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模型总结 第1篇

滑块A和木板B的受力分别如下图。

逐步分析,先看A。

1、当F F_{A静max} =μ1mg时,A与B之间无相对滑动,xxx摩擦力f1=F,根据B的受力再分类讨论。

A)若f1F_{B静max},即Fμ2(m+M)g,B与地面相对静止,此时A和B都静止。

若f1>F_{B静max},即F>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整体法分析可得出二者共同的加速度

1、当F>FA静max=μ1mg时,A与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滑动摩擦力f1=μ1mg,A的加速度

。根据B的受力分析再分类讨论。

A)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B与地面相对静止。A向右匀加速。

B)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都右作匀加速运动,但发生相对滑动,

设滑出时二者速度分别vA,vB,时间为他t。

木制模型总结 第2篇

在滑块-木板模型中,经常需判断滑块和木板共速后,之后的运动二者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图1和图2是典型的滑块与木板共速瞬间的情况,图1两者都不受力,图2中木板B受力,且F大于B的最xxx摩擦力。

1、分析图1,A受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减速运动,A减速后,B有相对于A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也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A也减速。但问题是:A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A受静摩擦力,说明AB相对无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如果A收滑动摩擦力,则说明AB有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不同。

木制模型总结 第3篇

初始时刻,二者受力分析如下图。

滑块A将向右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A=μ1g,木板B将向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此后的运动过程需要判断滑块A和木板B是够保持以上运动状态,直至A滑出木板左端。以A与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判断。

设时刻t1时,A与B速度相同,为V1.

此时A相对于B的位移Δx=xB-xA。

1、若木板不够长,Δx>L时,则AB还没达到共速时,滑块A就从B木板上滑下,设t时刻滑落,速度分别为vA,vB。

2、若木板足够长,ΔxL,二者共速时,滑块A没有滑下木板B,如下图所示。

AB共速后,参考背景知识,二者的运动需要分类讨论。

A)、若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作匀减速运动。

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其中aA=μ1g,

木制模型总结 第4篇

参考背景知识,A与B无相对滑动共同加速的最大加速度a=μ1g,对应外力的临界值

1、若F≦FB静max=μ2(m+M)g,则B静止不动,A也静止不动。

2、μ2(m+M)g≦(μ1+μ2)(m+M)g,AB以一个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加速,

3、若F>(μ1+μ2)(m+M)g,则A和B都向右加速,但加速度不同,其中 a_A=\mu_1 g ,

设t时刻A从B最左端滑落,滑落时AB速度分别vA,vB。

小结

滑块-木板模型涉及必修1物理的全部重点内容:匀变速运动、受力分析、整体隔离法、多运动过程问题。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建议同学们,尤其是高一的同学,在力学上狠花功夫,为后续的课程打好根基。

物理是高中知识点最少的一门学科,基本公式半张A4纸能写完。学生在掌握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狠练自己的推理能力,不要死记模型、推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遇见一次推到一次,重要的推论你自然会记住,不重要的推论xxx你“内存”呢?

下篇文章打算讲解滑块-木板模型的经典例题,欢迎各位同学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