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函电出口商常用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外贸函电 现状 问题 改革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外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外贸人才的整体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外贸函电作为外语外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外贸从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也应进行新的改革探索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外贸函电课程性质及定位

外贸函电是外贸业务中涉及的各种函件、电子邮件、传真等的总称,是外贸业务中客户双方相互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外贸业务中与客户进行英文书面沟通的能力,恰当处理进出口业务中往来函电的能力,帮助学生为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外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外贸函电教学现状及问题

外贸函电课程的特点要求从事教学的老师不仅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现在大部分老师来自英语教育专业,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容易脱节。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来教授此课程往往无法把握英语语言教学的规律,尤其是写作课堂教学技巧,容易出现重专业知识轻写作技能训练的局面。

外贸函电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国际贸易知识。当前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外贸类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较扎实,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较薄弱,需要他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升英语语言能力以达到课程的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但是国际贸易知识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因此需要他们课下多查阅相关资料以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目前外贸函电教材种类繁多,围绕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模式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改善。但是教材中诸如电报、电传等内容已过时,另外信例比较陈旧,过于书面化,未能体现出信息化时代简明、便捷的时代特色。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贸易流程,但是其中的案例不连贯,前后不统一,不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贸易流程。

在教学模式上,许多老师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也多采用多媒体课堂,但是在强调教的同时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以学生为主,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上以国际贸易知识链接和案例分析为主,多让学生课下练习写作,多数学生参照样信进行仿写,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很难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无法适应外贸工作的实际要求。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来说,外贸函电课程缺少实践的机会。一是由于一单外贸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课程本身安排上无法实现。另一个原因是外贸因考虑到客户信息、财务等商业机密不愿意让实习学生接触。工学结合的实施遇到了挑战。

三、外贸函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调研明确改革思路。通过对外贸行业的调研和外贸企业的走访,以及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和反馈,充分了解企业对外贸人才的任职要求,参照“外贸业务员”职业标准,进行整体化职业分析,确定外贸业务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确定其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照外贸业务流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外贸函电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以项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每一个项目化的工作流程中进行“仿真式”模拟训练,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一步任务驱动-呈现建立业务关系的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步知识支撑-建立业务关系知识拓展(例如建立业务关系的途径等)、建立业务关系相关词汇和信函结构讲解;第三步项目入门示例-建立业务信例的讲解;第四步项目主导演练-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短语翻译到句子翻译再到函电仿写进行演练;第五步项目自主实践-学生综合利用拓展客户的知识,自主完成建立业务关系函电的写作;第六步点评总结-小组内互评,教师挑选优秀作品展示点评。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外贸函电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师在外贸函电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多参加外贸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考试;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让教师熟悉真实的外贸业务操作,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外贸函电出口商常用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外贸函电;语料库;语块;语块分析

一、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问题所在

1.函电范文中的单词和词组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就是结合外贸专业的词汇,造成学生无法对函电进行正确理解。

2. 由于语法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中式思维影响干扰大,造成学生写出来的外贸函电,语病多,结构混乱,中式英语特征明显。

二、本研究解决的问题

外贸函电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将来能否走上外贸行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在外贸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本研究就是要将语料库通过对大量实际外贸函电内容按外贸职能对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用语语块进行分析,使外贸函电教学变得相对轻松高效和实用,从而使得学生能毕业即能就业,充分适应外贸企业的要求。

三、理论依据

1. 语块(chunk)的定义

对语块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对于语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 年代Bolinger(1976)在转换生成语法居主流地位的背景下,提出了语言内容不仅靠语法规则无限生成言语还给我们提供了巨大数量的预制件(prefabs)。 Wray(2002)把它界定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者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成分,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 Wray 的定义比较全面,涵盖了学者们所提出的语块具有整体预制的,结构相对固定,易于提取的特点。

2. 语料库

语料库(corpus,复数为 corpora)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指body现在我们所说的语料库往往指的是一个,电子文本集一个小型文本集并不是真正的语料库,真正意义上的语料库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某语言的某种变体或文类。

四、外贸函电语料库的构建

1. 外贸函电语料库的内容选取

根据Biber(1995)的理论,语料库的代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语料库所包含的文本类型的范围,即语料的群体;2)群体内部的层次分类。

外贸函电出口商常用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业务也越来越频繁,外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和写作技能,为将来在国际商务活动灵活运用英语函电技能。因此,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现状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将外贸知识与商务英语相结合产生一门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能够熟悉外贸业务各环节的英语知识和表达,掌握外贸工作中商务信函的写作技巧。现今,各高校大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从企业反馈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外贸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存在差距。以下分析现今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性质与语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语言能力和外贸业务能力。 有些教师由于对贸易流程等缺乏实际经验而照本宣科,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当做精读课文教学,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外贸活动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以这种方法来教学生学习外贸英语函电,将严重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

教学方法陈旧:长期以来,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大部分教师以讲述为主、没有讨论、没有设置相应的模拟练习,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无味。随着外贸企业对外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的提高,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合时宜。

2 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策略

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真正培养社会人才需要的人才。根据我国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点相应的教学策略:

加快教材建设:国家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出版单位出版顺应时展、内容充实、语料真实的教材及参考书;任课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自编出版教材及参考书,补充一定外贸业务的真实的、适时性的外贸业务中的函电和单证资料,并向学生介绍电子商务、EDI(ElectronicDate Interchange)等在外贸中的应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最新或新近版本教材;知名出版社的成熟教材;教材内容设置注重实训环节。

建设双师教学队伍:“双师型”教师,即除了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之外,还对外贸业务知识精通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师。外贸英语函电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书本知识,还应系统地掌握外贸业务流程。而外贸业务流程随着贸易实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深入企业内部,亲身参与,才能使得所教授的知识保持“新鲜”。学校应鼓励有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利用假期进入外贸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和市场调查,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鼓励外贸专业出身的教师利用进修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注重提高师资队伍“双师素质”的同时,应尤其重视从企业、行业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骨干任兼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

运用案例教学:外贸函电与外贸业务实务紧密相连,引入相关案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对外贸英语函电有全面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和实务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案例的收集和更新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堂内容相结合;案例内容应与国际贸易的现状相符,以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前,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时所需的知识点及在这个案例中可能用到的函件类型。在分析讨论环节老师监督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总结案例,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讨论结果有个清晰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