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000字 第1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所有我看完的书中花的时间跨度最小的一本。看完《笑忘录》之后,很想再涉猎米兰·昆德拉的其他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很期待的一本,它也在我要看完的50本书的清单之上。这本书是从308借的,和我看过的那本《笑忘录》属于一个系列,和我在书店看到的那本一模一样。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看完,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想来,这主要是由于课本极其晦涩,我决定暂缓复习大计;寝室又停电,我没办法用电脑造成的。一次在课堂上,三次在寝室,再加上昨天在自习教室待到11点,我看完了这本近400页的书。上次看完《忏悔录》后,由于这本书枯燥的内容(自传并不是吸引人的文学作品,卢梭自己也说了)、自己看书时的心情,对这本书的特点已经没有力气去归纳了,除非让我再翻一翻。其实我要说的,全部在《忏悔录》的后序之中。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花了点时间再翻了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然,这篇日志归类在“书评影评”之下,但是我还不敢妄称这样的东西为“书评”、“影评”。它只是我个人对自己看过的书或者电影的一些总结、思考。我不打算用这样的东西去影响别人。并且,我会偏重谈自己的感受,不会对这类作品做深入的探讨。这些话,算是“书评影评”的开篇语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几个特点:

1、全书以两对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为主,第一部《轻与重》、第二部《灵与肉》、第四部《灵与肉》、第五部《轻与重》、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是写特蕾莎和托马斯以及小狗卡列宁(不要怀疑,标题确实是重复了,也呼应了);第三部《不解之词》、第六部《伟大的进军》是写萨比娜和弗兰茨。我是看完这本书才清楚地意识到的,在看的时候差点糊涂了,奇怪怎么主人公的名字变了。某些章节有两对主人公的交叉描写。

2、线索铺垫多次出现,它的作用我就不说了。比如托马斯和特蕾莎偶然的相遇,比如托马斯站在窗户前的描写,比如把特蕾莎比作放在篮子里顺河漂流的婴儿的情节等等等等。

3、昆德拉思想的深邃性时刻体现在其中。比如对生命轮回说的思考,对es mess sein(非如此不可) 的考证,以及对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即引出于此)、人性对社会的思考等等等等。

4、全文引用了许多其他作家的著名作品的句子、提及了许多史实、真相、引用了许多神话故事等等,使作品内涵极丰富,体现了昆德拉的文学修养性。如果说我们该学习他,该学习的地方就在这里。

5、文章写作方式独特,这包括第一点:排布了两对主人公的故事,但他们之间有统一性。描写与思考相互随意穿插,在有必要的时候独立成篇,抛弃了结构的禁锢。比喻奇特、梦境怪异新奇(比如特蕾莎围着游泳池转圈的梦,梦见托马斯变成野兔的梦,梦见卡列宁生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的梦等等)、想象的奇谲瑰丽。

7、对性不遮掩亦不色情的描写。文章中的两对主人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婚姻不忠,以男人的背叛。托马斯作为一个曾经身肩重任的外科医生,在不得已辞退之后,开始了对女性(性领域)的解剖。他要探索的是她们身上那百万分之一的与众不同的部分。要承认的是,中国和(上世纪的)欧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存在优劣之分,我们没必要嚷嚷什么让中国也开放。我个人比较能接受中国传统的风气。

8、作品中表现出的对自己祖国处于水深火热的无奈,对俄国入侵者的愤慨,对政客、明星作秀的厌恶,无不表现昆德拉有一颗仁爱的心灵。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000字 第2篇

这时,使我想到了生活中,有些人禁不住打击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其中就有一件事:有一个学生考试的时候偷看了别人的卷子,被正在巡查的老师看见了,老师非常生气,马上就把那名学生的考试资格给夺去了,还在卷子上打零分,又要那名学生听写单词、默写单词、背单词、读单词等等。

晚上,那名学生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说:“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子,要我写这个,写那个,又在我的考试卷上打零分,简直是欺人太甚,弄得我多没面子啊,干脆自杀算了,如果我不自杀,还能在江湖混混吗?”说完,他就睡了。

到了第二天,这名学生跳进湖里自杀,过了一天又一天,尸体浮了上来,有个路人看见了,连忙叫警察和救护车赶来,当救护人员来到这里时,那名学生已经去世了。死者的家属非常伤心,警察说:“又一件自杀案,现在年青人怎么不爱惜生命,说什么就什么?”

这件事,使我感受了我们不要去折磨自己,而是要珍惜自己的有限生命。

社会上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是非常热爱生命的人,就拿阿炳来说吧,有一天,阿炳不幸染上了一种疾病,导致了双目失明,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终于等到了出人头地的日子。

社会上的两种人,第一种是不爱生命的人,第二种是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我希望,世界人民都站在第二种人的角度去做。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000字 第3篇

文|朱小白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题记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刚上大学那会儿,就像所有对哲学充满好奇的姑娘一样,也试图去拜读一下这本世界名著,当然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从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现在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大半了,当再翻起这本的扉页时,我看到了它向我展现出的第二扇门。好的书就像万花筒,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心灵感受不同的旅程。

翻开书本,一股浓浓的民主改革的气息扑面如来,那时是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

男主角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婚姻失败,所以渴望拥有一个情妇,因为情妇是不会抛弃和被抛弃的,可是当他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为了不违背自己所制定的原则,他决定辜负自己和特丽莎的爱情。

这就是灵与肉的分离,也是本书第一章所要表述的内容。后来情节急转直下,特丽莎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最终,像是上帝的愚弄,让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如果抛开这本书,我更想谈谈读书。

书本予我而言,是一封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感动自己之余,感动他人。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必定会有这么一本书自始至终都陪伴着他,像一个胎记,不管他出身卑微还是高贵,不管他是健康还是疾病,它都不离不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读到的一本好书,它将陪着我成长。我想书之所有能给予人力量,正在于它的思想,润泽心灵,发人深省。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语言》如是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我认为是:一花一世界,一书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