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1篇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谈一谈拔苗助长。

现如今,“拔苗助长”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补习班了。各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学龄前就在各种补习班门前穿梭,都说“童年美好得令人难忘”,但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童年痛苦得令人难忘”!

有多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为什么?功课任务太重!可家长却认为是孩子用眼不卫生,并不重视,这样下去怎么行?难道你们真的愿意摧残祖国的鲜花吗?

一天,我在家里看书,一则小故事吸引了我,打动了我。一位中年妇女喜得一子,与丈夫商量,让儿子接受“高压”教育。儿子三岁时便报了毛笔字班、奥数班、绘画班、钢琴班。儿子的童年是辛苦的。就这样,儿子四岁患了抑郁症,夫妇便天天让孩子尽情玩。终于,孩子在八岁那年痊愈了,后来夫妻俩决定让孩子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儿子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这故事也许真,也许假,但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万事皆有规律,拔苗助长要不得。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2篇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插上秧苗后,天天去看涨势,他总觉得秧苗长得太慢,可又想不出促使秧苗生长的办法。忽然叫起来:“啊哈,我何不把它拔高一些!”于是,他把每株秧苗都拔高一截儿。他站在烈日下,欣赏着长高了的秧苗心里很得意。“嘿嘿,这下,我算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了。”他又在田边走了一圈才回家去,他见妻子已经烧好了晚饭,心里更加高兴。他说,“今天我帮秧苗长高了一截儿,人可累坏了”。他的儿子听了,马上跑到稻田边上去看。他儿子一看,田里的秧苗都已枯死了。

成语“拔苗助长”告诉人们,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3篇

这就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拔苗助长”的出处。这一成语至少告诉了人们两方面的道理:第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够认识它,利用它,而不能违背它,改变它,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综观现实中的一些实例,很有拔苗助长的影子:老师布置大量作业,推荐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家长给子女制造多个奋斗目标,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等等。凭心而论,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往往不那么理想。

第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任何事都有个先后顺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量的积累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人为地要求发生转变,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4篇

今天,我们读了一则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种田人,他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高一大截。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办事,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这个方面,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特长班,那个特长班,弄得孩子整日没有休息的时间,学什么也没有兴趣了,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好,这也不是在做“拔苗助长”的蠢事吗?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达不到要求,就批评、训斥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不准孩子玩,却从不想想孩子为什么达不到要求,这同样是在“拔苗助长”。其实,知识是一天一天积累的,能力是一天一天锻炼的,哪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哪能几天就成了什么家。爱玩是我们的天性,大人也是从小长大的,儿时也肯定和我们一样,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和理解我们呢?

我真希望家长们都来读一读这则寓言。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5篇

我在星期天读了一则非常好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的名字叫《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我非常喜欢。

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性子很急,眼巴巴地盼着田里的稻子能够快快长高,甚至恨不得明天就下田收割。但是稻子还是长得很慢,永远也没有他想的那么快。这个农夫突然想出了一个使稻子快速长高的办法,他急忙地跑到稻田里,把稻子一束一束地从地里拔高了一些。当他筋疲力尽地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对他家里的人高兴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辛苦总算没有白费,田野里的稻子都长高了好多好多。”他的儿子听了,赶紧跑到田里去看看。完蛋了!所有的稻子全都已经枯死了。

读了这则寓言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任何植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人去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一味去贪多贪快,就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照它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作文等等……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6篇

忘了什么,也忘不了我的童年。不过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

那是我上小班时发生的一件事。

记得那一天是星期六,我的堂姐在预习课文。总觉得挺新鲜。便缠着姐姐教我读。当读到“拔苗助长”这个词时,我停下来思索了一会儿,问:“姐姐,这‘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姐姐笑了笑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因为总觉得小苗很矮,长不高,以为把它们拔起来就能长高了。于是把小苗拔高了一点儿。”我听到这里,马上追问道:“姐姐,那我是不是很矮。”姐姐深吸了一口气说:“当然了”。我说:“既然书中有”拔苗助长“,把苗拔一拔有助于生长,那么,我这么矮,要是拔一拔那不也能长大了嘛”,说完,我冲出了姐姐的房间。

自豪地对外公说我从姐姐书中得到了启发,外公问什么启发?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外公。外公听了哈哈大笑。我又说:“笑什么笑,我可是自学成才的”。说完,我嘟了嘟嘴。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差点没把肚皮笑破了。无论大家怎么笑,笑得厉害,我也不知是在笑什么。

啊!时间过得真快,童年的时光像离弦的箭,飞快地消失了。可在我心中,那童年的那些时光与记忆,我永远忘不了的。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7篇

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吧!今天,我来讲一下,现实版的“拔苗助长”。那就是我创造的奇迹。

妈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种种花花草草的。因此,在我家的阳台里就种了一些,比如,吊兰什么的。吊兰的生命力很旺盛,它会结出一个个小吊兰,它就是通过小吊兰来繁衍下一代的。这天,妈妈看到有一盆吊兰已经结出了好多个吊兰宝宝。于是,决定摘取几个下来,把它们移到新的花盆里。而我呢?则在一旁看着。种好后,妈妈每天都要去观望一下,还要给它们浇一些水。过了几天,我再去瞧的时候,发现吊兰还是那么小,一点都没有长高的迹象。我心想:“怎么长那么慢呢?我来帮你一下吧!反正你的生命力也挺强的,稍微拔点高的话,应该也没有问题的。”想着,我就付诸于行动了。把它们略微拔高了点,果真,看起来大一点了。我正暗暗窃喜着,我这个伟大的成就,我想妈妈肯定会觉得她照顾的这么的\'吊兰,长得这么快。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个吊兰都枯萎了。妈妈纳闷着,后来,仔细一瞧,发现,根被拔高了。于是,就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只好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真是被我弄得哭笑不得,告诉我下次不要做这种傻事了。我点点头。

通过这件事情,我正真明白了“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含义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这个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的。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8篇

今天,我读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又让我在欣赏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性子很急的农民,刚插下秧苗,就盼望它们长的很高,他每天到地里什么都不干,就从口袋里掏出尺子量,看看秧苗是不是长高了。一天天过去,秧苗都没有什么变化,他怒火冲天,心想:“秧苗长得实在太慢了,要想个办法让它们长得快些。”想呀想呀,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下了田,把秧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了一点儿,用尺子一量,嘿,秧苗一下子比原来高了许多。他欢欢喜喜地回到家,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田里的秧苗总算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带着好奇的心情,连忙跑到田边一看,天啊!青苗全枯萎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忍不住笑这个农民一点种植的常识都没有,苗种下去,要浇水施肥才能长高,而且慢慢的长大,把秧苗拔高,苗的根就受伤了,怎么还能活呢。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选择适当的方法或措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观察。这和我们学习的道理一样,不能一下把所有的知识全学完,文化知识要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千万不能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噢!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9篇

自从农夫拔苗助长吃了亏后,他就常常坐在家中对人说:“我今后要牢牢记住这次教训啊!”

第二年夏天,一位邻居来告诉他说:“老伯,你去你家田里看看,人家的秧苗长得又快又好,可你家的秧苗怎么不见长呢?”农夫笑笑说:“你不用来嘲笑我了,我接受了去年的教训,办事要慢慢来,不能性急啊!去年,我因为性急做了蠢事,让孟子把我的事编成了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成了人们戏说性急人的话柄。今年我一定不能性急。”过后,农夫悠哉悠哉的,仍不去田里。

有过了一些天,那位邻居又来对他说:“老伯,你快去你家田里看看。你家的秧苗不但不长,而且还有些枯黄了,是不是秧苗有病?”

农夫仍若无其事的摆摆手说:“办事可千万不能性急,秧苗会慢慢长大的。”他仍不去田里看秧苗。

又过了几天,农夫想秧苗应该长大了,便去田里看看。他走到田边一看,傻眼了,秧苗因犯烂根病全死了。农夫只得仰天长叹一声。这一年他又颗粒无收。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10篇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

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

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扩展资料:

拔苗助长出自春秋时期孟子所作《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担心他种下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有没有拔苗助长的故事 第11篇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释义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 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例 句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欲速不达 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