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1篇

华佗(141~208),安徽省毫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

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一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个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

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

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不少人练了很有效果。华佗一位表弟长期做“五禽戏”体操,年老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为同龄人所羡慕。

毕佗一生刚直不阿,不求虚名。有一次,华佗替曹操治好了偏头痛病,深得曹操赏识。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给他优厚的报酬。华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侍医,但他身在曹府,却心在民间,总想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华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骗的罪名把华佗杀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华佗一直被后人传颂。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2篇

神医华佗

文/王连清

华佗成名于东汉,时间节点在末年。

药到病除堪神奇,妙手回春获盛赞。

有时可以不用药,照样能够疗疾患。

一位太守请华佗,号诊把脉将病看。

华佗诊后心有数,无须药物砂锅煎。

只需太守人大怒,体内淤气即通散。

大病立即可痊愈,华佗医术忒高端。

于是华佗狮张口,索要很多治病钱。

未给太守再看病,呆此住了好几天。

后来华佗偷溜走,留下书信皆骂言。

太守阅后鼻气歪,立即派人去追撵。

太守儿子知内情,悄嘱下人事表演。

告诉太守未追到,太守闻知怒火窜。

几口黑血吐上来,吐完即愈体复健。

神医华佗名附实,大名鼎鼎后世传。

2021年7月22日创作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3篇

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那时候,各行各业师傅收徒弟,是把徒弟当奴仆使唤,洗衣煮饭,扫地倒尿,什么累活脏活都做。这老郎中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

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谁要是来学艺,就先到书房门口对联下来“考”一下。

这天,华佗来投师,老郎中还是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让华佗看了对联,问道:“华佗,你记住吗?”

华佗说:“记住了: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好。你懂这个意思吗?”

“我不懂。我慢慢学吧!”

“好!”

老郎中高兴了,因为好多年轻人来投师时,都说:“懂。”一懂就坏了,老郎中就不收了。因为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啊!于是,老郎中带着华佗到后园,指指水檐下一块青石说:“什么时候,水滴石穿,你就学好了。”“嗯!”

第二天,老郎中开始门诊了。一天下来,老郎中看了五个病人,全要华佗把病例记下来。记一个,老郎中问一下:“华佗,你怕麻烦吗?”“不怕。”“华佗,你怕辛苦吗?”“不怕。”吃了晚饭,老郎中把华佗叫到跟前,说:“华佗,你把今天五个病例,查对一下医书,看看用药有无差错处。”

华佗在灯下,对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一行地看着。五个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尽。华佗伸个懒腰,打着呵欠,感到疲劳。于是脱衣上床。刚好上床,老郎中来了,他说:“华佗,我来给你讲课。”华佗只得起来。讲完课,老郎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己看吧!”于是,老郎中向外踱着,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华佗听着老郎中的诗,不觉舌头一伸:“好严的老头儿,这比洗衣倒尿难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老郎中都这样要求着,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

一年下来,华佗的病例已记了一千五百多个。这日,老郎中问道:“华佗,一千五百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疽病?”华佗说:“三十二个。”老郎中又问:“这三十二个用药都相同吗?”“没有一个相同。”“为啥!”“根据老师教导,因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复发等不同情况,因此用药各不相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地回答,老郎中高兴得直点头。直到晚年,他才收了这么一个称意的徒弟。华佗的功夫过细、过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戏谑地说:“看样子,快水滴石穿快了!”华佗谦虚地说:“早咧!”

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请老郎中和华佗。老郎中到了产妇家,没费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来了,可是落地没有声音。老郎中招呼华佗说:“这是羊水闷的……”华佗没等老郎中说完,就弯下腰,用嘴吮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产妇全家高兴极了,热情地款待了师徒俩。

师徒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走到檐下,老郎中指着青石说:“细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华佗点点头!走到书房门口,老郎中指着那对联说:“华佗,如今你领会了吧?”

华佗望着老郎中,恳求他说:“老师啊,我还是领会不深。”老郎中高兴地说:“你的话对啊,学无止境嘛!当初我行医时,就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就出师去闯吧!常言说得好,‘只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我相信你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华佗牢记老郎中的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师傅。果然,他后来行医出了名,名气比他的师傅还响,还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4篇

东汉末年,有位郡守得了不进饮食的重病,久治不愈,专程请名医华佗来治病。华佗认真切脉后,既没开药方,也没给针炙,一言不发抬腿走了。

郡守见状以为招待不周,忙派人送去丰厚财礼并请华佗吃酒席。一向不收财礼的华佗,不仅如数收下财礼,还去赴宴。十几天过去了,华佗那里仍没动静。郡守心中万分着急,让儿子去问华佗。谁知华佗已带着财礼溜走多日了,只留下一封信,信中只有八个大字:“无耻郡守,枉活人间。”

郡守气得连声大骂华佗,怒不可遏地呼喊:“给我抓住他!杀死他!”人马兵分几路去抓华佗,根本不见他的影子。郡守此时怒火攻心,浑身哆嗦,大咳不已,竟吐出一大滩黑血来。吐过后,虽浑身无力,却感到病情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华佗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郡守府门前。他把财礼如数当面交还给郡守,并告诉他:

“你的病已经除掉了。调养几天后,便可痊愈了。”

郡守听罢华佗的话顿觉如释重担,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不知怎样感谢才好。

果然,没几天郡守的顽症便奇迹般地痊愈了。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5篇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云长的右臂被曹仁的弓弩手射中一箭,“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这时,名医华佗坐了小船,专程赶来给关云长治疗。关云长一边与马良下棋,一边伸臂让华佗刮骨疗毒。这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窸窸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没一会儿,华佗刮尽毒药,关云长马上“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人们钦佩关云长的英雄风度,也钦佩华佗的神医妙手。

这段故事只是一种传说,它的真实性并不可靠,但是在历史上华佗确有其人,而且确实是古代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如今,人们还常常用“华佗再生”“华佗再世”之类的词句来形容医术高明的医生,可见华佗的影响之深。

在史书上,记载着许多关于这位名医的动人故事。

有一次,一个人的肚子痛得非常厉害。华佗检查了一下,断定是“肠痈”(即盲肠炎),必须开刀治疗。于是,华佗便用酒配制了_——“麻沸散”,让病人喝下。没一会儿,病人就昏昏沉沉,不省人事。这时,华佗用沸水煮过的小刀划开病人的右下腹,切除溃烂的盲肠,再用消毒过的线缝合。过了一个月,病人就痊愈了。

据考证,华佗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全身麻醉术的人。过了1700年之后,欧洲人才开始使用_。另外,在三国时代能够施行这样的开刀手术,也是很难得的。

华佗很注意收集民间单方。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人在车中呻吟,一问,说是咽喉阻塞。华佗嘱咐他只消到前面的饼店里买个大饼,加上三两蒜泥和半碗醋,调和着吃下去,就会好的。那人按照华佗的吩咐去做了。不久,竟吐出一条长长的蛔虫。原来,华佗曾多次遇上这样的病人,采用这种民间单方,又简单又见效,药到病除。

华佗除了给人治病之外,还常常劝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疾。他模仿虎、鹿、熊、猿和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华佗曾教许多人做五禽戏。他自己也每天坚持练五禽戏,所以50来岁时,还能翻山越岭,健步如飞,身体很好,牙齿也一颗未掉。他的学生吴普,每天做五禽戏,竟活到90多岁。

华佗不仅医术高明,热心助人;更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曹操在东汉末年时,当上了丞相。他患偏头痛。听说华佗是神医,便请华佗治病。华佗用毫针刺在曹操的“鱼腰”“攒竹”两个穴位上,治好了曹操的病。曹操要留他在身边做侍医,华佗不愿光为他一个人服务,就借口妻子有病,回家乡去了。

不久,曹操的偏头痛又发作了,派人到乡下找华佗。结果发现华佗正忙着给乡亲们看病,而他的妻子压根儿没有病。

曹操大怒,要处死华佗。曹操的谋士荀彧连忙请求曹操宽恕华佗:“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别人的生命,应该加以宽容,留他的性命。”曹操不听。

华佗曾写过一部医学着作《青囊经》。他在狱中,想把这部书稿交给一个姓吴的牢头,以便将来有机会印成书,造福后代。可惜,这位牢头害怕自己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在悲愤之中,用火烧掉了这部宝贵的着作。

这位神医死于曹操刀下,终年才50多岁!

就在华佗被处死之后不久,曹操也病重而亡。

人们深深怀念这位不屈的神医。至今,徐州城内还保存着华佗墓。在华佗的故乡安徽亳州,建有华祖庙。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6篇

有许多人一直默默的为社会付出,例如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等,虽然这些人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走的路道也不同,可是他们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伟人。

从小就出生在穷人家的华佗,因为小时候常常生病,怕家里的钱会用完,所以小时后立志长大要当医生来帮穷人看病,他每天晚上不断的看书,勤奋的学习,一步一步的接近他的愿望,几年过了,华佗终于成为了医生,每天都研究药材,带着两位徒弟四处的旅行,为各地的穷人医治病痛。

有一次,华陀在为关公治病时,为了不要让病人忍受皮肉之痛,所以决定到外面研究可以让病人感觉不到痛苦的药,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一次的意外中,终于让他找到了可以让病人开刀时,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的药,他坚持到底的个性造就了医学界的一大进步。

华佗是个意志坚定不会半途而废的人,为了减缓人在疗伤时的疼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也因为他拥有同理心,能够体会别人的痛苦才有了如此创新的发现,所以让我非常的敬佩他,因此,当面临困难时,不但不可以轻言放弃,反而要坚持理想才会成功。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7篇

神医华佗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_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学抓药吧!_

华佗高高兴兴地来到药铺,谁知师兄们欺负他年幼老实,一杆戥秤你用过了我用,就是不让华佗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几位师兄必定会受到责怪;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华佗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当师兄们把药称完包好,他总要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用手掂量一下药包,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掂量过的药包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上的功夫越来越熟练了。有一回,师傅让华佗抓药,见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顿时怒形于色,严厉地说:_你知道吗?抓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这样随手就抓,岂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_华佗笑笑说:_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_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开了个新药方,让华佗再抓几付,结果还是准确无误。师傅十分惊奇,反复询问华佗的好手艺是怎样练出来的。华佗见隐瞒不住,只好如实讲了。师傅听了,激动地说:_能继承我医道的,必定是华佗啊!_

华佗三试茵陈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_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_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_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_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发现他变得非常健康,身体强壮,满面红润。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_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_那人回答道:_我没请医生看,病是自己好的。_华佗不信:_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了什么药吧?__药倒没有吃过,不过因为春荒没粮,我吃过些野草。__这就对了!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__一个多月。__吃的什么草啊?_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说:_就是这个。_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_茵陈_。

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_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_

一代神医华佗之死

魏国丞相曹操一直患有头痛之疾。一次突然发作,疼痛难忍。于是,连夜便差人将华佗唤来医治。华佗对其经过一番望、闻诊断之后,便对曹操说:他头痛的病因缘于脑内,要先饮麻肺汤,后用利刃打开头颅,将病根_风涎_取出后,才有可能根治。曹操闻听后,以为华佗欲以此来陷害他,当即大怒,便令将士将其拿下,打入囚笼。

而后又不断拷打追问,可怜一代名医便这样冤死于狱中。在非医者看来,华佗的死或许只是让人感到惋惜。而对华佗自己来说,我想在死亡之前其内心应该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可能只有医者才能理解。而官府之人则同曹一说耳。

人物简介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医学家,华佗生活的时代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现已失传。此外,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华佗的逝世年月有误差,他是208年死的但是220年谁给关羽刮骨疗伤,曹操220年头痛病发致死下狱华佗。[1]逝于公元208年,享年六十有三岁。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8篇

1,试医丢命

有一年,华佗到某地行医,一个布店的学徒不服气他。这天,学徒吃过午饭,坐在门旁揉肚皮,见华佗走来,就对他的老板说:_今天我想试试华佗的本领。我到柜台里装病,你把他请来,为我诊治。_说罢,他一个翻身,跳进柜台,两手捂着肚子,摔头打滚地嚎叫起来。布店老板忙请华佗给他诊治。华佗望望那学徒的气色,切脉之后,脸色一沉,痛惜地对老板说:_无救了,准备后事吧!_

老板心中好笑。故意问道:_先生.你看他还有多少阳寿?_

_挨不过今夜子时!_华佗说罢,叹息而去。华佗走后,布店老板摇头冷笑:_哼,人传神医,我看也是徒有虚名!_转身对他的小伙计说:_好了好了,别叫了,起来吧!_可是,任他怎么制止,那学徒却仍旧一个劲翻来覆去地嚎叫,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原来刚才他翻腾的时候,挣断了肠子。

2,半部《青囊经》

华佗为曹操治好了病,不愿为官,以妻子有病为由回到家中。曹操派人跟踪私访,过了十多天,私访的人回来向曹操禀告:_华佗妻子无病。_曹操听了很不高兴,不久,曹操脑痛症复发,便命人再请华佗。

华佗到了京城,仍用以前的方法把曹操脑痛症治好。曹操问:_此病时常复发,有无办法根治?_华佗说:_要想此病根除,必须开头颅取出风涎才可不再发作。_曹操本来对华佗就有些不高兴,现在又听华佗说要打开他的头颅,认为华佗不怀好意,存心害他,顿时大怒,将华佗关进牢狱。

华佗在牢房,替狱吏治好了病,所以狱吏对他很照顾。华佗知道这次入狱,很难再获自由,就在狱中写了一部《青囊经》,把他一生为百姓治病的主要经验,都写在里面。书写好不久,他便在狱中病倒。由于年老体弱,思念家人,病愈发严重。有一天狱吏来看望,他拿出《青囊经》,对狱吏说:_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望你收下,传给后人。_狱吏怕曹操加害,不敢接收。华佗叹口气,只好点火来烧《青囊经》。狱吏看到火起,急忙上前扑灭。可是《青囊经》已烧掉大半。他跺着脚,后悔不该只为自己着想。几天后,华佗去世了。狱吏痛哭一场,将华佗埋葬后,带着残缺的《青囊经》来到亳州访问华佗的家属,哪晓得自从华佗被害,他的家人也被迫逃往外乡。

狱吏回到自己的家乡,专心学习华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青囊经》,几年后,他也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

3,沸儿汤

华佗常给人动手术,病家难耐的痛苦状,使他痛心不已。尤其是华佗给关公刮骨时,看见关公虽然装得若无其事,其实,疼得头上直冒豆大的汗珠。啥办法才能叫病人不这样痛苦呢?华佗决心解决这个难题。

一天,一个朋友从泰山回来,与华佗闲聊,朋友说了一件事:他上泰山时到了半坡,口渴得难忍,摘吃了一种红色的草果子,谁知吃过之后浑身麻木,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到醒来,已经半夜了。华佗一听,心里猛一高兴,用这种草果子给需要开刀的人吃,病人身上要是麻木,不就不知疼了吗?华佗问朋友,草果子长在什么地方?啥颜色?啥模样?并一一记在心里。

第二天.华佗起身去找这种草果子,8岁的儿子沸儿非要跟父亲去不可。华佗就这一个儿子,平时十分喜爱,拗不住沸儿再三缠磨,就带着他一块去了山东。

华佗按朋友所说,在泰山上找到了这种草果子。但能否像朋友说的那样,吃了就浑身麻木,失去知觉呢?非得试试不行啊。他拿起一个草果子,对儿子说:_沸儿,我想试试这药的效力怎样,要是我失去知觉,醒不过来,你就下山请几个人把我抬下去,免得夜里在这出危险。_沸儿说:_爹,让我试试吧,我年纪小,要是吃了药醒不过来,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医生,要是这药有毒,你还能给我治呢。_华佗听儿子说得有理,就把草果子递给了沸儿。

沸儿吃下去一个,华佗问:_嘴上可麻?_沸儿摇摇头。吃下去两个,华佗又问可麻?_沸儿又摇摇头。一连吃了十几个,华佗问了十几遍,沸儿摇了十几回头。华佗心里泄劲了,怀疑朋友说了瞎话。沸儿越吃越多,吃着吃着,沸儿忽地把头一歪,躺在地上睡着了。华佗喜欢极了,草果子还真能使人失去知觉呢!

华佗抱着沸儿下了山,住在客店里,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等儿子醒来吃。到了半夜,儿子还没醒来。原来,沸儿吃了过量的草果,中毒死了。见此情景,华佗放声大哭。

后来,华佗用这种草果与几种草药配成了麻药,人喝了,全身麻木,在身上割疮剜肉也不知道疼。可是为了麻药,华佗唯一的儿子沸儿却死了。这药是用沸儿生命换来的。为此,华佗给药取名为_沸儿汤_,这就是后来著名的_麻沸散_。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9篇

华佗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得了重病,不治而亡。华佗失去了两位至亲,心里十分悲痛,他跪在父母的坟前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好大夫,帮病人解除病患。

四处打听一番,华佗听闻山中寺庙里隐居着一位名医,悬壶济世,菩萨心肠,他打定主意要拜这位名医为师。

上山的路十分陡峭崎岖,华佗多次差点摔下山崖,但是他毫不畏惧,不肯退缩。历时一个多月的寻找,华佗终于找到了那位名医。

“求您收我为徒吧。”华佗跪在名医面前,连日的风餐露宿,令他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他的眼神十分坚定。名医看出了他的决心,便答应留他在山上。

最开始,名医只是让华佗做一些砍柴挑水的粗活。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名医始终没有提教授华佗医术的话,华佗也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有一次,华佗给名医打扫书房时,发现了一本名叫《医案》的书,他好奇地翻看了几页,发现上面记载了名医多年来的治病心得。华佗对《医案》爱不释手,但他知道未得到师父的允许,不能随便乱动书房的东西,于是又将书放回书架。

之后,每次打扫书房,华佗都在书架前盯着《医案》站立良久。名医发现了华佗的心思,便将《医案》递给他,说道:“想看就拿去看吧,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我。”

华佗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捧着《医案》回自己房中细读。书中记载的内容有些深奥难懂,华佗就反复钻研,实在无法自己弄明白时才去请教名医。

名医发现华佗很有学医的潜质,也十分虚心好学,便倾囊相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于他。有时,名医出诊看病,也会带上华佗一起,华佗的医术进步神速,大家都说他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读《医案》,忽然听到名医房间传来声响,他忙跑过去,看到名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华佗以为名医生病了,忙将他搀扶到床上,问:“师父,您怎么了?能听到我说话吗?”

名医双目紧闭,不做回答。

华佗为名医诊脉,片刻之后,他将被子轻轻盖在名医身上,说:“师父,没什么事,您好好休息吧。”

看到华佗神色轻松地出门,名医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原来这是他给华佗的一个小小考验,看看他这些时日来医术到底长进了多少。很显然,华佗通过了考验,他看出了名医是在装病。

回到房中,华佗发现自己刚才跑得太急,忘记了关窗户,结果窗外吹来的风将烛台吹倒,烛火点燃了《医案》,大半本书都被烧没了。《医案》是师父毕生的心血,却毁在了自己手里,华佗在心里骂自己实在太粗心了。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华佗凭着记忆,连夜写了一本新的《医案》。第二天一早,华佗带着书去找名医赔罪。

名医拿着书看了几页,华佗凭记忆写的《医案》与自己之前写的竟然一字不差!名医捻着胡子,笑着对华佗说道:“没想到你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华佗学成下山之后,开了一个医馆,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都排着长队。华佗从早看到晚,遇到疑难杂症,他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办法医治。华佗医者仁心,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医”。

华佗的小故事20字以下 第10篇

华佗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华佗并不滥用药物。华佗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他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