研究

情境绘画教学在幼儿园的开展与体验

恒成立问题中分类讨论的结果怎么写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谈课后作业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演进和支撑保障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策略及研究

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反思及策略

探析小学数学中的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是重点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性研究

浅谈小学英语生命力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探讨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激励性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小议差异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略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虚假现象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民间体育进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探究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及意义

试分析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理论浅析

高中英语如何通过预习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运营监测(控)中心的应用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率

初中数学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试论写作能力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机械合理化制造与设计技术发展路径的探讨

试论历史活动化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广西技工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探析

对历史终结论的再思考——以金融危机为背景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5篇

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体育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转变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的、新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学校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善设施。

针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解决渠道改善这一教学条件。首先,申请上级教育部门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尽量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补充各类体育教育设备。其次,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及时关注农村体育教育问题,运用社会这一巨大资源,逐步弥补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最后,探索农村学校自力更生的解决模式。在充分发挥已有器材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鼓励中学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绳等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满足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采取学生两两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农村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依据学生体育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另外,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设备欠缺困难,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设施的活动,同时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发展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人才标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xxx.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0,(9).

[2]xxx,xxx.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5,(4).

[3]xxx.中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2000,(6).

[4]xxx,xxx.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J].教育视野,2010,(4).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6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体育教学;途径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就与挑战共存,梦想与危机交织。这期间的经验和成就固然令人欣慰,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改进。如今“体”与“育”的工作,在“体”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在“育”方面,突出问题是人文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年龄段是其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加以积极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引导。因此,以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视为应有的教育。

二、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1.人文精神教育观要求在体育教学内容层面上注重专业与文化的结合

人文精神教育观将整个文化分为专业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在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倡导下,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死板地停留在仅仅教授专业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应当拓展至整个文化。不但要学习技术,更要感受到作为教育内核的人文精神。另外,除了要有文化教育之外,还需要有广义的通识教育,这个立足点就不再是这个文化分支,而是整个人类文化。

2.在方法层面上侧重“知识论、认识论同本体论和价值论”相结合

从人文精神教育观方法层面上审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校体育在这一层面存在着若干问题,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在技术传授层面上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较好地完成课时任务,很多优秀体育教师在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十分精彩和到位,生动地传授有关技术,但是在对这些传承下来的知识、技术和人有何关联,学生为何要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关乎本体论、价值论的问题上,还是显得较为单薄。如果认为这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参差不齐的素质有关也不无道理,但是更应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层面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知识论、认识论同本体论、价值论”分离、脱节的局面,要使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并也建立在“以人为本”和“终极关怀”的基础之上。

3.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知识、技术、体质”与“全面发展”的联系紧密

教育家xxx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这意味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养成个人良好习惯的过程。学校体育在做好其本职工作,即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并且将前者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这是xxx自然的改革方向所在。如果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最终也将不利于人对体育技术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这是因为体质的增强与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本应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应该是同一个过程,也就是体育教学可以在技术掌握的同时,理解知识,同时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三、结语

人文精神教育观并非独立存在,它并不是孤立的、空洞的说教,而是教育的灵魂。其在方法论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必定是通过扎实的知识传授才能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是将广博的体育知识作为通向完美人性的桥梁,为到达人文精神的彼岸而奋斗不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但应注重宏观把握,更要注重案例研究,防止“空对空”现象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案例,将各种案例抽象出客观规律,进行因地制宜的推广,一步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切实、有效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2008.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学生差异;理论;协作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初中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要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再加上日常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是极重的。虽然如此,初中班主任仍应对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在具体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班主任面临同样的困境,应积极突破。

一、突破学生差异困境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未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xxx教,由此造成德育成效并不明显。为突破该困境,建议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统一实施德育,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专门性德育。初中班主任可以给班级内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品德档案,记录班里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如此一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便可翻看品德档案记录,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薄弱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品德档案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班主任在建立品德档案时,不仅要认真、细致,经常观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更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伟大领袖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中班主任通过认真观察及了解,便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品德档案。

二、突破理论不足困境

三、突破协作不够困境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8篇

摘 要 本文对我校及周边片区初中学校的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和探讨,结合初中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为更好地完成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和初中体育中考的成绩目标,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锻炼热情,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提出“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构建”。界定概念,明确意义。从课内教学的规划到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开设到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以及可测可操作的评价办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初中 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市体育中考的考试办法不断改革,分值逐年增加,中考体育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学生、家长、老师都有很大的压力。为了取得更好的中考体育成绩,在目前的常态教学中,学校普遍都是考什么就上什么,体育课更多的上成训练课,而且这种现象很多从初一、初二年级就已经开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_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_副总理强调:“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如何在初中体育这一特定条件下,既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又能有效地完成“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地结合,将是我们初中体育老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力求达到上述目标,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机地结为一体,统一思想,统筹安排,整体规划,构建一条适合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体育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归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要求,以及收集国内关于“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关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了解我校及周边初级中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与多所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体育骨干教师进行访谈,得到我市体育教研员的指导,了解各学校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并进行研讨。

三、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一)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什么是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提出的概念,结合我校体育课程特点和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归纳为“课内体育教学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班际、校际竞赛,运动训练)等有机融合为一体,通过课内引领课外,课外推动课内,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和中考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制作了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关系图(图1),这将更直观地理解,更容易地明白什么是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图1 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关系图

(二)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实现初中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对有效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要求,推动高效课堂工程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1.课内体育常规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

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和延伸,让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要求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得到提高和促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营造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约束和限制,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消除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有助于“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

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构建,将针对体育中考、追求分数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体质、运动技术,情感兴趣得到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门体育运动项目,更全面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切切实实地使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1.初中三年体育课程的规划

构建初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首先就要构建好初中三年的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为整个“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主框架。所有课外体育活动的开设都是以主教材为主导,开展辅的补充。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参照广东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按照《东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实际情况,把初中三年的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规划。

表1 初中三年体育课程整体规划一览表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周次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1 常规 常规 常规 常规 常规 常规

2 队形队列 篮球 武术 篮球 篮球 田径

3 广播体操

4 跳绳 身体素质

6 仰卧起坐 足球 实心球 中考

7 技巧

8 单双杆 仰卧起坐 立定跳远

9 田径(基本技术) 技巧 仰卧起坐

10 单双杠 理论 理论 理论

11 武术 田径(跳高、跳远) 田径

(800、1000) 身体素质

12 理论

13 排球 实心球

14 体育中考

15 理论 田径(短跑) 技巧 足球 田径(800、1000)

16 立定跳远 理论

18 测评 测评 测评 测评 测评

把初中三年所有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常识(理论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篮球、足球、素质练习等等教学内容及中考考试项目,全部都包含进去,按照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一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具体的规划。每学期上课18周,初中每周3节课,合计54节,以每个教学内容的所需课时数来安排教学进度。教研组制定好整体规划,年级备课组制定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体育老师制定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最后,教研组按年级、内容、课时、进度等的教学安排汇总成《初中三年体育课程整体规划一览表》(表1)。三年计划制定好后,体育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带的年级,按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不管是哪一位体育老师去上哪个年级的某一周的课时,他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进度的可控性,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教学场地、器材分配的合理性等。如果各方面、各个条件都能很好的对接,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将会减少很多反复的工作负担,对“高效课堂”工程建设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课外体育活动的开设

在概念中,提出了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班际、校际体育竞赛,运动训练等,意义中我们明确了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内教学内容(主教材)的辅助和延伸。那么如何能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开展呢?

以初一年级的篮球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计划中,我们的计划是第二学期的第二至第六周上篮球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球控、变向运球、运球低手上篮、运球高手上篮、比赛、竞赛规则等。这一个学期,初一级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可以围绕这个内容或侧重于这个内容来开展活动。每天下午第八节的体育活动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多组别的篮球活动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分为提高组,基础组或者男生组,女生组。各兴趣小组安排半块篮球场就可以开展。每组人数控制在10-15人。那么,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就可以吸引六、七十名学生主动参与这项运动。

在体育竞赛方面,如班级内部的比赛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对抗,因为是初中生,可以男、女生混合进行,鼓励参与。如在校际比赛中,我们可以在制定比赛规则时打破常规的比赛规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比赛方案。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制定适合学生的比赛规则。如:学校常规的活动使1节课时间,大约45分钟。赛制一:把比赛分为3节进行,每节10分钟。第一节男生打15分钟;第二节女生上场10分钟;第三节男生比赛15分钟;最后计算总分。赛制二:尽可能让班上更多的同学参与,体现整体水平。可以把一个班男生组成3队,女生组成两队。参照乒乓球的赛制,填好出场顺序,采取5局3胜制,决出胜负。只看胜的局数,不计5局的总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课堂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活动中,同时也能发现在比赛中,学生技能战术水平的不足,而更主动地学习、练习、提高。

3.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课堂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活动中,同时也能在比赛中让学生发现自身技战术水平的不足,而更主动地学习、练习、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展示的并非是单一的体育文化,其意义远远大于体育本身。通过理论课、校园广播、宣传栏、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主动了解更多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技术技能,感受体育文化,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也得到有效利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风气,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

4.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办法

目前的体育教学,大多都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身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也不利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贯彻落实。所以,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办法,是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评价中,应该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以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为基础,并将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质与量、过程与结果、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实现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的评价要注意两点:(1)考核内容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还要注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表现,课内主要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健康知识掌握等等;课外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特长、出勤情况等,培养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习惯;(2)考核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动态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质与量、过程与结果、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实现初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四、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研究,基本构建出一条适合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途径。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初中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制定了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诠释了初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设办法及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办法。“一体化”教学强调对教学各要素的整体把握,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出其研究的价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通过“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运动技术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同时,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发展,既能有效地完成课程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科学合理有成效,自然就有助于学校的“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课内外紧密结合更能体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_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Z]..

[3] 武英满.体育课程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运动..

[4] xxx.中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5] xxx等.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6] xxx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与管理..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等教育;信仰;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172-175。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一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二、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0篇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1篇

关键词: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运用

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学科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在具体开展体育学科日常教学环节之前,体育教师通常会指令学生开展预先性学习体验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有效提升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效率,提升初中体育学科的教W质量,助力初中学生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_先学_环节分析

通过沟通探讨实现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目标。在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的预习体验环节过程中,通过小组内不同成员之间的观点交换和互相启发,通过集合小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解决课前预习过程遇到的问题,为之后开展的课堂教学环节提供准备条件。与此同时,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体育学科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开展系统化和针对性的学习讨论过程,并以此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

2._后教_环节分析

_先学_环节是_后教_环节的重要准备条件。在初中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针对体育许可知识内容的_先学_环节基础上,借助_后教_环节能够实现的之前_先学_环节获取的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而在优质完成_后教_工作环节基础上,往往能够具体获取_点石成金_的教学效果,为初中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构筑和提供支持条件。

重视重点知识内容和体育运动技能的讲解分析,突出教学重点。由于初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在时间资源层次具备鲜明的有限性,因而要求初中体育学科一线教师应当积极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知识和重点环节,并以做好重点知识环节的教学工作环节为基础,循序渐进,并遵照预先制定的教学工作规划和日常工作进程结构,顺次完成初中体育学科日常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

举例论之,在讲授《双手头上向前抛掷实心球》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环节的重点放置于抛球过程中腿、躯干以及上肢部位在发力过程中的协调性方面,借助平实朴素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获取关于特定体育运动过程的知识认识和动作练习,并以此实现对教学重点的充分领会。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体验和尝试。体育教学学科本身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性和应用技能性,因而指导初中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展示已经学习掌握的体育运动知识和应用技能,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初中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过程,同时还能确保不同的初中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知识项目和运动技能方面实现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构筑集思广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实现对特定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建构和提升初中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疑难讲解。教师在日常开展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解答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面对或者是遭遇的具体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及时突破在体育学科日常学习实践过程中遭遇的的限制和瓶颈,为初中学生开展体育学科学习体验水平创造了支持条件。

3._当堂训练_环节分析

初中学生想要在体育学科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顺利取得最佳效果,应当积极运用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开展运动实践行为,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总结自身在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掌握层次的缺点和不足,明确自身在改善和提升运动技能放的努力方向,为自身的未来发着创造条件。

4.结束语

本文针对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应用问题,择取_先学_环节、_后教_环节以及_当堂训练_环节三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金玉.试论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兼谈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J].江苏教育研究,2011,31:11-16.

[2]周德藩.论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J].江苏教育研究,2013,20:11-14.

[3]刘金玉._先学后教,当堂训练_:和谐教学思想的精彩演绎[J].江苏教育研究,2012,22:8-13.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2篇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组成一部分,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农村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基层体育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改精神,克服困难,认真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使学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响 课标理念 认识

一、影响教学发展不利的因素。

1.农村体育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校领导、班主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和支持(例:占用体育活动时间、添置器材、待遇等)因此,体育教师自暴自弃,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障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心身健康。

2.农村体育课堂教学,随意性太大,严格按照计划(教案)授课较少。因此造成教学秩序乱、差、效果不好,反而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3.农村中学,班额人数较大(一般60――70人左右)场地、器材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挫伤。

4.农村中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上课无精打采、逃课、请假现象较多,这样影响到学生锻炼和学习。

5.农村中学,体育专职教师短缺,大多数是兼职教师(语、数、外或是其他教师上体育课),他们上课理念是“学生自由,我自由”以自由活动为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反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6.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甚至有的参加工作至今,连县级优秀课都没有观摩与参与,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单调、枯燥无味,仅仅停留在“放羊式”“几个球”“几组跑”和“军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质量吗?

这些客观和主观问题,主要责任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态度。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xxx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二、领悟课标理念精神――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分别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立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以说这课的性质和四条基本理念是指导我们体育教学的观念和追求,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指导与观念。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认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能否设计和组织好每一堂课,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好与坏的直接因素,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一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课堂设计要新颖;三是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四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和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制定既要全面,又要具体,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自己要清楚教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什么?

2.教学设计要新颖:在设计教学过程要创新,提高学生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途径来愉快地完成教学各项任务。

(1)场地器材布局要合理,即方便组织,又方便教学活动。

(2)充分利用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保证学习练习的需要。例如:跨栏架本用来跨栏,可以用做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物等。

(3)体育练习要花样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4)竞争性: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比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比赛性活动,即达到锻炼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结、集体。

(5)体育教师在场地,教材以及教学各个环节来确保安全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体育课设计要丰富多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教学内容;更科学的安排练习负荷和密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规律,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的负荷合理交替,要遵循合理的生理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学生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过大超出学生身心所承受的限度,而且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头痛、头昏、恶心、肌肉抽筋、虚脱等因素)。

教学过程中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用脉搏进行分析。(指数小120次1分钟,中140――160次1分钟,大170――180次1分钟)。

4.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死板,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对象情况及教学环境的因素,正确合理运用组织形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进行,男女分组、兴趣分组、能力分组、伙伴分组等,来提高学生锻炼和学习能力,避免教学单调、枯燥。

四、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3篇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一高、二高、三高、四高、穰东高中、白牛高中和张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其中女教师10名,男教师46名)和200名学生(随机抽选,其中男生120名、女生80名)为调查对象。以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对7所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56份,回收52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89%。对7所农村中学随即抽取的高一、高二和高三的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采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访谈法

根据课题需要,深入7所农村高中,对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问,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

2结果与分析

体育课开设情况

7所农村高中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基本上都能按大纲保证开课学时。由于高三学生处于高考备战阶段,每周开设1节体育课。

体育师资情况

调查7所农村高中体育教师52人。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青壮年教师是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主体,但是女教师的比例偏低,不到总体育教师人数的五分之一,性别结构不合理。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整体上水平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少,专科学历较多,教师的'的职称结构也基本合理,然而在所有的体育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偏小,人数仅为3人,专科比例较大,还有个别教师是中师学历。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还不是很合理,依照国家规定,体育教师平均代课4个班,每周8节课,每班58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32,工作量有些偏大。

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田径场都不是正规的田径场;有些不符合国家标准;基本上都有篮球场但是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平均每所高中6块;排球场基本没有;乒乓球台多为水泥浇筑,为露天摆放;单杠双杠虽然有,但是却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般不用。(表2)从表3可以看出,7所农村高中体育器材配置的数量较少,经实地调查,并不是所有的器材都能用,有些已经损坏,基本上满足不了上课的需要。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相差较大,7所学校拥有的器材数量不平衡,器材设施的配置也不太合理。

体育课上课情况

调查中,虽然7所农村高中都有体育课,但是体育课仍然有被占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做清洁卫生占用体育课,为了参加某些学科评比占用体育课,还有其他学科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补课占用体育课。说明体育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还有就是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据调查,两操是农村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都能够正常开展,7所农村高中基本上每天下午都有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但是活动项目仅限于篮球、乒乓球等很少的几个项目,其中有很多学生不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教室或宿舍呆着。缺乏组织和必要的管理,虽然7所农村高中每年都组织运动竞赛,但是基本上都是篮球赛、越野赛等几个项目,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3结论与建议

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都能按大纲正常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师资情况偏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落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每个学校都有体育课存在被占用的现象,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切实落实_颁发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学校要摆正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体育教师的数量,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估,严控体育教师聘任。加大对农村高中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严禁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对于体育课选择性的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抓好两操的执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热爱运动的风气。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4篇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体育对于人们而言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发展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中学阶段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成长最为重要的时期,所以在中学体育课中选择哪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肯定与改进。而分组教学模式也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极大的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以及课堂质量,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分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不断学习与改进。

关键词:新形式;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了解,中学体育课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有些教师的体育教学大部分会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展开,未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及时的引导,会导致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与现实偏差过大等问题。而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且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什么是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练习,进而可以使得学生在自己起点完成的情况下继续超越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这种情况下,每位学生在选择起点时,必须是自己所能完成并且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才能够对学生身体以及心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以前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无论成绩好坏基本上都是一起进行测试的,这也就造成成绩好的一直跑在前面,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在后面。所以当学生之间的.差距拉的过大的时候,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性来看,就会很有可能的产生自卑的情绪。在之后,学生按照自身的起点来进行测试,能力强的一组,能力稍差的一组,这也就不会存在差距太大的情况,学生们也会在测验中尝试到撞线的感觉,进而耐力跑的教学任务也会很自然的完成。

(二)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能够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心理品质能够健康发展并且得到有效锻炼。这种模式也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使得学生之间建立牢固的友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心理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时候会对每组的学生设置课堂任务,这也可以使得学生们之间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协同合作共同解决老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在这个完成教师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协同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找出队伍中存在篮球技能问题的学生,并针对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改进,这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效率。(3)平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的运用课堂时间,为学生的锻炼提供来了保障,而心理方面分组教学模式又恰好能够让学生身心同步发展,进而使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更加贴近。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体育课中分组的成功与否的前提就是看教师能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对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水平做到充分了解,进而能够清楚的明白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并且结合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级对各组同学设置教学目标,以便能够让学生们更好更快的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项目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也能够避免因教学任务难度过大而使得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例如:在进行跑步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水平相近的分为一组,组内之间进行学习与比试,这也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

(二)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想要在课堂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兴趣做到充分的了解,能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与之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将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球类教学中,教师可以分组,对不同组别不同球类进行分别教学,这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体育学习的氛围。这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设置一些需要简单交流的任务,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感受被尊重和被呵护,除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丰富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合作意识,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体育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选用分组教学模式,不断对其加以总结研究,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5篇

关键词:生活德育论;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的实际[1]。”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xxx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生活德育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论的内涵

1939年xxx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纳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生活德育论强调了生活化、生本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突出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控制权,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论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融入新鲜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联系所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这样一种双向发展的模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向国际接轨。

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这种专业知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这种品德课程的学习。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主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群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呢?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太偏向理论化教学的缺陷,目标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导致教学活动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综合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充实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现实热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讨论中帮助学生体会现实问题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内涵。除了课堂学习,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社会相处过程中,能亲身感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改善教学评价设计指标,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通过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等环节,在进行生活德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后续评价工作,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学指导,应该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指标应该综合化、多样化,重点关注学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评价的导向性要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理解,可以是争对某一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对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6篇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生命安全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普遍化程度较低

在受调查的学校中,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上普遍较为重视,但在实践中真正关注的学校实则不多。大部分中学则口头上积极响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实际教改的步伐仍停滞不前。有的学校甚至丝毫不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对此不作任何改变。忽视生命安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育是实质性和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重要性。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形式较单调

在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我们发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名目繁多、分类不明确的情况,给一线教师在推广生命安全教育时带来了无法适应的压力,中学较多出现体育课教学的观摩形式,体育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模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无模教学。

(三)生命安全教育模式选择不灵活

中学体育教学在对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进行引进应用时,一方面不容易了解国外的社会背景,出现不加批判地全盘照搬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只注重表面功夫,没有深入领略其精髓,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的选择缺少创新思维。骨子里仍然是陈旧的模式,最终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失败。以上分析发现,生命安全视域下中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推广引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所以,如何避免体育课教学交流的观摩模式,走出形式主义怪圈,值得每一位中学体育教育者深思。

二、生命安全视域下构建中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在教学模式推广过程中的参与度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内容选择上要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点,注重好学生的主体性,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还要注重每个动作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每个技术应该采用怎样合适的`练习方法,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关注生命健康,不反感的参与身体锻炼。

(二)教学形式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经典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安全基本知识之外,学校体育教学形式还可以将课外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和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期举办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活动,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开展安全教育的知识竞赛,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比赛。

三、结束语

中学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对中学生生活技能的应急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应急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体育课程理论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诠释,把生命安全教育理论更好在中学生中进行推广,在体育健康课程的基础上顺利的开展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7篇

中学体育教学浅见论文

摘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体育教学是为了中考提高成绩或者是为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这两种体育教育目的都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和对付考试,与当前倡导的中学快乐体育教育,以及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增强学生体质,适时地培养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是不相符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提高;达标

中学时期,由于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平时与体育有关项目接触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次不多,加上体育设备、器材、场地等的限制从主客观两方面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肤浅,而且比较单一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技术的感受性低,差别感受能力也较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一、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性。

体育器械的重要特点就是多功能性,这就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开放思维,充分发挥 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用。对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标志杆、栏架、胶圈、接力棒、体操垫、呼啦圈等器材进行开发,发挥其多功能性。

二、挖掘体育设施资源,制作简单器材

三、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

在我国,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竞技化的体育场地器材,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竞技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大众化的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将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以满足学生体育 活动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四、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动区。

总之,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

通过课外课余活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课余、课外时间我们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良好途径。其特点是学生自由自愿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体验运动乐趣的目 的,是培养学生在无约束的情况下,靠自我意识从事体育锻炼的最佳方案。

( 1)建议开设以传播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特色,符合社会时尚的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运动内容。

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所需从事的体育锻炼是在无约束,没有时间保证和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靠自觉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所以,帮助学生选择“跑步、力量、球类、健美操、武术”等社会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引导学 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和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实践证明,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从自身的体会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体育兴趣,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向学生推行课间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环、踺球、呼啦圈,单双杠练习,散步等体育活动内容,对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作息制度中体育习惯,提高自觉锻炼能力都 有帮助。

(3)适时的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以及野外体育活动,培养学 生因地制宜锻炼身体的能力。

野外自然环境宁静优雅,空气清新、地形条件多变,对于开展体育活动非常适宜,组织学生开展长跑、爬山等 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因地制宜的选择项目。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进行极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课外辅导或活动课。

中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较低,运动技术掌握的不够牢固,锻炼方法及运动规则知道较少。这就要求学校或体育教师不失时机的开设一些卫生保健、锻炼方法、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为主的辅导课或辅导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参加锻炼欲望和自我锻炼能力。

综上所述,当今学校体育的任务已不在局限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 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逐渐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学学校体 育教学,不只重视校内教育效果,而是突出长期效果,立足长远,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8篇

(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学校领导阶层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领导观念中还留有对体育课的传统观念,即体育课是副科,不是升学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课,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另外一种课程落实无关紧要,即使要落实,也不必安排专职的体育老师,只要有老师带着学生玩即可的观念在学校主管领导中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其次,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型,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肯定,因此在城市优厚条件的吸引下,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都进入城市中学,剩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也不能以正确、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家长的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永不变更的期望,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以读书为主要出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法作用下,对升学没有直接贡献的体育自然无人重视。

(二)体育教学设备落后、欠缺。

首先,体育器材缺乏,这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学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因为体育课在升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产生了影响。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和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学校自己投入,但学校较为匮乏的资金链决定其对体育设备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上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造成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其次,场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中学生不少于平方米。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中学人均场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超过3平方米。不同省区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球类场地和不同规模的田径场地,但距国家的规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落后。

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要考试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都是围绕体育达标和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定的,对于非考试范围内的,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则不加理会,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没有新意,一味地重复使用,没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部分教师惯用指导、控制等强制性措施,采用“圈羊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毫无新意地机械模仿,教学中态度严肃、教条。或重教不重练,控制死,练习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19篇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让学生从课堂中充分体会人格美、人体美、力量美以及艺术美。因此,体育教学应当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将欣赏教学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欣赏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因此,人们开始探寻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且能够有效缓解生活压力的业余活动。然而体育表演能给人们提供视觉享受,体育竞技比赛的刺激感和紧张感符合人们对业余生活的高要求,观看体育比赛、欣赏体育表演逐渐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观看与欣赏体育表演和比赛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育专业素养,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是体育的初级阶段,不仅能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而且还能培养初中生体育欣赏技能。将欣赏教学运用于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欣赏教学还可以通过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的方式,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的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1)组织专题性体育欣赏教学。传统的体育授课模式和授课工具无法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专题性欣赏,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欣赏教学工作时,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在专题性的体育欣赏课中,教师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素材等制作内容生动形象的幻灯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音资料等方式,实现提升专题性体育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具备丰富的专业体育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就所选择的图片和影音资料进行介绍,就教学材料中出现的相关体育技能及表现作详细评论赏析。

例如,组织学生欣赏体育之声专题时,采用相关影音文件播放运动员运动时的呼吸声、胜利的喝彩声以及失败的哭泣声等,体育教师能够运用相应的体育语言对声音予以准确地描述。通过组织专题性的体育欣赏教学增强学生体育欣赏教学中的亲切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接受与认可。

(2)强化课堂教学的随堂欣赏。专题性的欣赏教学分配过多课时,不但会阻碍体育教学学期计划的开展,而且会阻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课堂教学需强化教学中的随堂欣赏。教师可以在多次演示体育动作的同时运用简单易理解的语言进行动作讲解,可有效克服随堂欣赏时间较短的缺陷。然而受制于教学条件,体育课堂中部分动作难以得到呈现,特别是相对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作,此时体育教师可借助相关比赛影像资料将无声的教学内容传递到课堂中。例如,在讲解示范跳跃项目空中动作以及xxx、翻滚时,教师通过慢动作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的方式,借助形象逼真且富有立体感的画面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以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课堂外的体育欣赏教学。体育理论知识是初中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理论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欣赏和把握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素质教育针对传统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实践基础的现象,提出教学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体育教师通过采取课堂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方式,不断丰富体育欣赏的形式,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视,可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时,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篮球比赛,并对比赛中出现的打手、走步等犯规动作以及投篮、抢篮板等技巧动作进行讲解。通过课堂外的体育欣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结合,可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欣赏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学尝试,其不仅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赵燕.浅议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完善[J].中学时代,2014(12).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0篇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xxx,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xxx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xxx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xxx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

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1篇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大部分初中教学,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存在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初中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和吸收,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有些初中学校过分注重文化科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器材,学生们不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只能被迫做一些小型的娱乐运动。如此以来,学生的身心不仅得不到锻炼,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为初中生的身心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趁早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身体素质则是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应该在硬件设施上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三)体育教学比较形式化,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应付教学的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设施有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安全遇到一些麻烦。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活的教学,不能死板教学,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的形势,实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挑起祖国赋予的重大责任和重担,因此,改变初中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三、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堂理论教学要结合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讲完一单元的体育知识时,适当举行一场有意义的“体育知识大比拼”活动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越快轻松的氛围下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三)通过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大忌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如果不能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味灌输课本知识,是不会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师讲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缓解压力,针对讲述的体育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掌握要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孝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xxx,xxx,基于绩效管理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与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xxx,试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4]xxx,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4期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2篇

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中学体育教师为了应付上课,学生往往处于被接受的状态,他们缺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这样的后果是扼杀了中学生的个性,一味死板的学习和放羊式的教学,与体育个性化的发展也是背道而驰。在体育个性化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培养方向以崇尚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和完善为最终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施展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魅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体育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学习书本上的体育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维,更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根据当前体育教学的规律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个性差异,并结合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层次性、差异性,不断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法要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特长与课堂的结合,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是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达到实效、高效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探索、凝结经验和创造的结果。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创新。备课时不能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设计体育课程时,在参考新课程标准规范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体育的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重视学生学法指导。要迎合学生的要求,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树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人翁的权利,从而做到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此同时,生生关系也是上好体育课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体育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群性很多项目的练习和开展都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氛围,上好、上活一堂体育课是很艰难的,所以教师要在他们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使他们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坚固。

4结束语

我们国家正在对中学体育进行改革,中学体育教育模式相比过去正发生重大转变,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教育思想为中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体育个性化教学发展的不足,在很多地方体育个性化教学还没有能力开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线的教师更多地探索和付出,相信体育个性化教学定将开启美好的明天。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活动

体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的强弱能够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是符合我国提倡的全面运动的要求的。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初中生处于中考的压力之下,课业紧张,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而初中体育教学正好能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初中体育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对体育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另一个就是课外的活动教学,也是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教学任务,而课外的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以及班级活动等方面,这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如何维系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初中生的教学安排任务表中,一周必然会安排大概两节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他们更好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做了技术和精神上的保证。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规定的,需要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有效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可以练习体育课上未掌握的体育技能,弥补了体育课教学课时少、练习少的不足,为下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随着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体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仅仅依靠课堂的体育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做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双向促进学生发展。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班主任要加强引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有些学生趁此机会偷懒。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4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练习和运动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游戏,其内容多样,且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和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游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技性

体育活动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也应保证其竞技性的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游戏,如较常采用的50m短跑和篮球投篮比赛。

2。趣味性

游戏的基本特点是趣味,体育游戏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体会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说体育游戏也有着健身性。

3。教育启发性

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每个游戏都有自身的规则,使学生在既有规则之上开展活动,可以养成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强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二、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避免体育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教师需要合理选用体育游戏,把握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游戏在教学中的合理组织

首先,游戏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要根据中学体育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其选择的原则是保证学生的纪律性和安全性;其次,游戏的选择应发挥出体育游戏竞技性的特征,要点在于合理区分这种竞技性和社会体育竞技的不同点,体育游戏的竞技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合理组织体育游戏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考虑,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等相关因素,从安全的角度组织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尽量减少危险系数较高的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游戏规则的讲解工作,及时对学生不明白和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答,并强调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全体学生的安全。

2。游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身体素质的练习一般显得较为枯燥,因此这方面游戏的选择需要从趣味性角度考虑,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缓解学习压力方面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也是出于缓解中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考虑,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应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比较轻松活泼的游戏。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街舞比赛或是个人特长展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3)提高体育技能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是进行体育游戏的主要目标内容,体育技能练习一般较为单一,但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对提高体育技能效果明显的游戏项目。比如采用二人篮球对抗游戏;也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定时往返跑比赛,教师测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往返于固定距离之间的次数,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对学生一些球类比赛相关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在适宜的时间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将游戏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才能促进学生体力和脑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体育游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5篇

关键词:初等教育 课程改革 发展趋势 创新途径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下,推动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既是适应推动教育体系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结合实际有效推动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活动,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一.初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1.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从目前初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来看,理论课程在初等教育课程结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初等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在素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方面的设置比较少,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这同时也是导致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设备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从初等教育阶段就对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目前的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设置显然无法实现这一要求,这不仅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改革,最终教育会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因素,阻碍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因此初等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2.初等教育课程内容无法体现时代特征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对社会的认知要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育作为指导学生认知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基础,也应当适应时展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但是从目前初等教育课程结构来看,初等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时展的变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仍然按照之前传统的理论教育体系构建教育内容,这种与时展脱节的教育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校积极性,而且也缺乏教育实用性。整个初等教育发展出现偏差,对初等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严重脱离时展实际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教育的根本意义,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体成长和个性发展。

3.初等教育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初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制约,大部分的初等教育大都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后的教育方式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xxx教促进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发展,是当前初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初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理念指导实践,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初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创新的根本,在开展初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创新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初等教育理念,根据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初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根据推动初等教育的发展。其次,要逐渐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对初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以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重点,在提升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另外,在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设计中要做好人文意识的渗透教育工作,这既是新时期初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初等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措施,渗透人文意识,就要求在初等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观念。最后,树立正确的初等教育观念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与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要提升学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素质教育过程中。总之,为了有效推动初等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对相应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要用全新的视角、更加符合时展要求的理念去指导初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推动初等教育全面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观念基础。

2.丰富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内容

教育内容的改革和丰富是初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作为初等教育课程结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整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过去的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大都偏向于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较缺乏,在教学内容方面就缺少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体现。因此增加初等教育课程结构内容的素质性教育成为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素质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要在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增设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如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艺术鉴赏能力教育和品行教育,丰富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另外,还要对结合时展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变枯燥的理论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基于实际开展,通过实例开展理论教学等等,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初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3.创新初等教育课程结构创新

教育课程结构创新也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会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另外,对初等教育课程结构进行创新也是提升新时期初等教育课程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为初等教育向着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根据时展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初等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推进。首先是要增加初等教育素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结构,初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育人,这就要求在初等教育结构中增加相应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具有丰富性、趣味性,要贴合现代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另外,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全面,要涵盖爱国思想政治教育、公民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素质教育等多个层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监理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其次,要增设综合实践课程,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实践性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开展系列综合实践课程锻炼,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动手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培养。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要与相关的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且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初等教育效果和质量。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学校还要与社会团体、企业等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合作,安排假期实践、实习,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发现自身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不足,提高初等教育课程结构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4.创新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6篇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体育课前,教师应该先对场地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考虑学生取器材的时间等,再合理的安排课堂步骤,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铅球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再由组长负责组员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拥挤抢球等现象。在有效的45分钟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们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学生习惯性习惯性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习惯性,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的常规教学方式,大多由集合、报数、实践上课内容组成,当集合、报数这些步骤结束后,再进行上课内容的实践,这就会浪费了不少的课堂时间。然而,让学生养成在体育课时,习惯性的集合、报数,这样便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不迟到、及时整队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改进,以此来节省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手段的实效性

采取实效性的教学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选择上面,教师应该讲究其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帮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体育课中跳远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学生的姿势,向前上方腾空跳起,充分展体,落地时,收复,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落地缓冲。但是教师这样只是一味的强调标准,学生只存在概念上的认知,并没有完全的动作印象,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面,教师可以将跳远的动作,进行分解,并作出示范,利用这样实效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体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羽毛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一场小型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教授学生羽毛球的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性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中,教师们应该明确互动性的重要性,充分将互动性教学融入到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概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这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重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7篇

[关键词]初三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我国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教学中还未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方法。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和_理论。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改变了随意增加学科的传统办法,把改革的目光投向学科的融合上。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 xxx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8篇

中学体育投掷教学论文

1减少投掷教学的竞技性促进学生兴趣

中学体育教师要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加强学生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学重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在提高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传统的投掷教学中,教师会以技术培养作为重点,投掷教学又是体育教学中难以学习的部分,就会造成投掷教学的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投掷教学内容,首先可以让学生以投远为目的进行练习体验,在学生实践中进行正确动作的提取,这样不但提高了投掷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投掷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能得到身心的锻炼,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竞技性的要求,有耐心的教导,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远、投高的不同练习,大胆创新,开展有趣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能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交际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身体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投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投掷体验中,体育教师要有耐心的感染和鼓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统的.投掷教学中,严肃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学氛围压抑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过程被动,如果学习成果较低,老师可能会严格的进行批评,那么更加打击学生的信心,更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如果能跟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跟同学们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大胆的创新,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也显得有生机。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肌肉得到舒展和放松,为接下来完成教学目的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师生之间对话的平等性,也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受到积极的感染,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3让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实现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投掷工具和投掷方式,改变了传统投掷教学的单一性和沉闷的教学氛围。比如,将投掷教材的铅球改为实心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危险性,并且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投掷方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对投掷学习的乐趣,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投掷过程,也帮助学生积极的思考,结合自身有选择性的练习,选择自己喜欢以及适合自己的投掷器材,让学生大胆的创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4利用教学资料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结合

中学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料的利用者同时也是教学资料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不仅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是运用教学资料的载体。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老师可以在没有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自身就能实现教学效果超水平的发挥,促进了体育目标的实现。投掷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大的利用,比如投、抛、扔等动作,是人们日常经常使用的技能。因此,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练习目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特点设计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练习方法,从而促进在生活中投掷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的方式,即开发了现有资源又提高了投掷的娱乐性。

5采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投掷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对于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而对于体育素质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领悟能力、爱好擅长、心理素质等方面,xxx教,让学生都能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还能达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找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练习中都处于兴奋状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得到满足感。

6可逆教学法在投掷教学中的运用

大部分的投掷教学都采用的顺序教学法,何为顺序教学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顺序教学法在投掷教学中难免会枯燥乏味,学生提起兴趣进行投掷学习。顺序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投掷教学手段,与其相反的可逆教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

先学习用力和出手技术

选用超等长式卧撑起练习,在手臂向上撑起的时候,进行爆发式的展臂,结合球类原地进行练习,感受出球的感觉。或者可以用橡皮筋练习推球,练习上肢力量,增强上肢肌肉。

学习滑步和最后用力

学习滑步和用力的时候可以采用斜坡式训练法,在坡沿上纠正臀部后坐的现象,利用下坡训练滑步结束后的动作停顿。结合球类进行原地训练,体育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

再学习滑步技术

学习滑步技术可以利用橡皮筋,把橡皮筋固定在地面,橡皮筋挂在脚踝关节处,借助橡皮筋的弹性推力,增加学生蹬地的距离。还可以把橡皮筋一端系在学生手腕上,另一端由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牵拉,可以组织练习者上半身过早转体,这种方法是练习铅球出手前动作规范很好的途径。

最后练习完整的技术动作

在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各个小组的学生水平大致相同,学生能更自信的进行训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把铅球改为实心球,经过训练可以再过渡到铅球,从而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加学生的兴趣。

7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投掷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要进行彻底改革,摒弃以前以竞技性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师过于严格不能跟同学们和谐相处的现象。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服从,不但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无法把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展现出来,老师也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很多长处,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轻松,乐中求知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学中的投掷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改革,才能更好的配合学生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29篇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讨论文

一、多元化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因此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也就使得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学生在九年级阶段,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将精力集中在体育教学中,因此,教师就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探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

应用模块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其身体发展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更加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新的认识,减少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抵触心理。

(二)俱乐部式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在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特点、兴趣以及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对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做合理的安排。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体育特长,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差别化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格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差别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转变过来,从而主动去学习。所以,教师在应用差别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分组训练。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大纲与学生自身的素质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自身素质,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

二、如何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育

(一)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只有学生对该教学活动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探究体育教育多元化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明确加强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为了能够转变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探索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可以适当的引入类似于搏击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中学体育中进行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不断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教育,就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相关的体育专业素养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不断提升。并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及时调整其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探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主导的作用,使中学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还可以组建起一支科研能力较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体育教师队伍,对中学与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明确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分析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究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途径,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推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0篇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1篇

中学体育合作教学的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进行研讨、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探索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教学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

一、按人数分组

1.一对一互助合作。两人合作是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运动技能的分组策略。采用一对一分组策略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一对一互助练习,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则根据要领仔细观察,提供反馈和帮助;反之,当一人能正确掌握动作时,他就转变为观察者和帮助者,另一名学生则变成练习者进行练习,直到两人都正确掌握技能为止。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广播操、武术、球类等项目。

至6人小组合作4至6人合作在合作教学中是较为常见和科学的分组形式。学生小组由4至6人组成,选出一人作为小组长,起到组织、领导、监督、帮助的作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尝试、探索,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进而获得成功。具体实施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让小组自主讨论,尝试探索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小组依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投掷、体操等技巧类项目。

3.多人合作。常见的多人合作是按照四列横队分组,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式大多用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上,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实战中得以展示和演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跑、体育游戏等项目。

二、按功能分组

1.帮教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就是教师将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和相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绑定,其形式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是一帮多,或者是多帮一。这种分组策略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德育渗透性,即小组合作的互帮互助性。例如:在体育教材“排球双手正面垫球”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将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技能教授给学生,通过几堂课的练习,60%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抛自垫的技能,但是仍有40%的学生因为球感较差而掌握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排球两人对垫教学时采用了帮教型分组,垫球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纠正同伴的垫球手型和垫球部位,同时在对垫时能较好地控制球的高度和方向,进而帮助同伴共同提高。通过“一帮一”的合作模式,学生们都得到了收获,掌握较差的通过合作垫球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小老师”在帮教中获得了成就感。分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常常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掌握得较差的学生则停滞不前,甚至渐渐产生抵触情绪。而帮教型分组合作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指导“学困生”,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合作小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小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会想尽各种办法指导和督促他们练习;“学困生”则热情高涨,在“小老师”的监督下努力练习。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成功感与喜悦感。

2.友伴型分组。友伴型分组就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前教师只需说明练习是几人为一组。这种分组往往是在日常学习中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练习小组,这就有利于增加小组团队的凝聚力,意见容易达成一致。例如:在体育教材“健美操基本步伐”教研课上,我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导入本课内容,即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并腿跳、弓步跳、开合跳。在基本步伐集体教授后,我让学生按自主意愿进行友伴型分组,规定6人一组,自由结伴。分组完成后,各小组先积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迅速投身于练习之中:有的小组集体边喊口令边练习基本步伐;有的小组选出较好的同伴在前面带领组员们练习基本步伐。

在课的最后,我请各小组展示表演,每个小组都踊跃举手,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步伐一致,动作规范,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分组策略进行练习,这样常常会因为学生之间性格差异和爱好不同而出现小组凝聚力差、组内意见难以统一、组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友伴型分组则恰好避免了以上问题,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组成小组,组内默契度大大提高,同伴们的练习热情也大有增长。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一致,并能有效地开展练习,练习效果较固定分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友伴型分组在分组时常常会出现有些学生被孤立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开导那些被孤立的学生,同时劝说小组成员接纳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加入适合自己的小组,促使每个小组达到最优化。

3.合作型分组。合作型分组就是教师将学生按相同人数、男女相同比例进行分组,分组后,组内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合作,最后共同掌握运动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在男女均等的情况下将组内成员的特长最大化,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例如:在体育游戏“四人五足走”教研课上,我将“合作”二字贯穿始终。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用“火车与司机”的小游戏代替了传统的慢跑,并通过“合作操”让学生活动关节。在课的基本部分,我将学生前后四人(两男两女)分成一组,我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四个人怎样配合才能走得更默契?”)自主尝试四人五足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尝试、探索,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得出了四人五足走的方法:相互配合,男生迁就女生的步伐,做到步伐一致。在练习过程中,男同学为了迁就女同学尽量控制步伐和速度,他们大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或“左右,左右”,大家齐心协力,步伐一致地走向终点线。

分析: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把男女生分开分组,这种分组策略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因为男女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男女生分开分组的方法,常常会产生男、女生技能达成度存在明显差距的现象。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合作就应该男女合作,在合作中男生女生相互互补、迁就,发挥各自特点和特长,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将大大缩小男生与女生掌握技能的差距。而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应细心留意各个小组的情况,用言语引导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学会迁就、谦让组内的女生,同时也要鼓励女生向男生看齐,学习男生们的勇敢和拼搏精神,进而彼此互补,共同进步,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策略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分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分组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当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分组策略等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价值。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2篇

一、xxx

赞成者与反对者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初中进城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1.赞成农村初中进城的观点

综合来看,赞成者的主要观点有城市教育优越论、城乡流动决定论和教育均衡论等。

(1)城市教育优越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城市比农村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城市教育更适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与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用发展城市教育的经验改造农村教育或者以城市教育模式取代农村教育模式,不如让农村学生进城读书更方便。“每县拥有一片颇具规模的教育园区或‘中学城’,既是城市建设科学布局的一部分,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常住人口,拉动城市消费,促进城市的发育与繁荣。”因为城市有比农村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把中学建在城里,有望使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最终成为教师的主体,从而使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学历和能力均不达标的乡村教师逐步退出现有教师岗位。”

(2)城乡流动决定论。在城市化的洪流中,赞成初中进城者认为:农村初中基础条件差且过于分散,安排城区中学教师轮流下乡任教无济于事,仅靠修修补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教育投资思路,集中投资修建教育园区”则是顺乎民心,扩大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农村孩子进城读书,是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应有之意。在他们眼中,城市化的浪潮过于强大,其中裹挟了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大量要素,一厢情愿地发展农村教育是徒劳无益的,依村救村的单向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也不能给农村教育带来真正的转机与希望,认为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xxx指出:“在农村办学,无论投入多大,前景实在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村在县城。”让农村子女进城与城市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

(3)教育均衡发展论。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公平。长期以来,我国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乡之间在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差距,即使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也非常明显。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寻求二者之间的同一成了解决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突出表现在以城市学校的标准规范农村学校或者干脆取消农村学校,让农村儿童都进城读书。

2.反对农村初中进城的观点

反对初中进城者与支持初中进城者针锋相对,也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理由。其主要观点有农村文化缺失论、规模不经济论和伪均衡论。

(1)农村文化缺失论。学校对于所处的村落具有符号意义,是所在区域“适宜居住性”(livability)的象征。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哪怕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农村初中进城,会给当地的文化结构造成破坏,使得有知识、有素养的“乡村能人”转入城市,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的荒芜。

(2)规模不经济论。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改变过于分散的不合理状态,可以提高农村教育的规模效益。然而,撤并农村初中学校,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读书,又会出现规模过大而导致的不经济问题,比如,规模过大造成学校管理压力增大、存在安全隐患、协调成本增高、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等。将农村初中集中到城区建设“巨型学校”,是以城市教育取代农村教育的做法,“会导致国家多年以来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付诸东流,出现城区教育资源紧张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并存的结构性浪费”。

在访谈过程中,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透露,在城里建学校比在农村改造老学校的成本要高得多,在城里集中建学校可以省钱、可以节约资源的说法是伪说法。“在城里建1所学校,在农村可以建10所。”在农村,不仅建设成本低,还可以节省不少交通费。“一个孩子一个月要回两次家,一次10块钱交通费,两次就是20元,一万个孩子就是20万,一年是200多万,可以用来建很多农村学校。”

(3)伪均衡论。对于实践中把农村学校数量减少和城区学校规模扩大作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经验进行推广的做法,未免过于简单,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撤并农村初中,让孩子集中到县城读书不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好办法,还可能导致家庭经济条件差、社会xxx、学习成绩不良的儿童选择辍学。在访谈中,有教育行政领导认为,在城里集中建学校是政绩工程,在城里集中建几所学校比在农村分散建几十所学校更能显出政绩,并且可以带动县城的消费,农村孩子进城读书与城市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是一种伪均衡。“孩子进城有利于刺激县城的消费,在城里喝水都要花钱。”“农村的孩子,在农村读书,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而不是把农村的孩子弄到城里读书,这就是教育公平。”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3篇

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个性就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先天的遗传条件是个性发展的前提,而后天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良好的个性是中学生成才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是中学生大量汲取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丰富情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完善性格的阶段,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确立人生方向,正确目标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对于他们的将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历史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而中学的体育个性化的教学除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外还以体育游戏、各种各样的运动竞赛,运动测试为辅助手段,而这些活动为中学生塑造健康的个性方面创造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例如,游戏和竞赛的开展能激起中学生战胜对手和xxx的本能,能动员每一位中学生去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的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竞争能力。此外这些内容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是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体育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更是中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

体育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中学生树立健康的个性

所谓健康的个性即个性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而学校体育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的个性化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体质、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的个性化教学从开始到实施更加注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中学生为本,从课的内容上选取学生感兴趣、喜欢,心理上需要的运动项目,课的开展更能得到中学生的认同,所以他们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进来,为了实现课的目标不怕困难,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这样上课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在学生们体魄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人格,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大全xxx 第3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程思想内容和课程范围之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和智力开发,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能够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文修养,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在初中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人就获得了人生的方向和动力,也就必然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青年初中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现实不满足,无尽追求理想主义的一群人。”理想信念包含丰富的内容: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人生理想。但是不可否认富有理想的青年学生存在着理想模糊、错位,信念不坚定等情况。这里的理想信念是指初中生一般性的理想信念。

二、当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种更多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但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教学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笔者通过研读xxx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xxx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初步提出了指导―自主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预先准备的一些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一讲解。

从身体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节、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观事实特定的艺术品质,生动的文学的内容。事实上,这也是在哲学相互之间的关系。鉴于德育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三、新时期初中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

(一)课型特点要突出

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把预习的载体――导学案设计成了阶梯式作业:①预习课文填空题。②研读课文探讨题。③课外班主任德育工作拓展题。以学校为基础的,也被称为“校本”,但它不是完全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基础的不完全统治学校本身的一切,实施。情感教学法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教学法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

目前大部分现代汉语阅读教学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师讲解生词并朗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跟读课文或者学生之间朗读课文,最后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谈感想。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材作为学生了解母语的主要渠道,对于他们今后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意义更加重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来说,什么样的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适合在教材中出现,在教材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正确的运用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日常交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是一个集学习,教学和学校为基础的组织,交流的学校为本的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以学校为本的理念,教学模式的建设已成为学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