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皇帝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2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3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一气,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气,周瑜孙权用美人计,甘露寺招亲,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又生一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4

诸葛亮之欲擒故纵

话说蜀丞相诸葛亮受到昭烈帝刘备的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可就在此时,蜀南方之^又出战,诸葛亮只好马上点兵亲自南征。到了^之地后,双方首战^就输的一派涂地,并让诸葛亮擒住了^的首领孟获。可是孟获并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后一笑下令将孟获放了。将孟获放走后,孔明叫来副将,故意说孟获把这次叛乱的罪名全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后非常生气,并大声喊冤,因此孔明也把他也放了回去。可副将回营后,内心一直忿忿不平。一日,他把孟获请进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好后送至了汉营。可孔明却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亦是不服,诸葛亮便又将他放了。

孔明大败^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5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 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 ,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 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6

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7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大军攻打四川。入川时正赶上三伏,天气操热。他领的兵不服水土,再加上路途远,不分白天黑夜,不住脚地走,这三下归一,可把军士们弄垮了,闹病的一天比一天多。别说打仗,就是行军也难了里诸葛亮只好下令就地安营扎寨,休整两天。他一看军士病倒这么多,粮草剩得这么少,一股急火攻心也病倒了,一连三天水米没打牙。这下可把他手下的人愁坏了,军师要有个好歹,谁领兵打仗啊!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只见诸葛亮一翻身说:饿了。大家听说军师要吃东西,马上派个小兵出去买吃的。

那个小兵黑灯瞎火地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铺儿,买回一包吃的。说也怪,诸葛亮两天药没少吃,就是不见效,谁知吃了这包东西,就觉着头清眼亮,身子也轻松了。第二天清早起来,病全好了。诸葛亮很纳闷儿,这东西是什么做的呢?为啥有这么大的效力?他要弄个明白。

诸葛亮和那个小兵来到这家小铺儿,提起昨夜买吃的一事,可把小铺儿主人给吓坏了。原来这家小铺儿的主人是个寡妇,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过日子。母女俩半夜听见有人叫门要买吃的,没敢开门,怕坏人进来闹出麻烦,就叫来人在外边等着,顺手把准备做绿豆糕用的绿豆面包了一包,从门缝儿递了出去,寻思快点儿打发走了了事,哪想到人家找上门来啦!

小姑娘很爽快,不瞒也不藏,就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学说了一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这事都怨小的不懂事儿,望二位官爷多加宽怒。”诸葛亮听完,心中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上前轻轻地扶起小姑娘,说:“谢谢小主人。你帮了我的大忙了!说完赏给母女俩一些零碎银子。

诸葛亮回到营中,吩咐马上弄来绿豆磨成细面儿,一包一包地分发下去让兵士煮汤喝。有病的兵士喝下绿豆汤,病很快就好了。

从此,用绿豆汤治病的事就传开了。后来人们就把绿豆面叫做“诸葛行军散”。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8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9

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0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1

诸葛亮爱子教子的故事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修身齐家,堪称典范。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

诸葛亮择妻不重外貌,而重德才;他虽权倾朝野,却从不贪财。他在成都郊区的田产,是刘备得了益州后赐赏给他的金银购买的,后来未增置田产。诸葛亮上表于后主说,臣家在成都,有桑树800株,薄田15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有多余的财物,那就是对不起国家。诸葛亮一直以俭朴治家,临终前家里家外没有多余的财产,也给后辈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诸葛亮经常告诫家人要注意修身、善德、明志、致远、勤学、励精、冶性,不能依靠父辈的权势搞特殊化,并要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考验。

诸葛亮早年无子,便把哥哥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嗣子。诸葛乔入蜀以后,诸葛亮注意对他从多方面教育培养,要求孩子从小要立下志向,刻苦读书,沉稳安静,勤俭朴素,并且把这些要求都一一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后来,诸葛乔做了“驸马都尉”,这本来是京城里既坐享清福又地位显赫的`官位,但诸葛亮却不允许他在成都过这种优越的生活。那时候,诸葛亮常领兵屯驻汉中,部队给养需要从蜀地输送,诸葛亮便令诸葛乔参加押运粮草的工作。此间,诸葛乔常年奔走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里运输线上,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诸葛亮在给兄长的信中解释说:诸葛乔按理本来是可以回到成都去的,但是诸将弟子都在押送军需物资,大家理应同甘苦,共荣厚,所以我命令他带五六百兵士,同诸将子弟一直在山谷中运送粮草物资。

诸葛亮教子有方。他写的《诫子书》,不足百字,讲出了励志、勤学、养德的人生哲理。

227年,诸葛亮生了一个儿子,名诸葛瞻,字思远。这孩子自小聪慧伶俐,诸葛亮也算晚年得子,自然备加喜爱,但他对孩子依然是严加管教,从不溺爱。诸葛瞻刚8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爱耍小聪明,容易自满自足,担心他难成大器,因此,更加对他严上加严。后来诸葛亮还写了著名的《诫子书》,其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足百字的短文,讲勤学、惜时,讲修身、养德、励志,涵括了丰富而透彻的人生哲理。

诸葛瞻谨遵父教,从少年时期就发愤学习。史书上说他“少聪慧,工书画”。年十七,任骑都尉,后长期驻守边关,263年在绵竹为国捐躯。

诸葛亮还写过一个《诫外甥书》也很精彩。书中说:

“夫当志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冗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优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位历史上以“文韬武略”著名的“军师”,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这样为之“计深远”,令人感佩由衷。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2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3

统一中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早就提出的目标。公元227年,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向刘禅上了《出师表》,对后方的政治、军事作了妥善的安排之后,就率领老将赵云、魏延及年轻将领马谡等,亲率二十万大军进驻汉中,伺机北伐。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大军向祁山方向(在今甘肃永县东)进发。魏明帝曹叡亲自到长安进行督战,并派大将张邰抵御蜀军的进攻。诸葛亮命参军马谡扼守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迎击魏军。结果马谡自认为精通兵法,不遵守诸葛亮的战前部署,私自上山,被张邰打败,痛失街亭。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出师不利。诸葛亮见此状况,只好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等。但是,诸葛亮并不甘心,而是着手准备新的北伐。

公元228年冬天,曹休被孙吴大将陆逊打败,曹军主力东下增援,诸葛亮趁机再次北伐,兵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攻陈仓,魏将郝昭率军死守二十多天,蜀军粮草将尽,而魏将曹真又率兵来援,诸葛亮只好无功而返。而在随后的公元229年、231年,诸葛亮又分别进行了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但是始终未能与魏军主力决战,而且,因为粮草运输的问题,都是无功而返。图片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发动了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为了此次北伐,诸葛亮作了三年的准备,他设计了流马来运输粮草,并且和孙权约好同时伐魏。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在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将司马懿在渭水相对峙。为了进行长期作战,诸葛亮决定分兵屯田,使屯田兵与渭水沿岸居民杂居,一起农耕。

而司马懿则采取了坚壁拒守的对策,不出战,两军在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不断向司马懿挑战,但是司马懿就是不为所动。诸葛亮命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嘲笑他懦弱,试图激怒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竟含笑接受,仍不为诸葛亮所动。而此时传来消息,与诸葛亮同时出兵的孙权兵败而退回江南,诸葛亮就不由担心魏国的援军会不会到来。到了这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死后,大将姜维和杨仪按照诸葛亮生前部署,撤退到汉中。尽管司马懿得到蜀军撤退的消息,但仍不敢追击。所以当时就有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的号)”之说。后来,唐代诗人杜甫在评价诸葛亮时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也反映了后人对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惋惜。

蜀汉大军回到成都后,刘禅为了表彰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绩,封赐诸葛亮谥号忠武侯,并将他安葬于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

不以成败论英雄。尽管诸葛亮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他作为一代名相,在三国时期进行的纵横捭阖的军事策略和治理蜀国取得的业绩,使他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了智慧的化身。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4

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一事,屡向刘备索讨。所有计划终归失败,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即《取南郡》、《回荆州》)。

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鲁肃为刘氏代取西川,换还荆州,实则欲出其不意,袭取荆州,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

周瑜领军至城下,赵云严阵以待。周瑜知道有准备,不敢攻城,传令回军。诸葛亮早派关公、张飞、黄忠、魏延,分四路杀来。气得周瑜箭疮迸裂,坠于马下,退于巴邱。

探知刘封、关平又截住水路。诸葛亮送书于周瑜,陈述利害,嘲笑周瑜不达时务。拆阅后,周瑜即气死。临终,荐举鲁肃,继任水师都督,统驭东吴兵马。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5

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6

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和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

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7

在南阳,诸葛亮被尊为智圣,而《三国演义》及历代诗人的渲染和吟咏,使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愈发崇高起来。

对于诸葛亮为何没跟随曹操,促成“强强联合”以统一中国大业?在大一统观念中生活的中国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一次检索和总结。

虽然诸葛亮轻挥羽扇的形象颇潇洒,但细观其一生,笔者认为有几处大败笔。

其一、择人有误。“良禽择木而栖”,三国有个著名的谋士郭嘉,他之前是跟从强大的袁绍的,但他却能慧眼识英雄,改弦易辙跟随弱小的曹操,并屡建功勋。难道诸葛亮受匡扶汉室思想的限制不齿与曹操为伍?!或者他认为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跟随曹操难有在刘氏集团中的地位?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刘备已捷足草庐而三顾,让诸葛亮别无选择。诸葛亮虽有管仲乐毅之志,却未能及早把握出山时机,追随真正的英雄,俗话说“扶强不扶弱”,与曹操失之交臂而跟随刘备,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

其二、决策有误。《隆中对》读来虽铿锵有力,为历代政治家和文人所称赞,但却指其策略有误,且为致命性的,蜀国占西蜀和荆州之地,相隔千里而两分兵力,难成掎角之势,关公失荆州在所难免。刘备虽为英雄,但在关键时刻不冷静,或者说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夷陵之战的\'失败,大损蜀国根基,反而更见孔明选择之失误。蜀国从此再无恢复汉室的机会。

其三、时机有误。以弱小之国,五出祁山进攻强大的曹魏,几乎皆徒劳而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为报三顾之恩及贯彻“以攻为守”的策略,却大量耗费了蜀国税收,也损耗了蜀国人力资源,致蜀国国力日渐衰弱。

其四、用人有误。错用马谡,致有街亭之失。忘先主白帝城托孤“马谡言过其实,未可委以重任。”之言。其五、理念有误。作为蜀国最高行政长官,事无巨细,必亲自躬亲,未能注意提携和培养蜀国后续人才,也导致其积劳成疾过早辞世。其六、协调不力,未能协调好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在其死后,二人火并,大将魏延九族被诛,致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匮乏。

“得相能开国(《先主庙》)”。可惜诸葛亮的作为只开了一个蜀国,再无大的建树,而且其长子长孙在曹魏的进攻中都为国捐躯,这个结果使诸葛家族的悲剧色彩更加凝重。

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我们更要拔开历史的迷雾来看其本来面目。纵观诸葛亮,虽有名相之风,却无韩信、乐毅之辈扶持,也不占天时地利。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精神的体现,贯穿其蜀国政治生涯之始终,无不增添诸葛亮的悲壮,乃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时,必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叹!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左右 篇18

诸葛亮(181—234),中国百姓心目中能掐会算、聪明绝顶的人。他生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世,受刘备三顾茅庐知遇情,辅佐刘备干得一番大事业,成为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幼丧双亲,跟随叔父诸葛玄移家豫章,后至荆州(今湖北襄阳城西),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余年。207年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功勋卓著,官拜丞相。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修身齐家,堪称典范。

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

诸葛亮择妻不重外貌,而重德才;他虽权倾朝野,却从不贪财。他在成都郊区的田产,是刘备得了益州后赐赏给他的金银购买的,后来未增置田产。诸葛亮上表于后主说,臣家在成都,有桑树800株,薄田15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有多余的财物,那就是对不起国家。诸葛亮一直以俭朴治家,临终前家里家外没有多余的财产,也给后辈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诸葛亮经常告诫家人要注意修身、善德、明志、致远、勤学、励精、冶性,不能依靠父辈的权势搞特殊化,并要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考验。

诸葛亮早年无子,便把哥哥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嗣子。诸葛乔入蜀以后,诸葛亮注意对他从多方面教育培养,要求孩子从小要立下志向,刻苦读书,沉稳安静,勤俭朴素,并且把这些要求都一一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后来,诸葛乔做了“驸马都尉”,这本来是京城里既坐享清福又地位显赫的官位,但诸葛亮却不允许他在成都过这种优越的生活。那时候,诸葛亮常领兵屯驻汉中,部队给养需要从蜀地输送,诸葛亮便令诸葛乔参加押运粮草的工作。此间,诸葛乔常年奔走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里运输线上,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诸葛亮在给兄长的信中解释说:诸葛乔按理本来是可以回到成都去的,但是诸将弟子都在押送军需物资,大家理应同甘苦,共荣厚,所以我命令他带五六百兵士,同诸将子弟一直在山谷中运送粮草物资。

诸葛亮教子有方。他写的《诫子书》,不足百字,讲出了励志、勤学、养德的人生哲理。

227年,诸葛亮生了一个儿子,名诸葛瞻,字思远。这孩子自小聪慧伶俐,诸葛亮也算晚年得子,自然备加喜爱,但他对孩子依然是严加管教,从不溺爱。诸葛瞻刚8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爱耍小聪明,容易自满自足,担心他难成大器,因此,更加对他严上加严。后来诸葛亮还写了著名的《诫子书》,其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足百字的短文,讲勤学、惜时,讲修身、养德、励志,涵括了丰富而透彻的人生哲理。

诸葛瞻谨遵父教,从少年时期就发愤学习。史书上说他“少聪慧,工书画”。年十七,任骑都尉,后长期驻守边关,263年在绵竹为国捐躯。

诸葛亮还写过一个《诫外甥书》也很精彩。书中说:

“夫当志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冗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优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位历史上以“文韬武略”著名的“军师”,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这样为之“计深远”,令人感佩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