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赤壁总结 第1篇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xxx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xxx:指xxx,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xxx。后任xxx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xxx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xxx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xxx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xxx策(xxx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xxx,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赤壁总结 第2篇

赤壁诗词鉴赏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xxx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xxx,相传是xxx、xxx联军与xxx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xxx统率xxx,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百万的xxx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xxx以方便,结果恐怕是xxx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xxx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xxx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xxx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xxx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xxx胜利,xxx、xxx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xxx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xxx封魏王时xxx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赤壁总结 第3篇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