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总结高中 第1篇

把握结构,逻辑推理

常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在有机化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有机物的结构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碳原子之间通过什么方式成键,与其它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如何等,都是有机化学结构的关键点。同学们要借助球棍模型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利用空间想象掌握典型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上,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要善于利用这一性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理清联系,融会贯通

辩证分析,灵活运用

同系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往往相似,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也能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据此可使繁多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在考虑事物普遍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特殊性,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各有机物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如,苯及其同系物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但苯却不能。再如,醇、酚、葡萄糖和羧酸都含有羟基(—OH),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由于与羟基所连的基团各不相同,结果使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又有明显的差异。如,醇和葡萄糖溶液呈中性,不能与碱和盐反应;苯酚溶液呈微酸性(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羧酸溶液呈明显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学习有机化学时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物质、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灵活应用。

有机化学总结高中 第2篇

学会辩证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1)普遍性与特殊性

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这就是普遍性。因此,在复习时只要认真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就可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任何特殊性都不能完全包括在普遍性之中,复习中要善于在有机物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以醇为例: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CH3)3C-OH不能氧化成醛,CH3-OH、(CH3)3C-CH2-OH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

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内因和外因

虽说结构决定性质,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但由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多面性”,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分析有机反应,在首先考虑内因即物质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外因,即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如乙醇与浓H2SO4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主要生成乙烯;但若是140℃,则主要发生取代而得到乙醚。还如苯与xxx在铁为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得氯苯,但在紫外线照射时,则发生加成生成“六六六”。

因此,我们在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有机化学总结高中 第3篇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CH4 + xxx光 CH3Cl + HCl , 光 CH3Cl + xxxCH2xxx + HCl

点②燃烧 CH4 + 2O2

③热裂解 CH4 CO2 + 2H2O 高温 C + 2H 2隔绝空气

(2)烯烃:

A) 官能团:C=C 代表物:H2C=CH2 结构特点:键角为 120° 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B)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 X2、H2、HX、H2O 等)

CH2=CH2 + Br2

CH2=CH2 + H2O

CH2=CH2 + HX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nCH2=CH2

③燃烧CH2=CH2 + 3O2

④氧化反应 KMnO4 酸性溶液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nH2n—2(n≥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

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可燃性:2C2H2+5O2 →

b.被 KMnO4 氧化:

②加成反应:可以跟 Br2、H2、HX 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CH≡CH+H2 →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nH2n—6(n≥6)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

C原子和6个H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3、H2SO

4等)

HBr+ Br2Fe或Br +

②加成反应(与 H2、xxx 等) + 3H2Ni △

③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侧链受苯环易氧化,苯环受易取代。

(5)卤代烃:

A)官能团:—X 代表物:CH3CH2Br

B)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水解)CH3CH2Br + H2O→

②消去反应(邻碳有氢):CH3CH2Br ? →

(6)醇类:

A) 官能团:—OH(醇羟基);通式: CnH2n+2O(一元醇 / 烷基醚);代表物: CH3CH2OH

B) 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

结构与相应的'烃类似。

C)物理性质(乙醇):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物。

D) 化学性质:

①置换反应(羟基氢原子被活泼金属置换)

2CH3CH2OH + 2Na

②跟氢卤酸的反应

③催化氧化:2CH3CH2OH + O2

④酯化反应(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CH3COOH + CH3CH2OH

⑤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

⑥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

(7)酚类:

A) 官能团: 通式:CnH2n-6O

B)物理性质:纯净的本分是无色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室温下微溶于水,当温度高于 65℃的时候,能与水混容。

C)化学性质:

①酸性: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③苯酚的定性检验定量测定方法:

④显色反应:

(8)醛

A) 官能团: 代表物:CH3CHO

B)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加氢、氢化或还原反应)CH3CHO + H2 →

②氧化反应(醛的还原性)2CH3CHO + 5O2 →

CH3CHO + 2[Ag(NH3)2OH] CH3CHO + 2Cu(OH)2

(9)羧酸

A) 官能团: 代表物:CH3COOH

B) 化学性质:

①具有无机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 浓 H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

③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二、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消除官能团的方法

①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②通过消去或氧化或酯化等消除羟基(-OH);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等消除醛基(-CHO)。

三、根据反应物的化学性质推断官能团

四、由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五、有机物溶解性规律

根据相似相溶规则,有机物常见官能团中,醇羟基、xxx、磺酸基、酮羰基等为亲水基团,硝基、酯基、C-X键等为憎水基团。

当有机物中碳原子数较少且亲水基团占主导地位时,物质一般易溶于水;当有机物中憎水基团占主导地位时,物质一般难溶于水。

常见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CCI4、溴乙烷、溴苯、硝基苯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苯、酯类、石油产品(烃)

六、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关系

(1)C︰H=1︰1,可能为乙炔、苯、苯乙烯、苯酚。

(2)C︰H=l︰2,可能分为单烯烃、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等。

(3)C︰H=1︰4,可能为甲烷、甲醇、尿素[CO(NH2)2]

七、其他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xxx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xxx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有机化学总结高中 第4篇

一、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二、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前者氧化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三、通式

CnH2n+2 烷烃

CnH2n 烯烃 / 环烷烃

CnH2n-2 炔烃 / 二烯烃

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

CnH2nO 饱和一元醛 / 酮

CnH2n-6O 芳香醇 / 酚

CnH2nO2 羧酸 / 酯

四、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