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篇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2篇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3篇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飞翔的广阔天地。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下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故事。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是俄国人,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是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女数学家,此外,她还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个担任数学教授的妇女,她对数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从小就对数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她8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波里宾诺田庄。由于带去的糊墙纸不够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间里用著名的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积分讲义来裱糊墙壁。那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常常独自坐在卧室的墙前,望着糊墙纸上奇妙的数字和神秘的符号出神,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后来,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墙前,企图解释某些词句,找出这些书页的正确次序。通过反复阅读,书页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我对它们还是一窍不通。”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数学家,这或许有助于形成她的数学天赋,但她的成功主要还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学习数学时,***总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一次,数学老师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当她讲完后,老师立即竖起大拇指夸她了不起。由此可见,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善于**思考问题,善于积极寻找自己的思路方法,使自己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式,这对她日后的数学研究非常重要。

高中毕业之后,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想继续学习高深的数学知识,但当时俄国有一种普遍轻视妇女的风气,妇女无权接受高等教育。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来说,继续深造只有出国求学了。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把想要出国求学的愿望告诉家人,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上大学的**,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冲破了种种阻力,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求学,在陌生的异国城市过起了紧张而简朴的学习生活。

在海德堡大学求学的过程中,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到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的数学大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家中拜师求教。这位数学大师被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诚恳态度打动,经过多次测试,满意地收下了这位勤奋好学的***。在魏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更加刻苦地钻研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写就了三篇重要的数学学术论文,不久,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一百多年的“数学水妖”问题,并因此获得了著名的“鲍廷奖金”。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从没有自满过。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旅途中染**风寒,由于没能及时休息,以致卧床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终年只有41岁。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4篇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数学家是苏步青。因为他有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因为他有着热切的爱国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过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题目。他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他把他对祖国的爱恋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事例,但是我想,数学家苏步青的伟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师杨老师一席话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杨老师曾对苏步青全班同学说过:“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数学家的小故事 (菁选3篇)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5篇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6篇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7篇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起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织。在小伙子们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当”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借了太阳的光!”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8篇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起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织。在小伙子们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当”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借了太阳的光!”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9篇

杨辉,*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有一次,杨辉得到一本《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这是北宋数家贾宪写的。这里面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贾宪描画了一张图,叫作“开方作法本源图”。图中的数字排列成一个大三角形,位于两腰上的数字均是1,其余数字则等于它上面两数字之和。从第二行开始,这个大三角形的每行数字,都对应于一组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杨辉把贾宪的这张画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保存在自己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大三角形不仅可以用来开方和解方程,而且与组合、高阶等差级数、内插法等数学知识都有密切关系。在**,直到16世纪才有人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绘出类似的图形。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在1654年的论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个图形的性质,所以在**又称“巴斯加三角”。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0篇

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士兵,在第二次****中英勇捐躯,但却被誉为数学天才。这是因为他在马其诺防线服役时,写下了不朽的数学手稿。

多布林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当反犹浪潮席卷第三帝国时,他和家人从柏林逃到了法国。1938年,年仅23岁的多布林成为巴黎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博士,不久便担当了整个巴黎地区同龄人的数学导师。那时他所进行的概率理论的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整个欧洲最前途无量的数学研究项目。他原本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数学家,但***入侵法国,使得他的数学生涯于1940年悲剧性地中断了。面对入侵的德***,多布林决心奋起抗争,而不是苟且偷生,他参加了法国陆军,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

多布林随身携带着他的研究论文和即将完成的定理****,驻守马其诺防线。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中,上司特许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继续数学研究。1940年夏,德军粉碎了法军的抵抗,多布林所在的步兵团也面临着灭顶之灾。当其他士兵纷纷后撤时,多布林自愿与两名战友留下,抵抗即将到来的德军。6月21日,当德军马上就要占领阵地时,多布林****,宁死不当俘虏,年仅25岁。他弟弟克劳德回忆道:“幸运的是,多布林在德军攻占阵地之前,焚烧了身上所有的研究论文,以免落入德军之手。他不能容忍德国人剽窃他的思想。”

于是,多布林在阿登省作战时所写下的数学手稿,就此重见天日。这确立了这位年轻士兵作为现代数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当代概率理论的创始人的\'地位。这在法国知识界引起了一场轰动。法国科学院为此出了一期特刊,刊载了多布林手稿的全文,“以示对天才的敬意”。

据法国杰出的数**史学家伯纳德·布鲁说,多布林的论文弥补了二战前的《数学分析》和***20世纪50年代在概率理论方面的进展所留下的空白。多布林的研究涉及到应用数学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他预见到那些易受无规律干扰的事物的运动规律,例如粒子在诸如水这样的流体中的运动等。

约尔教授是第一个见到多布林手稿的人。他说;“我相信多布林知道,他在这场战争中将在劫难逃。你会注意到,他尽可能少地留下书面的东西。他清楚地知道,他所从事的是那个时代最有前景的数学研究工作,但可惜来日无多,但他记下了自己所思索的尚未完全成形的数学方面的成果。”

克劳德说:“我与哥哥在一间屋子中同住了20年,我了解他的梦想和志向。尽管60年后他才被人们所承认,但依然使我感到高兴。多布林是一个认真而有天赋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即便是上**打仗也不能转移他的***。虽然我对数学一无所知,但我始终为我的哥哥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位数学家,多布林无疑是位难得的天才人物,但作为一名战士,多布林仅仅是一名战士而已。多布林的遇难,是整个数学界的悲哀!历史也许会说:数学家多布林,不应该出现在马其诺防线!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简短」 (菁选3篇)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1篇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华罗庚爱数学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1)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2篇

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沈**师。有一次,沈**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轻轻地告诉你: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3篇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之后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_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_。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期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_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_,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必须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就应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潜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_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教你了。_之后,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齐学习,互相帮忙,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个性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证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透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_献给大公_,_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_。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_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_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务必找一份适宜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向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此刻,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取。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向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能够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_数学王子_、_数学家之王_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_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_(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_人类的骄傲_。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但是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的发展,使各国*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也聘请他担任*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持续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但是,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4篇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飞翔的广阔天地。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下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故事。

著名的女数学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1850~1891)是俄国人,她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是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的女数学家,此外,她还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个担任数学教授的妇女,她对数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从小就对数学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她8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波里宾诺田庄。由于带去的糊墙纸不够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间里用著名的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积分讲义来裱糊墙壁。那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常常独自坐在卧室的墙前,望着糊墙纸上奇妙的数字和神秘的符号出神,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后来,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在自传中写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墙前,企图解释某些词句,找出这些书页的正确次序。通过反复阅读,书页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我对它们还是一窍不通。”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数学家,这或许有助于形成她的数学天赋,但她的成功主要还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学习数学时,***总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一次,数学老师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重复上次课上所讲的内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没有按老师讲的方法去讲,而是换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当她讲完后,老师立即竖起大拇指夸她了不起。由此可见,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善于**思考问题,善于积极寻找自己的思路方法,使自己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式,这对她日后的数学研究非常重要。

高中毕业之后,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想继续学习高深的数学知识,但当时俄国有一种普遍轻视妇女的风气,妇女无权接受高等教育。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来说,继续深造只有出国求学了。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把想要出国求学的愿望告诉家人,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上大学的**,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冲破了种种阻力,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求学,在陌生的异国城市过起了紧张而简朴的学习生活。

在海德堡大学求学的过程中,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到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的数学大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家中拜师求教。这位数学大师被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的诚恳态度打动,经过多次测试,满意地收下了这位勤奋好学的***。在魏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更加刻苦地钻研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写就了三篇重要的数学学术论文,不久,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一百多年的“数学水妖”问题,并因此获得了著名的“鲍廷奖金”。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从没有自满过。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旅途中染**风寒,由于没能及时休息,以致卧床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终年只有41岁。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5篇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高斯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高斯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高斯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高斯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高斯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高斯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高斯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高斯所做的一切,深感对高斯成才之重要,高斯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_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_。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高斯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高斯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高斯总是**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高斯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高斯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高斯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_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_,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高斯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高斯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高斯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高斯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高斯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高斯刮目相看。高斯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_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_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高斯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高斯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高斯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高斯支付各种费用,送高斯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高斯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高斯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高斯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高斯。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高斯一幢公寓,又为高斯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高斯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_献给大公_,_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_。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高斯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高斯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高斯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高斯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高斯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_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_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高斯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高斯,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高斯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高斯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高斯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 Humboldt)联合其高斯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高斯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高斯有_数学王子_、_数学家之王_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_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_(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_人类的骄傲_。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高斯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高斯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高斯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的发展,使各国*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任命高斯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也聘请高斯担任*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高斯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高斯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高斯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高斯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5篇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6篇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喜欢处罚学生。

有一天,老师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拓展:高斯的生*经历介绍

著名数学家高斯从小出生在德国一个底层的木匠家庭,他的父亲一心想把高斯培养成园丁或者白领,但是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数学天赋的高斯被舅舅寄予厚望,是舅舅和社会上一些好心人资助高斯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之后他才开始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高斯的生*经历也会着重提到这一段他年少时的遭遇。

关于高斯的生*经历,当时还不到18岁的高斯就**发现了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正17边形的方法,他是根据欧几里得留下的方法和古希腊数学家的理论得出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难题的数学家,所以高斯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声名大噪,世人渐渐认可了这位天才数学家的才华。

而在高斯博士毕业的时候他还发现了著名的代数基本定理,他认为任何一元代数方程都有根,这篇论文一出举世震惊,后来高斯死后很多数学家都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的真实性,高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个定理的数学家。也是高斯的生*经历中最光彩的一段。

在高斯中年的时候他还**发现了谷神星和智神星的运动轨迹,当时高斯独创了一种只需要观测3次就能预测所有行星运动轨迹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后来被高斯写在了他的名著《天体运行理论》中,这也是后来天文学家公认的测量行星运动轨迹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7篇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我们来看看。

高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祖父是一个朴实的德国农民,爸爸也以种果树为生,母亲则是一个穷石匠的女儿。

高斯的爸爸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账。而小高斯则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爸爸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爸爸算账。爸爸一边算,一边直摇头,无论怎么算也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他终于说出了一个结果。爸爸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点上一支烟,拿起笔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却在一旁不停地摇着头,他用小手敲击着桌子,向爸爸示意这个结果是错误的,然后自己从口中慢慢地说出了一个数字。爸爸感到非常吃惊,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眼前一亮,莫不是高斯说的是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爸爸抱着好奇的心理,又重新算了一遍,答案竟然真的和小高斯说的一样,高斯对了!

爸爸高兴极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就会做数学题了。此后,高斯的爸爸发现高斯具有良好的天赋,于是决定全力供他上学。

高斯8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他们的数学老师非常傲慢,瞧不起乡下人,觉得自己不能长久地留在这个地方。他认为:穷孩子的智商都是低下的,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不会让他们变聪明。因此在给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他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这一天,数学老师的情绪非常低落。看到老师那阴沉的脸孔,同学们顿时变得紧张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找他们的麻烦了。

果然不出所料,老师发话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要是不会算就不让他回家吃饭。” 说完这句话后,老师就不动声色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

教室里的学生拿起石板开始计算。一些学生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加越大,非常麻烦。有些孩子的小脸儿涨得通红,有些孩子手心、额头渗出了汗来。

不一会儿,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老师头也没抬,摆了摆手,说:“回座位重算!肯定错了。”他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这么快得出答案。

可是高斯却并没有离开,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说:“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非常生气,正准备发火,可是一看石板上整齐地写着这样的数:5050。他非常吃惊,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孩子怎么这样快就得出这个数值呢?

高斯向老师讲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个方法就是古时*人和希腊人用过的方法。高斯的发现,让老师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以前太高傲了,不应该轻视穷人的孩子。他后来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的数学进步很快。

读故事,悟道理

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不要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要有开放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8篇

高斯是数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很多人认为伟大的科学家和才子都出自于书香门第,家里人可以对他的智力进行较早的开发。可是,高斯的出身却正好**了这一论断。高四的祖父是一个朴实的德国农民,父亲也是以种果树为生,母亲则是一个穷石匠的女儿。由于家贫,他的母亲在34岁时才做新娘,而他的父亲这时已经40岁了,父亲根本就没有指望他能读书长学问,也根本不用可能对他进行早期教育。幸运的是,高斯有一个聪明的舅舅,他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绸能手,虽然文化不高,但知道许多故事。这位舅舅也十分喜欢高斯,常常通过给他讲故事来教育他。

高斯的父亲整天忙于自己的事,只要小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帐,而小高斯则经常在旁边一声不响地看父亲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小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的看父亲算账,父亲一边算,一边直摇头,算来算去还是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才自言自语地报出一个结果,父亲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一边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却在一旁用小手敲着桌子,不停地摇头,向父亲示意这个结果是不正确的,然后从小嘴中慢慢的说出了一个数字,父亲十分惊异,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灵感一现,莫不是高斯说出了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父亲抱着好奇的心理,重新进行验算,答案竟然和高斯说的一样,小高斯对了。

父亲高兴极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就会做数学了。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19篇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学生写了一封*,动员大家回国参加****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归来,受到*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不久又被任命为*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著名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 (菁选2篇)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50字以上 第20篇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