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篇

大家都很喜欢看科学类的书吧。我也不例外。科学是一种知识的力量,我们要好好学习它,掌握它,长大后探索世界的秘密。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科学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它是我最爱看的书。我知道人类、动物、植物都有寿命,都会死亡,想不到太阳也会死。因为太阳每秒要耗600万吨氢。50亿年后,太阳温度达1亿摄氏度,然后太阳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亮度是如今的100倍,把其它行星吞噬掉。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耗尽全部核能燃料,塌缩成一颗白矮星,在收缩成为一个无光无热的“褐矮星”,黯然消失在茫茫的宇宙深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物体都有生命的,所有行星都有生命的,太阳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光和热。

滋润地球上的万物,但它的`寿命是有限的,时候一到,就会死亡。那时,不知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再举一个例子。凶恶的鲨鱼从不吃向导鱼,因为他们的关系十分友好。

每当鲨鱼巡猎时,向导鱼就紧随其后。

向导鱼有时会上前侦察,然后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鲨鱼还把吃剩的食物给向导鱼吃,此外,向导鱼还是鲨鱼的“清洁工”,经常游到鲨鱼嘴里清洁牙缝中的残屑。向导鱼和鲨鱼共同协作、互相帮助,所以鲨鱼不吃它。 科学能让我知道所有一切东西的来源,一切东西的发展,非常有趣,我们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它。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篇

有人认为科学难以理解,有人认为科学太深奥了,很难探索,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着科学,不管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下面我来讲一下劈柴这件小事吧。也许好多人认为劈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拿起斧子用力劈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有一天,父亲买回一大捆木柴,笑眯眯地看着我说:“玉洁,咱们今天来比一比,看谁本领大,怎么样?”我当然不肯低头认输,不就是劈柴吗?就不信我不行。

比赛开始了,只见父亲轻松地劈了起来。我也使出全身的.力气劈起来。这时我发现父亲劈柴是那么轻巧,心想:“哼,一定是父亲把锋利的斧子留给了自己。”我不动声色,对父亲说:“父亲,我们换把斧头吧,我喜欢你那一把。”父亲二话没说跟我换了。我那斧子到了父亲的手里,如鱼得水,工作得更好了。不多久,父亲的那一份便完成了,再看看我,手都磨出泡了,累得大汗淋漓,任务还差一大截。

我不得不服输,但输要输得明白。我问父亲:“怎么会这样呢?”父亲说:“假如你不顺着木头的纹路劈,那会浪费很多的力气,而你用了科学方法,顺着木头的纹路劈那就会很省力。还有要是那柴很长,要把它劈断,那就不能把柴平放在地面上,而要把它架空,这样就会把柴劈断。”我用着父亲说的方法去劈柴,不一会儿就劈完了。科学的方法还真有用,我不得不服输。

虽然我输了,但我很高兴,我又长了一份生活经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篇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看来我们科学课教学上的弊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想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精神了。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瓦特在烧水时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可见,科学就在身边。

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学生拘泥于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在大自然中拓展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蚯蚓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对蚂蚁、蚯蚓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蚯蚓,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

二、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也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烧鸡蛋时鸡蛋烧爆了;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社区和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了废旧物品回收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社区里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的等等。

三、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多媒体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许多自然现象是很难见到的,如火山、地震等。这些都可以借助录像资料来弥补。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4篇

“科学”这个字眼,对于我来说永远是琢磨不透,是个十分深奥的问题。

而含羞草的名字据:“十万个为什么”说“当用手指碰一下含羞草,叶子受到震动,叶枕下部细胞里的水分立即会向上部和两侧流去。于是,叶枕下部凹陷,上部鼓起来,小叶相互合拢,叶柄低垂下去,就像姑娘害羞似的。但是过一会儿,它又逐渐恢复原状“含羞草”就是这样得名的。

通过这次的研究和查资料,我才发现科学根本不难学,也并不神秘。只需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勤于思考的大脑和乐于实践的双手去发现,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科学。科学就在我身边,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科学吧。我爱科学!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5篇

众所周知,一个装水的瓶子若底下打一个洞——水便会漏出来。再将它盖上盖子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今天下午有一节科学公开课,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我们班炸开。又可以做实验了,而且一次就做了7个之多。科学只有做实验才可以更加加深我们对科学的认知。更可以增加学习科学的乐趣,更加接近自然——自然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华丽的艺术家,资深的科学家,神奇的魔术师……

“叮,叮,叮……”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本节课的“神奇”之处便开始了。王老师一声令下,手就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最后决定我和小曹来做实验。

首先,用润滑油涂在2半球的接触面,然后闭合用抽气机抽气,做好这一切,神奇之处便要开始了,关闭阀门,拿起半球的提手,和小曹开始奋力的往两边拉。我们都使出吃奶的劲都拉不出——足以见大气压的威力,这可不是演戏,手上的痕迹可不是开玩笑的!

其他的“瓶吞鸡蛋”﹑“医生那些事”﹑“小小魔术师”……都让我们领悟到了自然的神奇。

令人意外的是王老师也会“捉弄”我们。在“吸非吸”的实验中,老师拿2杯饮料上来给我们喝,当一位同学正喝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却这么也吸不上来。这种看着却不能吃的难受都是由王老师一手造成的,原来奥秘就在吸管中,一根吸管被剪了一个洞!

还有最后的“吸螺丝”比赛中,王老师拿没有剪掉的螺丝给我们吃,害的其中一位同学吸不上来,惹得下面一阵欢笑,这大气压也正调皮的。

当我们不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我们只能用科学来解释。

走进科学,自己也可以当一个神奇的魔师!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6篇

“科学”,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又令人感觉高深莫测的词语,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科学,小到家里的抽水马桶、电灯泡、电风扇、微波炉,大到家里的电视机、电脑、汽车都跟科学有关。“公路两旁的反光桶为什么会发光?”“动车组为什么能跑得这么快?”这一个个“为什么”都是科学呀!

今天我不说别的,就说说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火车。说起火车,它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自从英国人乔治。_森在1814年发明了被称为“半统靴”的蒸汽机车后,人类的火车技术突飞猛进,火车也逐渐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目前日本高速铁路发展历史最长,结合各条线路情况和环境的需要,开发的高速列车的类型较多。最早建成开通了东海道新干线,接着动车组“tgv”高速列车纷纷闪亮登场,日本可真是个“交通之城”!

德国是日本之后交通第二发达的国家。早在1970年,德国人长途运输新技术的研究就已经非常深奥了,先后发明了“lce”高速铁路、欧洲之星列车……

火车里的科学也是很多的!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7篇

我爱科学,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现在全世界妇孺皆知的阿姆斯特朗也会像一个普通青年一样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停滞不前;如果没有科学,人们创造不出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如果没有科学,十七世纪的伽利略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出人头地……

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方便了中外各国的\'沟通交流。比如你与外国同胞聊天,可又不会外文,对方也听不懂中文,那么这时,科学可就派上大用场啦!你可以买来翻译机,这样,你就可以与这位朋友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了。

科学能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因为有了电视,人们才能更快地了解大事、小事、天下事;因为有了电话,人们才能更快地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道出真心话;因为有了飞机,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与天南地北的好友饮酒畅谈……而这些依靠的是什么呢?是科学! 最重要的是,科学是人类在困境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法宝。就以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为例,不少人在这次地震中得以生存,因为他们知道人的尿中含有盐分,他们就以喝尿代替喝水维持生命等待救援。这次地震后,救援队救出了不少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手中握着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宝物——生命探测仪,它可以根据人体发出的热能探测出活着的人的方位,这就是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吧!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8篇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科学这个词在我的脑海里,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离我们很遥远,只有那种宇宙飞船上天、潜水艇入海的现象才能称之为科学。要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尤其是没想到这种家务劳动中也会有科学现象的存在,看来科学没有什么大小之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9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

伟人说过:“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足。”历史的教训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从清朝的惨败开始,中国写下了百年屈辱史。当你回首这段惨痛的历史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蔑视科学的悲哀?你走进科学了吗。

同学们,你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发现?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说不定生活中小小的发现会带给你无尽的快乐!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青少年要把握这美好的时光,学科学,用科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吧!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0篇

科学是无比崇高的,科学可以使这个世界更发达,科学可以使这个世界有无比的荣誉。

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牛顿,他的人生里发生了一件事:一天,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掉到了牛顿的头上。牛顿想: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不会向左右两旁或天上掉呢?后来,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答案。原来是地球有引力,苹果才不会向旁边落,而是向下面掉的。

我也喜欢科学,做过几个小实验。比如:拿一个盆,里面加满水,再放一个铁片,上面点燃一支蜡烛,用一个瓶子罩住。过了一会儿,水涌进了瓶子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蜡烛烧掉了瓶子里一半的`空气,还有一半空气是不支持燃烧的,而被燃烧掉的是支持燃烧的空气,支持燃烧的空气被烧掉后,水就会涌进来,这就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两种,一种是支持燃烧的空气,另一种是不支持燃烧的空气。

总之,如果这世界上没有科学,那就没有世界,我们要对科学有一种崇高的感情。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1篇

今天我们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实在是太奇妙了,怎么奇妙了?别急,接着往下读吧!

我们七彩阳光假日小队为大家带来的是“酱油盐水二重奏”。在一杯自来水中加几滴酱油就成了酱油水,再将一些盐加入自来水就成了浓盐水,还要准备一张纸片,我们的实验工具就准备完毕了。

实验开始了。先把纸片盖在酱油水杯上,然后把酱油水杯倒扣在浓盐水杯上,接着把两个水杯之间的`纸片抽出来,你会发现酱油水猛地往下一渗,就定在原位不动了,两个水杯之间酱油水和浓盐水黑白分明。

酱油水竟然没有和浓盐水混合,怎么样,很神奇吧?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原理吧:原来,浓盐水的密度较大,酱油水的密度较小,所以酱油水就会浮在浓盐水上。但是,如果把浓盐水放在上面,那么两杯水就会互相混合,变成了浅色混合水了。

还有其他的小队分别带来了“浮鸡蛋”、“刺不破的水袋”、“与众不同的气球”等,个个都让人感到十分神奇,精彩非凡!

这场奇妙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在我们的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科学道理。科学是奇妙的,有很多的奥秘等我们去探索,我们要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2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3篇

科学文明落到这些险恶之人的手里,为了少数人的极端利益,他们处心积虑,“钻研”制造出各种“地球物理武器”。这样的武器威力极其巨大,动辄山崩地裂、狂风巨浪,撼天动地的破坏力远远超过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令人闻之色变。堪称“四两拨千斤”的高效武器。这样的武器隐蔽性强,往往是在距攻击点之外很远的地方施放,引发地震、海啸等大规模的灾害大多滞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产生的后果又与自然环境的突变浑为一体,受攻击的一方往往浑然不知,还自叹倒霉归咎于“天灾”。科学文明被窃取用于做_的事情,也许科学本身也会觉得委屈。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人类自身,就连它的发明者也会难逃厄运。这样的“科学”只能是“伪科学”,再先进我们也不要。人类创造了科学,最后又何必再用科学毁灭自己呢?

我们爱科学,反对一切“伪科学”,用真正的科学知识来识破、遏制“伪科学”,还人类一个安全世界,还大自然一个平衡空间。这个时代因为科学而发展进步,我们要和平使用科学文明,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太空技术为人类寻找地球之外可供人类生存的空间,探海科学为我们挖掘海底无穷的各种资源。只有把科学文明充分运用到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服务中来,不断提高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才是科学的真谛。

我们爱科学,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先辈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无穷无尽的未知领域,不断运用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4篇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使课堂更精彩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习《观察身体》时,教师首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身体,了解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在对身体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摸摸自己,发现身体里还有什么,比如找心脏的的位置,找肋骨,并数数肋骨有几根。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又让孩子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分小组亲自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植物的每个生长时期画像。在这游戏,观察、实验、记录、制作、画画等多种活动中,孩子不仅仅亲身体验了一次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而且还有了极高的兴趣。

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就可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五、赏识教育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5篇

摘 要: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科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

科学教学;实效性;探究能力

一、巧激趣,促高效。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6篇

当我们看着趣味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二十一世纪里,科学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命。你不懂科学,就无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学的种子,精心培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就会不断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把科学展示出来。

但怎样才能做到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发探索科学奥妙的主要动机;而最能满足这种强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问为什么,勇于尝试、创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话、结论,而最终得到的就是自我的成果。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们不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反对,勇敢地指出前人错误的论点。经过亲身实践,做实验,证明了自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换来的.是自我的成功。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因当热爱科学,但你如果不去挖掘科学中的奥秘,不去实践,你将永远不会得到科学的幸福。科学就像是一个比宇宙大好多万倍的海洋,我们就像是一些鱼,虽然今日自由自在地游着,可是明天,水里就没有了氧气,必须换一个地方,这样换来换去,这个海洋会被我们污染了,到了这时候,就要寻找另一片海洋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寻找的新科学,仅有不断更新,才会有更完美的生活。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7篇

科学是未来的一部分,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科学好是好,可科学的东西并不都是环保的,要既科学又环保,那才是好的。像现在许多汽车都排放出太多不好的气体,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这种科学就是不好的。

我们要搞好的科学,比如说:在上海运行的有种新型的火车,和一般的火车完全不同,它是悬浮在轨道上的。它依靠磁铁的交替推动火车行驶,每小时可以行驶400多公里,比一般的火车快得多了,而且它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还有一种叫做气垫船的,电影《红番区》里,坏人驾着同成龙斗的那种东西就是气垫船。气垫船既可以在陆地上行驶,也可以在水上行驶,是水陆两栖的\'交通工具。气垫船上装着几台很大的鼓风机,能从船底喷射出大量空气,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垫,把船身托起,离开水面,浮在空气垫子上,然后利用船上的螺旋桨或喷气式设备,推动气垫船向前行驶,因而有受水面阻力的影响,可以高速行驶,而且是非常环保,它也是未来的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们身边的“环保科学”真多啊!让我们好好学习,未来当个既环保又科学的“环保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更多、更好、更环保、更科学的新型交通工具。到时候,说不定我们还能设计和制造出时光穿梭机呢!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8篇

探究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的本质—我们应该善于探究身边的科学,科学就像一位神奇的魔,变化莫测:科学就像一个五彩的万花筒,千奇百怪:科学就是一位多艺的表演者,向我们展示着科学的火花……

小时候,我看见小鸟在天空中的飞翔,自己也想像小鸟一样飞,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姑姑家有一对鸟的翅膀,我想鸟儿是因为有翅膀才会飞,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飞起来。可是,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知道鸟儿为什么会飞。

首先,鸟类的身体外面覆盖着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形,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飞行时,两只翅膀不断上下扇动,气流,就会发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其次,鸟类的.骨骼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这些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加强了支持飞翔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

探究身边的科学,更好的于人类,子孙后代,它无处不在。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19篇

“为什么哭有益于健康?”、“为什么会有煤?”、“为什么人会打哈欠?”······类似这样的问题不计其数,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科学谈起,科学是人类前进的道路,因为它,所以人们才会利用细菌、霉等微不足道的东西来发明一些对人有利的\'物品。

人们也就是通过科学发明许多稀奇古怪和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如:荷兰的列文虎克揭开了微生物的秘密、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我也尝试过做一些刺激而又有趣的实验,但都没能成功。一半原因是怕失败,便半途而废。另一半是在过程中不小心弄错了,但都不糟,最多手指被烫了一下。这次又在电脑上看见一个叫口吞“烈火”的实验,便半信半疑地拿出所需材料,有浸泡在白酒里的梨块和几根火柴。

实验开始了,首先把梨块划着火柴点燃,当火苗蹿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一想到自己是男子汉,我就立刻勇气倍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梨块放入口中,然后停止呼吸几秒钟,就可以吃了。不但不热,还很凉爽、好吃。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梨块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水分,把它放进酒精里,水分进一步渗入。因此在燃烧时,体内有大量水分可供应,把梨块放入嘴中,再迅速闭上嘴,停止呼吸几秒钟,口中缺氧,火自然而然就熄灭了。

科学可真高深莫测啊,我爱科学。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0篇

内容摘要: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经历探究 激情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 效果 方法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1篇

身边的科学现象无处不在,正是这些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也让生活更加有趣,让我来讲一个前几天刚刚经历过的科学现象吧。

周末,妈妈在打扫厨房,水池中堆了好多的锅碗瓢盆,原来是要搞大扫除。看到妈妈忙得满头大汗,我也想帮一下忙,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洗碗。”妈妈笑着说到:“洗碗就算了,我怕你摔坏碗,你要是实在想帮我就把那个烧开水的壶洗了吧。”我心想:还瞧不起我,我一定要洗干净壶,让妈妈刮目相看。

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科学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2篇

那一次,在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在教室里给我们讲了一节生动的实验课。

科学老师王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科学课上,只见讲桌上的东西五花八门——一些饭团、一盆清水、一块馒头和一个面包和蓝色墨汁。

同学们都很好奇,便想问问科学老师,可是毕竟已经上课了,同学们只好耐心地等待科学老师解开这些同学们的问题,许多同学的心就像一个系的很紧的“中国结”,等待着科学老师给解开。

王老师先拿了一些饭团,放在桌子上,接着又在手心涂上碘酒,拿起饭团,在手里不停地搓,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科学老师做的每一步。最后,米饭团变成了深蓝色,甚至有点发黑,老师向我们解释说明里面含有淀粉。同学们心中的“中国结”慢慢地揭开了几个结。

老师又讲了一会儿故事,接着拿起馒头,把蓝墨水往上一滴变成了深蓝色,同学们心中的“中国结”慢慢地全解开了,有些同学心想:面包的作用一定也和馒头的的道理一样。同学们的猜想很准,果真也是如此。

老师的手心上全是碘酒和余下的米饭,非常难洗,你看,科学老师有时候上一节这种课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能亲眼见证饭团变色,也是来之不易呀!

这节实验课在下课铃的呼唤下,在同学们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同学们一拥而上,跑向讲台,抢着面包吃起来,但是馒头和面包滴上墨水的那一小块地方,同学们始终不敢吃。

通过这节有趣的实验课,我知道了一部分食物里含有淀粉,而且淀粉与碘反应,会变成蓝色。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同学们蜂拥而上的搞笑情景和这节有趣的科学课!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3篇

玩科学?什么是玩科学?科学怎么玩?为什么要玩科学?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内心是不是会产生十万个问号?不急,读着读着,你就明白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拿出了自己坐在水中,在里面加满水,认真的看着,直接水滴滴的越来越慢,越来越慢,仿佛躺在矿泉水瓶里,睡着了似的。

我又拿出了摆钟,拨动了摆绳,打开计时器。只见摆绳左摆右摆,仿佛上面有个小人正在荡着秋千,唱着歌。

我看着计时器上的数字:32、31、30、259、8。时间终于到了,我揉揉发痒的眼睛,咽了口口水,哈!我的摆钟在一分钟里摆动了93下!

摆绳继续摆动我按下计时器:60、59、58。我目不转睛的盯着摆绳,摆钟计时的效果会不会比水钟的要好呢?那白忠好像在对我说:主人,我尽力。

3、2、1。时间到了,嘿!不错嘛!摆动了91次!

我笑了,微风吹来,很凉爽。后来,在科学课上,我也懂得了,水钟的滴水速度不均匀是因为水压的原因;而摆钟却具有等时性。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现在的现象啊!

玩喝水也能玩出名堂,玩出道理,你确定不试试吗?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4篇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爱上它,并好好利用它,它就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好帮手。

那次,我在看关于人体结构的科普节目,看得十分入迷,当他讲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时,一连串问题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人会有感觉?为什么大脑能控制我们的\'行动?我百思不得其解,去询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虽然都懂一些,但也只是说了个大概,具体的也说不清楚,无奈,我带着问题去寻找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告诉我:“人的中枢神经有两个,一个是脊髓,另一个是脑,两者统称为脑神经,脊髓是较低级的,主要作用为反射如膝跳反射和传导等,大脑则较高级,因为其中有大量神经元,所以脑控制脊髓。大脑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它们发出信号给脊髓,脊髓又传给相应的神经,让我们有所感觉,同时也在控制我们的身体,这就是大脑控制我们身体的原因。而为什么人会有感觉呢,是因为外部环境刺激了我们的感觉器官,它们发出信号给大脑,大脑作出了反应,这就是人有感觉的原因。”人类研究掌握了这些生物科学,并把它运用于医疗事业,用科学来拯救我们的生命。

科学博大精深,范围广泛,只有爱上科学,掌握科学,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5篇

科学有如烟波浩渺的海洋,广袤而又无处不在,我们就有如一条小鱼,生活在科学的海洋中。但就算是再清澈的水也有浑浊的一天,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追求。

因此,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把科学展示出来。但怎样才能做到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发探索科学奥妙的主要动机;推翻他人不正确的结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例如,伽利略,哥白尼等人,他们不顾来自各方面而最能满足这种强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问为什么,勇于尝试、创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话和结论,勇敢地指出前人错误的.论点。通过亲身实践,做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换来的是自己的成功。

原来,这是声音的传播力量。当在一个半封闭的地方,发出声音,音量会比原来响很多。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把书卷成一个圆筒形,然后对着一头说话,而另一头则会发出比原来说话声更响一点的声音。

科学是如此广泛,如此神奇,希望我们能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6篇

世界上有一种快乐叫探索,世界上有一种质疑叫勇敢,世界上有一种奇迹叫科学!“科学”,一个多么让人感到奇思妙想的名字。它,让人不停追索、求真,不断地在每一次探索中进步,总会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而赞叹不绝!

科学需要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才能呈现一些非凡的发现。如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不断学习、探索,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中国发现“冰川”痕迹,并以科学的地质知识证明“冰川”的所在,这一个伟大的奇迹惊动全世界,他以丰富的地质知识和顽强的科学态度让一个奇迹发生了!

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存在一个细小又令人惊奇的小东西,那就是——科学细胞。也许有人会说:“我不爱科学。”在这里我可以坚定地对你说:“你不懂科学。”科学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他可以令人不断发现,其实你说不爱科学是假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如:我们的吊机为什么会轻易地吊起重物?那是因为杠杆的原理。铁为什么会生锈?那是因为空气与铁结合的结果。为什么能那么准确地说出原因呢?因为有它——科学。

我为我能爱上科学,探索科学而感到自豪!我要坚定地说一句:“世界上因为有了科学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7篇

我们一起走进有着无限奥秘的科学大门吧!

放大镜与显微镜中有着我们不曾发现的小生物,不过它们的世界也是无与伦比的精彩。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麦哲伦的航行时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然而古今中外都有着对地球的猜想。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显微镜下的世界是生机盎然的,小小的世界也是很精彩。人类认识的地球的艰苦过程,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也许有些人认为科学无非是麻木的一次又一次的做实验,并不是这样,仪器虽然是冰冷的,但科学家或者做实验的那些人怀揣着一颗为科学指着而又火热的心就够了。实验后的成果更是久久不能是人平静。

如今世界上仍有一些未解的谜,如金字塔,许多盗墓者进入到金字塔都神秘失踪了,据说金字塔里有着致人死亡的气体。种种猜疑还不如现在我们就开始走进科学殿堂,长大以后,可以去完成那些未解的谜。

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找答案的过程很像侦探破案,先做出猜测,然后再寻找证据验证猜测。

魏格纳找了许多证据,也没能说服当时大多数学者接受“大陆飘移说”。直到20年后,科学家们拥有了更多的相关证据,这一假说才被人们逐渐接受。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8篇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利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定义

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分科之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学说。在《辞海》(1979年版)中这样界定“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1]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成长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神明的尊奉与崇拜。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体系,是对客观存在的解释,一般包括仪式的遵从与信仰两个方面。宗教主要特点是,相信有一种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这种神秘力量不仅统摄万物而且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拥有绝对权威,从而使人类对这种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感,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引申出信仰认知和仪式活动等内容。_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解说宗教“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共同生长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知识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代文明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受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段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科学知识一直依赖于充满想象和猜测的自然哲学,甚至依附于宗教神明。到了中世纪,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从混合状态走向解体,科学最终从自然哲学和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实证科学。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第一次宣布了近代科学与宗教神话的终极决裂。从此,科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自然科学也从宗教神学中获得解脱,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冲突对立的道路。

在人类文明刚刚开始之时,科学与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来。只不过当时科学认识与宗教思想都处于初始时期,相互存在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很难找到二者的差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出现分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形式开始分离。在原始社会走向完结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处于低级阶段,科学知识与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正因如此,我们在最初的科学中能够看到神秘的虚幻认识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够发现人类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认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对采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释任何自然客观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然而,从本质上说宗教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信封,认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创造的。宗教由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崇拜导致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科学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与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从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而发现客观实在之间的联系并用经验的方法证明。而宗教认识所采用的方法是“信仰主义”,借助的是非经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直觉。

科学与宗教的社会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被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最有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宗教曾经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种含蓄的成分,因为宗教常常把客观的社会制度作为神意的展现,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_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并举例说:“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值得注意的是,新_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_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学是一直存在着冲突的,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2]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不罕见,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干涉,比如,教会严厉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的革命斗争并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就是这样。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宗教永远不会摒弃对威胁其地位的科学理论发起挑战的,不仅这样,宗教还要打击科学的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基督教一直没有停止对“进化论”的攻击,因为“进化论”击中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这也就上演了宗教对科学的迫害。由此看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并且也很难调和。

3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虽然科学与宗教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曾说过:“既然天文学家是自然之书最高上帝的牧师,适合我们思考的不是我们智慧的光荣,而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还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他信仰耶稣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顿在晚年写了大量关于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年代学和圣经研究又延伸到神学阐释;更有发展了电学和磁学基础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积极参与教堂活动;被称为是原子理论之父的道尔顿,也是一个传统的基督。

_说过:“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唯物主义者只去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套废话的。只有当那些纠缠不休的_们把上帝强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这件事,并且作出简单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样说:‘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鲁一些,以荷兰商人经常用来打发硬把次货塞给他们的德国行商们的方式说:‘我用不着那路货色’,并且这样就把问题了结了。而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中,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的遭遇,就像耶拿会战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将那里的遭遇一样。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神父赛奇虽然履行教规中的全部礼仪来恭维上帝,但是并不因此就变得手软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阳系,而只允许后者在原始星云上还能作出某种‘创造行动’。在一切领域中,情况都是如此。”[3]

_的这段话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能否进行科学研究呢?那么如果他从事了科学研究,他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宗教信仰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思维的结果呢?

笔者认为要坚持一个适度的原则,可以有信仰,要防止过犹不及。例如伽利略,可以说他一直是一位忠实的_徒,但是必须承认他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伽利略科因追求真理而取得了科学成就,当他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产生矛盾时,他选择真理,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尊重科学事实,因此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如果科学家迷信过度,那么他们的科学之路将会充满崎岖,宗教信条有可能引导他们走上与科学相反的道路,得出一些违背科学的结论。这里我们以牛顿为典型来考察一下。牛顿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著作,无论是在天文学还是在数学等领域他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些成就都归功于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为他能够正确面对科学事实,敢于破除宗教信仰的束缚。但是在晚年,他的科学观逐渐屈服于神学观,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进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那之后牛顿就没有多少的科学成就了。可见,科学家可以有信仰,但是要适度。

4 结论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始终存在冲突对立的关系,宗教对科学进行迫害,导致科学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力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参考文献】

[1]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译.科学出版社,195.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

[3]_.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_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29篇

我喜欢多姿多彩的实践,也喜欢乐趣多多的美术,更喜欢其乐无穷的数学,但是我最喜欢还是给我带来知识的科学!大家一定想问科学那么枯燥我怎么还喜欢科学呢?想知道的话就往下看吧!

有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位穿迷彩服的军人,我突然萌发了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军人为什么爱穿迷彩服?我急忙跑回家问爸爸和妈妈结果他们都知道,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可是有一天我在家看见了一本我爱科学的书,我翻开看看原来里面就有军人为什么爱穿迷彩服的\'答案,原来是:作战服装用伪装迷彩,是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的需要。这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为什么海水是蓝的?是因为因为蓝光的波长较长,所以不容易被衍射,所以天是蓝色的。海是把天的颜色映过来了。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是因为地球在宇宙中的移动始终会受到各种引力的影响,所以他们既公转又自转,而自转的离心力将地球塑造成球形。为什么下过雨会出现彩虹?是因为夏天雨后,乌云飞散,太阳从新露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中,会出现半圆形的彩虹。

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真想大声的喊出:我爱科学!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0篇

我爱科学,科学可以让人飞上太空探索宇宙的奥妙。或是创造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特别强的武器。揭密动物的杀伤力。治疗各种疾病……

科学让人飞上太空,寻找外星人,来破解飞碟之谜。还有测量火星可不可以给人类居住。大约100000年后很有可能地球不能够给人类居住了,就要另找别的地方居住了。

还有些国家想跟中国打仗。我们一定要准备先进的武器,准备保护国家准备_、_等杀伤力比车座强的武器保卫国家。

科学如果没有的话,没有了科学怎么会有电脑、电视、冰箱、空调……没有科学世界将会什么样子啊!科学就等于知识。就没有学校、没有国家。没有熟饭吃、没有时尚的衣服穿……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啊!

没有熟饭吃、没有时尚的衣服穿……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啊!

科学也可以揭密昆虫的杀伤力,防御力等,知道变色龙会变色、蜻蜓会点水、蛇会咬中毒……

我做过两次很好玩的科学实验。把一个鸡蛋放在一盆清水里,努力放盐,鸡蛋就会浮起来。还有一次实验把一些干冰放在热水里就会冒出阵阵雾气,美丽极了。

我爱科学。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1篇

身边的科学,这个题目有点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我去问爸爸,我们身边有什么科学。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牛顿,牛顿小时候有一次在苹果树下休息。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牛顿想,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都要往下掉那。从这件事情上他发现了万有应力正是因为他从身边的小事情上发现了重要的科学道理,后来牛顿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爸爸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我们身边有很多科学只要你认真的去观察一定能发现它们。哦我发现它们了我的太阳凉帽,它上面有一个小风扇当有太阳的时候,它就转个不停,转动的小风扇给我吹凉。没太阳的时候小风扇一动不动。现在我知道了小风扇的电能是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的,只要有太阳,太阳能电池就能发电。它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供给人们。

仔细的想想,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只要我们多认真的去观察,去思考。总能发现身边很多有意思的科学现象,你发现了吗?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2篇

我觉得科学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面临危险和迫害,搞科学也是需要勇气的。比如说爱迪生吧,他经历了一千多次失败后,才成功地发明了电灯。在这一千多次的试验中,他可能会受到伤害,也有可能会听到很多人劝他放弃吧。可是因为他的坚持,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很贪玩,老是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或者是说出一些奇怪的话。有一次我用饼干屑引来了一种黑色的蚂蚁和一种黄色的蚂蚁。它们见了面就想打架,我就把一种茉莉香味的喷头发的喷在黑蚂蚁和黄蚂蚁的身上,它们过了一会儿就不打了。之后我又把一种玫瑰香味的香水喷在一部分黑蚂蚁的身上。过了一会儿,其它蚂蚁就和这一部分黑蚂蚁打了起来。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知道了蚂蚁是用气味来辨别对方是敌人还是朋友的。但就因为我在草地上观看这些蚂蚁,竟然被一只蚊子咬了好几口也一点儿没感觉。

还有一次是关于猫的。有一次我盯着猫看了一个多钟头,发现猫的眼睛越来越大了,我就赶紧跑回家去问妈妈小猫的眼睛越来越大,会不会爆掉。之后妈妈跟我说明了原因,我才知道小猫的眼睛为什么会这样。

我爱科学,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有更多关于科学的知识,有更多关于科学的发现,长大后能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做出巨大的贡献!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3篇

我喜欢科学,因为懂得了科学,就能知道大自然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有懂得了科学,才不会让你变得无知;只有懂得了科学,才能让你这到大自然的规律。小时候以为科学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现在我长大了,知道科学是有什么样的意义。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田野里玩耍,看到一只蝴蝶躺在花朵的中心,仿佛死了一样。便把这蝶用手拿了起来。定情一看,原来这只蝴蝶正在晒阳光浴呢!可为什么这只蝴蝶在花朵上留下了一点黄黄的东西,我便回家找科学书。翻开了关于虫的的事,原来如此啊!

记得还有一次,我正在放风筝,去看见了一个很黑的\'东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我就纳闷了,这是什么东西呢?以前根本没看见过这个东西呀!而且身体还这么小?我就拿了一块小石头朝它的方向扔了一下,它叫了几声,而且声音还这么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过了一会儿两只跟它长得一模一样的的东西飞了过来。我便找来了科学书打开关于昆虫历史仔细的看了一会,终于找到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科学真是奇妙啊!

科学真像魔术师一样,变着神奇的魔术。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4篇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细心观察,科学就能够帮忙你做很多事!万一有一天你走了很多路脚很累了,你只要把一盆凉的水放在地上,泡一下脚,脚立刻就不会再累,且十分得舒服!

大人要在厨房里做饭,一不细心手被烫到了,这不用怕,因为有两种方法来让手变好。第一种是用冰,先用冰块敷一下手,之后再用冷水洗,当看到手已经不红了那就好了。第二方法是用牙膏洗,先用牙膏挤到伤口处,再用手擦一下,并用一杯水冲洗,再后擦干,这样手就不会再红烫了。

如果有一些朋友坐汽车时会晕车,那也十分简单,可是需要随身带一样东西——桔子皮。当他感觉到要吐的时侯,就拿出随身带的桔子皮放到鼻子前,闻上几分钟身体立刻就会舒服起来。当很舒服了的时候就不需要再闻了,可是要记住不要浪费哦!这浪费指的是用玩一次就立刻扔掉。这样对环境不好,也不讲求“绿色”。用了一次之后,如果还会感到不适,那能够再一次使用,这会和之前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是十分环保的哦!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还有很多的秘密还等着你去发现呢!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5篇

科学无处不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与科学有关的例子。我就特别关注身边的这些科学趣事,经常自己动手去验证一下科学的真实性。

我之前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杯子里倒了一些白醋,将一枚脏的\'硬币放进去,二十四小时之后,我把硬币拿出来,硬币上的脏东西不见了,硬币变得非常干净。

我就问妈妈,硬币为什么能变干净?妈妈告诉我:“因为硬币用一段时间,它的表面会有一层氧化物,这层氧化物是碱性的,而白醋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以洗掉碱性物质,所以硬币就变干净了。”

我还把家里的洗衣粉、肥皂、柠檬汁、西瓜汁、鸡蛋清等,都做了同样的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不信你也来试试吧!

这就是科学的奥秘!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6篇

一些人认为人文要重于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侧重人文。在他们看来,国家要强大,发展科学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是不能放弃的,发展科技的问题不能让利益泯灭了良知。在小悦悦事件以及跌倒老人不敢扶事件发生后,比残酷的死亡更加抨击人们心灵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反省,究竟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良知存在?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科教兴国真的是对的吗?是否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遗落人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科学要重于人文,俗话说_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_,由此可见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道德高尚的基础,小偷出现是由于物质的缺乏,他如果是个亿万富翁还会去偷别人的钱吗?只有国家富了,人民富了,才会令道德素质更上一层,而这一切自然是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暂时放放。

其实,在我看来,人文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它们对生活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从小我们就背_人之初,性本善_,也就是说后来我们所谓的这些坏人的出现都是政治、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我们需要用爱来包容他们,而不是冷眼相对、冷嘲热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而只有社会和谐了我们才能更加团结,经济才能发展的更快,我们更加专心地去探索科技领域。同样的,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像在医学方面的发展则又利于人民的生活,从而使人们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以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失去人文素养的科学只会让我们变成机器的奴隶,而失去科学的人文会使我们成为强国的奴隶。

总而言之,科学与人文必须同时发展,共同进步,共创我们美好的明天。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 第37篇

科学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创造科学的科学家更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创造的书籍还在不停地增加,而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已经把各种昆虫的大部分写得非常具体,如:他研究土蜂用了2年,研究蓝包甲虫用了25年,研究隧蜂前后经过了30年,研究螳螂用了30年。

法布尔花一生的精力写成着名科学书籍《昆虫记》这部书一共10卷,第一卷在1887年问世,最后一卷在1910年他87岁时出版。前后一共经过了14年,完成了《昆虫记》1到10卷。当时完成第10卷时,他已87岁,已到了老眼昏花的`年龄了。但他还要继续写《昆虫记》11卷。

法布尔92岁离开了人世。他在离开人世之前说了他最后一感人肺腑的话:“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他坚信,一定会有人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将科学发现的完完全全,要做到最好,甚至比他还好。法布尔的成功代表还有别人会跟他一样成功,或比他还要成功,没有他成功也是成功,只要为科学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虽然不能代表自己一定比别人成功,但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俗话说的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