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1

在社会经济不断提高的现阶段,工程建筑领域也随之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下是“经济学论文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加油站的差异化营销分为多个方面,如交付方式、核心产品以及延伸产品等内容,围绕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细分市场,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来提高这些方面的层次,拉开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以此来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1 加油站竞争态势

成品油零售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加油站网络规模经济显著。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受国家管制,国家根据国际成品油三地市场价格变化核定中准价格,随着市场的放开,价格管制的松动,竞争的加剧,零售毛利率将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加油站的零售毛利率水平预计,我国加油站的零售毛利率水平将保持在6%—8%,甚至某些时间出现亏损。成品油零售企业只能依靠加油站网络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降低取得较大的利润。

2 加油站差异化竞争策略分析

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加油方式的差异化竞争

加油站属于服务行业,客户是服务行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让客户满意,就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因此服务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也尤为重要。需要为客户提供方便、安全、可靠的差别化交付服务,就需要对市场和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了解客户多样、具体的需求,在交付方式方面,当前加油站一般都是利用全服务式加油以及自助式加油方式。相对于完全服务式的交付方式,自助式服务可以减少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且这种方式可以让客户始终在管理和控制服务的状态下,这种方式更适合那些参与感较强、对价格较为敏感,想要便利的客户。在人手充沛的自助式服务加油站,引导客户进行自助加油服务后,可充分发挥加油员的其它服务潜能,将客户服务从加油环节向车辆清洗、基本维护、产品推销等方向转移,实现差异化服务提升竞争力实力。

提高油品科技含量,进行核心产品的差异化营销

质量差异化竞争

成品油在零销售方面,其纯净度是核心销售点,因此在加油站的销售中,也应该保证其纯净度,只有保证质量,才能提高核心产品的竞争力。通常在保证油品纯净度上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需要通过管理,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如:对油品进行严格的接卸验收操作,定期清洗滤网,定期更换滤芯,脱排罐底水杂,在一定周期内进行储存油罐的清理工作,避免和减少因为这些人为可控因素而影响油品纯净度。只有确保油品纯净度,不断致力于提高纯净度,才能逐渐形成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为品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满足差异化竞争的需求。

产品性能差异化竞争

除产品质量外,在其性能方面也要进行差异化竞争,在这方面,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研发新的工艺和技术,不但提高产品的性能以及品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可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如对于那些追求高性能和高品质的产品的消费者,根据其需求,形成特定的细分市场。当前,加油站成品油零售环节要提高油品的性能和品质,一般会通过在油品中添加添加剂来实现。因此,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炼油工艺的不断提升之外,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生产不同级别想燃油清净剂,以此来提供客户差异化油品品质的需求。

开展非油品业务组合,实现加油站外延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当前加油站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为交通工具提供燃料,在非油品的其他业务方面则已经起步,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加油站应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出企业的品牌优势以及内部资料优勢,对零售业务进行统一安排,利用非油品促销等各种资源,能够实现“油品促非油品,非油品促油品”的营销方式。城市对于油品的需求量要更大,顾客通常都是个人以及集团,消费群较为固定,且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的数量在快速的增长,消费者对加油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注重油品的数量以及质量之外,还要求要有相关的配套服务,以及高品质完善的服务,分布在城区的加油站,要发展非油品业务,可以发展汽车休息、汽车美容、便利店等,这样除了油品销售收入之外,还可以为加油站带来更多的销售额,这是因为这些非油品服务业务具有很高的毛利率水平,可以有效填补成品油零售毛利的损失,促进加油站发展。

提升加油站服务功能,实现严格管理的差异化竞争

加油站要满足消费者在精神以及物质上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如经济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文明性以及舒适性。因此加油站应该注重这些内容,对站内进行优化改造,积极开发非油品业务,完善加油站内的硬件设施,开发更多的服务功能,对油品进行严格管理,对加油机设备做好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质量信息管理以及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和现场环境管理等,建立一个加油站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加油站管理和服务水平,采用多样的手段实现这一目的,如星级评比、样板站建设、定制化规范等,都可以有效的督促加油站不断完善服务和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油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新形势下,需要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从多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此来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经济学论文2000字]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2

引导语:经济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那么经济学的应届毕业生要怎样写一份论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不仅为我国的GDP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强有力队伍。但是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小企业大多寿命不长,究其原因,没有构建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从而延长企业的寿命。本文就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引言

某公司曾经的一位总经理说过:“企业大事,奖惩二字”,这是他管理企业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也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这句话。那么,何为奖惩?怎样奖惩?这就需要提到考核了,通过考核来更为合理地奖惩员工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基于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且有利于由内而外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绩效考核的介绍

绩效考核的目的

每一种企业管理手段都有着一定的目的,并且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展开来推动着企业的发展。xxx认为:企业有两件大事:①怎么管好干部;②怎么分好钱。xxx也说过,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两个原因:①钱没给到位;②伤了人家的心。他们都提到了薪酬分配的问题,那么怎样合理地解决薪酬分配问题呢?绩效考核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薪酬的合理分配问题。

绩效考核的要点

考核制度的建立

当我们分析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有没有执行到位时,除了认识层面上的问题,还有就在于考核制度没有建立。考核制度可以说是支撑着考核体系的基础,只有考核制度落实到位了,才可以谈什么考核方法,考核方案等等系列的东西。

定岗定编

一般来说,定岗定编解决了三个问题:①确定了不同生产单元的难易程度,这样来把握好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的整体平衡;②确定了不同岗位的难易程度,以此来核定不同岗位的奖金系数;③确定了不同岗位人员的配置,这样可以倒推核定不同岗位的计件工资标准。

薪酬设计

薪酬设计主要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结构问题;②模式问题。就薪酬结构问题而言,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薪酬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顾名思义,固定部分是不动的,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好坏,都必须发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底薪;而浮动部分是变化的,这就要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所占薪酬的比例就不同的行业而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2目前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

盲目复制国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是跟风国外比较有名的体系,比如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等,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自身企业实际的特点,照抄照搬直接将别人的体系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去,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得不偿失。

考核体系与战略脱节

就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内部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中心,都要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来展开并且为发展战略服务,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看不到长远目标,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绩效考核更是根据员工的岗位不同来进行分解,没有一个企业的整体概念,没有从整体的战略的眼光来考虑企业的发展。这样制定出来的绩效考核体系与企业的战略是脱轨的,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考核指标单一,考核方法模糊

考核一个员工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不仅仅就他的工作业绩来评价,这种单方面得出来的结果过于片面,也不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正确的考核方法应该综合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爱岗敬业态度以及道德行为素质等多方面来全方位地评价,这样有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促进进企业的全面有效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多中小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过于模糊,可能管理层自己也说不上来企业用的是哪一种考核方法,只是知道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这样的考核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考核体系缺乏透明度

虽然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有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但是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过程甚至考核结果都不公开,这样的考核带有管理层很强的主观色彩,很难具有说服力。并且最终的考核结果也不进行公布反馈,使得员工对于自己的表现,给领导的印象等都模模糊糊,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以后应该怎么办,这样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3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措施

营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可以说,但凡发展良好有一定历史的企业都有较好的企业文化。而要想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就需要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支撑,只有一个企业注重绩效了,鼓励绩效,关注员工的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夯实企业基础管理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也需要重视起来,因为一个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发展,只有基础管理工作夯实到位了,其它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而关系到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工作就是设计好不同岗位的说明书与指导书,让它处于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在考核时,要打破单纯以业绩为指标的常规,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来评价员工。

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合理迅速地应用

考核的效果要看得见并且要合理地进行分析应用,这就需要企业设立更加灵活的考核周期,并且在每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后要尽快将考核结果加以公示,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并且分析问题以便于下一个考核周期做出调整,这样循环下去每一个员工都不断地来完善自己,最后使得整个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

有效的绩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和群体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传递和反馈,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员工,而让员工更好地参与到考核中来的方法就是与之沟通,知道双方的需求,从而设定考核的标准与措施,通过沟通来完善这些,让考核更加人性化,让员工更好地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考核的作用与功效。

4绩效考核的保证条件

建立考核小组

绩效考核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考核小组,建立考核小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考核小组的主要指责包括考核制度的制定、考核方案的审议、考核结果的评判以及重大事项的奖惩等等。考核小组的成员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考核透明化,并且考核小组的成员应该相对固定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把握系统平衡

系统平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的平衡;②生产单位彼此之间的平衡;③考核单元之间的平衡。把握系统平衡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薪酬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更是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原则。

5结束语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容忽视且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xxx.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7.

[2]xxx,xxx卫.华北公司推进信息绩效管理体系建设[N].华北电力报,2009,03.

[3]xxx.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策略[J].科学管理研究,2003,21(1).

[4]xxx.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2011,491(6).

[经济学论文xxx]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3

发展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积累,投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的稳步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经济学论文xxx

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就尤为重要。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实现和8%的高增长率,其中投资贡献率高达左右。在国内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逐步上升至2017年的(表1),弥补了传统产业投资增长率下降的遗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慢慢显现出来。

从总量分析,在1997~2017年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 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 ,,和,略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1992~1993年增长率高达117%和165%的过热现象(图1)。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基本合理,2017年住宅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6%,

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别墅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6%和9%,办公楼为12%,商业用房为12%。

从房地产持续投资热点的分布来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

主导的三大城市群,从2017年1-9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30%,,和。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房地产投资热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三大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劳动力的流动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房地产投资也要以需求为后盾,没有效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那么,我国的房地区性投资稳步增长是否有需求的支撑?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4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结合传统金融业而出现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目前发展迅速。我国当前的税收法律制度主要是对实体金融业进行规制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税收征管还处于缺失和空白的状态,具体表现在税款征收法律制度的制定和修订落后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同时税款征收的方式和方法比较陈旧。为了有效规范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收征管,必须从税收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款征收与管理,从而引导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P2P;营改增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以网络技术平台为媒介所产生的一个全新领域,互联网金融颠覆了既有的传统观念、方式和战略,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服务的成本,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规模效益。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优点,它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方便了人们的生活,[1]但同时其自身隐藏的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有关互联网金融税收立法方面仍处于滞后和缺位的状态,这极大限制了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进程。因此,相关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的完善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健全显得尤为迫切。

一、互联网金融实体税收立法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出现的事物而且发展速度异常快,所以不管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相关的监管机构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成立和纳税方面都存在法律制度适用缺失的情况。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业有巨大的差异,因而既有的规范传统金融业的法律制度与互联网金融无法完全对接。税法制度的缺位导致对互联网金融缺少监督和管理,使得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大量的风险;同时法律制度的缺位使得税务机关无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征税。金融行业是高利润的行业但也伴随着高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其初创时期因为本身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监管机构的定性不是很明晰,而税款的征收应当建立在对征税对象明确清晰的定性基础之上。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制度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明确的定性,而后再进一步制定规制互联网金融纳税的相关法律规范,从而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税款征收的规范性。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大数据等手段来进行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形式,它既有服务中介和融资的功能,还简化了传统金融的手续和程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当前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有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等。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结论可知,到2016年初为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业务额度高达118000亿元,P2P网贷交易机构业务规模达8000亿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民间的迅速发展间接推动了国内的经济改革,同时也对我国现有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不同于传统金融的实体交易方式,基于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互联网金融已经变成大众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金融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例在逐渐扩大,其取代传统实体金融交易模式也只是时间问题,因而国家必须给予互联网金融足够的重视,同时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也是非常紧迫的事情。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事物,国家应该给予政策鼓励,但是依法征税是宪法赋予国家机关的权力,也是国家机关应当履行的义务,因此我们必须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收征管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防范相关税源的流失。

央行2010年制定的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支付的相关制度中对于第三方支付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从而将第三方支付正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从2015年10月17日起,微信支付开始选择对部分用户试行新规则,规定每个用户每个账户在一定额度之内转账可享受相关优惠,超出规定部分则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第三方支付收费时代来临。根据现行税法,第三方就其从交易方取得的手续费所得在营改增之前是按照“金融保险业”并依照5%的税率计算营业税。但是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家逐步启动营改增,据此第三方支付就其向交易方收取的手续费所得按增值税“金融服务”并以6%的税率计算增值税税款。[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营改增之后第三方支付就其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所适用的税率比之前有所提升。金融业征收增值税,允许其进行进项数额的扣除,仅对增值额计算增值税,税基小于营业税,减轻了企业负担。从整体面上来看,金融业的营改增比较艰难,因为金融业的进项税额不容易确定,金融业交易的对象大多为个人,个人无法对增值税进项进行扣除,但若将销项全部转移给客户,无疑增加了个人客户的负担。“营改增”的实施不仅保证了税收征管的优惠政策,同时延续了不动产进项扣除。但是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经营的特殊性,通常是在闹市区租住商务楼房,不需要购置不动产,因此,能够抵扣的进项税相对有限。这样来看,纳税人本身规模的大小与其可以享受的待遇有很大的联系。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产生深远影响并受到广泛关注的还有P2P网贷。P2P网贷在注册成立时,并未将企业定性为“准金融企业”而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3]直到2015年初,银监会调整结构时将P2P网贷纳入到惠普金融局监管,至此才将P2P网贷正式归入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之内。但是,P2P互联网金融平台收取的佣金,是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按照“服务业”缴纳增值税,还是作为“准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目前税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根据营改增试点办法可知,按照“金融服务”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必须是经央行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但目前P2P网贷的成立不符合此条件。所以,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并未将其纳入征管范围,由此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缴税,涉及的税目却并不完全一致。由于P2P网贷在本质上仍属于民间借贷,借款人如果是企业,他所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应计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企业往往采取税前对利息进行冲销的做法进行避税,但纳税的个人没有其他措施,其所获取的利息必须全额缴纳所得税,因而税负较重,有失公平。税法同时做了界定,支付个人所得的机构和本人为扣缴义务人,但由于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明确P2P网贷是借款人还是扣缴义务人,因此对于P2P网贷的税收征管无所适从。

二、互联网金融程序税收立法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设立、监管及税收征管等方面,都存在着法律法规缺失滞后等问题,成为今后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2015年央行首次出台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措施,也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界限,但仅仅提出要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也没有规定税收征管的具体法律措施。互联网金融税收法律制度的缺位直接导致对其税收征管缺乏依据,从而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营不规范,甚至违法经营,难以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出现的很多新问题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而征税往往需要建立在明确金融活动属性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客观上存在法律属性定位不明的现实导致了税收征管依据不明确以及税法的构成要素不确定,从而影响税收征管的规范,统一。

具体表现在:

(一)税收管辖权不明晰

尽管2015年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但并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活动做出相应的税收征管规定。现行税法规定的征管手段和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税款征收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是纳税主体难以确定。在互联网金融中,没有金融牌照从事金融实质业务的主体在互联网金融中占据着绝大部分,他们在从事金融活动时既不到工商部门进行“三证合一”的办理,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而对于借贷双方大多数是自然人,他们不需要像传统金融模式下进行实名登记,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平台一般都对其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及额度信息进行保密处理。这些新出现的互联网经营主体无论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看还是从业务角度分析,都难以进行界定,这无疑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其次是税收管辖权的判定面临多方挑战。传统金融模式下税收管辖权的确定通常依据属地原则,以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是居住地来确定其纳税地点,但是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网站平台来从事金融活动,这种技术使得横跨多个税收管辖权区域,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的“无界性”使得各地税务机关的管辖权出现交叉和冲突。

(二)税款征收技术方法落后

我国现行的税款征收法律制度和税款征收方式都是根据传统的金融业务的交易习惯量身定做的,对于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则不是能完全适用。在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过主管机关审核后才能进行经营活动,交易活动都必须是实名制交易。而目前,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实名制交易往往很难落实,业务通常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交易凭证往往采用数据形式或者匿名的电子信箱实现的,这就使得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交易的信息容易被修改,使得交易的轨迹难以留存。使得税务机关难以有效地掌握可靠的涉税信息,使得税收征管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从中不难看出,制约互联网金融税款征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互联网金融税款征收的软件和系统的研发上我们投入不足,最关键的是缺乏专业团队,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精通税务、金融知识还擅长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此外,还有的税务机关对互联网金融认识不到位或者是由于自己的业务不精通,以及税务机关与监管机构之间或是税务机关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到位,使得互联网金融单位在纳税方面很容易钻空子。

三、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实体税法完善的建议

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税收立法滞后的'状况,我们有必要通过科学论证,对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加快修订的步伐,为互联网金融征税制定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税收加快顶层设计,出台与此相适应的税收法律制度。[4]在目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能解决基层投资和融资的困难,因此应当对互联网金融采取税收优惠的鼓励政策来促使其发展。首先税务机关要简化手续,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能进行便捷的税务登记,快速确定税目和税种;其次税务机关要强化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对纳入归口管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实施时时检测,为税收征管做好准备工作。此次全面“营改增”对于金融业来说,从税收制度上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分享改革红利。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进项税抵扣有限,增值额难以确定的问题,国家应加大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对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采用小规模的纳税人的简易计税方法。税务部门应加强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数据共享,控制网上交易的资金流,采用源泉扣缴,防止税款流失。国家应出台相关文件明确P2P网贷是增值税扣缴义务人,在P2P网贷将收益利息支付给出资人之前,通过税务部门和P2P企业的数据共享系统,由税务部门按照“金融服务”核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额后,剩余的部分再交由P2P企业向投资人支付。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推动P2P业务,应当改革现行税收立法,借鉴美国对电子商务实行免税政策,对P2P的借款人的借款利息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消除个人与企业的税收差别待遇,从而更好地实现税收公平。

(二)互联网金融程序税法完善的建议

积极规范互联网金融参与方“五证合一”制度。[5]借鉴实务金融领域税款征收的代扣代缴税款制度,依托互联网平台,把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网络联网。一方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商要求其在设立时,就要把网站地址、电子邮箱等相关资料上报主管税务部门,另一方面,从事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实名登记,向税务机关登记银行账户。企业组织以其代码为纳税识别号,个人以身份证件号码为唯一的纳税识别号。双方交易一成功相关的交易信息便会自动在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系统内显现,同时生成电子发票,实现税收的便捷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对于积极承担依法纳税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更主要的是税务机关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的监管,将这些应用内嵌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提高税款征收的便利性和透明性,保障纳税遵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税款征收的监管还要进一步强化电子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如果电子发票能规范使用并进行统一管理,这将是解决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最有效的途径,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首先是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税务机关权限,由税务机关统一来制定电子发票使用的范围和程序,然后和税务机关的税款征收信息系统对接,并要求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进行业务交易时必须使用电子发票,这样电子发票就能把交易数据及时反馈给税务机关,从而达到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全程严格监管,最终达到合法合理征税的目的。让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到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功能,加强税务机关的专业建设,推进全国性的税务机关税款征收信息平台建设,共建社会信用体系。借助网络媒体等社会资源公布不履行纳税义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倒逼其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在税收监管上不是很完善,应当加强互联网税收法律制度制定、修订和完善,减少互联网税收行政许可手续,简化相关程序,协调征税部门与其他政府机构的关系,从实体上保证互联网金融税款征收的可行性。同时在税收征管程序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和电子发票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的程序保障。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的实现和完善有利于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有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5

摘要: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费用成本和纳税支出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国内大部分企业存在纳税筹划专业水平低,轻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忽视纳税筹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等问题,所以,企业应该重视纳税筹划,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避风险,建立纳税绩效评价,使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增值税;所得税

企业是我国的市场主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创造、市场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劳动力、资金、原材料以及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的不断增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所提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费用和税收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务部门有权对企业和公民征收税金,而企业和公民也有义务依法进行纳税。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个主要构成成分,税金缴纳的额度对企业会计收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税收,所以,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费用成本和税收支出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另外,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企业进行事先的纳税筹划成为可能。

一、纳税筹划的特点及意义

纳税筹划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已经有税务专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筹划业务。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筹划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在国内,纳税筹划还属于新生事物,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纳税筹划就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财务管理中的涉税业务进行预先的策划安排,设计出相应的纳税方案,从而达到减轻税负,提高经营利润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前提。即企业要在国家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对经营单位进行征税,而企业也必须依税法缴纳其应该担负的税收款项。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设计不同的纳税方案,达到减少其税收负担的目的。

2、目的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动机。企业经营一方面需要提高生产效益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税负,从而增加生产利润率。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设计合理合法的纳税方案,节约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取得投资成本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3、设计性是纳税筹划进行的保证。企业的纳税行为发生在其生产经营之中,比如在净收益分配完成后,企业要向税务部门缴纳所得税,正是由于纳税行为的这种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纳税筹划成为了可能。对企业征收税款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有权对不同企业的税基、税率做出相应的调整,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纳税人可以在知悉国家税收政策和税率基数的前提下,对本企业的纳税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比较不同方案的税负额度,选择对企业整体效益最有利的方案。

4、地域性为某些企业提供了纳税筹划的优势。纳税筹划能否顺利进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与纳税企业所在地区的税收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国家的税收政策,尤其是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有着区域性的差异,这就使得同一类型企业可能因为所处地区不同,其所能适用的纳税筹划方案也不同。

三、纳税筹划的意义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税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有着对国家负责,对企业有利的双重意义:

1、提高企业的纳税积极性。纳税筹划是企业积极纳税的一种表现,企业只有正确认识依法纳税对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性,并正确理解国家的有关税收法律,才能自觉依法纳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依法建立完整的、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并对涉税业务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这是企业纳税筹划操作的必要准备。同时,企业具备了依法纳税的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纳税,合理节税,可以有效抑制偷税、漏税和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6

引导语: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那么相关的经济学论文模板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摘要:对定向增发的法律规定作了介绍,并对这些法律规定进行了经济分析。

关键词:定向增发;法经济学;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途径,分为公开发行股票和非公开发行股票两种,其中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被广大的上市公司青睐。但我国证券法没有明确规定定向增发的具体内容,而是采取了委托立法方式,授权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具体规定。

1定向增发的法律规定

基于证券法规定,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对非公开发行股票作出了具体规定。

增发对象

定向增发的对象不得超过10名,基金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基金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此为强行法规定,不允许股东大会以决议方式改变。但股东大会可以对该特定对象的条件予以限制,如果该特定对象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还应当取得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批准。

增发价格

定向增发股票的发行底价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九十。定价基准日可以是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是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还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

流通限制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投资人,以及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他人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

2法律规定的经济分析

增发对象的法经济分析

法律规定排除了中小投资者认购。现行法律规定了增发对象的上限和增发价格的下限;没有规定增发对象下限和增发价格上限。定向增发不同于市场上的公开增发,公开增发允许无数的中小投资者认购,认购门槛低。定向增发因为限定了增发对象的上限———十人,所以相当于变相提高了认购标准,将普通中小投资者排除在外,中小投资者没有这么雄厚的资金。

法律没有区别一般投资者和发行公司大股东。法律笼统的规定增发对象不得超过十人,没有将增发对象做具体分类。实践中,增发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行公司的控股股东,下文称为公司大股东;另一类是发行公司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投资者,下文称为一般投资者。法律对两类投资者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对待。

增发价格的法经济分析

两类投资者对发行定价的不同影响。法律规定了定向增发价格下限,即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九十。因为发行公司大股东和一般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力不同,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运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来人为压低发行价格,低价购入定向增发股票,从其后期的上涨中获利。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也会客观公正的定价。一般投资者则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能力通过影响定价,来为自身谋取超额利益。

不同价格向市场传递出不同信号。价格是市场的指南针,不同价格,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例如按照法律规定的下限定价,即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九十。向市场传导的信号是,公司经营不太理想,前景一般,只能按照价格下限增发股票。基于这一判断,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可能会放弃对该公司的投资。

但如果低定价是因为公司大股东利用影响力,人为压低了定价,向其自身输送利益,则这个价格就使公司大股东受益,他将从后期股价的上涨中获得超额利益,从而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为该定价没有准确反映公司情况,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错失投资机会。定向增发的价格高,向市场传递投资者看好该公司的信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可能会关注此公司,甚至投资此公司。在这方面,无论是发行公司的大股东认购还是一般投资者认购,都会传递此类信号。定向增发的一般投资者大多是机构投资者,他们有专业的团队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经营策略、财务状况等进行分析,只有认为该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时才会认购,并且其认购价格越高,越能表明该机构越看好该公司。机构投资者的这些优势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所不具有的,所以他们的认购会向中小投资者传递出看好发行公司的信号。发行公司的大股东高价认购,在外界看来,大股东可能掌握某种内部信息,所以才肯高价认购本公司增发股票,同样向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

流通限制的法经济分析

两部规章区分不同认购对象规定了不同的限制,此规定和对价格的笼统规定比较,要细致,但缺陷是没有规定认购者的提前退出机制。我们知道物质的价值实现于流通中,如果不能流通,价值将大打折扣。定向增发的认购者无论是一般投资者还是发行公司的大股东,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禁止他们购入的股份流通,最短也要在十二个月以后才能流通,固然有积极的立法考虑,但对认购方利益的关注不够。因为法律法规没有规定退出机制,认购方又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化解呢?法律没有给出答案。在实践中,认购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会动摇,他们会积极调动自己掌握的资源或权力,补偿认购股份不能流通所受到的损失。

比如认购方会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尤其是大股东参与认购时,他们会利用公司利益分配决定权,加大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以弥补自己购入股份不能流通的损失。但加大现金股利分配力度,向外界传递出公司经营良好,现金充分的信号。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会基于这样的判断而关注该公司,甚至投资该公司。但此现金股利分配方案没能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可能使基于此作出投资决定的投资者遭受损失。另外,加大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也损害该上市公司债权人利益。现金是无风险财产,债权人为保障自己债权的安全性,一般会要求债务人最大规模持有现金,加大现金股利分配力度,无疑损害了债权人债权安全性。

3相关立法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现行法律规定对促进投融资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律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并不尽善尽美,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关于增发对象和增发价格

现行法律对定向增发的定价仅有笼统规定,没有区分不同认购对象,不够具体。需要防止大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票而产生的价格干扰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①针对不同认购对象规定不同认购价格下限,对一般投资者认购适用现行规定,对大股东认购,适当提高价格下限。②补充定价方式,现行规定采用的是比较法定价,即参照本公司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定价。可以补充如下规定,在比较法定价基础上,如果大股东参与认购,必须采用网上竞价方式定价,即采用比较法定出最低价,然后在最低价基础上网上公开竞价。网上竞价方式定价是比较法定价方法基础上的定价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大股东人为压低增发价格。

关于限制流通

现行法律规定的限制流通有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积极考虑,值得肯定。但对认购方利益关注不够,应适当补充在限制流通前提下的认购方退出机制。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前提下增强认购方财产的流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在现行限制流通规定下,补充例外规定,赋予认购方所认购股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性。②流通的条件就是定向增发的股份只能在与认购方资质等同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流转。如此规定,可以在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前提下,适当体现定向增发认购方的利益。

4结束语

现行定向增发的法律规定和社会实践相比具有滞后性,存在应规范而未规范的法律漏洞。定向增发认购方可能会利用定价上的笼统规定,影响增发价格;法律规定的锁定期没有弹性,认购方可能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方案,上述做法均可能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为协调定向增发认购方和其他投资者利益。可补充如下规定:①针对不同认购方实行不同的定价方式;②增加认购股份的退出机制。这两项做法既保护了其他投资者利益也维护了定向增发认购方利益。

[参考文献]

[1]xxx.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分析[J].财经科学,2009,(5):64~71.

[2]xxx.股权定向增发的融资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73~80.

[经济学论文模板]

经济学论文范文3000字7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学科,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于一体,是传统经济活动在跨国领域的运作和延伸。该课程一般开设于大二学年上学期,是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国际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相关教材的选择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教材版本众多,选择余地大,但是由于理论发展迅速,内容庞杂,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较大,选择不同的教材可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差异很大。比较经典的国内教材是人大版和高教版的21世纪系列教材,也是国内众多院校选择的教材,这类教材中规中矩,尽量选择的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去掉旁枝末节,只对核心部分加以阐述,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缺陷在于这类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强,知识更新速度慢,实例和练习题较少,导致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举一反三。国际上关于该课程的经典教材也比较多,像克鲁格曼和萨尔瓦多的版本,都是一版再版,受到许多国内985和211院校教师的追捧。这些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新颖,一般都配以大量实证分析和习题,并有网络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学效果更好。但此类教材一般难度较大,计量模型类分析较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放弃。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校,我们建议还是以国内学者编撰的教材为主,以国外经典教材为参考书或课外阅读书籍,做到有的放矢,深入浅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国际经济学》与其它课程由浅入深的内容编排不同,一开篇就是难点,关于西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度较大,不好理解,依赖于较好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否则部分学生会觉得雾里看花,对该课程首先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比如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不结合微观基础理论分析会觉得理论突兀,结合基础理论部分学生又无法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主张是保证课堂教学的紧凑性,只讲解核心部分内容,并提供整个理论分析的参考资料供有基础的学生课外阅读,并把相关曲线的分析编入习题中,让学生熟悉它的推导过程。

《国际经济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分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不同的观点,许多派系直到现在仍然在发展充实。教师在进行这几章内容的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分类整理,避免逻辑混乱,并且在同一派系中还有不同分支,观点不尽相同,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问题要点。其中有几个理论,诸如贸易保护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有很好的运用,所以适合结合实际来分析,避免就事论事。否则,学生也会在其它课程里面从另外的角度再次学到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会心存疑虑,认为这些理论描述不一致,很难对理论信服和认可。我们建议教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和教授《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必须有集中备课的习惯,以便于知识的传承和衔接。关于国际金融理论部分的知识也在讲授中的一个难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是需要进行讲解的,但是该部分与《金融学》和《国际金融》的理论都有所重叠,许多教师甚至直接把备课的内容在这几门课上重复运用,没有做到严格区分,容易让学生觉得这些课程重复太多,学起来没用的假象。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侧重金融知识为贸易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国际经济活动是多重性的活动,实体贸易经济最终需要货币结算和资金流动等一系列的活动来配合完成,这才是《国际经济学》中编排金融知识的目的。所以金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跟前面的贸易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主要贸易领域资金结算和投融资活动的分析,这样才能把《国际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更好的融合,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开放经济政策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该课程的又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宏观经济学的延伸和运用,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者比较集中研究的内容。要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布置一些课堂任务,让同学们下去查询相关学者取得的成就和经济政策在不同国家的运用,让他们主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有了心态上的主动认识再加上课程的讲解,对经济政策的运用和不同国家的比较就可以学得更加透彻。《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众多,需要选择和取舍,分清主次,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失,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习题和案例分析的甄别

(一)教学习题方面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必要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解题思路的手段之一,国外众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较多参考资料,但是难易程度不一,需要选择。诸如在讲解提供曲线时,许多教材都在习题中对这个问题以习题形式来分析,但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编入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思考题的形式直接提出并进行分析解答,可根据课堂反应来判断讲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纵观国内教材,习题编撰比较单一,一般都以简答或名词解释的形式呈现,没有任何新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习题编写,融入选择、判断以及计算分析等多种题型。比如在讲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时,往年习题集中于问答题型,但讲授时可以把中国关于自贸区的政策介绍进去,那么习题编写时就可以考虑到时事部分,把关于自贸区的内容变成填空、选择或判断题,来考察学生在课后是否认真了解了这些经济时事政策。在讲述外汇和汇率时,可从贸易角度讲述金融结算方面的知识,那么习题就可以出一些计算分析题,国际经济活动中不同情形需要用什么汇率结算,怎样计算和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问题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案例分析方面

《国际经济学》的案例众多,选择性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要分析得当,讲解有深度,而且要为理论知识服务。比如在讲解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相关内容时,关于跨国公司的案例很多,但我们可以选取世界500强公司的前三十名进行比较分析,近三年来该榜单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形势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再来讲解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直观。在讲解国际收支相关内容时,除了罗列国际收支平衡表让学生理解分析外,还可把这几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列出来给学生看,让其分析原因,再结合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让学生在学习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的同时也知道了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新的战略和选择。案例分析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注重实例分析为理论服务的特点,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为了把《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透彻,任课老师应该充分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多阅读参考教材,将各类素材整理归纳到课堂上来讲解,多准备案例教学,让案例导入理论,从理论归纳到做法,从做法再总结出案例,循序渐进。每一章都要编写配套习题,习题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配套,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才能起到习题的训练效果。另外,国际经济的活动日新月异,跨境电商贸易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该门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在讲授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做到知识更新,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关于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