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定价总结 第1篇

贷款如何合理定价,这,是一门艺术。放贷资金的来源、团队和机构的运营、借款人的违约风险都是有成本的,贷款定价若过低,将丧失合理的利润甚至发生亏损。贷款定价若过高,银行将在市场缺乏产品竞争力或者在市场上运营愿意接受高利率的更高风险的客群,进而带来更大潜在风险。

因此,贷款定价的目标,是在满足银行客群选择与风险偏好的前提下,在收益、成本、风险相互配的原则下,争取获得更多盈利。它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过程,既要保证资金安全。又要实现合理盈利,同时还需兼顾流动性、市场占有率等多个目标。不合理的配置将不利于银行长期稳健经营。

现在很多银行在介入互金业务,但互金的规模占银行整体盘子的比例很小。一个稳健的银行,势必有多个目标客群,多个信贷产品,多个经营策略,去满足资产组合的合理配置。

贷款定价总结 第2篇

贷款定价的目标是保证银行可以取得放款协议上的预期或目标收益率。贷款定价过程包括制定放款的各项条件,以便获得银行资产的目标收益率。在对一笔贷款定价时,贷款主管人必须考虑新发贷款的预期收入、提供资金的成本、管理和收入费用,以及借款人的风险等级。运用价格政策,就是要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促进信贷产品的销售,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公司贷款的具体定价方法。

成本是定价的基础,在给企业贷款时,价格制定者要考虑筹集资金的成本和营业成本。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对贷款作出客户可以接受、银行有利可图的价格。任何贷款的利率都是由四部分组成。

举例:

假定有一家公司向银行申请300万元的贷款。首先,银行为了取得这笔资金,要在资本市场上以3%的利率卖出可转让存单,这笔贷款成本中含有3%的成本;其次,分析、发放和管理这笔贷款的非资金性营业成本估计为日均贷款余额的2%;再次,银行贷款部门可能会因为贷款违约风险追加2%的贷款利率;最后,银行在贷款财务、运营和风险成本之上,再追加上1%的利润率,作为这笔贷款为股东创造的收益。最终,这笔贷款的利率为8%。

2. 价格领导模型

就银行本身而言,它是个复合型产品行业,要在各种业务之间分摊营业成本有很大的难度;另外,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考虑市场竞争因素的定价方法是不太可行的。价格领导模型就是克服成本加成法的诸多局限而出现的一种定价方式。

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银行确立了统一的优惠利率,对那些规模大、信誉好、值得信任的大客户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收取最低利率。

贷款利率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五、银行公司信贷产品的定价策略

对银行产品的定价,至少有三个目标:产品如何能够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和占有率;利润如何转化,即盈利。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定价策略

贷款定价总结 第3篇

客户综合收益定价法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拓展,与客户合作不断深入,基于单笔业务收益定价的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银行定价理念逐渐由单笔业务定价转向客户整体定价,银行更加关注客户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等综合收益情况。例如,与银行业务合作较为紧密的企业,除贷款收入外,其他业务收入也较为可观,为了保持或争取业务合作关系,可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让利或倾斜。单笔业务定价模式下,单笔贷款需保持有盈利或不亏损;基于客户综合收益定价模式下,若客户综合收益能够满足预期目标要求,贷款利率的议价范围则可适当扩大。

银行服务总成本包括存款账户的管理费用、贷款管理费用、贷款资金的成本、贷款违约成本、其他服务费用等。

银行服务总收入包括客户存款的FTP利差收益、各类中间业务服务费收入、贷款利息收入等。

客户综合收益定价法,不仅就一笔贷款本身来确定价格,而且是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贷款价格,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通过差别化定价,既可吸引和保留为银行带来较高利润的优质客户,又能识别对银行贡献较低的客户,通过提高贷款价格或增加派生业务来保证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这点就是银行的优势,银行有多种多样的业务品种,交叉营销,最大程度提升客户的L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