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探析范文大全 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理论

1 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研究中发现,我国舞蹈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问题、理论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模式问题、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艺术类专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我国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课程要求及规范,开展教学配备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进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方式的探讨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舞蹈理论及实训教学活动教学需求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心理特点及舞蹈教材内容需求,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活动应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所教授舞蹈形式的具体动作要点、基础知识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的文化背景、所表达中心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形式特点及表演含义。

理论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舞蹈形式所代表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舞蹈动作特点等以视频片段等方式进行播放,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对舞蹈教学理论中的解剖学、力学、物理学等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通过乐理、乐感的培训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教学的分析

作为现代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形象示范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教师应通过全面示范及分解简化动作教学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全面示范教学是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全面配合,表现舞蹈内容及音乐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整套舞蹈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及相关信息。分解简化动作教学是通过教师对舞蹈各动作的分解,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动作掌握舞蹈要点及方法,促进学生舞蹈作品演绎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表演能力的关键。针对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与教学,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励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避免枯燥的基础训练影响学生舞蹈兴趣。首先,在进行基础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趣味性的引入。通过游戏式、活动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从自然身体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方向发展。并以融入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及舞蹈表演所需饱满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还应对工作要领、身体力量、柔韧性及协调性等进行专项训练。运用体育运动方式与游戏方式提高训练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学生舞蹈基础素养的构建。

日常训练方式的分析

在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日常训练是保持学生体态形体、柔韧性与灵活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学生训练积极性,舞蹈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方式及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保障各项训练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训练枯燥的方法,运用现代游戏教学方法等开展日常基础训练,避免枯燥训练方法影响学生舞蹈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促进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作为受教者,其对教学方式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强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编制、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制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训练大纲及教学目的为中心编制教学方案及训练计划。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教学方案及训练方法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3 加强对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的关注,提高教学有效性

艺术分类探析范文大全 第2篇

在当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过于注重艺术生艺术素质和艺术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艺术这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文化总体性的认识及其文化素质的养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和总体性学科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对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因此,如果能够在艺术类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中加入相关课程,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和丰富艺术教育中的学科设置,而且将促进艺术生对文化总体性特征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当代艺术的外部形态与文化内涵、思考和认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艺术教育 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犸:A

在当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过于注重艺术生艺术素质和艺术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艺术这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文化总体性的认识和文化素质的养成。提到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时,教育者们常常提到的是艺术作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艺术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入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其次,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学科发展、轻视文艺理论研究尤其是文化研究的现象,从而导致艺术教育中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不够宽广'文化理论方面的知识欠缺等现象。然而,随着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人们慢慢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理论思考和认知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和补充作用。

文化研究肇始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但是其学科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先前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社会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学、艺术学、传媒研究等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超学科”和“后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和总体性学科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对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艺术界的热点问题。所以,如果能够在艺术类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中加入相关课程,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和丰富艺术教育的学科设置,而且将大大促进艺术生对文化总体性特征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当代诸种艺术的外在形态和文化内涵、各种艺术理论的生发和论述,从而更好地思考和认识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把握艺术创作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促进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下面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学科发展、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文化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等方面论述文化研究对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 文化研究的学科发展

文化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1 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研究,指的就是该中心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该中心的奠基者也是该理论的灵魂人物包括理查.霍加特(Richard Hoggart)、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汤普森斯()、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等人。他们从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关怀出发,探讨了不同社会集团的文化支配权问题,同时,为研究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生活及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也为世界范围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式。在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文化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因其跨学科性或者说强大的学科包容性迅速被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就此著书立说,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如美国出现了一批以格罗斯伯格(Grossberg,他曾在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学习,是霍尔的学生)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者。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学教授本-阿格尔(Ben Agger)出版了《作为批评理论的文化研究) -书,该书从文化取向出发,对伯明翰派文化研究进行了概况总结,认为该学派的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跨学科性;其次强调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定义;再次拒绝高雅与低俗的文化二分论;最后,文化既是实践又是经验。

20世纪70年代,文化研究的影响范围继续扩大。首先,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意大利工人革命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霸权理论”相继被纳入文化研究的学科领域中来。其次,女性主义和“后殖民文化”研究成为了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传媒研究、_研究、种族与族裔问题研究及全球化问题也成为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至此,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已经从英国伯明翰学派所关注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扩展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学科研究,其综合性(或称学科交叉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门学科。

2 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当前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文化的现代性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艺术研究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艺术教育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其关系到当代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说弄不清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到底应该如何区分、如何定义以及如何阐释?其实这个问题也―直困扰着许多中外学者,值得庆幸的是,不同国度、不同学科背景的文化研究学者在经过一番细致的考量之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解释。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应该把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不是历史的一个时期来看待。“我说的态度是指对于现实性的―种关系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选择,一种思考和感觉方式,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英国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现代性多重建构理论。他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建构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四个主要社会进程,它们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性。同时,也有艺术家主张现代不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而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或者风格:现代主义取代的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打破了模仿写实的绘画原则,各种抽象画派应运而生;而后现代主义用过于局部、纯粹和形式化的风格终结了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的画风,挪用、拼贴、戏仿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艺术分类探析范文大全 第3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情感

贯穿古今,艺术对人类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早期的人类艺术多以诗歌和舞蹈作为表现形式,或抒发人类情感陶冶情操,或与宗教巫术有关。即便如此,也着力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前进。因而,对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我们研究艺术教育,既需借以古人之前见,又需结合当代之实况,联系实际探讨艺术教育问题。

一、中外艺术教育问题概述

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普及和实施,乐是我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早期的艺术教育以礼乐结合作为开端,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大措举。西方的艺术教育最早可追随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艺术多以宗教和原始巫术相关联,它们既是艺术,又是文化。

(一)中国艺术教育概述

我国从周代开始,就将礼与乐正式结合在了一起,制礼作乐,礼乐并举,成就了周公时期的和谐社会。儒家经典《周礼》规定,授教之人必须懂乐,授教内容也应与“乐”相关联,例如“礼”就是由“乐德”、“乐语”、“乐舞”三部分组成,分别指的是与乐相结合的德行、语言和歌舞。到了孔子时期,对“礼乐”的重视更为盛行。孔子列礼乐为六艺之首,提出教育应当以乐为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近代以来,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将审美教育与德智教育相提并论。我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把德国美学家席勒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倡导美学,还提出了实施美育的办法,但都因当时社会条件不允许而未能实现。

(二)西方艺术教育概述

西方的艺术最早盛行于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将诗、歌、舞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到了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提出培养品格完善的人必须经过美育的熏陶,并在《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突出了美育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西方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科学逐步取代了艺术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新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也不断被人类提及和强调。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艺术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培养人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培育出有艺术技能的人,此义并非我们所谈及的艺术教育。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并最终以培养出健全的审美心理为目的。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重视不断提高,理性的科学带给人们不断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便利了人类生活,但这种高物质化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类身心的物质和精神产生分裂,使人如同机器一般没有精神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在艺术的天地中获得放松,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让人类身心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平衡,使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得以健全,这样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不仅能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的完善也有重要作用,人的思维能力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二者虽有区别却密不可分,逻辑思维主要应用于科学,形象思维主要应用于艺术,如果只重视其中一种,就会产生机械唯物论的偏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养了他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虽致力于科学研究,但在闲暇之余,也喜欢欣赏音乐和阅读小说。道德强调“真”与“善”,艺术则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艺术教育对促进道德的完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实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我们实施艺术教育,首先就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一)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完善地欣赏艺术作品,用更具体的理论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充分的感受深刻的审美体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能够提高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集中体现,人文修养是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之一。

(二)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与想象力的发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艺术的精神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将生活素材提炼出来,构成生动的艺术画面。审美心理结构的健全和想象力的发挥是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艺术作品当中,运用丰富的艺术媒介表现出来,人们在认真欣赏艺术作品时,联系自身经历,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反省自身,使欣赏者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名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最终任务和目标。

四、结语

艺术教育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具有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类型的人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它们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提高,还具有高尚的品格、睿智的大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现阶段社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大力发展艺术教育,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