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

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

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2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典故】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3

蔡邕是汉朝著名的大学者,文史、音乐、天文样样精通,可谓学识渊博,名重一时。但他和人交往从不摆架子,还特别喜爱结交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天,蔡邕正在房中休息,家人向蔡邕报告说,门外来了一位自称王粲的客人。蔡邕一听,急忙跳下床来,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穿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穿着。站在门外的王粲一看闻名天下的蔡先生是这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家人看到王粲,不禁惊呆了:没想到这个王粲只是一个长得又瘦又小的少年!像蔡邕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却对一个孩子这样尊重,难道不怕有失身份吗?蔡邕看出了家人的疑惑,就说:“这位王粲,才华出众,我蔡邕都不如他呀!我家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

王粲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出身名门,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为大何进的长史;他自己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建安七子”之一,年少时就相当有才名,曾写下了《登楼赋》和《七哀诗》这样千古传诵的名篇。王粲记忆超群,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一起走路,见路旁有座石碑,两个人站在那里把碑文看了一遍。朋友开玩笑问他:“你能把碑文背下来吗?”王粲竟然转过身去,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棋,忽然棋盘上的棋子不小心被人碰乱了,无法再下。正当下棋的人相互埋怨时,王粲不声不响上前去将棋子摆好,结果与散乱之前一模一样,围观的人都佩服得不得了。看来,王粲这个人确实才华出众,智力超群,值得人景仰。难怪连蔡邕这么有名的学者都那样敬重他。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尊卑是分得非常清楚的。蔡邕能够放下大学者的身份,唯才是重,对年轻的王粲倒履相迎,不能不令人敬佩。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4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2、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

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靠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

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5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但他非常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私塾老师周侗很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就免费收岳飞为学生,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每逢单日习文,双日习武。

还教会他射箭绝技,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不负师教,勤学苦练,文武双全。后来他率军收复失地,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且在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每次痛哭之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还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6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7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8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是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是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9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取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必须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样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能够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明白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0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则成语的非是不是;孰是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两个宫人奉命把尸体装在筐里,抬到宫外去埋葬。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竟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宜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2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3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但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期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十分理解老师的情绪,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以前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4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 篇15

我叫吕政蓉,今年8岁了,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我清楚,感恩是一种美德。读起《游子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让我懂得了感恩。是啊! 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血浓于水,感恩父母,它可以迸发出爱的火花。

从古自今,尊师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老师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给予了我们,不求回报。我们要尊敬老师。记得有一次,老师正在帮我们讲评作文,他把佳作一篇篇地整理出来,一会儿指导我们赏评,一会儿又参与小组讨论。此时,时间已过去半个小时了,老师的声音早已沙哑了。看着老师专注地工作,我很是感动。老师为了我们,竟连喝水的功夫也没有。突然,我计上心来,何不为老师加一杯水?于是,我趁老师在进行个别指导的空隙,拿起老师放在桌上的杯子,去加了一些热水。我双手端着杯子,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请喝口水吧!” 在家中,我孝敬父母。我忘不了那一次,妈妈做了糖醋排骨。我和爸爸还有哥哥先吃饭,于是我在开饭前,夹了几块最大的,悄悄地放进妈妈的碗里。爸爸望着我微笑地点了点头,我也欣喜地笑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了感恩,就学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我努力在做着感恩的事,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