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 第1篇

患者,男,13岁,3年前因“间断鼻衄7d伴黑便1d”收入院。化验室检查:白血球13 100/mm ,血色素 g/dL,血小板2万/mm,。骨穿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右肩34个(2 cm×2cm)(4 cm×5 cm)青瘀斑,双下颌及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及能量治疗。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3年间住院治疗5次,两次病危通知,每次住院1019d,出院后一直口服强的松,每日 mg之间反复调整服用,同时给予多维钙片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2003年10月30日患者因双侧下牙自发痛伴夜间痛两周就诊,之前在当地县医院治疗两次,疼痛不缓解。口腔检查:45髓腔开放,探牙髓敏感、有血,叩痛(++),松动Ⅲ°弱,牙龈充血水肿,牙龈沟底完整。35叩痛(++),未及龋,松动Ⅲ°,牙龈沟底完整。44与34松动Ⅱ°弱,无叩痛。全口牙未及龋齿,余牙无明显松动,牙颌关系无异常,17及27萌出不全,口腔卫生较差。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水平吸收及脱钙骨小梁。牙片显示:45与35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2至2/3,根尖形成。治疗:45与35分别2%利多卡因麻醉下开髓,牙髓新鲜有血,拔髓根管预备,封樟脑酚棉捻,两周后复诊诉,治疗后牙痛即缓解。检查:轻叩痛,牙龈轻度充血,用碧兰麻与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

讨论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发于儿童。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与激素促成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以及增加钙磷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多见于儿童、绝经期妇女及老人。本例病案从年龄上,服用药物时间长两方面均符合激素引起的副作用。至于只发生或先发生于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是否与下颌骨发育特点有关,即是否属于薄弱区,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随着钙剂的补充及生长发育,该患区能否恢复或重建牙槽骨。由于没有探及牙周袋,能否认为牙周膜没有消失,又是否能成为牙周恢复的有利条件,还有待于观察、探讨。

附:2004年2月5日(3个月)复查,45牙周袋未探及,35颊侧远中牙周可探及4 mm。X片xxx骨均进一步吸收至根尖。血小板万/mm,强的松口服量隔日5 mg。

注:摘自 口腔医学研究2004年6月第20卷第3期

--------------------------------------------------------------------------------

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 第2篇

口腔卫生状况:差,大量菌斑、软垢,龈下牙石(+++)

探诊检查:42颊侧中央PD8mm,余位点5-7mm ;xxx中PD10mm,松III°,AL>10mm ; 余后牙邻面PD5-8mm,AL>5mm,FI1-2;上前牙PD4-8mm,AL3-4mm

X片示:xxx中牙槽骨角形吸收至根尖,35-37远中牙槽骨角形吸收至根尖1/3区,45-44邻面牙槽骨角形吸收至根中1/2,17-16远中邻面牙槽骨水平吸收至根中1/2,上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至颈1/3-中1/2

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 第3篇

本例为典型重度慢性牙周炎,具有明确的菌斑作为始动因素,全口牙周袋深度3-8mm,附着丧失4-5mm。经过1年的牙周系统治疗,疗效佳:牙龈红肿痊愈,牙周深袋除个别位点外均恢复到3mm以内。需要指出的是,对较深的牙周袋,在牙龈炎症消除后,牙龈可有一定程度的退缩,导致牙根暴露,在治疗初期会有冷热敏感不适,需要患者逐渐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