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篇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篇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有一位老人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曾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他曾率先在中国开展水稻杂交种优势利用研究,他就是我的偶像袁隆平。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他那黝黑的皮肤是被太阳亲吻过的色彩,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须发已被匆匆流去的时光染成花白,他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静谧,他那双粗糙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就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爷爷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直坚持研究水稻,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还将它推广到了全世界。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小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就是90后。”袁爷爷总是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面对事物总抱以乐观的心态,正是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那么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篇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篇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平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平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平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平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5篇

读袁隆平,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界。

读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紧弦的发条,拉满弓的锐箭,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国家分忧。

读袁隆平,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中国科学家合成人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呢?有位名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

读袁隆平,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增添多少新的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的科学家去世,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为国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平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与他平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

读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平,使我的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平,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6篇

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夏季粮食的丰收时节。粮食的大丰收让祖国的粮仓爆满,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让让人明更加安康。但是为我国甚至全球粮食曾收层产的袁隆平院士却离开了我们。

粮食的丰收意味着国民能吃饱饭,意味着国家的国泰民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粮食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粮食不像其他商品,粮食少一点都会饿死人,是一个硬需求。

袁隆平院士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他为人类生存最初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喝。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中国人要把饭碗拿到自己的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在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

周末回家看到路边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田,沉甸甸的穗子,把苗都压弯了腰,偶尔的一阵风,稻穗随着风摆动,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在田边看着稻田丰收的笑容。再过几天就是稻子成熟的时候,到时候田地里一片一片的金灿灿,每当这时就想起了伟大的袁隆平院士,他的一生都在为粮食的曾加产量而努力,与种子打交道,简直就是稻田里的守望者,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努力永远铭记于心。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吃饱饭的幸福,我想大概以后的每次吃饭我都会想起他。

斯人已逝,忧思长存。他在稻穗下乘凉的未完成的梦,后人将踏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7篇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水稻之父,也是人类史上首个发明出杂交水稻的人,我们今天所能吃到的大米小米都是由袁隆平爷爷发明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稻穗不仅高,而且米粒颗颗饱满,数量还不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岁月的束缚。2021年5月22日13:07,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的逝世引起巨大轰动,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袁隆平着三个字早已不是简单的人物代号,而成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寄托。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就是自己的杂交水稻能风靡全球,禾下乘凉梦已经做到了。距离另一个杂交水稻风靡全球也快成功了。

从开始灿型杂交水稻研发的那一刻起,这三个字就代表了绝处逢生,代表了艰难险阻中的不懈拼搏。这三个字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时刻,他看着中国改革开放,他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他代表中国发出独属于我们的声音,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就恰恰体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

这就是袁隆平,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要学习他敢于创新和善于研究优点。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8篇

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中国工程院士,袁隆平爷爷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曾经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是因为他有这两个梦,所以他在农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农业付出了很多,在-经历了很多艰难,他看着中国改革开放,他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给予了人们丰富的粮食填饱了所有人的肚子。

我曾经问爸爸,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说:以前我们总是吃隔夜的剩菜剩饭,吃冰箱里发霉的食物,掰了坏掉的部分就直接塞进嘴里。

听完爸爸说的话,我才明白如今的衣食无忧都是因为袁隆平爷爷走在我们前面,负重前行许久的成果,袁隆平爷爷的历史不必多介绍,因为全中国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爷爷推动了世界人口饱和解决了粮食问题,让更多生活在地球村上的百姓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知道他是整个时代的英雄,是整个中国的精神支柱,袁隆平爷爷的存在,宛如战斗在前线的护卫军保护着整个中国的粮食问题。

在袁隆平爷爷的肩膀之上,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饥饿的痛苦,再也不用为温饱担忧害怕,再也不会出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他带给了整个中国新生的希望,给中国的一切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地基,科学家在实验中不用抱着虚弱的身体去研究,战斗在前线的战士们也不用边和敌人战斗,边和身体抗争,可以说中国的发展,袁隆平爷爷功不可没。

袁隆平爷爷是一个英雄,即使他走了,但他还活在我们大家的内心。祝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9篇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0篇

袁隆平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这是说,在中国,我们吃饭靠“两平”----_,谁制定了生产责任制政策与袁隆平,谁发明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自离开研究所以来。

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中国遭受了严重的\'饥荒,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思想,具有较高的产量。十年后,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新品种,其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袁隆平致力于农业研究,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尊敬。虽然他70岁了,但他仍在从事农业研究。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1篇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之前我一直觉得袁爷爷只是一个活在教科书里的科学家,但直到那一天,我看新闻里有很多人追着袁爷爷的灵车跑,一边跑还一边喊“袁老,一路走好!”这件事让我感到很震撼。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长沙、他的母校、他的家乡,在他的雕像前送上一朵菊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纪念他呢?我和妈妈翻阅了资料,发现他5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杂交水稻的试验田中,为了高产、高产、超高产,辛勤劳作,让全中国人民和世界部分人民不用挨饿。

看了这么多人去悼念袁隆平爷爷,我心里也酸酸的。这样一位科学家就离开了我们,但他坚持的精神是我们少年该学习的。袁隆平爷爷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遍布世界梦”,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把这两个梦想变成现实。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2篇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的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的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的挨饿根本无法与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的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的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的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的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们如今的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乃至牺牲换来的。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的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种子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3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耳熟能详的小诗,大家想必都背过吧!可是大家可知道这金灿灿的杂交水稻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乃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曾说过:“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在稻穗下乘凉。”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真的把梦想成真了。

一开始,袁隆平爷爷还是一位懵懵懂懂的小少年,他什么都不懂,袁隆平自小就向往田园生活,19岁的那年他第一次去农场,他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而且他在那个时代正处于灾荒不绝的时代,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那个美好的梦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袁隆平爷爷为了水稻的增长,每天不停的查资料,不停的给水稻做实验。

袁隆平爷爷还经常去虚心的向农民们请教,他不顾风吹日晒,也丝毫不休息。常常只带些馒头和水填填肚子就好了,吃完就赶紧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最好的水稻,他宁愿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浪费一点的时间,每天都与时间赛跑,那上万株水稻看得他眼花缭乱,但他毫不放弃,每天就像在大海中捞针一样,苦苦寻找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冲动?究竟是什么鼓舞着他?为何一个不好好的待在家,需要把这如此的重任交付给自己呢?我想应该不是别的,就因为他的心中有一颗梦想的心。

终于有一天,在他不懈的奋斗中,袁隆平爷爷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非常好的水稻,他欣喜若狂,就像梦想已经成真了似的。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到了一束光,指引他前行的路程。他给这些长得最好的水稻取名为“鹤立鸡群”。接下来袁隆平爷爷带着一批一批的团队,将杂交水稻事业推进发展。

我认为袁隆平爷爷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英雄,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英雄。他是粮食界的顶梁柱,顶起了人们的温饱困难。他是追梦人的领袖,敢做敢当,永不改变,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更是中国的英雄,他用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片蓝天。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袁老扛重任。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前几日袁隆平爷爷永远的沉睡了。虽然他已化身为了天使,但我知道他本质的美好永远留给了田间。谢谢您,袁隆平爷爷!您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

为了不辜负袁隆平爷爷的一片真心,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事业发扬张大,添砖加瓦。我们的学习可比袁隆平爷爷简单多了,当时袁隆平爷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蹲在稻田旁仔细的寻找,别提是袁隆平爷爷了,我也找不到。而我们呢?每天坐在空调房下,却又不好好的努力学习。还经常埋怨着作业多。相比之下,我们可比袁隆平爷爷差多了呢。

袁隆平爷爷您的出现让人世间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善良。您那伟大的事迹,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位崇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4篇

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5篇

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身价观

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高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6篇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但是,袁隆平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平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袁隆平爷爷的精神,袁隆平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_成为_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平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平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平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_农门_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吨。12吨,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平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7篇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们的国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长相土里土气,梳着小平头,脸上布满皱纹,看起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虽其貌不扬,但他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却很大。

袁隆平院士生活的年代,人民忍饥挨饿,他曾亲眼看见骨瘦如柴的人们饿死在街边路旁,他暗暗立誓:一定让中国人民过上能吃饱饭的生活。从1961年开始,袁隆平院士每天都到三亚农场去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970年杂交水稻实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实验田曾多次被人大片毁坏,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些种子,得以继续研究。

袁隆平院士也是中国人中奖项获得最多的科学家。他身价千亿,但却从不张扬。一件衣服只有三十多,一块卡西欧手表戴了几十年。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院士用尽毕生心血一心研究杂交水稻,最后造福全中国。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他的双手从未停止对稻谷的抚摸,他的生命永远浸润在甘甘稻花香中。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8篇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诸多奖项,并且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等等。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位农民,于是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让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级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创了新的佳绩,他们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亩产超过了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这一成果将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19篇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0篇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呈现,他有着伟大梦想,并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制定目标,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一位非常慈爱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1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啊,饥荒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像个地地道道农民;他为人低调,他奖项非常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遗憾,自己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话,多少悔,多少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时候有那么多人主动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成绩,他实现了自己梦,他终于放心离开了。

袁隆平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不舍,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1篇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2篇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3篇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但是,袁隆平爷爷却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却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就像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人们心中一道美好的时光。袁隆平爷爷的逝世让全国人都十分悲伤,大家都处于悲伤的阶段中,而在悲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袁隆平爷爷的精神,袁隆平爷爷逝世了,我们更应该努力的_成为_他,像他一样努力不放弃!

在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从视频中我看到袁隆平爷爷在世时满脸的皱纹,看到了91岁的高龄人应有的仓促,但是却发现袁隆平爷爷的心却是永远年轻的。我了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平小的时候成绩优异,父母想让他走重点大学。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学农是一门更好的专业,因此跨进了_农门_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当上了一名中级教师,他那个时候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长得又挺立又健康,这时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斤吨、12吨、吨、15吨的目标。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公关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讲座上还说过,“我的人生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水稻遍布全球梦。”

袁隆平爷爷,我们以后会好好吃饭,不剩一粒米,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虽然您已经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我们不会忘了您,你永远在我们心里,你的精神会长存。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4篇

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日子。一代巨星陨落。因为他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因为他我们不用叫苦连天。

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他从19岁就开始学习农业,直至现在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国家作出贡献十分巨大。当时袁隆平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发现水稻长得又大又好,就决定培养杂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对,因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杂交,但是袁隆平爷爷坚持下来,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将无变成有,将弱变成强。他让饥饿全中国人吃上了当时珍贵粮食。是他这坚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结果,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学习袁爷爷坚持不懈精神。

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培育杂交水稻,可是经过了几十年都没有成果。但当他们听说中国有人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们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这时有人就说了,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们睁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样子,这些这些给了那些嘲笑中国培养杂交水稻那些国家,一个有力回击。

袁隆平爷爷,还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见袁隆平爷爷付出对全世界人类都有好处,在2019年时候,袁隆平爷爷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勋章。袁爷爷91岁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爷爷起床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来学习。袁爷爷梦想我们会继续接力下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梦想,继续坚持下去!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5篇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走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人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心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爷爷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人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6篇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

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

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平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7篇

《稻香绵长》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

——题记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中国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平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最后,以我读过的一首诗来寄托大家对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

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8篇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平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平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29篇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0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袁隆平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中国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平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平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平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平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国的骄傲!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1篇

我对袁隆平爷爷的认识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他曾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爷爷不仅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还有海水稻。如此伟大的人怎么可能就逝世了呢?

当袁隆平爷爷的灵车穿过长沙的街道,所有的车都默哀鸣笛;下着雨,百姓也跟着车跑,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平爷爷的雕像前献满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听说天上的星宿归于天际时,天地是会地动山摇送星宿归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连天公也流泪了吧……

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麦穗云”,大家都说袁隆平爷爷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去干他热爱的事业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粮食了吧……

网上还晒出了袁隆平爷爷之前的样子,开会时的托腮、采访时的笑声、稻田里拉小提琴……原来袁隆平爷爷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平爷爷养了一只猫,叫袁花花,是一只黑白条纹的小猫。可袁花花还没长大,袁隆平爷爷已经不在了……花花以后只能去稻田里寻找袁隆平爷爷的味道了……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梁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2篇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挨饿根本无法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电影,让我更加深刻明白,我们如今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坚持乃至牺牲换来。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时代,所以他最大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更多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种子撒在每一个人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3篇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4篇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阳亲吻过他黝黑的皮肤,岁月刻在他脸上一道道皱纹,时光将他的须发染成花白,他却丝毫顾不上这些,只顾着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就说:_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小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就是90后。”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的肚子和头脑都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5篇

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杂交水稻吗?没错,正是他,“袁隆平”。

袁爷爷穿着朴素,黝黑的皮肤,慈爱的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和蔼可亲,他一笑,满脸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他看着田间的水稻缓缓的蹲下去,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成熟的水稻,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人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

但不幸的是,袁爷爷没有和我们告别就悄悄地走了,这个消息让我悲痛欲绝。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落下了悲伤的眼泪,真希望袁爷爷能再多陪我们几天,哪怕一小时我们都愿意接受。

我永远忘不了“袁隆平”这三个字,我要节省粮食,不浪费粮食,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家做贡献。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6篇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7篇

国士无双、一生尽瘁,袁隆平院士以一粒“种子”,种下了全中国的粮食梦。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如果问大家193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会想起什么呢?是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还是希特勒开始扩张势力,二战的导火索已经埋下?这些都是1935年的真实历史,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中国人来说,饥饿和死亡,才是他们每天的“家长里短”。这一年的黄河、长江先后泛灾,计有灾民约2059万人,赤地千里,流民无数,两河退水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当时中国医疗水平完全束手无策的大规模瘟疫,全中国一片哀鸿遍野。1935年,五岁的袁隆平随母亲辗转路过汉江流域,汉口那些和他年龄相仿却嗷嗷待哺,又一无所获的小乞丐令他终身难忘。19岁的袁隆平毕业了,他毅然决定就读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

袁隆平四年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打开地图也得找十几分钟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再坐火车到长沙,再坐一天只有两班的小汽车翻越一座大山,在车上睡一晚才能到安江。在三尺讲台上,袁隆平一站就是十九载。而袁隆平从来没有忘记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填饱肚子的渴望,他日日夜夜和新中国的农民们呆在一起,他知道,粮食就是“黄金”,他立下大志:“用毕生让中国人远离饥饿!”他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全中国人的骄傲,是他让中国人从此摆脱了饥饿,是他让我们中国有了粮食战略储备,有了不需要在粮食上被其他国家压制的底气。

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做到稻穗下乘凉。他用毕生去完成自己的梦,我们也应该用珍惜每一粒粮食去怀念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我们相信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饥饿和贫困终将从地球上消失。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8篇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隆平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隆平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隆平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隆平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39篇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一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但凡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但是,就在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喜庆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我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着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那是我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常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尧国是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项接着一项,3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0篇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国家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但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离不开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他在病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气,因为天气的好坏会影响田地的生长。因为中国世界人口暴增,粮食也渐渐供不应求,袁隆平爷爷曾立下誓愿,他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饿肚子,如今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5亿。

袁隆平爷爷为人朴素,从不摆架子。他会在下雨天骑电动车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块钱的地摊货,他做事从来不大肆宣扬,他的孙女曾说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因为爷爷看上去像个农民。有记者曾经采访,问袁隆平爷爷有没有人把他认成农民,袁隆平爷爷是这么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觉得我像农民,这样不更好吗?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我并不感觉羞耻。”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这么多水稻肯定有上千万的收入吧,其实并不是,袁隆平爷爷曾表明过,自己也有工作,一个月收入也才6000。袁爷爷种植水稻并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每一位中国人能够吃饱饭。

袁爷爷,人们永远会将你铭记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会被世人遗忘!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1篇

所谓“人以食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离不开粮食,保证粮食的供给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耕地面积小,但人口又众多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粮食呢?有个人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他于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系,开始了自己研究农业的生涯。他在农业学校任教期间,发现了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测试,发现这株水稻相比于一般水稻来说有不同的性质,是所谓的“天然杂交水稻”。这也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发现,在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后,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国水稻增产20%,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的农业大国。

可能大家对农业方面并没有什么概念,可我要告诉你的是,农业是每个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意味着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灾人祸导致粮食紧缺,人民吃不饱饭才开始造反。农业与国家的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见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国以世界5%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全球的神话,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脚步。

袁隆平院士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今天他虽然走了,但他科技兴国,不断奋斗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2篇

每当我们听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我们就会想到袁隆平。

袁隆平是个伟人,他发明出了水稻,让我们吃上粮食。袁隆平在小时候就很喜欢学农,妈妈却告诉他说:“孩子,现在,你必须学会劳动。”后来他学习了很多的爱好,但他一点都不喜欢,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母亲却很担心他,“你会苦一辈子的”母亲说。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那颗坚定的信念稻穗低垂的时候,稻子就要熟了。可是他的妈妈已经不在了。袁隆平一生都牢记着妈妈教他:“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今天,他是去远方寻找最亲爱的妈妈去了。六岁时的他,和同学们一起去园艺里参观,从那以后,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希望以后能学农,长大能创造出稻谷。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袁隆平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他只要在。他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从此以后,他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梦见自己禾下乘凉梦,袁隆平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是他永远的梦想。其实他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人像一粒种子,我们要做一粒好种子。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是一位舍己为公的人,他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他每天都在田里研究水稻,最后他成功了。他为我们发明出了粮食不让我们挨饿,他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是我们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袁隆平是我们的水稻之父,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袁隆平一样,我们祖国做出贡献,每当我们在吃粮食时,我们一定要记住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3篇

我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贡献他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明星指引护航。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爷爷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辛苦研究杂交水稻种植,不论是炎热夏天还是寒冷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失败,流了多少辛苦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农田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贡献啊!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白米饭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袁隆平爷爷,他是我们国家英雄,是我们学习榜样。

所以如果想要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费,一粒粮食都不要浪费!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4篇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

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

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5篇

“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有人永远留在了昨天”——题记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烈,为解决发展中的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诚挚的最深沉的爱,踏着七彩祥云离开了。

人类文明中总有几个时代之子推动着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后又变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爷爷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通讯范文 第46篇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消息令我措不防,狠狠地砸在了我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话。他说_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长势,他把自己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_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每一碗饭,饭碗里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人,他是我们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蔼可亲。我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老人,用自己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