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手势总结 第1篇

1.站姿标准:头正、颈直、xxx、背挺、提臀、立腰、腿直

2.面部标准:微笑、目光平视

3.手掌标准:手掌伸直,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倾斜,手背与地面形成45°角

4.小臂标准:手掌、手腕,小臂保持一条直线

5.小臂与大臂:以肘关节为轴,自然弯曲,大小臂的弯曲以140度左右为宜

6.大臂与身体:大臂距离身体要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7.身体标准:身体前倾15度

引导手势总结 第2篇

1.“请进”手势

引导客人时,接待人员要言行并举。餐厅礼仪培训中,首先轻声地对客人说“您请”,然后可采用“横摆式”手势,五指伸直并拢,手掌自然伸直,手心向上,肘作弯曲,腕低与肘。以肘关节为轴,手从腹前抬起向右摆动至身体右前方,不要将手臂摆至体侧或身后。同时,脚站成右丁字步。头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地一侧倾斜,另一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视宾客,面带微笑。

2.前摆式

如果右手拿着东西或扶着门时,这时要向宾客作向右“请”的手势时,可以用前摆式,五指并拢,手掌伸直,由身体一侧由下向上抬起,以肩关节为轴,手臂稍曲,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向右方摆去,摆到距身体5厘米,并不超过躯干的位置时停止。目视来宾,面带微笑,也可双手前摆。

3.“请往前走”手势

酒店礼仪培训中,为客人指引方向时,可采用“直臂式”手势,五指伸直并拢,手心斜向上,曲肘由腹前抬起,向应到的方向摆去,摆到肩的高度时停止,肘关节基本伸直。应注意在指引方向时,身体要侧向来宾,眼睛要兼顾所指方向和来宾。

4.“请坐”手势

接待来宾并请其入座时采用“斜摆式”手势,即要用双手扶椅背将椅子拉出,然后左手或右手屈臂由前抬起,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由上向下摆动,使手臂向下成一斜线,表示请来宾入座。

5.“诸位请”

当来宾较多时,表示“请”可以动作大一些,采用双臂横摆式。两臂从身体两侧向前上方抬起,两肘微曲,向两侧摆出。指向前方向一侧的臂应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些,曲一些。

6.“介绍”手势

为他人做介绍时,手势动作应文雅。无论介绍哪一方,都应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手掌基本上抬至肩的高度,并指向被介绍的一方,面带微笑。在正式场合,不可以用手指点或拍打被介绍一方的肩和背。

7.鼓掌鼓掌时,用右手掌轻击左手掌,表示喝彩或欢迎。绿满家餐饮咨询专家介绍,掌心向上的手势表示诚意、尊重他人,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诚、缺乏诚意等。

8.举手致意

举手致意时,要面向对方、手臂上伸、掌心向外、切勿乱拜。

9.挥手道别

挥手道别时,要做到:身体站直、目视对方、手臂前伸、掌心向外、左右挥动。

10.递接物品

递接物品时,双手为宜(至少用右手)、递于手中、主动上前(主动走近接物者,坐着时应站立)、方便接拿。

商务礼仪指引手势礼仪

(1)在交往中,为了增强说话者的语言感染力,一般可考虑使用一定的手势,但要切记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忌“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 。

(2)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为了使掌声大而使劲鼓掌,应自然终止。鼓掌要热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喝倒彩” 、“鼓倒掌”,有起哄之嫌,这样是失礼的。注意鼓掌尽量不要用语言配合,那是无修养的表现。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4)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5)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xxx成一个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 。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手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xxx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相反,当我们忽视手势礼仪的正确使用时,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为举止常常会令人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应特别注意避免。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应注意这些不雅行为。

引导手势总结 第3篇

通常情况下,我们引领的人员应走在被引领的左斜前方,大致是1米左右的位置,身体面相被引领者倾斜行走,避免这个后背留给对方。在台阶或者拐弯的地方,提前做出明确的提示,用左手做出标准手势,并有语言“前面左转/右转/小心台阶”等等。

引领手势礼仪使用场合

在我们医院工作中,主要用在对患者与家属的引导就医,对上级领导接待引导,医院大型活动服务引导等,引导礼仪主要是为了表达我们在接待过程中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门诊导医引导患者到医生办公室;在患者入院中,护士采用“三段位”引导手势带患者;上级领导来医院检查,常常会是院长亲自引导带路等。

1.楼梯引领时,如果距离很近,应该让对方走在前面,我们走在后面,注意特别是穿裙装的女性引领者,切忌不可走在前面。下楼时,引领者走在前面,对方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时刻提醒注意安全。

到楼梯口,先停下来说:“这是楼梯,请”,引导者走在栏杆一侧,被引导者则靠近墙壁,始终把最安全的位置留给被领导者。

在培训的过程中,有很多学员问过我,“文玉老师,要是被引领者他就是靠着左侧墙边走我怎么办?被引领者要扶着栏杆走,我又有怎么做呢?一会左边一会又要尊重对方,做起来难度有点大。”礼仪的目的是让对方感觉舒服并且被尊重,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也无须生硬遵循谁在内侧谁在外侧,引导的首要目的是让我们到达正确的位置,其次是让被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根据我们引导的位置、距离和实际道路情况灵活决定对方的位置,不用一直纠结于我要用“左手引领”,如对方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左侧,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对方的左侧,在对方的右侧进行引导就可以了。

2.电梯引领:在患者就诊或者接待领导的过程中,引领对方乘坐电梯时,我们先进入电梯,用手臂挡住电梯门,等对方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我们按“开”的钮,一个手挡住电梯门,一手“手掌、手腕,小臂保持一条直线”标准指引,让患者先走出电梯。

3.就诊引领:我们导医引导患者到指定医生的办公室,在引领中使用标准的引领动作,并配有语言的提醒,到办公室门口敲门,医生回应后进入,对医生和患者进行介绍,请患者坐下,患者坐下后,行点头礼后离开。

4.引导领导或者同行医院到我院参观,我们走在左前方进行引导,与领导们步伐保持一致,时时注意与他们的距离,楼梯口与转弯处,提前做好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