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63句

1.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3.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2. 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3. 释义: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比起天地、宇宙的亘古长存人生过于短暂,但毕竟我们拥有过,珍惜这一切,不要辜负了好时光。

14.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5. 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1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7.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18.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9.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21.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2.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23. 成家容易,创业艰辛;

24.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25.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6. 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 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27.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28.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9.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30.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1.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32. 有教无类

33.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34.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35.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6.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37.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8.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39.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40.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1.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42.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43.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44.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45. 退一步阔,让三分安;

46. 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47. 君子之交淡如水。

4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9. 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50.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51.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52.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v^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53.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54.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55. 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56.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57. 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5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9.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60.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61.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62.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63.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55句

1.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4.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7. 道不同,不相为谋。

8.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9.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0.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11.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12.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13.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14.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5. 清贫勿愁,富贵莫夸;

1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7. 解释: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8.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9.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20. 立志不难,践行可贵;

21.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2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3.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24.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25.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v^,而不是选票箱里出^v^。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26.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27.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双方安定地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28.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29.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0.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31.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3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3. 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34.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35.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36.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37. 释义: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相互支持、相互提携固然很美好,但回归自然、自由自在才是生命的本真。

38.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3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0. 出自《庄子·则阳》。

41.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45. 朽木不可雕也。

46.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47.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50.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5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3.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54. 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5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130句

1.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5.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0.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1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2.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3. 出自《庄子·山木》。

14.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15.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6.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7.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2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2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3.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4.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5.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26.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7. 天道酬勤。

28. 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29.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0.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1.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32.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33.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3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3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6. 化腐朽为神奇。

37.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38.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4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2.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3.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44.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7. 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48.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49.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50.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51.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52.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5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4.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55. 庄子著名十大名言?

5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7.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58. 忍几句乐,耐一时悠;

5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0.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61.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62.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63. 不是,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64. 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65.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66.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7.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68.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6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71.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3. 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7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5. 懒惰出乞丐。( )

76. 交正道友,别无情人;

77.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78.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9.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80.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1. 出处:《庄子•人间世》

8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8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4.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85.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6.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87.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88.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89.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90.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9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92.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93.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4.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95.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96.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97.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8.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99.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100.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01.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v^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02.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1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04.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05. 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06.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107.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10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0. 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111.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1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3.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1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15. 出处:《庄子•逍遥游》

116.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117.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118. 这句格言意思是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

119.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120. 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121. 朝闻道,夕死可矣。

12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3. 作者:庄周

12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25.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126.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127.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128.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29.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130. 出处:《庄子•大宗师》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60句

1.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3.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8.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9.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10.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11.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13.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5. 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16. 朝代:春秋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19.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20.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21. 做仁义事,读圣贤书;

2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3.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含义:要珍惜时间。

2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26. 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含义:读书要持之以恒,一天也不能间断。

27.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8.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2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0.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1.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2.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33. 《左传》是儒家经典,儒家重视品德教育,也十分推崇勤俭,强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孔子本人也很注意养成勤俭的品德,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4.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5.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6.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7.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38.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9.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40.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1.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42. 不以物挫志。

43.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46.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47.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48.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9.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0.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51.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5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3.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5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5.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56.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7. 割鸡焉用牛刀?

58. 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59.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60.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108句

1.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4.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5. 惰能致贫。

6.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10.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1.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2. 宁栽家草,不踩野花;

13.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4.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5.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16. 名不正,则言不顺。

1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8.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19. 竭,尽。笔直的树木会被先砍掉,甜水之井会先枯。此以直木、甘井为喻,说明出众之物先被摧残的道理。

20.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21. 吃苦有味,守法无惊;

22.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3.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2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25.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6.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7.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8.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9.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0. 解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31. 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32.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33.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34.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35.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6.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8. 见得思义。

39. 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40.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41. 卑,低。丘陵山峰都是由低到高逐渐积累起来的,江河浩荡无涯都是汇合了众多细流而形成的。此以积土成山、积流成河为喻,说明凡事需要从基础做起、从点滴积累的道理。

42.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 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4. 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4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6.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7.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48.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49. 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5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1.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

52.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5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54. 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5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6. 听其言而观其行。

57.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5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59. 出处:《庄子•齐物论》

60.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6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62.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63.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4.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65. 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66.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6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68.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9. 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7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71.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2.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73.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7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5.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6.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77.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78.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9.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80.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8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2. 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83.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84.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民依靠勤劳,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明;依靠勤劳,取得了改革开放民富国强的辉煌成就。我们只有埋头苦干、勤劳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8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6.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87.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88. 《庄子治家格言》

89.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90.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91.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92.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3.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9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95.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96. 不知其所以然。

97. 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98.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99.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100.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01.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0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03.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104.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10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6.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07.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108.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67句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2. 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5.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6.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7.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8.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2.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4.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8.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19.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20. 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3.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4.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2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6.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7.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28.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29.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30. 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

31. 人生在勤勤不得亏这句格言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民生,民众的生计、生活;匮,匮乏。

32.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33. 白话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34.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35.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36.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7.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38.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39.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41. 解释: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42.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3.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4.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45.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46.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47.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8.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9. 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含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50.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51.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52.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53.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5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5.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56.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57.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8.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59.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0.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含义: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61.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2.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63.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6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6.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7.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名句经典语录解释 43句

1.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6.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7.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8.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9.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2.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3.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14.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5. 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16.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7.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8.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0.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21.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2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2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4.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2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26.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27.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28.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29.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0. 莫论他短,只管自非;

31. 出处:《庄子•养生主》

32.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4.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35.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36.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37.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8.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40.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41.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42.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4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