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篇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2篇

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80-120mg/dl)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寒冷、过度紧张等

刺 激

( 促进 ) (促进)

(抑制) (抑制)

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3篇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4篇

⑴、口腔:—°C(平均:°C)⑵、腋窝:—°C(平均:°C)

⑶、直肠:—°C(平均:°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xxx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6篇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10、影响细胞外液渗透液的主要是Na⁺和CI⁻的浓度。

11、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12、内环境的稳态:

①实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

④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⑤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血浆蛋白含量过低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xxx面生长快。

xxx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xxx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xxx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

NH2—C—COO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xxx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xxx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酶ADP+Pi+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xxx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xxxa和xxx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xxx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9篇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xxx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xxx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xxx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15、反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16、神经系统的各级中枢及其功能: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调控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7、味觉、痛觉、渴觉等感觉的产生于大脑皮层,但其未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19、遗传获得、先天性属于非条件反射。

20、有神经节的一端为传入神经。

21、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

22、反射弧的完整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3、△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4、Na⁺内流表现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K⁺外流表现为静息电位,内负在正。

2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26、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

28、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单向传递)

29、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30、突出小泡的形成与xxx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1、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

33、神经递质被突出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发挥效应后不会长久存在,或被酶催化分解而失活,或因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

34、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35、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7、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及癌变的细胞。)

38、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消退较快,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39、溶菌酶一定是非特性免疫。

40、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41、xxx先攻击T细胞。

42、免疫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剩余的见下一篇文章,记得收藏和点赞哦)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 养料 O2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 淋巴 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