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_的成立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2、标志:开国大典。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2、三大改造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最早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含义:在设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深圳地位: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_”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_”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_为核心的_领导集体。

(3)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_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为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_宪法》,这是新

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_民法通则》和《_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和影响:(1)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2)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①_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②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_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xxx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82年 党的“十二”大,_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xxx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1987年 党的“十三”大,_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三步走战略。

1992年,_在南方的讲话:①背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xxx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②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_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_十四大确立_理论在全党

第九课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土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的指导地位。1997年,_十五大把_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1971年中国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_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起到临时宪法 作用;

4、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 ,而非_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_胜利 ;

9、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剧变:辛亥革命 、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而非祖国统一;

11、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 ----农业的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 ,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

12、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而不是铁路;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_ 。

14、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关系: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15、1964年第一颗_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年-1966年)

1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17、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 、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

18、两条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_。

中国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本质区别:社会制度不同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1、_的构想最初是_问题 提出的

22、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3、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_;

24、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5、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但建交是在1979 年

26、万隆会议上_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5篇

连接和发展思想

历史是一连串事件的基础,因此拥有正确的顺序是成功的关键。这似乎很简单,甚至无关紧要,但仍然很重要。因此,必须确保你的笔记遵循时间顺序。你应该按主题划分学习笔记,然后按年,数十年和几个世纪划分。

书籍和笔记通常会详细涵盖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必记住有关某个主题的大量注释。相反,最好在事实之间建立联系。这些事件应遵循逻辑顺序以帮助你理解和记住它们,因此,一目了然地可视化所有这些信息以及每当你准备重新考试时,思维导图的使用都会非常有帮助。然后,你可以根据需要在“注释”中添加其他信息。一种可能被证明非常有益的技术是将你正在研究的每个事件划分为“原因”,“事件”和“结果”。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

⑴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⑵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一律平等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⑶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⑷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_”科学构想

1._

(1)改革开放以后,_提出“_”,最早是_问题提出的,适用的范围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2)含义:就是在_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原因:“_”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_。

2.港澳回归

(1)前提条件:_创造性地提出“_”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回归。

※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_同志曾指出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回归。

◎《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闻一多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是“_”方针的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香港、澳门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在坚持中国_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祖国统—(台湾、西藏、新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⑴古代史:

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2年,xxx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④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⑵近代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在日本手中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xxx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中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汉藏“和同为一家”;

(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

(3)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_五世“_喇嘛”的封号;xxx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__”的封号。此后,历世_和_,都须经过_的册封。

(4)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展了丝绸之路;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_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4)1955年设立新疆自治区。

4.谈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

4、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xxx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年,_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年提出发展_、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