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1篇

由于我才读2年级,积累的词语很少,所以,才会闹那样的笑话。

那次,我正在做词语解释,就差最后一个闻鸡起舞没解释了,迫于无奈,我去问姐姐,“姐姐,闻鸡起舞怎么解释?”我虚心的向她请教,她却冷冷地说了一句:“一会耳告诉你,现在你自己想。”我失望地走向我的房间,拿起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不管怎么看也看不懂,只好按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了,“闻鸡,当然是用鼻子闻烤鸡,起舞就是跳舞,连起来就是,一个人端着一盘香喷喷的烤鸡,一边闻一边跳舞。”我满怀信心的那着作业,向爸爸讨教,爸爸一看,哈哈大笑起来,还一边笑一边说:“如果这样解释,那祖逖就是品食专家,而不是一个能文能武,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英雄了!哈哈哈……”突然,爸爸改变了语气,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们做事,要符合实际,不然,你做的事有十件,那么,就有九件是错的!”我拿着我的“杰作”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直到现在,这句话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2篇

今天,我读了一个名叫《闻鸡起舞》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晋朝有两个武艺高强的人,他们分别名叫刘琨和祖逖。他们像一对亲兄弟一样,一整天形影不离,现在司州当小吏。他们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江山社稷,立志要改变那时的“八王之乱”让那些民不聊生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声,就再也睡不着了,他推了一下身边的刘琨说,这不是我们早晨练的信号吗?刘琨就提议去外边练功。于是,两个人披着衣服,带了他们随身佩戴的宝剑,一起来到空地练起了功来,星星眨着眼睛,四周是多么的安静,可刘琨和祖逖的心里却翻滚着波涛,久久不能平静,他们越练越兴奋,越练越有劲。

就这样,不管是盛夏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一听到鸡叫声就起来练功,每十年如一日。终于练成了好武功。祖逖和刘琨的事情别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现在人们想要形容勤学苦练都用“闻鸡起舞”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会有你想要的东西,如果半途而废和偷懒的话,那你永远也别想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3篇

《闻鸡起舞》是一个值得我去品味的故事,它讲述了古人的艰辛和勤劳。

《闻鸡起舞》主要写的是祖逖和刘琨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只要一听到鸡叫,他们就起身练武,由于他们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都很严明,作战很勇猛,打了很多胜仗,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后来人们用“闻鸡起舞”来比喻有志气的人。

所以,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一样勤奋好学,获得真本领,我和他们俩相差太远了,有时作业多了一些,我的心里就长满了毛,想到外面去玩,我有时也很懒、爱发脾气,读了《闻鸡起舞》之后,我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勤奋好学,不再懒惰。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4篇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人尽皆知。可是,那时祖逖的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

我们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半夜起来学习。如果精神疲劳过度,白天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岂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倒不如让我们回过头想一想祖逖闻鸡起舞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抓住更多的时间,学习过硬的知识吧!这样一想,如果我们半夜起来学习,白天上课精神恍惚,晚上呵欠连天,半夜又一个“闻鸡起舞”,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是不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假如我们晚上休息好,早晨精神抖擞地学习,在白天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把任务都完成好,晚上睡个好觉,白天又开始高效率的学习……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你绝妙的学习方法定会让你成绩又好又轻松。让我们跟祖逖比试一下,看看是他“闻鸡起舞”的功夫过硬,还是我“劳逸结合”的“高招”厉害!

但是,有些同学却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了这个方法。他们不但晚上要休息好,白天还要玩好。到了晚上他们提倡啊“劳逸结合”,可白天却大谈“闻鸡起舞”。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这是在推卸责任,为自己开脱。因为无论什么学习方法,都与个人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是一种辅助刻苦的方式,而内在相同的本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努力。

所以我必须说,只有撑起努力这张帆,“劳逸结合”之船才会远航!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5篇

杰克是一个武功非常高强的人。他每日闻鸡起舞,而且一练枪就几乎要练七个小时,人人都敬佩他,所以他才能得到“天下第一“的称号。

但是,要我做这样的事,我可吃不消。要是天天夜间一听到鸡叫就爬起来看书,那我的眼睛肯定要熬得像兔子一样红了。就像一只犀牛坐在大腿上,我想你们肯定也吃不消吧。当然如果有人能闻鸡起舞,那他肯定是非常值得人们尊重的。不过,要特别注意熬夜病。这个病是我看了家里的一本中医书上知道的。人的肝脏有一特点,“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子时、丑时即一点至三点肝经最旺。如果丑时不入睡,肝无法解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足,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种肝病。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休息好、身体好、精神好、学习才能好。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6篇

在长江作业上,有一课后面有个阅读题,文章的题目是闻鸡起舞。

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朋友刘琨住在一起,他们面腐朽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无限忧虑。,一天夜里,祖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听到鸡叫,祖逖灵机一动,他推醒刘琨,两个人一起去院子里练武,日复一夜,年复一年,因为长期练习,他俩的武功都很高。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我也有过像他们那样努力的时候,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认认真真的做题目,做完之后还不忘理解这题为什么这样做,做完之后我就认认真真的检查了一遍,在交上前去,结果考了100分。

通过读《闻鸡起舞》这篇文章,使我深深懂得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勤奋好学,奋发图强。就会获得真本领。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7篇

【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这则成语讲述的是晋代人祖逖(zǔtì)胸怀大志、勤学苦练,最终成为栋梁(dònɡliánɡ)之材的故事。

晋代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tǎndàn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他进入青年时代,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从中汲(jī)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后来,祖逖和他幼时的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希望为国效力。

一天,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kēnɡqiānɡ),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他们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文】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努力。

当别人还在梦会周公的时候,他已经闻鸡起舞,投入到学习当中了。

一、“闻鸡起舞”典故溯源

“闻鸡起舞”的典源为《晋书卷六二·列传第三二·祖逖列传》:“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闻鸡起舞”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首次出现应当为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旧唐书卷一二九·列传第七九》:“尚书左丞董晋谓宰臣刘滋、齐映曰:‘元左丞忽有贬责,未知罪名,用刑一滥,谁不危惧?假有权臣骋志,相公何不奏请三司详断之。去年关辅用兵,时方蝗旱,琇总国计,夙夜忧勤,以赡给师旅,不增一赋,军国皆济,斯可谓之劳臣也。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窃为相公痛惜之。’滋、映但引过而已。给事袁高又抗疏申理之,滉诬公以朋党,寝而不行。”此后,“闻鸡起舞”典故及其典形广为流传,常见于后世各类文献。

二、“闻鸡起舞”历代变体形式考察

“闻鸡起舞”典故形成之初,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出现三次,且没有形成“闻鸡起舞”的固定形式。此时期该典故并没有引申和比喻意义。而且,在晋朝时期,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史书对于祖逖“闻鸡起舞”的记录包含贬义色彩,与事实相违背。如《晋书卷六二·列传第三二·祖逖列传》中,说祖逖“闻鸡暗舞”“为贪乱者”。

史臣曰:刘琨弱龄,本无异操,飞缨贾谧之馆,借箸马伦之幕,当于是日,实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及金行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

从隋唐时期开始,随着国家大一统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学创作高潮,“闻鸡起舞”典故使用日渐广泛,形成了“闻鸡起舞”的固定形式,并出现了“刘琨舞”、“中夜舞”、“鸡鸣起舞”等变体形式。这个时期,典故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刘琨舞”等典形也进入了瑰丽的唐朝诗篇。而且,从隋唐五代起,“闻鸡起舞”的典故不只是讲述祖逖和刘琨的故事,而具有了新的意义,即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

到了宋辽金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闻鸡起舞”典故及典形的使用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产生了众多的新变体,如“鸡鸣舞”、“舞闻鸡”、“祖生鸡”、“舞鸡”、“中宵起舞”、“闻鸡相蹴”。在文人志士的有效传播下,“闻鸡起舞”所包含的精神意义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所熟悉乃至仿效。这其中尤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最为“热衷”,约有10首诗歌中引用了此典故,且丰富了典故的变体形式,他继承使用了“闻鸡”、“闻鸡鸣”、“闻鸡舞”、“刘琨舞”等原有的变体形式,创造了“祖生鸡”、“听鸡”、“闻鸡相蹴”三种新的典形。

士生抱材愿少试,誓取燕赵归君王。

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正令咿嘤死床箦,岂若横身当战场。

病叟少安枕,惊禽无稳栖。

慵占贾谊鵩,空感祖生鸡。

野势风号北,窗痕月过西。

在元代和明代,典故的发展势头有所回落。到了清代,“闻鸡起舞”典故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达到了东晋以来的最高峰。这期间,“闻鸡起舞”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使用数量为历代总和的数倍,主要为继承使用前人的各种变体形式,新的典形出现不多。这一用典高峰期的到来主要得益于清代训诂学的兴盛,文人学者纷纷从古籍中开创自己的天地。

三、“闻鸡起舞”及典形历代使用情况分析

(一)构词和语法特点

从东晋到宋代再到清代,“闻鸡起舞”典故及其基本典形在长期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包括典形的构词特点和在诗文中使用时的语法特点。

此典故的主要变体形式的构词法多是连动式结构,包括“闻鸡起舞”、“闻鸡舞”、“听鸡舞”、“鸡鸣起舞”、“起舞闻鸡”、“起舞鸡鸣”。以“闻鸡”为首的部分典形是动宾式结构,有“闻鸡鸣”、“听鸡”等变体。其余的变体构词结构多而杂,在此不对其进行一一归纳。其中连动式结构由两个动词或动词结构组成,其各个典形都具有共同的语素“鸡”和“舞”,主要的意思为“听鸡叫”然后“起舞练剑”。而动宾式结构的变体,则是选取了连动式变体的前半部分,即“听鸡叫”,以部分代替整体来表达“闻鸡起舞”典故的内涵义。

从搜集的文献资料看,“闻鸡起舞”的各典形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宾语,也充当定语、状语,有时还独立成句,一般不做主语。

回忆乙未秋,黑旗树营垒;徐、吴闻鸡舞,慷慨励将士(徐骧、吴汤兴二士把守)。(谓语)

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睡不足三竿日。(宾语)

今见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定语)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状语)

以弟见机而作,一日千里,鸡鸣起舞,豹变先鞭。(独立成句)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8篇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认识字开始,我读过了很多书,有《安徒生童话》、《马小跳玩数学》、《绿野仙踪》,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我最喜欢的要数《成语故事》里的《闻鸡起舞》了。

《闻鸡起舞》讲的是晋朝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朋友刘坤住在一起。一个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了他的好友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大将军。他带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奋发图强、勤学苦练,才能获得本领。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勤奋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9篇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一个叫“闻鸡起舞”的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位将领叫祖逖,为了报效国家,他和他的朋友刘琨在半夜一听到鸡叫,就马上起床拔剑练武,日复一日,最终取得了成就。

这个故事就是“闻鸡起舞”。

我十分佩服祖逖和刘琨这两个人。一听到鸡的鸣叫就起床练剑,你知道鸡是什么时候打鸣吗?我告诉你,是凌晨三四点左右!这时候,哪个人不是鼾声如雷地窝在被子里呼呼大睡?反正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可他们却日复一日地坚持了那么久!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你看,他们最终不是成功了吗?

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再看看自己周围的人:买了一盆小植物,兴致好的时候细心照顾,慢慢地就置之不理;本来计划每天清晨跑步锻炼身体,可没坚持几天就不干了;开学时,前几天还好好写作业,一星期还没过,字又潦草起来了。看来,要坚持做一件事,真的好难!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白天画画,晚上也画画;夏天画画,冬天也画画。只要有时间都在画画。很多时候,因为画得不满意,或也想和其他同学伙伴去疯玩,我一次又一次得想过放弃。但一想到“闻鸡起舞”的故事,就告诉自己,别放弃,坚持到底,加油!

现在,我的画已经小有成就了。我非常感谢妈妈给我讲的“闻鸡起舞”故。今天参加“书香校园·阅读圆梦”活动,我就选了《晋书》这本经典名著细细去品读。再次读起“闻鸡起舞”,更加明确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闻鸡起舞的故事600字 第10篇

今天,我看了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闻鸡起舞》,受益匪浅。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每天鸡啼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三字经》说得好:“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像祖逖一样后来居上的人真不少。李白是听了老婆婆的话才猛然醒悟,明白到“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后来不是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仙吗?“三苏”之中的苏洵不也是三十岁才发奋吗?

他们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勤奋努力,一定会成功的。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祖逖一样闻鸡起舞的人,他们听到鸡鸣就来到公园晨运。老人们打太极,青年人在耍武术,小孩子在玩耍。他们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成长。在学校里,我们也要像祖逖一样,要“闻铃起跑”、“闻铃起读”。一大早,我们听到铃声,就要起来参加运动,大声读书。在运动场上,一派龙争虎斗的新气象:篮球队员在努力练出“入樽”的本领;赛道上,田径队员想要跑出一双飞毛脚;游泳队员在游池里一拚高低……至于教室里,就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数学组学员苦思冥想,力克奥林匹克难题;舞蹈队咬紧牙关,苦练一字马;管乐队员鼓腮睁眼,为的是要吹一个漂亮的高音……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是最佳的学习时候,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记几个单词,背一首古诗,练一个基本的动作,长此以往,这不是有很大的收益吗?“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出一分力,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