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1篇

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华东、华南及长江流域,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绦虫病、黑热病等则主要流行于幅员辽阔的西北各省,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也因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有发生。食源性寄生虫病为经口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物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接侵入人体,为经皮肤感染;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虫媒病为经媒介昆虫传播;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_、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服、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其他传播方式。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2篇

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

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自然疫源性。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3篇

1.病原学检查:

直接涂片查虫卵--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者(检出率低)

尼龙袋集卵法:适于大规模普查。

毛蚴孵化法和定量透明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慢性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粪便查找虫卵有困难)

2 .免疫学检查:皮试、酶标、环卵沉淀等

流行与防治

1.流行因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2.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病牛治疗病牛可采用精制敌百虫)

3.传播途径: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

5.防治:

   1)消灭传染源:吡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

   2)切断传播途经:消灭钉螺(药物为氯硝柳胺);加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

   3)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体防护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4篇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白蚁与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

(一)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入侵、移行定居及离开)。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二)寄生虫类型:专性兼性;体内体外;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土源型)和间接型(生物源型)两类;机会致病寄生虫等。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5篇

 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阶段,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后,又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称之为转续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6篇

生活史过程:见第六版教材 致病虫期及损害为:

(1)尾蚴: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可引起尾蚴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既有Ⅰ型超敏反应也有Ⅳ型超敏反应。

(2)童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一过性的血管炎,与童虫机械性损害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

(3)成虫:成虫寄生于血管引起静脉内膜炎,属Ⅲ型超敏反应。

(4)虫卵: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虫卵沉积在肝、肠等组织中形成肉芽肿(Ⅳ型超敏反应),不断破坏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7篇

中间宿主:钉螺

终宿主:人、牛。

寄生部位:          

  成虫―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虫卵―肝、肠

感染阶段及途径:尾蚴经皮肤侵入

表述:血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及童虫7个发育阶段。成虫寄生于人体肠系膜下静脉。雌虫产出虫卵随静脉血回流,部分在肝脏集聚,部分在结肠壁组织内沉积。卵内卵细胞约经11天发育为毛蚴,毛蚴头腺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起肠壁组织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含卵坏死组织因肠蠕动、腹内压和血管内压增高以及虫卵的重力等作用,向肠腔内溃破,使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孵出毛蚴(直线运动),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钉螺,并先后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经再发育和增殖而释放出大量的尾蚴(水面)。当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与尾蚴接触时,尾蚴便借由其穿刺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体部伸缩、尾部摆动的机械作用,钻入宿主体内,脱去尾部、糖萼转变为童虫。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第8篇

成虫以其发达的吸盘吸附于肠粘膜,致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充血、水肿以致形成局部溃疡和脓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症状:轻度感染者间或有轻度腹痛、腹泻。

     中度感染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

     重度感染者可出现精神萎靡、低热、消瘦、贫血、腹水,甚至发生衰竭、死亡

     儿童还可出现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甚至出现侏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