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1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篇一

这一回主要讲了洪信请张天师驱除瘟疫,然后一意孤行放走妖魔的故事。

读了这一回,我不禁想,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么会和妖魔有关呢?这未免太牵吧。难道是作者施耐庵也具有迷信思想吗?或者这只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吗?反正,我觉得这一回合让人有点不解,让人觉得似乎水浒的故事只是瞎编的而已,使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的人物是洪太尉。在作者的眼中,洪太尉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不听别人劝告,非得揭去符咒,结果放出了妖魔。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张太尉这个人是有偏见的。正是因为张太尉不信迷信才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施耐庵思想中的一些迷信色彩。

虽然是偏见,但是张太尉的固执和自负是要不得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谦虚谨慎,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免犯下大错。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篇二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篇三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介绍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2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一)

哈哈哈,妈妈终于给我买水浒传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水浒传》的第一回,也就是水浒传的开头。《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年间的起义故事。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二)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三)

《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一个是太尉洪信。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的桥梁。

这一段真有《西游记》的味道。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原来是洪信惹来的,方腊又是谁惹来的呢?可能有另一个洪信。起码梁山这一百零八人是洪信引出来的。这件事对北宋是祸是福?就《水浒传》而言,是帮了北宋,因为这一百零八人招安后征辽,征方腊,保了大宋,而历史的真实是天下大乱,才有了宋江造反的故事。无论祸福,责任都在洪信,不在皇帝。要不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信条,就不能立足了。

一百零八人的出世,同洪信有关,那也是天意所授,遇洪而开罢了。更况何,仁宗年间就无洪信太尉这个人,《水浒传》造了个洪信,引出故事才是目的。

借一个还没出世的张继先,造一个洪信,进入《水浒传》正文。

凡是皇帝所为,都不能言错的,所以横直都没有责任,所以才保证了这部书流传到今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智慧,是《水浒传》式的智慧。就这样还是引来了《荡冠志》。

千秋功罪,后人自有公论。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3

篇一: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篇二: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

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4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读后感:

1.晁盖等人逃的时候半路上看到了来接应的阮氏兄弟,感觉好有安全感啊,大家互相信任的感觉。好兄弟。

2.看他们面对众多官兵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而且之后确实也做到了,真的是佩服。

3.他们过来抓晁盖他们的时候因为周边都是水,所以便抢来百姓的船来坐,而且最后还被他们都糟践坏了。就这点上来看,他们和强盗并没什么区别。

4.智斗官兵这一节真是精彩,如此紧张的气氛下偏偏有人乘船踏歌而来,颇显得怪异,来了以后是阮小五,和对面官兵互骂,等到他们要出手的时候却是一下子扎进水里不见了,来得诡异去得离奇。正在众人惊讶之时,阮小五踏歌从背后而来,待众人追时却又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上来岸边着了计,又被打翻。而且看那阮小七说的话是真豪横,“老爷弟兄三个,从来爱杀人放火……”,真是ma起人来毫不避讳。

5.前面的官兵有去无回,后面的却都在那里船上歇凉,可真是悠闲,毫无戒心,难怪又被公孙胜等人打翻。

6.众人去找朱贵打算投靠梁山,朱贵是很高兴的,热情款待他们,而且还迫不及待把这个好消息传递回梁山。可惜到了王伦那里就变了。

7.看众人到王伦帐下的'时候说的话“甘心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初时王伦真只当众人是小卒,所以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当听说众人的英勇事迹以后嫉妒之心再次起,变成假意热情,已经在盘算怎样打发走这些人了。

8.林冲早就看不惯王伦,看到这一次他的做法,不由怒从心起,决意做好了火并王伦的准备,并去安慰晁盖等人。

9.同样精彩的还在第二天的席上,生变在王伦打算用当时遣返林冲的方式同样对待这几位好汉,接着林冲就登场了,把个王伦骂了个一文不值,想是把最近的窝囊火都发出了,不过也想暗暗称赞一句“骂得好”。

10.众人火速夺下梁山时,晁盖等人推林冲为首领,林冲推辞并不是有心要谋此位,而是实在看不惯王伦的德行,至于之后的位次要怎么排,就得看下回分解了。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5

哈哈哈,妈妈终于给我买水浒传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水浒传》的第一回,也就是水浒传的开头。《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年间的起义故事。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一个是太尉洪信。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的桥梁。

这一段真有《西游记》的味道。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原来是洪信惹来的,方腊又是谁惹来的呢?可能有另一个洪信。起码梁山这一百零八人是洪信引出来的。这件事对北宋是祸是福?就《水浒传》而言,是帮了北宋,因为这一百零八人招安后征辽,征方腊,保了大宋,而历史的真实是天下大乱,才有了宋江造反的故事。无论祸福,责任都在洪信,不在皇帝。要不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信条,就不能立足了。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0字6

水浒传第1回讲的是当时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当官的没有为老百姓着想,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老百姓望仁宗天子救济万民,可是仁宗天子才刚刚得知今年瘟疫转盛。有一个大臣启奏,仅有嗣汉天师能够保民间瘟疫,让洪太尉前去请。洪太尉不到一日就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来接,洪太尉问天师在何处,真人也不知。便第二天一早继续寻找,走了二三里路,突然跳出一只大虫,和洪太尉打了一会儿,洪太尉倒地,大虫也被拖往后山坡,一会洪太尉又收拾了一下,走了一二里路,来了一条大蛇,那蛇张口喷出毒液,喷在洪太尉脸上,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大蛇走了。一会儿又来了个道童骑黄牛,太尉问了许多问题,道童也不回答,只大笑几声就走了,太尉也回去了。太尉给祖师说了一遍,祖师说:“那就是天师。”

看完第一回,我认为堂堂太尉让这样一个胆小怕事,昏庸无能的人来当,甚为可惜!可见大宋当时昏官当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