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篇

**、各位副**,秘书长,各位委员:

对**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进行调研,是**会20**年工作要点中安排的重点调研项目。**区****会组成了以**会副**杜秦瑞为组长,**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阿不拉江?依明、**会委员常风为成员的调研组。3月6日听取了**区人民*关于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汇报,初步了解了**区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现状。3月9日至3月21日,调研组一行在**区****会教科文卫工委和**区教育厅**和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赴和田、喀什、吐鲁番、塔城四个地区的九个县(市)实地调研。调研中调研组听取了所到地区*(行署)的工作汇报,并多次召开了由农牧民**、教师**、地县(乡)村****参加的学前“双语”教育座谈会,实地察看了32所“双语”中小学、小学附设“双语”学前班、“双语”幼儿园,深入课堂,宿舍、食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重视,高位推进。**区各级*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把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主要**亲自抓,****,高位推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学前“双语”教育有了好的发展势头。如xx区在近两年的工作中,逢会必谈“双语”,逢工作必查“双语”,逢**必倾斜“双语”,从**层面上明确了加快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思路。

(三)群众拥护,积极踊跃参加。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表现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极大的热情。**区对贫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强力**以及采取的减免**,调动了****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学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大幅度上升,“双语”幼儿园、学前“双语”班各地均超计划发展,全区在班生现已达万,已远远超过现有教育资源所能承受的规模。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是对学前“双语”师资“一缺二低”(教师数量缺,汉语水*低,教学水*低)的状况,各地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照**区关于《****学前“双语”教育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面试、笔试、试教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前“双语”教师,严把入口关。二是认真做好****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赴**区等地参加“双语”教师培训,有条件的县市还利用寒暑假******教师参加本地区的汉语水*强化培训。三是制定一系列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督导检查,对学前“双语”教师在**思想、汉语水*、“双语”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如xx县针对****“双语”教师先后出台了《xx县关于“双语”教师课堂教学汉语能力考核评价》、《“双语”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提高了****“双语”教师素质。随着各地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全区学前“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五)多种形式,加快发展。各级*按照《**区关于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争取了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通过公办、民办、民办公助、联办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儿园所建设,加快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前“双语”教育的覆盖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师资尤其是学前“双语”师资“一缺二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来“双语”教育的迅猛发展,学前“双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学前“双语”教师普遍存在着汉语水*偏低、教学能力偏低的问题,教学上“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二)资金投入不足,条件亟待改善。目前快速发展的学前“双语”教育与当地经济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南疆贫困地区教育主要是依赖国家和**区的投入,加上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较快,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求,有的几十个孩子挤一个大通铺,不符合公共卫生要求;

有的场地拥挤、玩具不足、音像设备短缺。另一方面农村“双语”幼儿园日常运转经费严重不足。**区在解决幼儿园所需校舍、生活用品、保教设施等方面虽投入了大量财力,但各地乡、村仍无力承担幼儿园日常运转所需经费,幼儿园基本上是靠**区下拨的幼儿生活补助维持运转,大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厨师的工资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三)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过快,小学“双语”教育准备不足。**来,****群众送子女上学前“双语”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双语”教学衔接断档,学前“双语”班学生升入小学后“双语”课难以延续的问题已显现出来。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这种衔接矛盾会日益突出。如果“双语”教学不能很好衔接,出现断档,势必严重挫伤群众送子女上学前“双语”班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应当引起**区人民*****。

三、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逐步被各级*和各族群众所认识。实践也充分证明,**区*委关于“双语”教育从学前抓起,从娃娃抓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深得民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但这毕竟是一项新工作,要使各级***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认识真***到**区*委《决定》要求的高度,使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还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条件。学前“双语”教育对****地区来说是一次思想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和**区要继续加大对学前“双语”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可能减少甚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给贫困地区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区应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着力解决好学前“双语”教育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衔接问题。当前应对学前“双语”班5、6岁儿童进行摸底**,制定规划,对秋季入学的学前“双语”儿童进行登记,做出安排计划,使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双语”教学。同时,将学前“双语”教育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衔接问题做为专题上报国家,把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列入国家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计划,单列教育专项,保障投入,促其协调发展。

(三)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学前“双语”教育持续发展。一是要统筹规划,加大“双语”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为“双语”教育准备充足的高水*师资。二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范院校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加快“双语”教师的培养。如:新疆幼儿师范学校、xx区师范学校都有较好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条件,要充分利用好这类学校的教育资源。三是建立和完善**区、地、县三级培训体制,加快对现有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双语”水*和教学水*。四是制定优惠**,积极鼓励区内“双语”型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双语”教学工作。五是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我区“双语”教师的特培计划,从而保障七地州尤其是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的师源。为保证师源培养质量,可以考虑从内地招录汉语普通话较好地区(如东北、河北)且志愿投身于****地区“双语”教育的高中毕业生,经过本专科“双语”专业学习,采取定点定向培养、确定服务年限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充实我区“双语”师资队伍,保证我区“双语”教育不因为教师短缺的问题而出现断档。

(四)抓好“双语”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要遵循学前幼儿成长规律,注重语言交流方面的教学,防止“小学化”倾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影视配音等现代教学**,通过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侧重培养提高学前“双语”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会话能力。

(五)切实改善“双语”师资待遇偏低,没有编制,教师队伍不稳定,学前班学生伙食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目前,学前“双语”教师均为聘用制,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低。特别是大多数学前“双语”幼儿园都无资金聘请厨师、保育员和勤杂工,只能由教师实施包班教学,还兼任保育、勤杂等工作,教师负担很重,从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也导致教师流失严重。此外受物价上涨、学前“双语”班人数急增等因素影响,学前“双语”班*均伙食南疆元/人/天、北疆1元/人/天的补助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区人民*要认真研究“双语”教师的编制、“双语”幼儿园厨师、保育员聘用、适当提高学前“双语”班学生伙食补助标准等问题,同时对全区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城乡居民子女入学给予生活补助。

(六)国家采取的对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不仅在**、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教育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和促进。**区要进一步加大对七地州尤其是南疆贫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

——英语教育调研报告5篇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篇

一、研究设计

1界定研究现象

2确定研究问题

3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4确定研究对象

5选择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

1问卷调查

2访谈

3观察

4收集实物

三、资料分析

四、撰写报告

结构:

1标题

2(摘要)

3引言/前言

4正文/主题

5结论/建议

6参考文献

7附录(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

规范化的题目格式:

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如XXX关于XXX的调查报告

自由式:

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式

前言:

1写明调查对象的本身情况,包括起因、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方法和人员组成。

2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及突出问题。

3开门见山法

结构类型: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

1概括主题,深化主题

2总结经验

3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4展望未来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3篇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以及调研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4篇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教育调查报告。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调查报告《教育调查报告》()。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

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

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5篇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6篇

为让上级部门更好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促进学校科研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现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现状

学校有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领导在思想观念和实践中都能有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但我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对科研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课题研究无激情;中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而且教师们苦于不懂科研方法,学校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课题申报不积极,课题研究不主动,从而出现有人带头而无人跟进的教科研工作尴尬局面。

二、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现状

现阶段,学校建立有教科研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理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和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教科研工作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导处成员、教研组长、课题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由教导处负责分管,并明确相关职责。学校未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三、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状

今年,学校共有3个课题结题,有4个区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有3个校级课题。课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教育及英语、语文、政治学科方面,部分学科无课题,参加研究的教师占现有教师的65%。今后,我校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科研机构未单独设立,分管处室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2、学校有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但因学校教师具体情况限制,导致管理实施难度较大,从而造成申报不积极、研究不主动、成果难提炼等诸多难题。

3、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有考核实施,但学校整体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如我校《xxxxx策略研究》的外出培训就因为经费问题受到影响。

4、教师的认识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师普遍认为“没时间”;“缺少方法”与“科研意识差”;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并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五、学校教育科研的需求

1、学校成立相关教科研部门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领导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成立专门部分专人负责,校长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专人负责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来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2、加大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教科研问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

3、改变教师现阶段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都潜意识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明确这一点,让选题更多的考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更多考虑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让教师有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的意识。

4、建立课题研究的分层的专家指导制度;聘请相关专家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完善相关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六、未来五年教育科研规划

1、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课题研究(以“自主学习”为主);邀请专家进行“有效学习”课堂改革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有效学习”实施模式;学科组根据新课改方案、新中考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在全校推行“微课”技术,使微课”走入课堂;举办全校骨干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

2、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教研组组组有课题。举办全校高级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各学科组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真正落实选修课、学考、中考教学与复习安排;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力争德阳市骨干教师人数有所增加;力推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上一级培训。

3、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五年学校科研工作,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广课题成果、论文成果;汇编五年教科成果,出版《xx论坛》;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名师评选,力争本校出名师;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7篇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8篇

小组成员:王东扎西

调查区域:武汉地区

调查时间:6/24―6/29

一、导言

1、确立主题的背景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往往是“低人一等”的,这不仅是因为在中高考的录取序列中,职业教育总是排在最后,更是因为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后果。但是,职业教育亦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2、调查的目的、意义

职业教育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本次社会调查目的就是对武汉地区的职业教育相关问题,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粗略调查,希望能对武汉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让自己能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方法

1、调查所采取的方法

1、调查的程序

选择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为调查问题;准备调查前的路线选择,确定要进行调查的武汉几所职业学校,查询相关问题的资料,确定调查计划;按计划对武汉几所职业学校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总结。

三、结果

1、武汉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问题

职业学校不像本科院校,对于考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一直以来在教育体系中,总是排在后面。故而,其招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是哪一年的招生工作没做好,将会导致招生计划大打折扣,使其一年的办学工作受到影响。由于上述原因,各个职业学校在高中的招生就会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此时为了多招学生就会出现虚假宣传,欺骗学生,如保证录取,进校后保证可以转专业,学校如何如何好,就业如何如何好,毕业后工资非常高等。还有就是招生人员跟高中毕业班班主任之间利益来往,班主任就不管学生未来前途,就对学生推荐这个职业学校,而学生往往会听老师的建议填报志愿。除此之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招生人员偏于向学生宣传订单班专业,因为这些专业的学费是非订单班专业的近两倍,除了学费还要交所谓的培训费,而最后学生得到的培训往往远远不值所交培训费,但这样不仅招生人员有高额回报,学校也会得到很多利益。

以上结果是基于跟着某职业学校招生老师兼职招生所得出的,可以看出武汉地区的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存在不规范,存在恶性竞争,相关部门对其监管缺失的问题。这是武汉地区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当武汉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规范化,各校之间良性竞争,武汉地区职业教育才会发展的更好。

2、武汉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学、办学优势

职业教学一般都是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训的,职校的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学习,校外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做得好的学校直接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实训,实现了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面向就业,其设置的课程,学生培养计划都是基于企业需求的逆向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职业学校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武汉的职业学校,大多是按上述模式进行教学的,这是武汉地区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

武汉地区的职业学校,办学贴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对口就业,订单式培养。办学贴近企业,校企融合、产教结合、育人用人。办学贴近岗位,专业性强,就业前景广,实用性强。办学贴近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全民化教育。职业教育使得中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教育,获得必备的职业技能。

3、武汉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武汉地区的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中,职业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科学历,还可以通过专套本学习进行学历提升。武汉地区的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合作单位,学校与企业间进行校企合作,这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实践与就业问题。还有的职业学校,与本科学校合作教学,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得到本科教学资源。武汉的高职教育,大都采取2+1模式,即教学两年,实践一年,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培养模式。以上这些,都是武汉地区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好的方面。

但是,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就其发展而言,关系到方方面面,这些都是需要注意到的。武汉地区职业教育目前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方面,不少人通过职业教育牟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武汉是一个高校众多的城市,当然也包括许多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在武汉发展迅速,但是也需要注意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控制和监管,使职业教育发展走健康稳定的道路。职业教育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经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现在在社会中担当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职业教育也应该受到和本科以及更高学历教育一样的重视以及关注。

四、讨论

现今,武汉市内各类职业学校众多,在读学生数量大,但是职业教育似乎没有获得太多的重视。武汉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其整个体系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监管部门要重视。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其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五、个人小结

经过短短六天的社会调查,我收获了很多。从开始确立调查主题,制定调查计划,到后来正式进行调查,并最终顺利完成调查,我们二人小组都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这六天的调查中,我从对职业教育一知半解到调查结束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都是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成效。在调查中,我们开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我们及时改变了调查方法,使得调查能够顺利进行。这次社会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也是与我们二人小组的分工合作有很大关系的,在拟定调查计划的时候就把各自要做的工作分配好,这才使得调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也减轻了个人的工作量。对于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收获,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对于所调查领域有了更多的认知,还有就是系统地学习到了调查实践的方式方法。

本次社会调查,由于精力时间有限,只对我们熟悉的高职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程度也较浅,没有对中职和社会职业教育进行调查。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9篇

一、镇情概况:

钟鸣镇位于彝良县西北部,有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辖钟鸣、扯炉、麻窝、木龙、庙林、山河6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2016年全镇有农户6069户20257人。6个贫困村15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498人。全镇因学致贫的贫困家庭750户,在校贫困学生931人,其中在校大中专学生102人。在扶贫工作上,我镇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素质提升”的扶贫工作思路,率先做实脱贫攻坚规划,以规划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在基础先行上,重点抓好集镇片区引水工程,解决1万余人饮水困难;实施2条出境建制村公路建设,抓实9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或改扩建,解决出行畅通问题;实施1000户危房改造工程,解决群众安居问题。产业支撑上,短期靠畜牧,中期靠林果,长期靠硅产业开发。在素质提升上,一是提升文化素质。稳定提升现有教育水平,着力扶持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二是提升技能素质。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技能宣传、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三是提升文明素质。依托“妇联+”模式,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妇女干部、农村女党员、女能人积极参加到文明新风进千家活动,从操家理务,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一点一点抓起,逐步提升文明乡风素质。着力实现2017年脱贫目标。即易地搬迁脱贫276户931人,发展生产脱贫728户2834人,教育扶持及技能培训脱贫350户1194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97户326人,社会兜底133户213人。

二、全镇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中学1所,小学6所(其中:完小5所,教学点1个),幼儿园1所,学前班5个,在校(园)生共计2420人,其中:初中生5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280人),小学生15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474人),幼儿园学生25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人数约占全镇学生总数的。

三、全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镇教育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聚焦重点,聚力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持续推进。

(一)抓救助,着力扶持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学生为重点,加大资助力度,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兑现“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至2017年度,全镇落实寄宿制小学生每生每学年1000元生活补助,寄宿制中学生每生每年1250元生活补助,惠及学生1722人万元;落实营养餐补助每人每天4元标准,惠及学生2170人万元;兑现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2万元,惠及学生40人;发放建档立卡贫困生十四年免费教育补助资金共计万元,惠及6所幼儿园(学前班)学生117人;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万元,惠及学生167人。同时积极扩大教育资助渠道,鼓励引导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资助,构建政府投入与社会资助、短期助困和长期帮扶并重的教育扶贫格局。

(二)抓基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先后投入教育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了钟鸣中心小学、麻窝小学,改扩建了钟鸣中学,配套完善了学校的绿化、围墙、操场、大门、排污沟等附属工程设施,新增了一批桌椅、电脑、实验器材、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对教室内外进行粉刷、美化,完成了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等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日趋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这些设施的不断完善,原来庙林小学、蔡家坡小学、发杜小学、田坝小学、牛角小学6个教学点的240余名学生已完全转到中心小学就读,浩林小学10余名师生并入麻窝小学新建校园,改善了贫困地区学生的就学条件,让他们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切实强化村级文化建设,近年以来,钟鸣镇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在村级建文化活动场所8个,配套篮球场、活动室、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等设施,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让群众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形式,着力从儿童教育抓起,切实提升乡村文化素质,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共进。

(三)抓辍学,着力巩固适龄学生入学。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政策法规,使学校、家长和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入学巩固率问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镇村与学校联动包户机制,严格落实控辍保学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落实到学校、村委会,每学期对未按时报道入学的学生列出清单,由镇人民政府将劝反通知形成材料由镇村干部送达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并弄清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去向,督促其送子女或被监护人返校就读,今年,小学入学率达,不存在辍学现象;初中阶段本学期开学辍学39名,通过镇村干部及老师认真做工作后,劝返21名初中辍学生继续读书,因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及厌学原因辍学18名,已全部外出务工,初中辍学率达3%。同时认真坚持建立贫困生救助机制,落实“两免一补”等各项救助措施,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对留守儿童家庭,实行镇村组干部与教师共同帮扶,包户到人,从学习、教育、生活行为、品行树造上“一对一”帮助。全镇494名留守儿童全部在校读书。

(四)抓队伍,着力加强师资建设。全镇有教师154人,其中中学52人(专任教师51人,工人1名,大专以上学历51人,学历合格率98%,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5人,平均年龄35岁),小学102人(其中本科学历64人,副高级教师7人,县级名师3人),在师资配备上坚持均衡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强力推进镇村教师交流轮岗,送教下乡,大力改造育人环境;一是强化培训。创新镇村教师培养模式,对贫困村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建立中心校优秀教师与农村青年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开展“送教下乡”全覆盖活动,带动一批农村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综合素质,中心校每学年对贫困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由镇党委政府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并给以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教师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二是强化教师品质教育。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引进多元开放活泼的德育素材,提高师德教育实效,建立师德师风问责制,加强师德师风的社会监督,全面提升贫困村教师能力素质;同时施行集体备课、集中学习,既确保了教师的备、批、改的有效时间,又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期末学校结合德能勤绩对教师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在发展党员、提拔干部,在晋职、评优、绩效工资的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贡献卓越的教师,从而有效地鞭策了后进、激励了先进,大大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三是强化激励提品质。镇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凡是中小学的学生能考取到水富中学、昭一中、昭通实验中学的,将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单独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性,着力提高教育水平,切实打造钟鸣教育品牌。

(五)抓扶持,树造优等生奖励导向。对考取本科及以上的大学生,镇政府建立了扶持基金,主要通过干部职工和社会捐赠款额,对考入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在县级获得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资金的基础上,镇上对其实行就读路费扶助。让爱心温暖他们,记住家乡,当毕业的时候,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家乡更好发展。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配套不足。镇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全,教师经费、校舍面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还需加强,目前无法满足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钟鸣中心小学学生住宿非常拥挤,2-3人睡一张小床,幼儿园活动房、休息室、卫生间等功能用房需重新改建。钟鸣中学附属设施建设缺乏资金。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全镇教师多数年龄老化,近年来新招聘进来的年轻教师外地较多,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幼儿园、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学科教师紧缺。

(四)幼儿园建设需加快。目前,只有一所幼儿园,其余5个贫困村都没有幼儿园,只有学前班。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育建设项目及补助资金统筹。按照“雪中送炭、缺啥补啥”的办法,由教育部门牵头,将教育、民政、扶贫、团委、工会、妇联等资助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安排,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实施统筹资助、精准资助和重点资助;对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镇村学校优化布局、学生住房、教师住房等设施建设,健全贫困镇村学校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使贫困镇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目前,钟鸣只有集镇村办了幼儿园,其余村都没有条件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

(二)适当增加贫困镇村师资编制及补贴。由于受教师编制限制,镇村条件落后,因各种原因教师流动频繁,当前镇村教师还有很多是一个教师一个班,要负责教育、安全等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建议适当增加贫困镇村学校编制,进步一扩大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贴标准,使贫困镇村教师教得好、留得住。

(三)加大职业教育办学广度。把职业技能教育办到镇,针对学习不好的部分学生,根据所需技能需求,采取读夜校、周末班等形式,切实强化技能教育,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出路问题。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0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对自治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进行调研,是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中安排的重点调研项目。自治区_会组成了以常委会副主任杜秦瑞为组长,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阿不拉江?依明、常委会委员常风为成员的调研组。3月6日听取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汇报,初步了解了自治区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现状。3月9日至3月21日,调研组一行在自治区_会教科文卫工委和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和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赴和田、喀什、吐鲁番、塔城四个地区的九个县(市)实地调研。调研中调研组听取了所到地区政府(行署)的工作汇报,并多次召开了由农牧民代表、教师代表、地县(乡)村干部代表参加的学前“双语”教育座谈会,实地察看了32所“双语”中小学、小学附设“双语”学前班、“双语”幼儿园,深入课堂,宿舍、食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自治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自治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把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主要领导亲自抓,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学前“双语”教育有了好的发展势头。如xx区在近两年的工作中,逢会必谈“双语”,逢工作必查“双语”,逢政策必倾斜“双语”,从组织层面上明确了加快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思路。

(三)群众拥护,积极踊跃参加。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表现出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极大的热情。自治区对贫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强力支持以及采取的减免政策,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学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大幅度上升,“双语”幼儿园、学前“双语”班各地均超计划发展,全区在班生现已达万,已远远超过现有教育资源所能承受的规模。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是对学前“双语”师资“一缺二低”(教师数量缺,汉语水平低,教学水平低)的状况,各地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照自治区关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面试、笔试、试教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前“双语”教师,严把入口关。二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赴自治区等地参加“双语”教师培训,有条件的县市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少数民族教师参加本地区的汉语水平强化培训。三是制定一系列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督导检查,对学前“双语”教师在政治思想、汉语水平、“双语”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如xx县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先后出台了《xx县关于“双语”教师课堂教学汉语能力考核评价》、《“双语”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素质。随着各地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全区学前“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五)多种形式,加快发展。各级政府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争取了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支持,通过公办、民办、民办公助、联办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儿园所建设,加快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覆盖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师资尤其是学前“双语”师资“一缺二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双语”教育的迅猛发展,学前“双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学前“双语”教师普遍存在着汉语水平偏低、教学能力偏低的问题,教学上“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二)资金投入不足,条件亟待改善。目前快速发展的学前“双语”教育与当地经济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南疆贫困地区教育主要是依赖国家和自治区的投入,加上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较快,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求,有的几十个孩子挤一个大通铺,不符合公共卫生要求;

有的场地拥挤、玩具不足、音像设备短缺。另一方面农村“双语”幼儿园日常运转经费严重不足。自治区在解决幼儿园所需校舍、生活用品、保教设施等方面虽投入了大量财力,但各地乡、村仍无力承担幼儿园日常运转所需经费,幼儿园基本上是靠自治区下拨的幼儿生活补助维持运转,大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厨师的工资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三)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过快,小学“双语”教育准备不足。近年来,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上学前“双语”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双语”教学衔接断档,学前“双语”班学生升入小学后“双语”课难以延续的问题已显现出来。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这种衔接矛盾会日益突出。如果“双语”教学不能很好衔接,出现断档,势必严重挫伤群众送子女上学前“双语”班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应当引起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

三、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当前,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逐步被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所认识。实践也充分证明,自治区党委关于“双语”教育从学前抓起,从娃娃抓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深得民心,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但这毕竟是一项新工作,要使各级政府领导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认识真正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决定》要求的高度,使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还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条件。学前“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次思想变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国家和自治区要继续加大对学前“双语”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可能减少甚至免除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给贫困地区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自治区应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着力解决好学前“双语”教育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衔接问题。当前应对学前“双语”班5、6岁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制定规划,对秋季入学的学前“双语”儿童进行登记,做出安排计划,使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双语”教学。同时,将学前“双语”教育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衔接问题做为专题上报国家,把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列入国家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计划,单列教育专项,保障投入,促其协调发展。

(三)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学前“双语”教育持续发展。一是要统筹规划,加大“双语”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为“双语”教育准备充足的高水平师资。二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范院校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加快“双语”教师的培养。如:新疆幼儿师范学校、xx区师范学校都有较好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条件,要充分利用好这类学校的教育资源。三是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地、县三级培训体制,加快对现有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双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区内“双语”型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双语”教学工作。五是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我区“双语”教师的特培计划,从而保障七地州尤其是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的师源。为保证师源培养质量,可以考虑从内地招录汉语普通话较好地区(如东北、河北)且志愿投身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高中毕业生,经过本专科“双语”专业学习,采取定点定向培养、确定服务年限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充实我区“双语”师资队伍,保证我区“双语”教育不因为教师短缺的问题而出现断档。

(四)抓好“双语”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要遵循学前幼儿成长规律,注重语言交流方面的教学,防止“小学化”倾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影视配音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侧重培养提高学前“双语”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会话能力。

(五)切实改善“双语”师资待遇偏低,没有编制,教师队伍不稳定,学前班学生伙食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目前,学前“双语”教师均为聘用制,没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低。特别是大多数学前“双语”幼儿园都无资金聘请厨师、保育员和勤杂工,只能由教师实施包班教学,还兼任保育、勤杂等工作,教师负担很重,从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也导致教师流失严重。此外受物价上涨、学前“双语”班人数急增等因素影响,学前“双语”班平均伙食南疆元/人/天、北疆1元/人/天的补助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自治区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双语”教师的编制、“双语”幼儿园厨师、保育员聘用、适当提高学前“双语”班学生伙食补助标准等问题,同时对全区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城乡居民子女入学给予生活补助。

(六)国家采取的对贫困地区对口支援政策,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教育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促进。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七地州尤其是南疆贫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1篇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研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以及调研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2篇

一、xxx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 xxx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xx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20xx年―20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20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20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20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_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20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xxx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20xx年,《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_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20xx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反映,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违背了《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规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75%的实验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

四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20xx年为例,我市中职学校招生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5;社会培训机构培训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20;高职院校招生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调查显示,有92%的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与农村义务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xxx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3篇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发展要讲究科学,社会要讲求和谐。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教育领域的今天,看看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我利用节假日对我镇农村小学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再而是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新溪镇14所小学只有三所有用电脑室,7所拥有电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只有二所小学达标。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下降。采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仍为数不少。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多数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实际重视不够,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其所存在的弊端。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科学的必然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教师培训走过场。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现阶段上级财政拨付的免费教育资金只能够维持学校的一般性开支,不足以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只有切实提高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好教师工资的有关政策,想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这次走访,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乡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乡村小学教育的真正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4篇

据统计,鹤溪镇现有人口万多人,现有6400名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总经济收入的90%。本次**选取鹤溪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7-16岁之间。本次**共涉及58个班级,***2469人(其中,初中生819人,小学生1670人)。在2469名被**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占总数的53%。从**情况看,“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教育现状及性格培养等方面不容乐观。

一是成长环境和教育现状。外出经商、务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家庭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只有一小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如鹤溪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陈杰,父亲身染重病不幸**,母亲带着姐姐离家出走,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也是身患不治之症。早上,他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中午赶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里的杂活才能来上课,每日如此。生活的无奈和艰辛造成“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和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二是性格的培养。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正常相处。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违法**的道路。

二、影响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或家庭不和睦,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而代养人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另外,代养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是弱势的群体归属。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留守儿童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的剥夺,家长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迫于某些原因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往往对孩子产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质上的**作为补偿,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满足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钱所能够弥补的。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他们也选择了遗弃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学习、抵制学校。

三是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农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文化**,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教育对他们来讲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他们在教育投资面前表现的相当没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择业**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的高期望,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由于**外出而留下的农活。这些**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

三、几点建议: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是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束缚。家长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行为。所以,父母要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要树立代养人的角色意识。家长要做好与代养人的沟通,真正促使代养人负起教养孩子的贡任和义务,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严与爱的结合,促其健康成长。

二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切实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如可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开展“体谅父母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要为家长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自信,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5篇

经过在校期间两周的教学技能培训,经最后考核由学院**安排,我们青岛大学13级心理学系实习生进入青岛市各中小学,开展为期十周的教育实习活动,随着各项实习任务接近尾声,我从实践教学锻炼中对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刻认识,对以后进入教师岗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实践专业课的教育实习和班**的工作实习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对教育的认识,并结合实习认识开展教育实*。

调研内容包括中学教学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总结中学学习法,并针对中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优化学习方案等。

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情况:青岛39中是一所具有54年历史的高初中兼备的完全中学。教师在教学一线成绩突出,潜心培养学生并对现代教育有全新的思考;39中学生聪颖,基础扎实,学习勤奋。鉴于此,调研针对性更强。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讨论与分析中学学习法;

3、明确中学教学法。

二、**对象及其方式

此次**针对性强,明确**对象是青岛39中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勤奋,具有巨大潜力。通过问卷**、交流访谈等形式开展**活动。

三、**与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刚升入高中学习,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很大,如何快速适应高中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成绩,学生还需经很长的摸索过程来发展与提高。39中的学生学习勤奋、学习主动性强;但是在自我成长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根据以前的学**惯及实践摸索学习方法的情况,很快就在成绩上产生差异。现就**情况做以下论述

(一)学习法探究

1、预习情况与方法

众所周知,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能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教学,接受新知识并加深记忆,更能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经**显示,近30%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习主动性强,能够自觉预习的约为42%;完成教师要求预习28%。能够做到主动预习的学生,通过预习课本,能够很快的学习新知识,亦能发现问题,并在课堂学习时能及时的反映问题。而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在新课后不断补缺才能发现问题,花费时间较多。

预习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表现。要做到预习有效,可以简略的了解新知识,发现问题,上课时老师讲解的更快地吸收以解决问题;要做到预习快速以节省时间,明确预习达到的效果所花时间近无预习后复习效果所花时间的\'三倍。所以,形成预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2、听课情况与方法

听课是学习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途径,听课效率直接影响到成绩提高。经**显示,学生学习兴趣、自身学**惯及自制力对听课造成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氛围与课程结构安排对学生听课均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群体中,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重视程度各异,高一学生就对主科与副科及文科与理科定位清晰,导致在基础学科学**投入时间较少,甚至有一成的同学有放弃个别学科学习的倾向,有近七成的学生还是能认真的听课,有九成以上同学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有的学生目的却不是很明确。因此,课堂听课因人而异,在听课效果上产生的差异也较明显。

听课是学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学习兴趣起导向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提高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要对学习感兴趣,了解基础学科的魅力;积极配合教师营造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敦促自己学习。听课要仔细,认真思考,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课堂上不能“置身事外”,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听课时注意记笔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在课堂上提高自制能力,专心听课,要求自己能做到对知识进行罗列并形成体系。在做到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听课时,便会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认知规律能力,为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3、复习情况与方法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梳理过程,通过复习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思考、交流与探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复习就是做题”的观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生应及时的更正这种想法。复习是通过对知识的重新梳理,把握知识结构的过程,达到使思维逻辑严谨,能够解决问题;“做题”是在形成知识结构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复习是个过程,有效地梳理知识是关键,要扎实基础,通过有效地训练练习,提高逻辑思考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二)教学法探究

39中教师在教学一线成绩突出,潜心培养学生并对现代教育有全新的思考,在各自教学岗位研究成果若干,已形成独自的教学风格,教师严格教学,探讨教学法,对中学教学有独特的见解。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受不同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感受到教师们将各自对教育的思考融入教学,效果明显。从中我们也得到很多启示,教与学具有双向性,不仅要有课堂教学更要有课后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知识结构清晰更要逻辑严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指导性与互动性教学;课后指导则意义更加重大,不仅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使学生更快发展;更要有意识做学生心理上的导师,做好学生思想上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四、明确**意义

1、如实反映教育**基本情况,提供**材料,为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提供资料和为实践提供指导。

2、及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据,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实习生,调研工作更是给了我们指向性,使我们更明确教育实践工作,为进入教师岗位提供有力的经验。

五、小结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6篇

我已经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现状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

调查的四个部分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和家长问题。

其中,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是重点。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和人员申诉,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现状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走访了8所中小学,调查了25名小学生、34名初中生、19名教师和校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整体教育状况,进一步思考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和大学。62。5%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回答上升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喜欢阅读,只有3。49%的学生选择父母要求的。似乎,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渴望知识,农村也需要人才和技术。然而,从调查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办学条件和效益不佳。教育主管领导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教学设施差,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力量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

(3)意识形态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他们将来会回到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发现大量教师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相对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以下原因:

(1)农村教育编制不合理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大。

(2)尽管近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大家都知道高考制度不改革,普通人认可的考试成绩真的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升学率也关系到学校的存亡。面对频繁“下岗”“走开”内部管理制度,教师为了保持“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近年来,教育署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对教师施加了很多限制,例如不准打骂学生或开除学生。但受社会环境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性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多,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身和精神伤害,如敲诈勒索、恐吓等,这使得教师经常“提心吊胆。“踩在薄冰上”。

此外,我发现教师集中存在几个问题:

(1)农村教师的水平远低于城市教师。虽然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是通过函授和自学获得的,正规全日制本科学生还是比较少的。相反,调到城镇的老师几乎都是骨干教师,以至于走访的中学几乎没有一所有高级教师。

(2)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结构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转变为全部公办教师,但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成绩得到高度认可,80%注重分数。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然而,对于“您想如何改进”这个问题,本来是我设计的“回顾并巩固自己”,“请辅导”,“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学生们想到了更多的方法,包括父母的指导,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等等。调查显示,的农村学生在和平时期能够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在和平时期学习不规律,主要依靠考前加班来应付考试。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认为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的监督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把学习成绩差主要归因于需要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然而,由于的农村学生通常必须承担部分家务,很难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差、学习资源缺乏、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学习。

4、父母问题

在答案“你认为你所在地区的教育状况如何?的父母选择“General ”,的家长认为“差”。可见很多家长对当地的教育状况并不满意。比如栾谢村就有一家生产康碧德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更高。然而,由于许多父母对当地的教育不满意,他们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当被问到“你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多少?当时只有的家长表示了解,选择“基本不知道”占20%。然而,在答案“关注孩子的学习”然而,的家长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这里面好像有一个矛盾,就是我基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我为什么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呢?这个我问过一些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关心孩子学习的全部表现。

关于父母问题的一些思考;

(1)父母没有家庭教育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学习,学生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所以把自己置身事外。

(2)父母没有教育能力。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有初中水平,不从事教育,或者重视家庭教育,能力相当有限。

(3)家庭的影响大于学校。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通过考试。未来,承诺会更大”,“未来不再忙于土地。但是,可能是多种因素,比如条件,思想。然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人事制度,创造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问题“教师行为落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学习内容贫乏,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他们往往拿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没有机会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农村初中教育基本都是这样。求解“教师行为落后”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

一是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经济保障;

二是改革教育系统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公正、科学,营造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义和低效。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开展初中后职业教育——术语职业培训或“3+1 ”;训练系统。但是,据调查,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这么认为。原因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有校长说自己去过青岛,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比较紧缺,毕业后可以找工作,所以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职业教育的实施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的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补充和激活农村教育的最佳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的农村,私立学校很少。最终,我们的教育成了一项独家业务,永远都在“Boss ”地位、传统、封闭、固守教条,以至于无法治愈。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推广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包括县、镇)义务教育在校生高达1。6亿人。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而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但仍有少数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未能实现上高中、上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提倡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而这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读书梦想!

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认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性,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7篇

一、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现状

(一)家庭教育实施情况

2、宣传氛围浓厚。县妇联联合县***运用现代传媒和各种宣传渠道,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成功家长围绕科学教子、“母亲”理念、生活智能等话题进行访谈。在全县举办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结合社会创新管理,挑选一批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优秀老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家长,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受到广大妈**一致好评,被她们誉为“送到家门口的精神食粮”。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儿、赏识教育、感恩教育、道德讲堂等大规模的教育指导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2) 家长学校基本状况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而**的**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县现有家长学校24所,其中,80 %的家长学校建设较规范,具备“有****、有教学计划、有师资队伍、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场所”的办学要求。目前,我县家长学校总体运行状况基本良好,呈现出以下特点:

2、坚持开展活动。多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立足实际,开展各项活动。从对家长的所做的**也表明,40%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活动,50家长学校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活动,10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活动。内容主要有举办家长会、讲座、亲子活动、心理咨询等。

3、家校关系密切。各家长学校十分重视与家长间的联系,建立了一系列家校联系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卡。

二、我县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为巩固提高家长学校的家长参与面,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认知能力,各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普及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校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印发宣传资料,扩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开展咨询,解答家长教育子女中的困惑。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理念。

(二)重视管理,建立规章**

中小学、幼儿园普遍重视对家长学校的管理,主要做法有:一是健全机构。各家长学校****健全,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务**具体抓,相关人员共同抓的层级管理体制。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并把家委会建到年段、班级,畅通了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各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会议签到**等,各区根据实际提出管理办法,把家长学校工作情况列入每年中小学幼儿园文明学校暨教育教学评估中;

(三)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示范县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单位每两年联合表彰“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各家长学校都坚持开展“好家长”、“文明家长” 评选表彰活动。学校**好家长为其他家长进行现身说法,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家庭教育榜样,在家长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有的“好家长”成为家庭教育的骨干,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撰写家庭教育的理论文章。

(四)创新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8篇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教学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

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孝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和。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xx年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

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xx年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xx年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xx年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xx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教育投入不足

1、教师基本工资之外的津补贴和公用经费难以正常保障。xx年,财政拨付教育经费679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6543万元),占到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教师人平10921元。但由于县级财政收入规模不大,县级财力无法安排教师的误餐费和生活费等津补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都未安排,今年计划安排50%)。学校公用经费也未按标准足额到位,教师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丧葬抚恤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标准也比较低。

2、学校危房改造和城区扩容建设压力大。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15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 400万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专款,缺口有 700多万元。今年,全县危改和寄宿制中学建设共需资金695万元,上级和县财政安排了510万元,还有180多万元的缺口。另外,我们目前还面临城区扩容建设的压力。如没有上级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性收费口子,完全靠县级财政负担是非常困难的。

(三)教育债务包袱沉重 近年来,由于“两基”达标建设、高中扩容、中小学危房改造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全县教育负债5659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505万元,高中教育阶段4154万元。受县、乡两级财政实力制约,教育债务主体转移剥离困难重重,教育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1、高中阶段教育渡峰扩容困难。目前我县唯一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一中,现有在校学生3800人,生均校园面积平方米。由于食堂、住宿面积小,难以容纳今年的秋季招生。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目前仅能容纳2800名学生,因缺实习实训大楼和设施,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很难达到国家教育部的整改要求。

2、城区初中和小学班额过大。目前,城北小学、城北中学、城东小学平均班额分别超过了80人、75人、70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群众意见较大。

3、学校特色不特、名校不名。

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特色不显著。拥有xx多名师生的市级名优学校城北小学,仅有电脑30多台,且购置多年,损坏严重,一直无力更新换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法保证。同时,教育品牌缺乏,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培养水平难以提高。我县初三毕业会考全县前10名学生中,每年至少有5人转往长沙、**的重点高中重点班就读,而本县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人数甚少。

(五)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初中、高中渡峰扩容,师资层层上拔,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8周岁,导致出现“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

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县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饱和,但按照新课程纲要的要求,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初中、高中理科专业教师缺口很大。

三是学段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教师超编350人,高中缺编222人。另外,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六)教育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教育优先发展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对基础教育重视、支持不够。学校周边环境还要下大力改善。

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省为主,中央、盛市和县、乡、村分级负责,共同承担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地域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切实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比例;在全面实施“一费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提高省市级财政的补助额度;建议修改完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办学责任。

2、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对现有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通过采取变更产权、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个人领办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改制,增强办学活力。

3、努力化解教育债务。

一是抓紧清理、核实教育负债,澄清全县教育债务底子,杜绝发生新的债务;二是理清教育债务、债权关系,制订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三是建议上级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化解教育债务。

4、建立健全教师科学流动机制。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吸纳一批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

二是设立边远乡镇教师津贴,实施向边远乡镇教师倾斜的晋级评职政策,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边远乡村学校任教,进一步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是成立教师人事管理中心,实施教育人事代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民办、公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

四是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竞争机制。

5、大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切实建立起领导干部教育工作政绩档案。

二是严格实行“三项制度”。即“检查准入制度”、“首查不罚制度”和“罚款集中缴财政制度”,禁止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三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主要是严格规范整治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19篇

据统计,鹤溪镇现有人口万多人,现有6400名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总经济收入的90%。本次调查选取鹤溪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7-16岁之间。本次调查共涉及58个班级,总人数2469人(其中,初中生819人,小学生1670人)。在2469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占总数的53%。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教育现状及性格培养等方面不容乐观。

一是成长环境和教育现状。外出经商、务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家庭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只有一小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如鹤溪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陈杰,父亲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亲带着姐姐离家出走,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也是身患不治之症。早上,他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中午赶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里的杂活才能来上课,每日如此。生活的无奈和艰辛造成“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和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二是性格的培养。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正常相处。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响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或家庭不和睦,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养人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另外,代养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是弱势的群体归属。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留守儿童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的剥夺,家长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迫于某些原因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往往对孩子产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质上的支持作为补偿,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满足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钱所能够弥补的。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他们也选择了遗弃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学习、抵制学校。

三是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农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教育对他们来讲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他们在教育投资面前表现的相当没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的高期望,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由于成人外出而留下的农活。这些大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

三、几点建议: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是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束缚。家长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要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要树立代养人的角色意识。家长要做好与代养人的沟通,真正促使代养人负起教养孩子的贡任和义务,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严与爱的结合,促其健康成长。

二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切实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如可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开展“体谅父母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要为家长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生活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自信,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0篇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05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小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小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3、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

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小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

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1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访谈了学校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学校领导、教师,并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

我们对56位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其要点有:

(1)你平时管孩子吗?怎样管?

(2)你们是怎样起示范作用的?

(3)当孩子做出成绩时,或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你们怎么做?

(4)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

其中“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家长回答的汇总见下表: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2(人)37(人)7(人)由表可见,在56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父母参与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原因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隐性的,非正规的。在现今高考体制影响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对教育狭义理解,简化了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社会上的一些主要舆论讨论的是学校教育如何重要,择校的意义重大,而对于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的问题,却是很少有人或无人谈起。这种不健康的舆论促使家长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有人曾对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家长原因

(1)农村不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单一,“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又不愿参加;参加的也只是为了应付,目的性不强。

(2)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但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孩子成绩的好坏,靠的是老师。很多家长到学校,与教师讲的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绩好坏,责任在教师。尤其是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受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他们把教育简单化,他们把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阵地,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岂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思想上的认识、定位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包工头、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4)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与家庭分裂。近十年,农村中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上升,无形中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抚养。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

(1)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使家长切实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学习成功的家教经验,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教存在的四个误区,即:过渡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和过重压力,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炼自己,经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败的烦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严爱结合,以身作则,家长以自己的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3)教育家长担负起教育监护孩子的责任。家长忙是事实,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因此,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监护的责任。

(4)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家教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要经常组织一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新颖活泼、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生机和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创造一个家家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创建和谐家庭。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2篇

一、调研目的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各中小学、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三、调研综述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根据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其中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在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对于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体育艺术的开展给体育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要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其中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3篇

一、调研目的: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均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冷水镇各中小学、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三、调研综述: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冷水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冷水镇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体育艺术的开展给体育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4篇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1、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于XXXX年5月2日-5月15日分两批对新进厂的员工共计480人按要求进行了48个学时的脱岗厂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涉及生产特点、工艺流程、电气安全基础知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内容,同时督促、检查二、三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

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2、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3、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4、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5、XXXX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6、XXXX 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二、主要做法

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5篇

1、参与研究的对象是全校学生(部分实验班为主)。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6篇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XX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34个,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中之中,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快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顺利实施。2015年,总投资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41个。投资4700万元,在城区建成投用县诚睦路小学、县第一初级中学实验综合楼、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学楼等项目。投资4158万元,建成投用农村中小学校项目17个。投资2281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18个。投资1095万元,建设六塔乡中心幼儿园、巩营乡中心幼儿园、柳格镇东赵店幼儿园等3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标准化学校31所,全县标准化学校达到XX5所。创建花园式学校25所,提升36所。投资260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绿化美化,有力配合了全国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各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学校创新管理取得突破。每年制定一个主题,狠抓落实,内涵发展年、教育创新年、依法治教年、规范管理年,有力地提高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发展、创新水平。持续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县一实小的“三核三层”课堂教学、六塔乡中心校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等XX个新模式不断涌现,仙庄镇中心校的“名师名校战略”、韩村乡初级中学的教师微课堂竞赛等,迈出了可喜一步。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及个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校本教研示范校”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五)教师素质普遍提升。首先是强化校长专业化成长工程,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家庭教育高端培训,实施校长专业化发展工程,评选出一批优秀校长、名校长、杰出校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其次是扎实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组建“清丰县师德巡回报告团”,深入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巡回报告,弘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精神,做“四有”教师。第三是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协调教研、电教等组建清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步伐。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及管理,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各类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阳光体育”、经典诵读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名优教师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互访研讨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切实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的讲,清丰教育的发展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太适应,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县城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局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城区小学仍然存在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实验小学60个教学班学生平均人数超过75人,三实小48个教学班,人数也在75人以上。县城只有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在建幼儿园2所。部分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不能有效满足城镇化带来的幼儿和小学入学需求。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20XX年参加高招1715人,本科上线740人,本科上线率为43%;2015年参加高招18XX人,普通类本科上线723人。其中:一本共54人;二本249人。本科上线率40%。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

心不足,优秀生源流失,使高中教育陷入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对于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编制要求,部分乡镇还存在编多人少现象,存在借调、考走、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等因素导致教育发展艰难。

四是教师地位及待遇仍需提高。近年来,随着政府“尊师重教”工作力度的加大,通过提高教师待遇,为全县教师进行体检,有力地提高了全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教师工资仍偏低与社会。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一千多元,从实际购买力来说,除去生活、交际、房贷外,每月工资所剩无几,成了“月光族”。另外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农村教师,常常要兼课、包班,还要完成许多临时中心工作。工作缺乏自豪感、认同感,缺乏尊严感。

五是教师管理机制不灵活。乡镇之间、县直学校校际之间教师正常调动手续繁琐,甚至难以调动。县直学校随着近年来生源持续增加,对教师的需求持续增加,原编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7篇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以及调研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和教学**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研。本次调研以走访调研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研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研,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研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研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但谁都清楚高考**不**,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在提高,但大部分的**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研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研表明,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农村学生*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的家长选择“一般”,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关心程度”时,却有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研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教育系统的人事**,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教育系统的人事**,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研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第28篇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我利用实习的业余时间,对本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后,有了显著的成就,但又存在着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报告如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大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础教育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升学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应试教育”代替了“素质教育”,流弊所及,基础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方针,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发生变化。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不平等。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较长一段时期来,教育部门及社会考察学校和教师业绩的标准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的而采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无形中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从而就出现了诸如下列的种种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二)管理手段相对单一,育人机制日趋弱化。在许多教师的班级管理中,学生被分为两类:能升学的和不能升学的。于是管理中出现了保护与淘汰这一简单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往往

是对“尖子生”的过分袒护,而对差生则歧视、讽刺、挖苦,甚至贬及学生家长的人格。有的教师还在桌位安排中,把“尖子生”排在最佳位置,把差生放在偏角,或者把差生集中在一块,作为“特区”,并把那些成绩后退的同学随时调入差生群中,以示惩罚。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打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或忍气吞声,或纠集力量报复,甚

至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育人机制的弱化,学生一旦违规违纪,往往缺乏教育,而用面壁罚站、逐出教室、关办公室“反省” 、“遣送”回家等手段处理。有的学校干脆制订了一整套违规罚款制度,从迟到、早退、抄作业到旷课、打架等,都有金额不等的罚法。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把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往学生家长身上推,学生一有学习或纪律问题,就通知家长来校处理,严重的甚至要家长把孩子领回去。束手无策的家长往往用打骂孩子的办法来消气 ,而孩子越发气恨教师与家长。

(三)课程安排严重倾斜,技能训练形同虚设。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国家又规定了一系列需开设的副课和技能课,并配备了相应的教材。可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智育(其实是“应试能力”)被过分强化外,许多学校在美、音、劳方面形同虚设。首先,师资不配套。许多学校,上这些课是“拉夫式”的,谁有空谁上。其次,为了应付检查,教导处的总课表上排着这些课,而实际上,要么自修,要么被英、数、语等主课占用。至于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能减的则减,能取消的就取消 ,以节约一切时间进行文化学习,来应付考试,也防止学生“分心”。

(四)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价值出现倾斜。在一个地区内,把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等不同等级。生源的分配也是按这等级来的,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以此为据而递减,于是从一开始,普通中学就处在最底层的地位。问题还在于,普通中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全被城镇中学揽去。除此,有“路子”或有钱的家长,把子女送往各重点学

校,造成这些学校的班级严重超编,每班60多人已司空见惯,70~80人一班的也为数不少,于是有的普通中学干脆破罐破摔,教育质量更加低劣,教育状况日益拉大。学校之间教师的价值差异也被拉大,难怪一位从乡下调到城关的女教师说:“在城里,苦死累死都值得。” 以上所列举的现象是主要的,还有诸如“贵族学校”的纷纷冒出,初、高中复习班长盛不衰,家庭教师的日益吃香等现象,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于上述现象后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由于“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致使国民的总体素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每年除考入高校学生外,有95%以上的同龄人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这些“劳动大军”是由于文化考试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校并没有学到多少跨入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近些年,社会民工潮愈涌愈高,打工妹(仔)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可有些企事业单位却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些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极简单的体力活。试想,这么一支越来越庞大的低素质的劳动大军怎么去实现现代化?

还有那么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原来生活的养尊处优,有的已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社会渣滓,成为当前社会治安严重恶化的源头之一。_门每年公布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统计表已说明了问题。虽然这不能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应是一个原因。至于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骄子”是否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呢?出现于许多报端杂志上的有关大学

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养的报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完全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与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的社会废品。一个在低素质国民充斥的国家,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很难的。

其次,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由于思想教育手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学校的道德教育疲软乏力。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对考分的长期追逐则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差,一无是处。“三好生”的评定标准更是“智育第一”,家长、社会的心理合力更强化了这一标准。这样,学生的心理发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是个体意识的无限膨胀,排他情绪的充分显露。我们深知,自私、冷漠的个体心灵是无法构成温暖火热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国民是缺乏振兴民族的干劲的。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道德滑坡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国家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

第三,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健全。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想象力的,如果学校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欲望,再加上知识引导,就会学得更好,并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可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把学生一律捆绑在升学的战车上,学生的身心受压抑,活泼的天性被束缚,想象力被抑制,于是不管上大学或入社会,往往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学生体质下降,技能明显低下。由于过分强调智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