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次总结 第1篇

投资的本质是买性价比,所以,估值低估或者合理就是买入的前提。所有高估的买入价格都是亏损的最主要原因(估值其实是一个艺术,关于这方面我写过一篇文章,《价值、估值、投机》等)。

我们会继续坚持专业投资人的价值判断体系。一个好公司未必就是一个好股票,因为它的股价可能严重透支了其未来基本面的增长;反之,一个一般的公司也未必就不是大牛股,因为股价或许已经严重低于其应有的市场价格。缺乏专业的判断,很多大股东和管理层买入自家股票都会亏大钱。

四个次总结 第2篇

有时候,投资人看到基金净值长期不动,会说基金经理不作为,甚至人品不好。其实,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充分的,利益机制决定了基金经理一定会加倍努力,甚至可以说和人品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有时有些客观原因,比如有些基金有清盘线,如果净值逼近清盘线的话,很多基金经理出于谨慎(而不管该不该谨慎,因为一旦清盘,麻烦更大)就会长期低仓位。直到来了大牛市,买什么什么涨,脱离了清盘线区域,才敢大幅加仓。有时候由于运气原因,有时候所买的股票和市场不在同一个节奏,等等。如果您的资金是短期资金,会加剧您的这种疑虑。

其实,在市场波动中,基金经理不仅要承受市场本身的巨大压力,还要在面对客户的质疑甚至冷嘲热讽时保持冷静、自信和自尊心,还要心态平和坦然地接受和理解您们的心情。所以,替人理财真的是个修行的苦差事。

前几天回成都的时候,一个朋友半开玩笑说,他见我就像迎接一个从战场回来伤痕累累的战士。这句话真的勾起我无尽的感慨。欣慰的是,我们活下来了,而且后面会越来越好。

股票投资会是我们终身的事业,我们会一直做下去。不能因为个别不认同、不理解我们的客户,而让更多一直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朋友失望。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业绩做好,同时多和客户沟通。

另外,我们也会严格筛选客户,让那些还对我们不足够了解和信任的客户先不投资或者少量投资,等了解信任后再来。

四个次总结 第3篇

在这里,我想特别告诉各位投资人的是,一个基金经理在最关键时刻作出什么样的决策,完全是由其哲学意识形态决定的。所以,要买基金的您最好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尤其是他最基本的投资和交易理念。只有懂了他的思想,您才会明白他的操作和主要业绩表现。

我之所以会在2015年7月6日第一次清仓,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是一个市场派,我坚信股市有其自身规律。在五道口求学期间,有个老师说过,他在监管部门的时候,老觉得自己有几把刷子,可以出个政策影响市场,事后来看,根本影响不了。对于老师这句或许不经意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这种信念也使得我不会在2638点去抄底。因为我觉得市场会不会选择让两融和股权质押大量爆仓,ZF根本左右不了。ZF只是股市很重要的一个参与力量,而绝对不是万能的。

这种理念在我内心深处,使我不会像很多人那样,在2015年7月6日等待ZF出大招后买进去或者继续持股,而是利用ZF出大招的利好顺利清仓。

四个次总结 第4篇

熔断后我们一直空仓,到了2016年中期开始逐步建仓。但运气不好,刚买了就连续两天市场暴跌,我们的一支基金净值被打到1元。在多种权衡下,我们做了止损的操作。

经过冷静一段时间后,我们逐步建仓,基本上是蓝筹和成长股平分秋色。结果蓝筹赚钱,重仓的成长股由于基本面出现一些根本性的不利因素,我们及时纠错出局(相信很多投资人看到我这个文章后,就能解开你们当初的困惑。我们的产品没有清盘压力,不至于不敢做,也不是我懒惰不做。其实去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仓位很高甚至满仓,真心是运气不好,重仓股老出现黑天鹅。虽然没有亏钱,但是却在之前的持仓等待中,错过了别的赚钱机会)。

四个次总结 第5篇

对于技术分析发出的信号,一般市场环境下我不是太看重,但我也不反对。在某些极端市场环境中,它能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我一般是心态开放地听听技术分析的观点。如果技术面和基本面相互应证,那可能会强化我的持仓。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股市大的转折点的时候,人性被放大到极致,技术分析往往却是有效的。

由于市场持续下跌,我一直在等一个彻底清仓时机(其实,事后看来根本不能等,杠杠崩盘的时候不会有任何反弹的机会,所以经验对投资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后是在2015年7月6日(前一天央行出了大招),所有股票早上基本开盘涨停,那天早上一开盘我就清仓了。当天所有股票由涨停到跌停,紧接着,周二、周三继续跌停(听说有人周一早上一看央行出大招了,几个亿的本金,配资1比3杀进去,后面两天就爆仓出局)。

周四早上据传要有更大的行动了,然后所有股票都涨停开盘。由于我们周一早上刚刚清仓,觉得市场出了很大的问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平稳,我想冷静观察思考一段时间,所以周四也就没有再去买任何股票,于是xxx连续涨停的反弹也就与我无缘了(不知谁曾讲过,当你刚刚止损出局的时候,最好不要转念就杀进去,应该调整好自己心态,过段时间再来。我记住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