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故事情节 第1篇

今年,江苏首次聘请“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推广大使”,著名水稻育种专家、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员是三位大使之一。

18日,记者联系上王才林时,他正在赶往基地的路上。“最近一直在各地跑,现在水稻正值灌浆期,要指导种植户管好水,而且台风刚过,要注意稻飞虱随风刮来。”王才林说,作为“推广大使”,自己和团队将承担起更多农业科普宣传的公益责任。

搞农业,没点公益心可能还真坚持不下来。王才林孜孜以求的,就是让更多人吃上好大米。在江苏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吃好大米,就找王才林。”江苏“好味稻”与王才林密不可分——他潜心十多年培育出的第一个优良品种“南粳46”,已被业内人士公认为国内最好吃的大米;目前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用的是王才林团队研发培育的品种。最近,王才林团队培育的“南粳5718”“南粳3908”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至此,省农科院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已有4个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王才林最爱做的事就是到田地里转悠,一天不下地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常常流连、沉浸到忘记吃饭。“30年前在日本留学时,导师请客吃便当,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米饭可以这么好吃,不用菜就能吃好几碗!我就想,如果日本的品种能在我们江苏种,就能让更多人吃上这么好吃的大米了。”王才林说,想要在江苏种上好吃又高产的“顶配”大米,只能自己培育新品种。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是一场持久战。两个水稻品种杂交,至少要繁衍到第八代子孙,一年两代,也要到第五年才有可能将我们想要的优良特性稳定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跟时间赛跑。”

十年耕耘换来回报,王才林研究出适合太湖流域种植的“南粳46”,并于2008年通过审定,可以大面积推广。2007年、2008年,“南粳46”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拔得头筹,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农民纷纷打电话咨询,想要种“最好吃的大米”,其中很多电话来自苏中和苏北地区。这深深触动了王才林,“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品种,一定要推出适合更多地区种植的品种。”王才林和同事又相继研发出了适合长江两岸种植的“南粳5055”,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南粳505”和“南粳2728”,从此,江苏从南到北都能种植口感绝佳的大米。

目前,南粳系列品种成了江苏地区优良食味粳稻的代名词,年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为打造苏米品牌,提升江苏优质稻米产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省市的数百家稻米加工企业都以南粳系列稻谷为原粮,打造优质大米品牌,每公斤稻谷价格比其他粳稻高元以上。

“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王才林团队不但培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不同稻区种植的好吃品种,还教老百姓怎么种出好大米。他们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宜品种和正规种子,减少氮肥用量,少施化学氮肥、多施有机肥,通过控氮控水、增钾补硅等健康栽培手段,提高植株抗性,适时收获、低温烘干、低温储藏、精细加工、适度包装等措施,提高大米食味品质,打造优质大米品种品牌,增加大米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丰收的故事情节 第2篇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市场价值极高,多长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深山老林中,人工种植难度大。徐州“90后”农民刘欢欢却攻克了这道难题,首次在徐州铜山区成功种植羊肚菌,如今带领乡亲种植了约300亩羊肚菌,年产值超1000万元。

9月16日,记者来到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新庄村菌尚棠溪羊肚菌种植基地,刘欢欢正指挥着挖掘机在基地里挖一座小鱼塘,琢磨着改善基地样貌。这个时节不是羊肚菌的生长收获季,却是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奇高的季节。“最近是中秋国庆假期,很多人会购买羊肚菌礼盒作为节礼送人,我们仓库里的货供不应求。”刘欢欢笑着说。

家人正为他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而惋惜,听闻他打算种地更是不解。顶着压力,他尝试用家里的一亩地种植羊肚菌,第一年收获了380斤,卖了近4万元。看到他的菌卖得好,第二年亲戚们拿出土地跟他一起种植,结果因为刘欢欢对土壤湿度、大棚温度等因素掌控不够,加上流转土地土质差,20亩土地收获量大减,亏损了20多万元。

但刘欢欢没有就此退缩。他主动到其他地区向种植户和专家求教,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出本地化的种植管理流程。2019年开始,刘欢欢的种植情况开始好转,羊肚菌的产量大幅提升,亩产达到600斤,销售情况也很可观,还成立了徐州琅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开始带领村民种植,为大伙免费分发菌种、做技术培训。“我小时候受过伤,花了很多医药费,周边村民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所以很想报答大家。种羊肚菌能赚钱的话也想带领大家增收。”刘欢欢说。

刘欢欢说,羊肚菌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种植,来年2月初开始催菇,几天后长出原基,慢慢分化出菇帽和菌杆,2月下旬开始采收,3月底基本采收结束。三四月份的鲜菇批发价在80至120元/斤,干菇的批发价约650元/斤,如今他带领村民共种植300亩羊肚菌,亩均产出600多斤,亩均利润超2万元。羊肚菌采收完还可以种植两茬蔬菜,进一步增加百姓收入。

虽然收效不错,但刘欢欢的思考并未止步。他表示,未来计划引进自动化设备工厂化种植羊肚菌,同时进一步研究羊肚菌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还将加强电商销售,打造属于棠张的羊肚菌品牌。

发布:中国经贸法治融媒体中心

责编:冰雪

丰收的故事情节 第3篇

初秋时节,走进淮安市淮阴区高堰村,路旁的鲜花让人心旷神怡,洪泽湖大堤上的水铁牛、乾隆御碑与高堰古村落交相辉映,一派闲适的乡村休闲风光,不时引得行人驻足拍照。

2020年3月,蒋咏被省委选派至高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快速摸清镇情村情,他连续两月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调研走访。他发现,高堰村与洪泽湖和二河相依,资源得天独厚,村民除了农渔业外却没有别的营生,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老弱病残。村里基础设施差、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自我发展也意识不够……他意识到,这可能与高堰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路不开阔有关。

对症方能下药。蒋咏提出把建强党支部作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选拔引进一名返乡大学生、一名本地退伍军人充实村“两委”班子,同时制定完善高堰村“两委”党员干部坐班值班、结对帮扶等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为农村党员讲党课,筑牢乡村发展的思想根基。在他引导下,高家堰村的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率先带头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变得越来越强。

组织建好了,扶贫怎么扶?蒋咏发现,高堰村位于生态红线、蓄滞洪区内,尽管工农产业发展受限,却拥有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洪泽湖古堰等独特文旅资源,适宜走乡村旅游这一发展路子。他鼓励村内受疫情影响停运的动力滑翔伞、卡丁车、马术、稻虾养殖园等文旅项目复工,组织一批抖音短视频创作爱好者,拍摄制作宣传视频,展现特色乡土乡情。

很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农事节庆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人气旺了,他还积极推动村里发展夜市经济。如今,高堰村已形成日摊位350个以上、人流上万的古街夜市,带动餐饮、小吃、住宿、小商品等200余户经营户增收致富。

增收也要补短板。高堰村水源条件好,但农田需要灌溉时却灌不上水。蒋咏到处联系,求教专家,寻找资金。专家们设计在高堰村改造两座灌溉泵站、建设3000余米的防渗灌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和3000亩高标准农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村民增收百万元以上。村里又将九成耕地集中流转,发展花椰菜、紫甘蓝、稻虾共养等规模化特色种养。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蒋咏争取了50万元在村里建设村民水文化广场,安装多件体育健身器材,既解决村民健身娱乐休闲场地问题,又彰显高家堰特色水文化。他发动党员张贴悬挂村规民约、横幅标语,散发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资料,还协调多部门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书记来了后,村子更热闹了,生活也增添了许多乐趣。”村民郭文杰说。

丰收的故事情节 第4篇

独具思想价值和史志价值

丰收的创作在纪实文学领域具有独特性,可以被看作是独特的这一个,因为他所写的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所开掘的这口深井是别的作家所难以完成的。包括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创作条件,创作氛围,也是别的作家难以媲美的。因此,丰收对兵团和兵团人的塑造与刻画,创作的这些纪实作品都具备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而且更多的是全景式报告。这是其他作家对兵团的书写,包括蒋巍《致以共和国的敬礼》、卢一萍的《七千湘女上天山》、党益民的《守望天山》等作品所无法相比的。

《西长城》是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年壮丽历史的全景式报告,全面记录兵团60年走过的风雨沧桑,讲述了几代兵团人屯垦戍边、奉献边疆的辉煌业绩。他们不仅从事剿匪平叛,建政维稳,还修渠引水,开荒造田,种棉花种瓜果,让荒原变成绿洲,让戈壁充满生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和保障中国西部边疆稳定的一道牢不可破的西长城。作家采用了史家笔法,充满了对历史的怀念、思索和感慨,追忆的是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试图探究的是通往精神家乡、精神家园的道路,那是兵团人崇高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

作品最多的笔墨描写的是一代代军垦战士的平凡故事,是这群平凡人创造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他们在建设边疆的拓荒岁月里,遇到了一个个困难险阻,常常一天要劳作10多个小时,超极限地工作,而他们的食物却十分简陋。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但是他们采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却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辉煌。兵团的发展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军垦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这,是作品注重传达的思想。

1965年^v^总理鼓励上海知识青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勉励他们学好农业科学知识,安心边疆建设。那时一个又一个农垦师,如今都发展成了一座座军垦新城,成为西部的明珠城市。兵团还建设了数十个边境农场,边境农场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团场职工大都住在土坯房中,道路不通,交通不便。“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放牛羊”,正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但是他们却时刻保护着祖国的安宁和西部边陲的稳定。作品很好地表现了它的主题思想,这就是: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v^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国家根本,事关基础和长远。

粗略地扫描一遍丰收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有恒心有韧劲因此有恒产的作家。或许,他今天已经取得的成就正是源于他的这种军人一般坚定的意志和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他的创作,为共和国文学版图中的边地书写特别是边地纪实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丰收的创作历程,相信可以照亮更多的后来者。

丰收的故事情节 第5篇

得益于稻虾菊综合种养,张明轩的龙虾个头大、肉质紧,已出口至新加坡等地。这种生态高效农业模式让丁泾村里约三分之一的村民亩均增收万元左右,也让他成为当地懂技术、爱钻研的新农人代表。

张明轩是太仓沙溪镇人,学校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从军,复员后于2017年尝试农业创业。万事开头难,张明轩从未学习过农业课程,起步并不顺利。“第一年误听销售人员忽悠,小龙虾苗产量很低,辛苦一季收获没多少,购买的生物制剂也收效甚微。不过这激励我加强学习,反而让我成长。”

由于综合种养模式在当地并无先例,他只得一步步自己摸索。在张明轩努力下,次年稻虾生长良好。但他发现,小龙虾养殖户多,市场竞争大,便引入澳洲龙虾,以图差异化竞争,且在稻田环形沟内加上竹排,扩充虾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增加产量。“小龙虾只能长到一两多重,澳龙能长到四两,亩产更高,且澳龙销售市场更高端,收益更好。”张明轩说,澳龙5月上旬开始投放苗种,8月下旬开始捕捞,最晚可捕至11月底。销售时间刚好与小龙虾错开,供不应求。

同年6月,他了解到金丝皇菊不需打药、不易生虫,适宜生态种植,便从江西九江引入种苗栽种在稻田边的闲散地块。至此,轩轩农场的稻虾菊综合种养模式正式形成。

可观的收益映证着模式的可行。张明轩说,水稻采用南粳46品种,亩产600到800斤。龙虾亩产450斤,市场批发价约55元,多销至高端餐饮业。金丝皇菊每年可收获1万株,每株约80朵花。三类产品均销往全国多地,如今农场年产值超60万元,一支小团队也逐渐形成。

团队加强与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创新,开发多个浅水位稻田立体综合种养与养殖种类,目前成功的新品有水稻昂刺鱼、水稻鸭嘴鱼、水稻罗氏沼虾等。张明轩还对周边农户给予免费的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分发菊花种苗让村民种到堂前屋后,花开时节他上门收购、统一销售。目前,丁泾村三分之一、200多户农民接受过他的技术指导,亩均收益从之前单纯种植水稻的1000元增加至综合种养的4000到12000元,合作规模也扩大至600亩。

“发展农业好似钻研一项独门绝技,自己也随之成长。”张明轩说,“看到土地上长出大米和鲜花,养出鱼虾,带着乡亲增收,我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也发现身边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变多了,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农人在增加,这坚定了我从事农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