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篇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2篇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是党和^v^的生命源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v^离开西柏坡时说:“进了城,我们就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人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在^v^心目中,李自成既是一位历史英雄,又是一面历史明镜。每每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关头,常常提起。尤其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v^更是以李自成这个浴血奋战16年,却只在紫禁城坐了41^v^位就被赶下台的失败者来警示自己、告诫全党。

从^v^多次提及李自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伟人超越时空的深邃思考。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v^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早在延安时期,就对中国^v^未来的全面执政问题作过深入思考。高瞻远瞩地预见到胜利后居功自傲、贪图享受是导致^v^腐败并最终走上覆亡之路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反映了^v^对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思想应对。党执政60多年来,这一历史周期律如高悬在中国^v^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令人不敢高枕无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v^^v^多次向全党发出要居安思危的告诫。他说:“^v^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v^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坚持“两个务必”,是避免重蹈李自成覆辙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v^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成为中国^v^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v^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时刻牢记并践行“两个务必”。

时刻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v^把执掌^v^视作“赶考”,“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从^v^当年给郭沫若信中的这段话,可以充分看出^v^“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6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正如习^v^所告诫的那样:“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全党都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v^人来说,无论是借鉴历史教训,还是继承优良传统,都将获得丰富的营养剂和强劲的正能量。从^v^多次提及李自成,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代代人的“赶考”、一代代人的接力、一代代人的牺牲、一代代人的胜利——这就是中国^v^人的奋斗轨迹和向人民交出的历史答卷!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3篇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4篇

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我看了一个关于^v^的故事,1932年,红军打仗到漳州。他的警卫员住在^v^那里,一天早上,警卫员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了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读到这里时,我感受到^v^是多么的廉洁呀,平时我的袜子只要烂了一个小孔我就不会穿了,可是^v^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但他还说袜子是好的。而且^v^一边说着,神情里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我还了解到^v^行军中唯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那时的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换新的。现在想想,那时的^v^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但^v^还是那样的廉洁,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读了^v^的故事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廉洁的人,多珍惜一些已有的东西,例如我们穿的衣服、学习用具和物品之类,即使有些破了、坏了,请不要轻易丢掉它,缝补或修好之后还是可以用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v^学习,一起秉承和传扬他廉洁的美德吧!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5篇

保持清廉作风:

保持清正廉洁,建设廉洁政治,就是要实现干部清正、 *** 清廉、政治清明,保持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v^面。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深刻洞察现实和历史、国内和国外得出的科学论断。

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 *** 人政治本色。不论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都要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Ⅵ 一个廉洁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故事名“悬鱼太守来”:史载:自羊续廉洁自守,赴任後数年未回家乡探亲。妻儿来看望他,却被拒之门外。原来他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无法招待妻儿,只得劝妻儿返回乡。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属下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属下却执意要太守收下。属下走后,羊续将鱼挂在屋外的柱上,成了鱼干。后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羊续指著柱上悬挂的鱼干说:“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来人甚感羞愧。后百姓敬称其为“悬鱼太守”。明于谦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Ⅶ 求关于廉洁,诚信的2个事例(各一个)最好小于等于150字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内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容,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6篇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7篇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8篇

一根黄瓜

1947年,^v^、^v^领导的只有区区两万人的西北野战兵团与胡宗南率领的全式美械装备25万大军经过三次交手,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把胡宗南打得缩为一团。

为寻找新的战机,^v^与^v^商议后,决定北上三边。时值六月,酷日当空,部队行进在漫漫无边的沙漠里,由于水源奇缺,干渴难耐,很多战士都因干渴而晕倒。年近五十的^v^每天不仅和战士一起徒步行军,而且经常把分给自己的那壶水,拿去救助晕倒的战士。警卫员望着^v^那裂开血口的嘴唇,有些不乐意,^v^耐心地教导警卫员:在这种时候,一口水就是一条命,我能见死不救吗?

这天,部队终于走出了沙漠。晚上吃饭时,^v^意外地发现桌上摆着几根水灵灵的黄瓜,他没有多想,拿起一根就咬了一口,顿时,鲜美的滋味浸入肺腑,但刚刚吃了一口,他就停下了。他让人把管理员叫来,问黄瓜是从哪来的?管理员答,是在集市上买的。^v^又问:战士们都有吗?管理员犹豫了一下,没敢说话。^v^的脸立刻沉下来,将没有吃完的半截黄瓜扔在桌上,起身向外走去。

管理员感觉大事不妙,急忙找到副政委^v^,实话实说地做了交待,他说就是觉得彭总行军打仗太辛苦,想给他增加点营养,才破例买了这几根黄瓜,想不到彭总不但没吃,还生了气。管理员让习政委帮着从中说和一下。^v^找到^v^,^v^不容^v^开口,首先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违反了纪律,剩下的那些黄瓜,他已经让警卫员送给伤病员了,但他还是希望^v^能召开一个会议,他要当着大家的面认真地作一次检讨。

^v^被^v^的精神感动了,他采纳了^v^的意见,专门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v^在会上坦诚地说:“这些日子,部队过沙漠确实很艰苦,累热不说,主要是缺水,有的部队甚至渴死了人,可是在这种时候,我^v^居然吃上了黄瓜。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作一个深刻的自我检讨,我^v^犯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v^说到这,摘下军帽,向众人深鞠一躬。^v^见状,插话道:“其实,这些黄瓜彭总并没有吃,全让他送给伤病员了。”^v^打断^v^:“你们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根黄瓜吗?我^v^堂堂一个兵团司令,吃了也就吃了,何必小题大做呢?但我要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要小题大做!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和^v^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这个兵团司令吃了一根黄瓜,明天你们这些纵队司令就会心安理得地跟我学,去吃一只鸡,再过几天,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也会上行下效,官兵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众人都被^v^的话深深震撼了,默默低下了头。^v^说到这,又把脸转向^v^,严肃地说:“习政委,我本人的检讨今晚就会交给党支部,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处分,由你这个支部书记作出决定。”

事后,一个被俘的^v^将军得知了这件事,他只说了一句话:“^v^有^v^这样的将领统帅部队,焉能不胜!”

不忘本

^v^担任^v^长期间,他每次下部队视察都轻车简从,最反对前呼后拥。有一次,他去东北视察,铁路部门按照他的职务,给他安排了专列。^v^坚决不坐,一定要让警卫参谋景希珍去给他买普通客票。景希珍劝慰^v^:“您是^v^,坐在普通车厢里不安全。”^v^火了:“你别拿安全给搞特殊化找理由,我就不信,谁想成心害我老彭不成?!”景希珍见说不动^v^,只好去找^v^门的领导,他们告诉^v^,专列已经安排好了,不坐也是浪费。^v^像没听见一样,坐着纹丝不动。景希珍走过去给^v^拿行李,被^v^喝住:“你给我放下!”景希珍的手僵在空中,不知怎么办好。^v^的犟劲上来了:“如果你们一定要安排专列,那我就不走了。”最后,铁路部门按照^v^的要求,取消了专列,在普通旅客列车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软卧包厢。^v^拿过票看了看,笑了:“这还差不多,我们^v^的干部不是封建朝代的王公大臣,不能一出行就先摆个銮驾,摆那个排场干什么?!”

^v^历来反对送礼,对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到南方去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装酒。他走过去,问:“这酒哪来的?”景希珍答:“他们送的。”^v^追问:“谁送的?送谁的?哪个出的钱?”景希珍被问住了。^v^严肃地说:“出发的时候我就讲过,一路上又不停地在讲,我们绝不收礼,你们怎么就是不执行?!”陪同的干部解释道:“这些酒是当地的土特产,不值多少钱,就是一点心意,请首长带回去尝一尝。”^v^较真道:“你们不是每个人来,都表示这番心意吧。”陪同的干部窘住了,不知如何回答。^v^语重心长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关心首长,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别小看这一箱酒,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v^说完,督促景希珍把酒全部卸了下来,一瓶也没留。

在^v^,^v^对自己、对家人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居住的永福堂,是一个很陈旧的小四合院,自从他把侄女彭钢和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接到家里一块住,屋子就显得更加局促。^v^机关的房管部门几次想给^v^换一套大点的房子,都被^v^拒绝了,按他的话说:“当初闹革命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会住在皇帝老子的地方,这已经很好了。一个人不能忘本,我这个人如果说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

1956年,^v^率军事代表团去苏联访问。临行前,浦安修嘱咐他,能不能给刚参加工作的侄女彭梅魁带块手表回来,^v^答应了。可^v^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买。浦安修问他,发给你的外汇都干什么了?^v^不以为意:“上交了。”浦安修哭笑不得:“那么多钱,都交了?”^v^认真地说:“国家的外汇本来就不富裕,国家派你出国是让你去工作的,不是让你去享受的。”

^v^回到家,无意中发现客厅里的沙发都换成了崭新的皮沙发。他问浦安修:“这是怎么回事?”浦安修告诉^v^,是管理局统一换的。^v^又问:“那原来的沙发呢?”浦安修不耐烦地说:“让他们拉走了。”^v^的脸不由得拉下来,他让景希珍马上去把管理局局长找来。浦安修怕^v^训人,急忙拦住景希珍,“你找人家管理局长干什么!”“我让他把那套旧沙发给我拉回来。”浦安修解释道:“这是统一换的,又不是我们一家,你要是坚持把旧的换回来,别人家怎么办?”^v^一根筋的劲上来了:“别人家的事我管不着,但在咱们家,我总还有发言权吧,本来好端端的沙发,又没坐坏,换它干什么?”

管理局局长局促不安地跑来,^v^指着沙发问:“这沙发为什么要换呀?”局长早有准备:“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真皮沙发,样式大方气派,坐着透气舒适。”^v^又问:“进口这一套沙发要多少钱呀?”局长犹豫了一下:“也就六七百块钱。”^v^的火腾地一下蹿上来:“你说得好轻松呀,你知道这六七百块钱,是多少农民一年的收入。”局长不说话了。^v^命令道:“你去把原来的那套沙发给我拉回来,把这套新的给拉走。”局长显得有些为难:“首长,这都是统一配置的,您一贯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我们都知道,可既然拉来了,您就先坐着,下不为例行吗?”^v^口气毫不松动:“你别跟我说什么下不为例,很多事情都是从第一次开了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v^顿了一下,接着说:“你要知道,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很,总不能见到好东西都搞过来嘛!”最后,在^v^的执意坚持下,管理局局长还是把那套旧沙发换了回来。

熟悉^v^的人都知道,^v^不喜欢游山玩水,他不管上哪去调研视察,周边的名山大川、风光古迹从来不入他的法眼。可有一回,他听说当地政府在一处风光秀丽的风景区给他修了一幢元帅楼,决定去看看。

这幢元帅楼确实修得很气派,前后都有花园,而且挂了个“游人止步”的牌子。^v^问工作人员:“这楼是给我盖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呀?”工作人员回答:“这栋楼统称元帅楼,十大元帅谁来了都可以住。”^v^又问:“有人来住过吗?”工作人员叹了口气:“这楼盖好快两年了,一直没人来住过。今天把您盼来了,也算给这栋楼剪彩了。您先进去喝点茶吧。”^v^没有走进去,他围着那栋别墅转了好几圈,自言自语道:“有人硬是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还修了这帝王将相的庵堂庙宇。”

^v^扭头就走,工作人员追过来:“首长,茶都泡好了,你怎么不进去喝口茶就要走呀?”^v^正色道:“在这种地方喝茶,我喝不下去!”工作人员劝慰着:“那你也得再等一会,省里的领导听说您来了,正往这赶呢!”^v^掷地有声地说:“请你转告省里的领导,他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地告诉他们,我们^v^人不是帝王将相,他们这样搞,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群众会骂娘的!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9篇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0篇

左手右手——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题记

我问你:“一滴水,快乐吗?”

如果你知道,滴水努力地扩了扩胸变成了海,做了几个俯卧撑于是澎湃起来——你想,他是快乐的。可是如果你认为一滴水长久地休眠在咆哮的波涛,你想,她是不快乐的。

叔本华说:“事物本身是不变的,使它改变的是人对事物的看法。”

年轻力壮的少年当(被)敌人关进了不见天日的死牢。敌人并非残下毒手,唯一惩处只是把他强淹没在一片寂暗中。不出一个月,少年无疾而终。死时两目圆瞪,无光,只有深不可测的空虚荒芜。我们再来讨论少年的快乐与否显得有点残酷,但这告诉我们:没有了思想,快乐是妄想。

思想是快乐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乐——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区别。

还记得那个守天望天忧天的杞人,还记得那些钻进木桶里晒太阳的希腊先哲。他们一直都在思考,却一直都不快乐。今天当我们再谈“杞人忧天”、“犬儒主义”时,我们应该惊觉一记棍棒警敲我们脑勺:思维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

当我笔下的文字一一跳出,我开始端视快乐。今天的我们白天生活在阳光明媚色彩斑斓的青春中,无论是谁,他们都认为我们快乐幸福,事实上我们扪心自问,也确实如此,然而又常常听闻夜深人静时,许多青春的灵魂孤独地游走在快乐幸福之外,似乎那又是不快乐不幸福的。

我们的思想像极了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雏鸟。每一个方向都存在着我们可能的足迹。我们就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中不断拾起或丢掉快乐。

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不同意。因为我们有思想,懂得踏上不同的思维旅程去找寻快乐。

有人说我们是“阿Q”的新新人类。我不同意。因为我们的新思想并非“阿Q”那般放肆不当。

你以为我们思维怪异吗?

你觉得我们快乐,不快乐?

我们快乐;我们的快乐是灵动的左手。

我们思考;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右手。

当左手右手相遇,合适地交融,那便是诗意。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1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廉洁是什么?爷爷说:水清见鱼影,心清知德行,廉洁是高尚的品德;妈妈说:莲因洁而尊,人因清而正,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师说:廉洁是贪污的反义词,廉洁是像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开历史长卷,步入漫漫长河,我仔仔细细寻觅廉洁、清白的影子:滚滚汩罗江,屈原一步步地踏去,举头长啸向天问,只留下“其九死而犹未悔”。屈原的死,是因为他的铮铮铁骨,他的志洁,他的行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一个能够坚守心田廉洁的人,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断案如神的狄仁杰,从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几百年来,他们总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廉洁、清白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为人们所传颂。

掩卷看今天,廉洁在哪里?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无数的小伙伴被压在坍塌的废墟下,而这一切都是原于可恶的“豆腐渣工程”。

同学们,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廉洁、清白之花开遍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从现在起,从我做起,让“廉洁、清白”的种子悄悄地在我们心中扎根,让廉洁、清白之花开遍我们的校园,让廉洁、清白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发扬光大,有了它,校园、家园才会和谐安宁;有了它,我们才能用干净的心,去涤荡社会的污浊;有了它,太阳才能鲜红;有了它,国徽才能永远闪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2篇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3篇

说到廉政故事,不得不提余杭文化名人丰国需。

故事,来自民间的“草根文学”,群众喜闻乐见,很接地气。故事能教人甄别是非功过、辨别善恶良莠,如果搭上合适的载体,激发的正能量不言而喻。

2005年底,浙江省作协一位副秘书长应邀参加浙江省纪委召开的廉政文化建设座谈会,专门提出将故事创作列入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浙江省纪委采纳了这条建议,决定以“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的方式推动廉政故事发展。

于是,丰国需和他的团队接受余杭区纪委的邀请,开始为廉政文化“量身创作”。

从2006年至今,余杭区纪委书记换了3任,开展廉政故事征集和宣传的活动始终没有放松,愈搞愈红火。故事的创作队伍从起初的50余人,扩大到现在的近400人,不少机关、镇乡干部也参与到创作当中,以故事“日三省吾身”。故事的演出场地从机关到社区、从工地到学校、从图书馆到电视台演播厅,廉政故事的听众从十多人到几百人再到场场爆满,“粉丝”从老百姓到领导干部再到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题材从廉洁说起直至社会无所不包。遇到一些专场,廉政故事的拥趸们甚至有些“疯狂”。

余杭的廉政故事火了,跳出了区域界限,走向了上海、华东乃至全国,成为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7年来,余杭连续承办三届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征集作品累计6751件,144人获奖,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4篇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5篇

今天,是我在家里第一次扫地,我高兴的要跳起来。一开始,我以为扫地非常简单,不到一分钟,我就扫完了。想着想着,我的头就撞到了门上,我吓了一跳,摔到了地上,我屁股摔得好痛好痛。于是,我赶紧拿来扫帚和把子。开始扫,先扫客厅,我扫了不到一会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的坐到了沙发上。老妈看了看我扫的地说:“这是怎么扫的?还不如不扫呢!”我说:“不扫?太好了!我还真想不扫呢!”

我又开始扫餐厅,餐厅更难扫,又得扫椅子底,桌子底。扫了半个小时也没扫完。终于扫完了,我累得满头大汗做到了沙发上,老妈看看我扫的,接着就说:“我扫吧!”于是,老妈就开始扫,20分钟,老妈就扫完了卫生间、书房、和我的卧室、老妈的卧室。老妈扫的真快,要是我扫的这么快就好了。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6篇

我有一个朋友,她那爱书的层度,说是小书虫也不为过。

她特别爱看书,只要是她的休息时间,她都会争分夺秒地看书,甚至连在吃饭的时间,她都忍不住想把书拿起来看呢!

她在看书的时候可认真啦!只见她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书,双脚自然地平放在地上,眼睛盯着书,连眨都不眨一下。她坐得笔直笔直,如果这时谁叫了她一下,她根本就听不见。

有一天晚上,她坐在灯下看书。她的脸上一会儿微笑,一会儿皱眉。看样子,她已经进入了童话的世界。可是,不一会儿,她的眼皮就开始打起架来,可她丝毫没察觉。终于,她的手一滑,头砸了下去,书也倒了,整个身体都趴在桌子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想,她在梦中一定还在跟主人公一起周游世界吧!

怎么样,你们觉得她像个小书虫吗?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7篇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沓生动鲜活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到广州,进入^v^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v^,并被选送到苏联留学,相继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奉调回国,被分配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一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v^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了长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不久,他随^v^总司令、^v^副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取得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黄崖大捷”。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7岁。

左权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著名作家刘白羽1939年春天曾在八路军总部见到左权,发现他是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工作都是他处理”。左权牺牲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v^在悼念左权的文章中说:“军队的一切建设,

部队的管理教育, 战斗战役的组织,一切军机的运筹帷幄, 无不精细周详, 大事不悸, 小事不忽, 在日常工作中, 尤其是敢于负责,

决非敷衍苟且之徒可比。”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回忆说:“对于工作, 左权同志有着认真不懈的工作精神, 每天都要做到十五六个小时工作,

往往工作到更深人静的半夜。”^v^期间曾担任左权警卫员的陈利财回忆说:“左副参谋长的工作是非常繁忙而紧张的,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朱总、彭总去延安开会,总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着。”

左权读过两所军事院校,又喜欢读书,军事理论水平很高,撰写了许多关于游击战争的论著。^v^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v^评价他“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v^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烽火家书寄深情

左权年少离家,投身军旅,戎马倥偬十余年,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34岁时在^v^前线遇到了刘志兰。刘志兰1917年生于北平,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7年入党,带着弟弟刘志林一起奔赴延安参加^v^,1939年2月来到山西前线,在中央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八路军总司令^v^做媒,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第二年5月,生下了女儿左太北。女儿出生后,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生活。

然而,战争越来越残酷,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经常转移,家属随同活动有诸多不便。1940年8月30日,左权不得不把妻子和女儿送往延安。分别之前,三个人照了一张合影,当时女儿不满百日。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刘志兰母女与丈夫和父亲的永别。

得知妻子和女儿平安到达延安,左权于1940年11月12日给妻子写了第一封信,之后直到21个月后牺牲,他总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其中有一封遗失了,保存下来11封,共万字。在这些家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左权对于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恋。他的每封家书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问候妻子和女儿,或表达思念,或表达关切,从学习、工作,到衣食、冷暖,可谓无微不至。

昏黄的油灯下,左权洗去一天的征尘,看着桌旁一家三口的照片,心绪难平,遂铺开信纸,奋笔疾书:

“聪敏活泼的太北小家伙很远的离开,长久的不能看到她,当然更增加我的悬念。我只希望你一方面照顾着太北,同时又能很好安心的学习,有便时多写几封信给我。志兰亲爱的,最近的期间内恐难见面的,相互努力工作与学习吧!”(1940年11月12日第一封)

“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1940年12月23日第二封)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1942年5月22日第十一封)

在战友和下属的眼中,左权是足智多谋、叱咤风云的指挥员,而在家书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丈夫和舐犊情深的父亲。一家三口本该享受的天伦之乐,却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阻隔,只能靠这薄薄的信纸倾诉衷肠。这些家书长期保存在刘志兰手中,1982年5月,左权牺牲整整40年后,刘志兰把这批珍贵的家书交给了女儿左太北。左太北才从这些家书中知道父亲是多么爱她,每一封信中都会问到她的情况。她原来以为父亲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想到家书里的父亲是那么感情丰富,那么富有爱心!

见证^v^的珍贵史料

左权写作这些家书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也迎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日军抽调重兵疯狂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细菌战等,根据地军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左权协助^v^副总司令指挥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反击作战。

对于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左权在家书中也有具体的描述。第一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政策是企图变我根据地为一片焦土,见人便杀,见屋便烧,见粮食便毁,见牲畜便打,虽僻野山沟都遭受了损失,整个太北除冀西一角较好外,统均烧毁,其状极惨。”第四封家书中说:“现边区受敌重重封锁,腹地亦密布钉子,敌图化[划]边区西侧为治安区,腹地为无人区,即以最凶恶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并村等等,以遂其澈[彻]底毁灭我边区之目的。边区现已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困难也大为增加了。”第九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军队损失虽然不大,老百姓却遭殃不小。敌人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在军队指挥机关驻地,在地方,在某些^v^机关及某些群众家里,满布糜烂性毒质[物]。在我们去年的原驻地布毒不少,我及廿二号的房子都布满了。”

敌人的凶残并没有吓倒根据地军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v^的决心。“我们不管他怎样,在目前在本身工作上努力根据地之巩固军队的强大,随时准备着对付敌之北进。”“敌图改变我根据地性质的企图,也不会放松的,一切均有待我们准备在极严重极艰苦的环境中去战胜敌人。”“全区党政军民均在纷纷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急迫更紧张些了。”

由于根据地遭到日寇的重重封锁,邮驿系统迭遭破坏,这些家书都是左权托人捎带至延安,交给刘志兰的,有时一两个月,有时四五个月才能送达收信人手中,真正属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军民奋起,保家卫国。左权家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反映敌后^v^历史的珍贵史料,这是战争亲历者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档案。左权家书同时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人间最为美好的夫妻爱情、父女亲情和爱国之情,凝聚在一封封家书中,默默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左权为代表的前方将士的英勇牺牲和全国各阶层民众、海外华侨的倾力支援,共同汇聚成伟大的^v^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8篇

白居易怒打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我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19篇

廉洁文化作文800字 廉洁在我身边

看到“廉洁”这两个字,我不由得想起了包拯、海瑞、于谦哪些古代的清官们,总觉得“廉洁”跟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家庭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去年的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去年爸爸因为与领导闹意见辞职了。爸爸是个闲不住的人,辞职后到处找工作,可找个奔波了半个月也没个结果,整天紧锁着眉头一支烟接着一支烟的抽。妈妈也是唉声叹气。

一天放学回到家,听到爸爸一反常态,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哼着歌,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今天有什么好事?”爸爸兴奋地说:“我的工作不用愁了,今天区劳动服务中心打电话来说他们给失业人员培训,还能帮我们找到工作呢!”妈妈在一旁听了半信半疑地说:“有这样的好事吗?”晚饭后,我在书房做作业,听到爸爸妈妈在客厅嘀嘀咕咕。妈妈说:“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还会有人免费给你找工作,这不大可能吧!”爸爸说:“我也不太相信,可这是政府的机关,不会瞎说吧!”妈妈说:“不管怎么样,求人办事没有不送礼的,明天你去劳动服务中心时带上两张香烟卡给管事的人吧,让他们帮帮忙。” 我心想:爸爸没有收入,家里的钱本来就不多了,还有给那些贪官们送礼,那些人可真不是东西。妈妈也真是的,助长请客送礼的歪风。第二天,爸爸垂头丧气地对妈妈说:“他们没收,估计工作没希望了!”妈妈直怪爸爸不会办事,连送个礼都不会。我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可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区劳动服务中心打来电话说爸爸找到了工作,让爸爸去面谈。我们一家听了都喜出望外。爸爸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工资还不低呢。

爸爸地说:“真是想不到啊!现在的政府能这么为老百姓服务,工作人员没有一丝贪念。”妈妈说:“看来,我们请客送礼的思想真是落伍了。罗京,你也得好好学学,将来也做这样公务员,能踏踏实实为别人服务我也就满足了。”

同学们,你们看廉洁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身边。虽然劳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没有古代那些清官那么伟大,但他们能都向这些清官看齐,实实在在为人们服务。我坚信:有这样的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会更加“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20篇

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说苑·杂言》)

意谓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钱多了,就会奢侈挥霍,不足就节俭。没有禁令就放纵,没有节度就逸乐,放纵欲望就败亡。

接着孔子说:“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听也。”意谓饮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节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敛要有常数,车辆器物要有限额,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确,教育的话不能不听从。

孔子说的“度量”和“善欲”两条,体现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

这就是说,一方面须设立一定的法律条令给予指导、调节和节制,使人举足有措而适归于治;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让人有是非标准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孔子家语·五刑解》)意谓凡是邪恶、偷窃、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没有限度。没有限度,往小的说是偷盗懒惰,往大的说是奢侈浪费,都是没有节制造成的。

人由好变坏,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是由细微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注意平时的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由量到质的变化。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如果鸡蛋没“缝”,苍蝇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奈何于鸡蛋的。所以,关键还在自己。

有些人变坏,除了个人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问题。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制度但监督不到位,这都有可能让意志不坚定的人走向堕落。因此,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甚为看重为政清廉的品德。

宋代清官包拯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做官贪得无厌,必定会给他带来祸害的,这种祸害,有时是致命的。

近些年来,报纸上披露的一些^v^的高级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归之路,也是渐渐变坏的。这些人不乏宏图大志,但中途或晚年^v^,都是因“无禁、无度、纵欲”由量变引发质变造成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心过重,失去控制,完蛋是迟早的事。

现代廉洁小故事150字 第21篇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