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篇

记得1931年冬,16岁的她软磨硬泡加入红四方面军第31军当医院护士,而且对长征中的几处小细节印象深刻:夜行军漆黑一片,她们把吃饭的白搪瓷碗别在腰后,给后面的战友当光源;药品极其匮乏,她们只能用盐水就着当地一种黄纸给伤员当膏药,眼睁睁看着伤口流脓;队伍断粮时先杀马,把肉和草根拌在一起吃,再把马皮、骨头和野草煮成一锅汤,之后啃草根、吃皮带,“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

她记得,部队一次要过铁桥,桥板全被敌人拆光了,对岸还架起机枪,战友们边打枪边铺桥板,冲到最后那几块,就在敌人枪口下,战士们前仆后继,就用身体扑上去、垫上去,让后续部队踩过去! 她记得,二过草地时几天没吃,视线模糊,看人全成了影子,一位传令排的排长见她摇摇欲坠,塞来两小块牛肉干救一命。 有人说长征中吃皮带是杜撰,因为经试验难以下咽?! 邬家珍很痛心:“趁我们还健在,要把亲身经历告诉后人,永远记着这种精神和信念。”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2篇

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3篇

1.带走的钥匙 他和她邂遇在火车上,他坐在她对面,他是个画家。

他一直在画她,当他把画稿送给她时,他们才知道彼此住在一个城市。两周后,她便认定了他是她一生所爱。

那年,她做了新娘,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感觉真好。但是,婚后的生活就像划过的火柴,擦亮之后就再没了光亮。

他不拘小节、不爱干净、不擅交往,他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虽然她乖巧得像上帝的羔羊,可他仍觉得婚姻束缚了他。但是他们仍然相爱,而且他品行端正,从不拈花惹草。

她含着泪和他离了婚,但是带走了家门的钥匙。她不再管他蓬乱的头发,不再管他几点休息,不再管他到哪里去、和谁在一起,只是一如既往地去收拾房间,清理那些垃圾。

他也习惯她间断地光临,也比在婚姻中更浪漫地爱她,什么烛光晚餐、远足旅游、玫瑰花床,她都不是在恋爱和婚姻中享受到的,而是在现在。除了大红的结婚证变成了墨绿的离婚证外,他们和夫妻没什么两样。

后来,他终于成为了有名的艺术家,那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一打打花花绿绿的钞票,她帮他经营帮他管理帮他消费。他们就一直那样过着,直到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弥留之际,他拉着她的手问她,为什么会一生无悔地陪着他。她告诉他,爱要比婚姻长得多,婚姻结束了,爱却没有结束,所以她才会守侯他一生。

是的,爱比婚姻的长度要长,婚姻结束,爱还可以继续,爱不在于有无婚姻这个形式,而在于内容。 2.破碎的花瓶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他来自偏远的农村,她来自繁华的都市。

他的父亲是农民,她的父亲是经理。除了这些,没有人不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在她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他是定向分配的考生,毕业只能回到预定的单位。她放弃了父亲找好的单位,随他回到他所在的县城。

他在局里做着小职员,她在中学教书,过着艰辛而又平静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的爱情不亚于好来坞的“经典”。

那天,很冷。她拖着重感冒的身体,在学校给落课的学生补课,她给他打过电话,让他早点回家作饭。

可当她又累又饿地回到家时,他不在,屋子里冷锅冷灶,没有一丝人气,她刚要起身做饭,他回来了。她问他去哪了,他说,因为她不能回来做饭,他就出去吃了。

她很伤心,含着满眶的泪水走进了卧室。她走过茶几时,裙角刮落了茶几上的花瓶,花瓶掉在地上,碎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县城,回到了繁华的都市。, 这便是婚姻,坚强而又脆弱。

如同漂亮的花瓶,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经受得住岁月的风化,但是只要轻轻一碰,掉在地上,就可能会变成无数的碎片。 3.滴水的窗檐 他和她属于青梅竹马,相互熟悉得连呼吸的频率相似。

时间久了,婚姻便有了一种沉闷与压抑。她知道他体贴,知道他心好,可还是感到不满,她问他,你怎么一点情趣都没有,他尴尬地笑笑,怎么才算有情趣? 后来,她想离开他。

他问,为什么?她说,我讨厌这种死水样的生活。他说,那就让老天来决定吧,如果今晚下雨,就是天意让我们在一起。

到了晚上,她刚睡下,就听见雨滴打窗的声音,她一惊,真的下雨了?她起身走到窗前,玻璃上正淌着水,望望夜空,却是繁星满天!她爬上楼顶,天啊!他正在楼上一勺一勺地往下浇水。她心里一动,从后面轻轻地把他抱住。

婚姻是需要一点情趣的,它就犹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我们疲劳的眼睛感到希望和美,适当地给“左手”和“右手”一种新鲜的感觉吧。 4.最后的旅行 他是个搞设计的工程师,她是中学毕业班的班任老师,两人都错过了恋爱的最佳季节,后来经人介绍而相识。

没有惊天动地的过程,平平淡淡地相处,自自然然地结婚。 婚后第三天,他就跑到单位加班,为了赶设计,他甚至可以彻夜拼命,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

她忙于毕业班的管理,经常晚归。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就像两个陀螺,在各自的轨道上高速旋转着。

送走了毕业班,清闲了的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婚姻,她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在他心里有多重,她似乎不记得他说过爱他。一天,她问他是不是爱她,他说当然爱,不然怎么会结婚,她问他怎么不说爱,他说不知道怎么说。

她拿出写好的离婚协议,他愣了,说,那我们去旅游吧,结婚的蜜月我都没陪你,我亏欠你太多。 他们去了奇峰异石的张家界。

飘雨的天气和他们阴郁的心情一样,走在盘旋的山道上,她发现他总是走在外侧,她问他为什么,他说路太滑,他怕外侧的栅栏不牢,怕她万一不小心跌倒。她的心忽然感到了温暖,回家就把那份离婚协议撕掉了。

很多时候,爱是埋在心底的,尤其是婚姻进行中的爱,平平淡淡,说不出来,但是真实存在。 5.晾晒的萝卜干 楼下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是离休的处级干部,女的退休前是一家大医院的主任医师,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某局里的中层干部,一个在国外读书。

入秋的一个傍晚,我看见那老夫人在翻晒萝卜,我很奇怪,像她这样的家庭,还用自己淹菜吃吗?我问她,张阿姨,你家还淹咸菜吗?那老夫人很有丰韵,笑起来一脸的幸福,她说你王伯就爱吃我做的萝卜咸菜,吃了一辈子都不腻,过去工作再忙,都要给他晾菜,何况。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4篇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还记得85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小同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曾想到,这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着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我们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我始终牢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奋发向上。上课了,一双小手写个不停;双休日,在房里看课外书,有时,也画几幅图,写几篇趣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正因为这些的努力,我还获得了不少奖项,但这离我的理想还有一大段的距离。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要学习上高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6篇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冲破^v^军队的重重封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v^主席欣然挥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胜利的人们的欢呼,是自豪者的歌唱!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v^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纪念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回顾昨天,我们为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368个日日夜夜,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自然界的凄风苦雨无时不在折磨着红军战士,地方军阀、^v^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无时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的坚强斗志。然而,伟大的红军战士胜利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f过去了。翻越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上百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行程中的艰难险阻,战胜了征途上的悍匪强敌,挥师北上,会师延安。这伟大的胜利,怎不让今天的人们发出长久地神奇的感叹?

是呀,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这些曾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可敬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长征,它将一个钢铁般的意志、一股夺取胜利的勇气和一股巨人般的力量存留进了人类史册。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地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进,向着理想勇敢奋斗,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感动崇高的精神和象征意义。

光阴荏苒,一晃81年过去了。长征的故事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记忆的浪花冲淡,长征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无时无刻不在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凭着长征精神,我们的老一辈打败了^v^主义,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打败了^v^,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凭着长征精神,我们的新一代研制了^v^、氢弹,卫星上了天,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翱翔……

展望未来,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熠熠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我们中国人民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上向;发扬长征精神,向世人写好一份圆满的“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宣言书,做伟大中国迈向21世纪的宣传队,成为播种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胜利种子的播种机!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7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v^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8篇

在这个世界上,我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喜欢音乐,因为它能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我喜欢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我喜欢电脑,因为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国奥秘;但是我喜欢的经典作品还非《长征》莫属了。

《长征》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是:我们的红军是可爱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战士既要对付^v^的围剿,又要面对雪山,草地这种恶劣的环境,有时红军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而且都是山路,还有敌人的阻挡,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呢我们可爱的红军做到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红军飞夺过卢定桥啦,红军爬在几根光光的铁链上,你看那桥底下的江水,奔腾汹涌,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性命没有啦。要是我们站在上面脚肯定发抖,站都站不稳。可我们英勇的红军确要与对面那讨厌的敌人勇敢的战斗着,并且胜利的打败了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本书上的英勇故事让我感动不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的?不错!当然是我们那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看一个个红军在这长征路上遇上的千只拦路虎,他们遇到困难时总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军队,红军不能战胜的的啊!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面对困难要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重于求实,独力自主,乐于吃苦,不惧困难,团结一致。

以前,我没读过这本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要不就不动脑筋,要不就去问妈妈,一点脑筋都不愿意动,父母常说我的脑袋会生锈了。遇到了拦路虎就只会退缩,不像红军那样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只要一遇到困难,脑袋里就浮出一个画面:就是经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去克服困难的,每当这时我就会认真地思考怎样找到更好的方法破_解难题。

我喜欢《长征》这本经典作品,因为有了它,我才知道要克服困难,要不怕困难,让长征精神发扬在我们的身上,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9篇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v^听着这首《过雪山草地》,我的心又一次被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占据了,距长征结束已经整整80周年了,我却仿佛再次回到当时紧张复杂而又艰苦的环境中去。

^v^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v^长征记载着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艰难与险阻,镌刻着这支钢铁雄师的辉煌与奇迹。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v^左^v^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v^围剿^v^失败。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面对^v^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英勇的红军战士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险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趟过了无数险峻的峡谷激流,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突破敌军重重包围。而长征的生存条件不仅仅只有环境险恶的,物质匮乏更是无时无刻威胁着红军的生命挑战红军的生理极限。一路走下来冻死饿死累死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不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名字,但会时时记得是他们的精神。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英勇的红军纵横十一省,长驱两万里,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他们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谱写人类近现代战争史的英雄史诗

^v^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v^这一句的壮志豪言,不仅仅为长征,这个震撼古今的壮举,立下了不朽的丰碑,更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什么?我想是对理想的忠诚与坚定,是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是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品德,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顽强。

长征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0篇

最佳答案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14岁的他背着行军锅随同在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v^军第二、三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他腿部被敌人子弹打伤,他咬着牙用毛巾包扎一下,不顾伤痛带领炊事班艰难地追上了大部队。后来伙食班长在战斗中牺牲,他被临时任命为炊事班班长。为了让全连战士弄点吃的,绞尽脑汁。一次在河滩摸泥鳅,不会水的他差点被那个蒜臼底的小河吞没。爬雪山时,比自己小一岁的小吴患了严重的冻疮,他就背着他往前挪动。过草地时没有吃的,草根和树皮吃完了,他把缴获敌军官的一条牛皮带煮了给大家吃。夺取腊子口战役中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勇敢地打死3名敌人,救出了2名伤员,立了二等功。

突破^v^军渭河封锁线后,由于战斗和伤病减员,当初的30万红军只剩下3万了。到达米脂县的时候已经有二万四千里了。米脂自古出美人,那里的婆姨一个比一个水灵。他黄昏十分疲惫地从一个村庄路过,看到有好几个战士在一棵赶大的梧桐树前围观。原来,有个家境富裕的人家在树上帖了一则“招赘入婿”的告示。条件最好是当兵的外地人。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个人家出此下策也是万般无奈。天黑时分,他门在一个有好几个麦秸垛的麦场露天宿营。他的眼前总是晃动者那个告示。喷香的小米粥和水灵的米脂少女的影子不时地在脑海里冒出来。子夜,繁星满天。他假装撒尿,偷偷地脱了军装向那个贴告示的村庄跑去。

大概在他做上门女婿半年,一天,村里面突然通知全体村民开会。老支书请一个从吉普车上下来的一身戎装的红军干部讲话。那个干部说红军长征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老百姓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我看那个小干部十分眼熟。他也在用目光打量我。原来是我们炊事班的小吴。如今他已经是连长了。

解放后,他和老婆回了家。有一年,当地民政部门通知他有省领导要下来慰问困难户。送来米面和油的居然又是小吴。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1篇

85年前,我们党率领着她的正义力量,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泥泞草地,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锤炼,用理想和信念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历史奇迹,更是谱写出气壮山河的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反复在心头默念,决心在血液里铭刻。

“一个没有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于长征精神,我们要终身铭记,让它进入我们的脉管融入我们的血液!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那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那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自己面向党旗的庄严宣誓;铭记长征精神,就是铭记自己“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无悔选择……

一是做到立足教育教学本职,潜心育人,讲好每一堂课,把知识传授给瑶乡学子;

二是联系服务地实际,扎实开展扶贫公益行动,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并积极宣传和开发富川的优质农业资源,为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三是协助支教学校加强基层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使基层学校团组织在团员的发展与考核学生思想的教育与引导 团队生活的策划与管理 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志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多个方面的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支教路上,青春路上,人生路上,我们用长征精神引领行动,用长征精神凝聚力量,不断夺取新长征路上的新胜利!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2篇

长征的各个阶段:

1、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 *** 中央和中央革命^v^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 *** 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 *** ^v^讨论。

2、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v^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v^军围剿,于9月突围西行五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

3、红二方面军

红2、红6军团长征,同缸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1935年9月,^v^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 *** 湘鄂川黔省委和^v^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机动,创建新苏区。

4、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按照 *** 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5、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3篇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4篇

:《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5篇

长征:一次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时 鉴[摘 要]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蹟。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72年前那个万物萧索的深秋——1934年10月10日晚,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v^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万余人,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分别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长征。一、长征初期的逃跑主义使红军严重受挫长征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前提下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1933年9月,^v^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v^临时中央无视md、dz在四次反“围剿”中采用的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并提出“保卫与扩大苏区”、“不让敌人蹂躏一寸苏区”等口号,结果使红军一步步陷入被动局面, 到1934年9月,中央苏区已濒临绝境,由此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10月25日,dz和ze指挥红军通过^v^军在信丰、安远间设定的第一道封锁线。由于^v^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遵守1934年7月与dz达成的祕密协议,加之bl红一军团和ph第三军团配合掩护,中央红军于11月8日顺利通过了设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的第二道封锁线。11月10—25日,ph指挥红三军团在郴州良田与宜章之间发起进攻,掩护中央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v^发现红军西进意图,急调中央军及湘桂军40万兵力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11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与湘军刘建绪部队展开激战。12月1日凌晨3时30分,dz以中央局、^v^、总政名义下达命令,指出“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当天红军除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以外,全部渡过湘江。至此,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中央红军之所以在湘江受挫,是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在长初期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了一种大搬家式的仓促行动。湘江失利后,dz、ze、^v^释出后方机关缩编命令,充实作战部队,检查所带物资,不必要的一律抛弃毁灭,改变了长征以来“大搬家”的错误做法。12月4—6日,经过精简缩编的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二、遵义会议恢复了md的领导地位按照原定战略计划,中央红军下一步方向是去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觉察到红军意图,在前方集结20万军队设定了4道防线。12月12日,^v^在湖南通道举行会议,md主张放弃北上改向贵州方向前进,得到了包括ze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支援。12月15日,红军占领黎平。ze主持^v^会议,采纳md的意见,通过决定西渡乌江到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1月1日,^v^在瓮安猴场举行会议,强调“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随后,红军经贵州腹地直向黔北挺进,把几十万敌人甩在湘西,争取了主动。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于15—17日举行^v^^v^扩大会议。博古首先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报告,极力为自己错误的军事领导作了辩护。ze作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承认失败原因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并认真作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v^作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之后,md作长篇发言,指出“左”倾错误表现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转移中的逃跑主义;同时正确说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今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会议作出决定:md当选为中央常委;由“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后,^v^决定md为ze军事上的帮助者,^v^代替博古负责^v^总的责任。随后,又成立了由md、ze、^v^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v^历史上具有最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在实际上确立了md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三、md英明决策,带领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根据md和中革^v^部署,红军于1月19日撤出遵义城,准备在川黔边界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川军发生激战,伤亡惨重。md果断召集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命令部队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赤水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水流湍急,滩多浪大。红军于1月28日搭起浮桥,29日渡过赤水后砍断缆绳,烧毁浮桥,暂时摆脱围追之敌。赤水河西是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川军潘文华部在长江南岸设防,md避实就虚,把红军带到云南威信县扎西镇进行整编,然后经叙永、古蔺,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击溃和歼灭^v^军两个师又8个团,再占遵义。^v^部署军队,向遵义一带包围。md指挥部队向西开拔,3月16日下午至17日中午,从茅台镇三渡赤水,派1个团张扬声势北进古蔺,佯装主力作出北渡长江架势。^v^急忙向川南集结兵力,红军却于3月21日晚至4日晨四渡赤水。为进一步迷惑敌人,md命令红九军团大张旗鼓独立作战,而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军团却在3月31日晚突破乌江天险,前锋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v^慌了手脚,急电滇军孙渡纵队救驾。md指挥部队绕过贵阳向云南进军。^v^发现上当,再令部队向云南集结救援昆明,md达到吸引敌人目的后,又指挥红军分三路抢占龙街、洪门和皎平渡口,仍派红九军团作出佯攻昆明架势。5月上旬,红军靠7条小船,经过6天6夜抢渡,过了金沙江。从此,红军摆脱了^v^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胜利。四渡赤水,兵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是md在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就是这种忽东忽西、迂回曲折的战术,把敌人搞得不知虚实,晕头转向,而红军却终于跳出包围圈,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四、通过彝民区,强渡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渡过金沙江,红军抓紧时间休整。5月12日,^v^^v^在会理城郊铁场村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今后的行动任务,是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议一个重要内容是统一领导核心的认识,起因是bl给中革^v^的一封信,指责md带部队四渡赤水是走“弓背路”,提出要走“弓弦路”,否则会把部队拖垮。并要求ph任前敌指挥,毛、周、朱随军主持大计。md不客气地批评bl:“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ph也批评bl说:“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ze、dz则在发言中对md在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给予高度评价,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团结,巩固了md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红军要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师,必须穿过彝民区,渡过大渡河。当时彝族被汉族蔑称为“倮倮国”,由于民族积怨,彝族不允许汉族军队通过。md派红军川籍领导人^v^深入彝民区,与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为红军经过彝民区打开了通道,一批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团在^v^指挥下奇袭安顺场,歼守敌两个连。第二天,红军十七勇士凭借两只小船强渡大渡河,占领了对岸渡口。^v^扬言要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调集10万余兵力向这一地区集结。md、ze、dz5月26日到达安顺场,在听取^v^、^v^汇报后,果断决定,由^v^、^v^率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从大渡河东岸,bl率二师和红五军团从大渡河西岸,同时夹河逆流北上,要求两天半时间,行军170公里,赶到泸定桥。担任先头部队的二师四团边走边打,昼夜兼程,日行军120余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县城。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由13根铁索和木板铺成的浮桥,红军到达时,木板已被破坏,只有13根铁索连线两岸。红军22名突击队员踩着铁索,冒着弹雨,向东岸冲锋。后面战士边铺木板,边向敌人火力射击掩护突击队员。当勇士们快到东岸时,敌人把尚未撤去的木板点燃,突击队员们无所畏惧,闯过火海与守敌厮杀,终于夺取东岸阵地。当晚11时,东岸部队赶到,打败了敌人增援泸定桥的两个旅。至6月2日,红军主力全部渡过大渡河。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是跨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这里常年积雪,气候恶劣,民间传说只有神仙才能登越,所以又名“神仙山”。6月12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作为先头部队与风雪搏斗4、5个小时,待翻过山去,意外地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的部队相遇。讯息传来,群情振奋,爬雪山似乎成为一种乐趣。6月14日,md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随部队一起爬过了夹金山。当天晚上,md、dz、ze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夹道欢迎。18日,他们进入懋功县城,见到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师政委ln。五、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成为中央和zg争论的焦点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头等大事是决定两军行动大计。6月26—28日,^v^^v^扩大会议在两河口举行。ze在报告中提出,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md、dz、lq等表示同意ze的意见,而zg却主张打成都,而后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经过3天讨论,会议通过北进战略方针,^v^做出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并为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此时,由于^v^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md、ze、dz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v^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v^名义释出《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和^v^^v^宣言》,申明了^v^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为实现《松潘战役计划》,中央红军又翻过梦笔山、长阪山两座雪山,于7月10日到达黑水县芦花。在这里,中央与zg的矛盾日益尖锐明朗。7月18日,已经担任中革^v^副主席的zg又在^v^会议上取代ze谋得总政委一职。正是由于zg错误干扰,延误了战机,《松潘战役计划》变成一纸废文。8月3日,红军总部又制定《夏洮战役计划〉,要求红军主力折而向西,攻占阿坝,再向北进入甘南。8月4—6日,^v^应zg要求,在毛儿盖附近沙窝举行会议。zg提议提拔四方面军9名干部为^v^委员,md直言批评:“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会议最后以大局为重作了让步,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v^委员,陈昌浩兼总政治部主任。同时增补其他四方面军干部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md指出,本来^v^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这样做。沙窝会议后,红军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dz、zg负责,经阿坝通过草地到巴西:右路军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经班佑过草地到巴西。8月20日,^v^在毛儿盖再次开会,md主张红军应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根据地。这次会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的具体部署,把右路军作为北进的主力。这时,^v^已调集30万大军,布置了3道封锁线,阻止红军北上。md却乘敌不备,选择川西草原作为北上的通道。8月17日,md命令^v^红四团为先头团,依靠一个60多岁的藏族通司做向导,找出一条通过草原的路线。川西草原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烈日、狂风、暴雨交替出现,地面更是处处危险,一旦陷入沼泽,几分钟就会淹没其中。右路军经过7天6夜艰难跋涉,终于穿过草原到达巴西。8月29—30日,先头部队攻打包座取得胜利,为红军北上甘南准备了条件。9月1日,md、陈昌浩、^v^联名致电dz、zg,要左路军迅速东进,与右路军靠拢,抓住有利时机,北出甘南。9月3日,zg回电称因葛曲河水上涨,已命令红五军从墨洼返回阿坝,并以红军总司令部名义要^v^和右路军南下。这样几经周折,北上南下成为争论焦点。至9月9日,陈昌浩再一次接zg电报后改变态度,决定带部队南下,^v^不愿看到四方面军分开,同意了陈昌浩的意见。yj立即向md报告了这一情况。md连夜找^v^、陈昌浩探听虚实,然后召集^v^、博古在ze处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北上,脱离险区。并再一次以中央名义致电zg:只有北上才是出路,左路军应迅即北上。同时释出md写的《^v^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缺少,粮食缺乏,红军无法通过敌人布置在那里的堡垒线。因此,应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新苏区。陈昌浩派副参谋长李特带一队骑兵追上md。md请李特转告zg、陈昌浩:北上是正确的,如果一时想不通,可随时电商。9月12日,^v^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v^扩大会议,讨论与四方面军的争论及今后的战略方针。有人提出要开除zg的党籍,md不同意,表示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四方面军北上。会议通过《关于zg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决定: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ph为司令员,md为政治委员,bl任副司令员,^v^任政治部主任。并成立由md、ze、ph、bl、^v^组成的五人团,领导红军工作,负责处理一切重大行动。六、红一方面军在md直接领导下率先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陕甘支队向甘南进军,须经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地势险峻,敌人遍设碉堡工事,防守极为严密。md说:“腊子口这一仗非常重要,而且非要打胜。不然,我们往南不好回,北又出不去。政治上、军事上会处在进退失据的境地。”“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革命命运的重要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bl、^v^冒雨视察地形,命令红四团采取翻山迂回和正面突击两种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至9月17日歼灭守敌两个营,夺取腊子口,并乘胜追击,在草滩歼灭敌人,缴获了几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过腊子口,红军翻越岷山山脉向北延伸的最后一座雪山大剌山,md心情格外兴奋,吟成《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9月20日,md带红军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小镇哈达铺,部队在这里改编为三个纵队,共8000多人。^v^在这里发现一张载有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讯息的报纸,立即派通讯员送给md。md看后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22日,md召集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宣布陕北“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沿阵地”!9月26日,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渭河设定的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md在这里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召开^v^会议,决定把^v^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初,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西兰公路和会宁、静宁间公路及平凉、固原间公路的封锁线,翻越六盘山。接着,第一支队在青石嘴歼灭东北军何柱国部两个骑兵连。红军用缴获的100多匹战马组建了自己第一支骑兵部队。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保安县吴起镇,进入陕北根据地境内。这时,西北“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之一的马鸿逵和^v^毛炳文第三十七军以及东北军白凤翔第六师的骑兵紧追在后,md决定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10月21日清晨战斗打响,仅两个小时,敌1个骑兵团被歼灭,两个骑兵团被击溃。此战由ph指挥,md作六言诗赠ph:“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ph将末句改为“唯我英雄红军”回赠md。此时,陕甘支队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和徐海东领导的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红一方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11月5日,md在象鼻子湾对全军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走过了367天,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得名。七、红二方面军奉命北上,1936年7月1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方面军由红二、红六军团组建而成。这支部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任务是牵制湖南、湖北敌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用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的话说就是:把这批敌军(指湖南、湖北敌人)背起来,好让一方面军肩头轻一些。牵制任务完成后,红二、六军团面对敌人重兵“围剿”,决定放弃湘鄂川黔根据地,在湘黔滇地带与敌人兜圈子。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接zg、dz电报,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此,贺龙、^v^、关向应率领部队从滇黔边盘县、亦资孔地区出发,佯攻昆明,甩掉追兵,4月25—28日在石鼓渡过金沙江,进入康藏高原。5月1日,红二、六军团越过海拔5300多米的哈巴雪山,到达藏族居住的中甸县城。贺龙命令部队严格遵守民族、宗教政策,亲笔致函归化寺八大老僧,阐明红军政策和纪律。松本活佛派管事喇嘛向贺龙献哈达,并迎接贺龙进寺,破例为他举行宗教盛典跳神仪式。活佛命令商人、富户开仓向红军出售粮食,帮助红军仅两天时间筹集到10万斤粮食。靠喇嘛向导和一位会讲藏语的汉人翻译带路,二军团翻越三座雪山,六军团翻越两座雪山,7月1日在四川省西部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师会师。原来,zg命令红四方面军重过草地南下后,于1935年10月5日在卓木碉成立“^v^”、“^v^”和“^v^”,自封主席,并以“中央”名义宣布“md、ze、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v^、yj应免职查办”。12月15日又致电中央:“你们应以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称谓,“不得再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v^^v^作出决定,指出zg这种行为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并公布^v^在俄界会议上作出的《关于zg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不久,残酷的事实证明南下是错误的,到1936年2—3月,红四方面军由南下时的45个团约8万人,减少到28个团4万人。在dz、^v^、^v^等人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zg于6月6日宣布取消伪中央,并于此前同意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根据中革^v^命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萧克任总指挥、副总指挥,^v^、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7月27日,^v^中央正式批准成立西北局,zg、^v^为正副书记,dz等为委员,统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八、dz、^v^等坚决与zg右倾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胜利会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分成左、中、右三路纵队过草地北上,8月初相继在四川若尔盖县包座一带集结。在8月5日西北局会议上,通过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拟乘敌主力尚未集中之际,先机进入甘南,取得岷州、洮州(今临潭)、西固(今宕昌)等地,以利继续北进。这一战役计划实现后,dz建议部队迅速跨过西兰公路,与中央派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西征军会师。zg却节外生枝,向中央提出两个行动方案:一是往西到新疆接通苏联,获得武器装备再回来;一是出东南向川陕豫鄂发展。中央很快回电否定了zg提出的两个方案。zg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dz坚持原则,zg被迫让步,西北局因此于9月18日晚通过《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以“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并作出各部队立即北进的部署。9月21日,zg在漳县三岔前敌指挥部致电dz,要求部队停止北上,掉头西进永靖、循化,准备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为立足点。dz一夜未眠,冲破zg事先设定的障碍,分别向zg、^v^和红二方面军发出3份电报, 然后与西北局组织部长傅钟策马60公里,赶赴漳县参加西北局会议。西北局会议通过了zg的西进方案。dz一面表示“要强使我赞同(西进方案)是不可能的”,同时为顾全大局,表示“暂照第二方案执行,大家做好工作,减少损失。我建议向中央报告,如中央不同意,就坚决执行第一方案”。9月27日,中央覆电要求红四方面军执行静会战役计划。zg这时因西进先头部队受挫返回,不得不同意在洮州举行会议,提出从南边绕道打到新疆的意见。dz等人否定了zg的意见,当晚8时,以dz、zg、^v^名义联名致电中央:“决仍照原计划东进”,“先头约6号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成5路纵队,北进静宁、会宁地区。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在会宁城胜利会师。正在北进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闻知红一、四方面军已经会师的讯息,心情分外激动,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军的速度。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由dz、ze、ph共同指挥,于11月21—23日在陇东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地区歼灭尾追而来的胡宗南部一个旅另两个团。这场战斗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与^v^军队的最后一次战役,她同时也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11月23日,三个方面军团以上干部在山城堡举行庆祝胜利大会,dz发表讲话指出:三大主力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九、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纪念意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蹟,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储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md于1935年11月刚到陕北不久,就在象鼻子湾全军干部会议上对红军长征的意义的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 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这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不想对此作过多的论述,谨在此摘录引用ht今年7月25日《在^v^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结束本文:长征是gcdzg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gcdzg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钜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只有铭记中国革命史才能正确创造未来。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辛勤劳动为荣 好逸恶劳为耻 我认为,“八荣八耻”中最能提高人民素质、正确指导人民走向致富之道的是第四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为什么呢?因为自盘古开天地,人们从一只猿猴变成如今的地球霸主,从一个愚蠢的大脑发展成如今思维活跃、充满希望的聪明大脑,是什么使人类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呢?是智慧,是勤劳,是我们这双勤劳的双手! 假如过去的人们不开动脑筋,只能整天东躲西藏,抵挡不过猛兽。但渐渐地,人们用双手、大脑,造出了武器……直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满足地球对我们的需要,开始向宇宙出发,靠的是不断地努力、勤劳。 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吧!农夫因为不劳动,每天相信自己运气好,怀着会出现奇蹟的心情,守在树前等待兔子撞上来。结果不仅荒度了时间,又落得两手空空。相反,如果一个人每天辛勤劳动,珍惜时间,那么他得到的肯定是美好的收获。 我说了许多,就是希望同学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6篇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v^_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

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豪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7篇

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到今天止,已经85年了。

回顾过去,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前所未有的壮举,它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块伟大的基石。

有道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国^v^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千千万万长征英雄们的血泪与汗水的付出,长征开始时,我军有部队十几万人,而长征结束时,就锐减到了3万,到今天止,还活着的老前辈们已不到600人了。想想,多沉重的代价啊!正是这么多人为革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今天一点一滴的幸福生活。

有人问过我:什么是长征精神啊?是啊!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里的人们或许早就忘记了那艰苦的年代,已经不知道革命前辈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用那样大的代价去付出了。还有位学生说:红军当年为什么不吃牛肉,而吃牛皮带呢?这个问题让我更为吃惊,也很难过。难道革命烈士们有好吃的不吃,拿牛皮带来充饥吗?

如果真的不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红军来到了四川西部的大雪山。大雪山终年积雪,高耸入云,山顶空气稀薄,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迎着狂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一位红军首长十分疲惫地行走在路上,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着,他们掉队了。忽然他看见了前面的一个小红军,不过十一二岁,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首长把身上仅有的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吧’,小红军一拉干粮袋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你还是先走吧’。首长被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向前走去……可不多会儿,首长又回来了,他不放心小鬼,可见到的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首长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准备把他驼出草地,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首长明白了为什么小红军要让自己先走了,他不想连累自己啊,可这时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

“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都有泥潭,稍一不慎,踏进去,就会被吞没掉生命。红军没有吓倒,他们继续前进。粮食吃完了就吃野菜,甚至把皮带切成一块块煮了吃。他们你扶我,我扶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终于走出了草地”。

听了上边的几段长征缩写,我们已经对长征精神有所觉悟了吧。正是革命前辈们那种为国为民,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崇高品质使他们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而后又正是这种精神基石使他们奋起拼搏,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我们数亿中国人能够站起来做人!为的是让后代中华儿女有一个安定的家,过上幸福的生活!为的是让我们的祖国不受列强的侵辱,能够自豪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人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或许那样艰苦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有的人正是没有想到这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些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肆意浪费;一些人见到困难就低头,胸无大志,精神恍惚;一些人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没有奉献精神;一些人自高自大,自命不凡,没有民族气节……这些人早已忘记了革命先烈们的遗愿,早已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同学们,没有信念的队伍是一支不堪一击的队伍,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必将是一个懦弱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气和传统不能丢啊!那是我们继续生存的基石。

我们纪念长征,就要学习长征那种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品格,尤其在新时代,这更是学业成功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试想一个连一点苦累都受不了的人,如何能担当祖国建设之大任哪,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缅怀长征,就要学习革命先辈那种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好品质。想想在^v^军的围追堵截下抢渡金沙江、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爬雪山、过草地……哪一样没有生命危险,而英勇的红军战士何曾惧怕过,何曾想过向困难和敌人低头!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是最伟大而不朽的。

我们学习长征,就要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人说,时代变了,就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这是错误的。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百折不挠的品质,是难以实现最终目标的。何况目前的中国,还有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不算富裕,还要靠艰苦奋斗才能过上好的日子。

我们弘扬长征,就要在珍惜现在、积极努力、创造未来。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我们也在一步一步走着长征路,自然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我们弘扬长征,还要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积极奉献。如果人人都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教师弘扬长征就要为人师表,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效命于民;我们的同学弘扬长征就要热爱祖国,立志好好,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做一个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基石,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座右铭,让我们时刻牢记于心,用长征精神不断鞭策自己,效验自己吧。而我们也是基石,是祖国建设的一块块基石,是中华巨龙腾飞的基石。基石应该是结实的,牢固的。让长征精神一代传一代,基石垒起伟大祖国更辉煌的将来。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8篇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讯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著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参考资料: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著牙坚持行军。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md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参考资料: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19篇

周末,我正在看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看完后,心头不禁涌起阵阵酸楚,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的艰苦生活真令我伤心和同情。同时,我心头也涌起了阵阵自豪感,为克服了艰难万险的红军战士自豪,为伟大崇高的中国自豪。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记叙了红军长征时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下,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从中我也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看那雪连天,天连雪的大金山,红军战士在冰上滑行,摔倒了,爬起来,有的就永远躺在了雪山的怀抱。而在荒无人烟的草地,许多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红军战士正是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历尽艰险,排除万难,顺利走出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低吟着^v^的诗词,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战士前赴后继的英勇场面,心灵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眶里噙满了泪花,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让人敬仰的红军战士。他们凭什么在枪林弹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徒步走完长征?我想:他们凭的是统一而坚定的信念,凭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为了祖国的解放与安宁,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他们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呀!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20篇

长征精神是中国^v^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100字 第21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v^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v^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G.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00字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专就嚼一口。小属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 她也一 *** 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H.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50字快点!!!!!!!!!!!!!!!!!!!!!!!!!!!!!短!!!!!!

长征小故事篇一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 *** 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 *** 、^v^、^v^、^v^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老蒋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小故事篇二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长征小故事篇三《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I.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小故事(100字左右)

谢益先的干粮 有一抄位普通的红军袭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谢益先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J. 关于长征的故事 100字左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v^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v^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