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调查报告范文600字 第1篇

一、调查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一)调查的基本形式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我国东部沿海一个县的城郊结合村,对象为居住在该村的常驻和外来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

2.家访调查。调查组对50个村民户进行了家访,其中常驻人口家庭40个,外来人口家庭10个。调查中采取提问和反问的方式,对有关交通安全情况进行了了解。

3。实地调查。对村内近50公里的道路进行了实地观测,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的基本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村民拥有机动车与驾驶证的申办状况,对交通安全常识、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以及对乡村道路安全评价和对今后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村民对摩托车牌证制度漠视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调查对象中无车的6人(全部为女性),占调查总数6。1%;有车的92人,占调查总数的93。9%。在拥有机动车的人中,既有驾驶证又有车辆牌证的54人,占55。3%(其中16人拥有汽车,驾驶证、车辆牌证齐全);有驾驶证没有牌证的6人,占11。1%;既无驾驶证又无牌照的32人,占33。6%(其中摩托车占9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摩托车不上牌,驾驶人不办驾驶证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无牌无证的摩托车驾驶人,往往认为摩托车类似自行车,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自己在乡间道路上简单练习后就可以上路了,没有必要取得牌证。同时,调查发现,农村汽车驾驶人申领了牌照后都能按有关规定参加定期检验,而其它车辆则处于失控状态。

(二)村民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在调研中,设计了有关交通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三个问题:

第一,“您是否知道且学习过交通安全法规?”。结果是:“知道且学习过”的60人,占调查总数的61。2%;“知道但没学习过”的12人,占调查总数的12。3%;“不知道且没学习过”的26人,占调查总数的26。5%。

第二,“您是否认识所指定的交通标志”(10个常见的交通标志)。表示“全部认识”的24人,占调查总数的24。5%;表示“部分知道”的58人(其中以认识2-3个者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9。2%;表示“全部不认识”的16人,占调查总数的16。3%。

第三,“您认为喝酒后是否能驾驶机动车”。表示“可以”的22人,占调查总数的22。4%;表示“不可以”的76人,占调查总数的77。6%。

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发现,村民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导致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和管理工作难度。

(三)村民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农村道路安全性的认识与其实际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不一致。当问及“您近两年是否在道路上发生过交通事故”时,表示“发生过”的70人(事故多以轻微碰撞和刮擦为主),占总数的71。4%;表示“没有发生过”的28人,占总数的28。6%;当问及“你觉得在乡村道路上行车是否安全”时,表示“安全”的60人,占总数的61。2%;表示“不安全”的38人,占总数的38。8%。也就是说,在他们认为安全的道路上,绝大多数人却发生过交通事故。可见,村民对道路安全性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村民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偏差还表现在对交通工具的使用上,当问及“拖拉机载人对交通安全存在哪些影响”时,一部分人表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方便村民的出行,对交通安全不存在什么影响”;一部分人表示“交通法规不太懂,不知道存不存在影响”’;还有一部分人表示“拖拉机载人对交通安全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

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等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人的因素非常明显。农村人口趋向老龄化,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同时,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人该地区,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增添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从车流量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进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骑自行车随意进入机动车道、任意跨越公路隔离设施、车辆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这些都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四)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前几年,_推行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程,让交通安全常识走近百姓家庭,但由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民的文化素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和有效平台。

(五)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有限

在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村级警务室,事实上农村交通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本次调查的这个县,有农村交警中队6 个,配置警力37 人,担负着17 镇,街道办事处的交通管理任务。农村交警中队现有的警力配置,只能处于应付状态,很难实现对农村 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部分乡村基本上处于失控状 态。虽然每年要组织人员到乡镇道路对无牌,无证 车辆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但管理的 覆盖面毕竟有限,成效并不明显。

(六)农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

“康庄工程”使农村道路不断延伸,路面条件不断改善,但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通过调查所知,个村约50公里的道路上,只有11 处设有交通标志,没有一处划有交通标线,其达标率仅占2O%。一方面,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不足,影响了道路信息的提供,元法向交通参与者预告前方路况; 另一方面,发生交通事故后缺乏认定事故责任的\'依 据,交通参与者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农村 道路缺乏科学规划,事故多发路段较为常见。

三,强化农村交通管理之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 理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强化农村交通 管理的当务之急。必须建立由乡镇领导牵头,各职 能部门协作,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参与的交通 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 主要抓,办事机构具体抓,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的交通 管理格局。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 人,建立详细的交通安全考核制度。对已经暴露的 交通安全问题,组织公安,交通,工商,运管等部门进 行综合治理,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_的社会化机制。 杜心全,沈纯:农村交通安全调查报告

(二)加强乡村道路科学规划

乡村道路规划是交通管理的前提条件,各级政 府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政府的主动介入,乡镇,村委 会与规划,_门一起做好乡村道路的科学规划。 对农村区域内的道路建设,要实行城市建设,公路部 门和乡镇,村民委员会的有机结合。交通管理部门 要改变原来_非市政道路\'不管辖的做法,增强交通 安全的全局意识。交通管理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 乡村和相关_门联系,介入规划过程,发挥职能 优势,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设计 方案,在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加大农村道路管理执法力度

乡镇交警中队要加强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 理,科学安排勤务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重点查处无牌 无证,拖拉机,摩托车,电瓶车等货运机动车载人,超 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交通安全隐 患。针对目前警力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向素质要警 力,对公安交通民警进行农村交通管理业务培训,突 出农村交通特色,培养适应农村交通管理的民警。同 时,加强对村警务室交通协管员的配备和专业培训 工作,充分发挥这支力量在农村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向社会要警力,\'謦力有限,民力无穷_。结 合进乡村,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的_五进_ 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村,组长与村民的距离最近,生 活习惯最了解,沟通最方便等优势,扩大交通安全管 理的覆盖面和效率。

(四)转变宣传理念,构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

交通调查报告范文600字 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日益完善,乡村道路发展迅速,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但由于种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如何呢?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实践活动。

一、实地调查:

我们主要在进镇的一条主通公路上,连续两天对过往车辆及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农村小康生活建设步伐的加快,我镇居民的私家车拥有量也迅速增加,因而街道上日益增多的大大小小来往的车辆,再加上形形色色的摩托车和电动车,围堵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乱停乱放车辆,这样就使通行更加困难,车辆之间偶有发生碰撞,因此街道交通安全就产生严重的隐患。

其中,我们也向一些驾驶员,特别是摩托车与电动车的驾驶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些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摩托车没有牌照,摩托车与电动车驾驶员没有戴头盔、穿拖鞋驾驶,甚至超载现象等等。

二、访亲走友:

首先,我们带着有关交通法和交通安全意识两方面的问题走访了镇上居民。我们了解到,许多人认为农村交警少,也不会过多地进行检查,偶尔检查一次还能绕道走开,所以为了贪便宜省几块钱,摩托车就没去办牌照和考驾照;而在秋季大丰收时节,大量的货物使农民不再顾及交通安全的隐患,雇用车辆开始超载运输,人货混装;大丰收后,农民们欢喜地凑在一起喝酒吃饭,所以酒后驾车也随即发生了;有些居民为了徒方便,骑摩托车就不佩戴安全帽和符合要求的服饰了;有些还经常乱摆放车辆,使道路不畅通。

接着,我们走进了校园,询问了我们的朋友——同学和老师们。经调查发现,学生们的了解范围有限,我们老师也检讨,交通安全知识也没有过多的传输给学生们,所以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镇上居民的交通法制知识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有建造停车场,街道旁停泊处也没有相关指示和标语,因而使居民的意识不够强烈。

综合上述调查访问的情况,我们看到农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特别是近年来,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科技发展的迅速,也使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密切起来,而交通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应加强居民交通安全意识。为使居民的安全得到较好全面的保障,我们应该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居民交通意识薄弱的缺陷: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宣讲交通事故警示案例,增强农村居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特别是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多次宣传相关知识,也可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学生们也可以组织起来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和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加强学生自身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从而减少学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二、要加强检查和管理。

1、可以向附近的派出所要求,让他们加强在各地的巡查,检查驾驶员及其车辆,看是否可以行驶,使酒后驾车、超载、人货混装、乱停放车辆等问题得以减少发生。

2、向政府反映,希望他们可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活动,如放映相关电影或新闻,张贴宣传册和提示标语等。同时,还可以向政府提议,可以出资建造停车场,使街道畅通,不出现拥堵;或者在指定停车地点放置类似“车辆停泊”的标示牌,或划分停车的地域等。

3、政府应向上级反映情况,加强交警对农村道路的巡逻,严格执行驾驶员的驾驶要求、车辆牌照,用检查的手段促使摩托车主上牌、考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驾车技术,进一步强化居民的交通意识和安全。

希望上述的意见,相关部门及组织可以积极采纳,从而使我镇居民和学生的安全得到较高保障,使悲惨的事故不再上演,每个人都可以在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快乐幸福的生活下去。

交通调查报告范文600字 第3篇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游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及傍晚四点三十分至六点这两个时段,无论是在城市中的哪一个路口,都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堵车现象,即使有交警在道路中央指挥,庞大的车流量还是使道路造成了瘫痪,甚至经常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在郑州,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

一.郑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了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严重。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截止 XXXX 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为257条。XXXX年新开公交线路26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1 100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548辆,比上年增长;城市公交客运量达亿人次,增长。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郑州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段有:金水路全线,西环(长江路至中原路),紫荆山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文化路(文劳路至国基路),南三环(中州大道至大学路),花园路(三全路至北环),中州大道(农业路至国基路)。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口有:西三环与中原路交叉口,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河医立交,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东风路与信息学院路交叉口,经三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京广路与端午路交叉口。

二.郑州市交通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第一部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郑州市区整个交通状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为整个调研分析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加了解郑州市的交通现状,对郑州的交通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分析,我们河南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1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于郑州市区四环以内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郑州市辖区四环内所选定的各社会群体,共需要175个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地调查郑州市各大区域的主要道路及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调查地点主要包括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市碧沙岗公园附近区域;以及郑州火车站附近区域,调查对象180人。

郑州市高新区所选地区为:高新区管委会,瑞达路与科学大道交叉路口附近区域,北里广场。

郑州市碧沙岗所选地区为:碧沙岗公园,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附近区域,嵩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附近区域。

郑州市火车站所选地区为:火车站广场,福寿街。

2.抽样方法

本次课程调查在选定区域实际发放问卷180份,实际收回问卷174份,总回收率达到。其中,有效问卷173份,有1份无效问卷。接下来我们将对这1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3.调查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法。课题组于20xx年10月制作出《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问卷》,随后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到各指定区域发放填写和收回问卷。其中对于部分不识字的调查对向,我们采取一次解读问卷题目,

让调查者选择,我们代为填写。

我们调查成员分别到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北里广场,河南工业大学,碧沙岗公园附近,火车站附近区域现场发放问卷。

我们调查人员到各个区调查访问,请调查对向匿名填写并及时收回。问卷统一汇总后,通过划“正”字的方式记下该调查回答情况,然后输入Excel表格,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课题小组对最终研究分析出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

4.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课题内容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指标资料,研究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其基本特征,找出造成郑州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善建议。

(二)问卷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涉及的问卷试题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题至第五题,主要是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第六题至第二十二题,主要是调查郑州市民对郑州市区交通状况的印象。在本章节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将对第二部分中“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样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0:73,该比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郑州市常住居民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年龄大多位于18--29岁之间,占到总人数的。

2.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分析:

问卷将对问题20—问题21进行分析。

问题20:您是以何种方式获取及时的交通路况的?(可多选)

交通调查报告范文600字 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通的重要工具。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众多交通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道路已成为造成人们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城市街头做了一次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我们对一些路上的行人进行了调查。很多人对交通规则和一些交通知识并不陌生。但通过我们的明察暗访,发现很多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自由的在马路上穿行,对眼前的车辆或行人全是视而无睹。其实,这就是的来源。

其实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机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大部分的`事故都是在不懂交通规则的小学生身上的。而且,通过我们的调查,在我们上饶县,小学生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要让他们知道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和家长一起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一些重要的交通规则和交通知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