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斋总结 第1篇

3、店名怎么起?

xxx广在生意初具规模时,观察了太原城里做的好的大铺面,都是三个字号的,便想改个店名,以后主顾们也好记!他找来几个伙计一起商量,一个伙计说:“凡是吃的东西,一般有酸、甜、苦、辣、咸,也就五味俱全了。咱们给它来个五味俱全,再加一个香味,这不就是六味嘛!而且这达官贵人讲究雅致,在‘六味’后面加上一个雅气的“斋”字,叫‘六味斋’怎么样?”xxx广觉得这个主意好,咱的肉最重要的就是香,六味斋,人间六味都在这里了,就叫“六味斋”了,还要找个文化人提个字装裱起来,挂在门口,希望这金字招牌一直延续下去。

“划重点”:

(1)店名要和经营业务相符合;

六味斋总结 第2篇

六味斋在改革创新中一直坚持传承优秀、借鉴现代理念,丰富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与品牌、诚信体系相结合,以诚信维护品牌,以文化创新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六味斋对百年文化全面总结,提炼精髓,形成了文化引领营销、营销推动文化的良性循环。同时,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六味斋两百多年勤奋传承的结果,更是六味斋将这一宝贵财富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是历史先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创造新文化的基础,而这基础的核心,就是诚信。

不仅如此,六味斋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企业能够得以发展的关键。六味斋从改制前的年销售收入1330万元到如今的近4亿元;从上缴税金80多万元到如今的近2000万元;从职工5个月不开工资到如今的按月足额发放,人均年收入19320元;从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3年的“非典”肆虐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每一次社会危难时刻,都可以看到六味斋人的身影。为了践行对社会的承诺,自六味斋改制以来,先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3863人次,充分履行了“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社会责任,使六味斋得以永续经营,并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六味斋总结 第3篇

六味斋是以生产肉制品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在发展规模上不断创新,力争走产业链的路子,为新产品研发创造自我循环条件,因此,先后涉足种植、养植、山西老陈醋、小杂粮等行业,大胆进行资本运营探索。为了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又从肉类加工的源头做起,按照以品牌产品为载体,连接城市和农村,通过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提升终端产品的创利能力,开始向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延伸,大刀阔斧地闯出了贸工农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阳曲县侯村购置土地60亩,投资兴建起六味斋种猪基地。2004年初,开始涉足老陈醋行业,现在六味斋牌醋系列产品已在清徐县投产并上市。20059月,在右玉县xxx工业园区购置土地100亩,投资建设小杂粮生产基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山西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投资最大的杂粮生产企业之一,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山西小杂粮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在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南尹村购置土地600亩,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园区。目前,该项目正在进一步的建设规划中,建成后,将实现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企业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生猪养殖业、大豆种植业、杂粮种植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可带动生猪养殖户和大豆种植户等近9000户农民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社会的就压压力,积极的相应了国家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的方针政策,社会效益显著。

六味斋总结 第4篇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六味斋产品,六味斋从1995年开始就决定六味斋要走连锁经营的路子,并制定了“六统一”的开店原则:统一企业形象、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服饰,保证了六味斋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的一致,树立起规范的企业形象,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誉。2006年以来,六味斋针对太原市民吃早餐难的现状,在太原先后开设了好助妇快餐店,商务部副部长xxx在太原视察早餐工程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发展至今,六味斋在全省连锁专卖店和好助妇快餐店达300家。

在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六味斋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服务的唯一标准,不断为六味斋这个百年老店增添新的色彩。首先是坚持主动为顾客复秤,坚决杜绝克扣顾客的事件发生。其次坚持营业员工作衣帽整洁、挂牌上岗、接待规范,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价格法、计量法、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第三是设立了专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客户服务部,每天对各个店的物价、计量、食品卫生、服务态度、产品的新鲜度等进行检查。第四强化服务手段,如免费切肉、主动上门退换、送货上门等。第五是向社会承诺:保证所经营商品无假冒、无伪劣、明码标价、标签规范、不缺斤短两。

六味斋总结 第5篇

2、没钱怎么办?

人常说:“无本难求利”,即便是开个小店铺。一开始,xxx广等人四处求人借钱,他们天真的认为,作为晋商故里的太原城,有钱人不少,怎么也能筹到开店的钱。殊不知,晋商以诚信立业,对于人品的考核极为严格,处人处事都讲究日久见人心。像xxx广这样刚来太原的外地人,只能是吃闭门羹。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同来太原的伙计中,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可xxx广却越发坚定了,他发誓说服大家从京城来到太原,就绝不能灰溜溜的回去,一定要让大家跟着他、跟着这门手艺吃饱穿暖。

老黄历办不了事,就得换思路,在京城时,他记得师傅说过,当年,北平城响当当的xxx瑞蚨祥,开店之初也遇到过资金不足的事情,最终解围的办法是,找了个东家入股,不过东家只管出资,具体经营都是瑞蚨祥自己。将出资和经营分离,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大胆的做法。一向不服输的xxx广一次次的上门游说,终于请到了一家有财力的肉店二掌柜盛展清,出资700银元入股他的将肉店。

“划重点”:

(1)找人入股,xxx的做法是“众筹”;

六味斋总结 第6篇

我喜欢的东西,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是厌恶的产物,尤其是主观感受特别强烈的味道。

犹记得第一次吃热干面,芝麻酱,酱油,卤水,在水里面一捞,放在碗里一拌,放点萝卜丁,咸菜,一入嘴立马就感受到了和家里面食的差异,首先是失去了嚼劲过,其次是没有那股香气。

越拌越干,最终只吃了一小部分就放弃了,后来毕业离开了武汉,心里念念不忘的食物中包含了热干面,许多个早上边走边吃热干面去上学的日子犹记在心。

毕业之后浙江、江苏两地往返,渐渐减少了吃面的次数,这里见得最多的是葱油拌面,安徽板面,一入嘴就知道是机械加工的成品,还不如两个炒菜一碗米饭吃的踏实。

入乡随俗,在每个地方就得接受每个特色,也也正因为这种差异美才能构建繁荣的家园。

感谢你看到这里,欢迎你点赞,评论,关注,这将对我是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