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

红军长征经过二万五千里征途。

红军当中有一名叫小兰的战士,她在过雪山的时候不小心将背包里的干粮弄丢了,她不敢告诉大家,因为她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到自己的背包里。有一天,一个小同志发现了小兰的这个秘密,他看见小兰吃饭时只吃背包里的“干粮”——野菜和挎包里仅有的一些干粮。小同志把这件事公开于众,大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都纷纷从背包里拿出干粮分给小兰,小兰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向大家致谢。

说了红军长征中的普通人也该说说红军长征中的知名人物了,比如说:^同志。

^同志听说有些同志没有吃的,只能吃草根树皮和野菜,他便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吃。有一次冬天,大家很冷,寒风呼呼的刮,大家冷极了,于是^同志便请大家来到他那儿,大家怕打扰他工作,都不进去,就在这时,他说了一句令人暖心的话:“请大家过来吧,否则我会不安心的。”大家进去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了,因为大家的心是暖暖的。晚上,有许多同志喊饿,^同志便又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吃。

啊!多么感人的长征故事啊!类似于此的事件很多,如:老班长舍己为人,红军长征的路途中历经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互相帮助,他们最终赢得了胜利。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2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3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4

中国人一向以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为世界著称,从秦始皇用暴政逼迫百姓修筑长城,到他的兵马俑,似乎中国人总是在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表现中国人的智慧与才能,以及中国式的忍耐与退让,再近看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个壮举,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壮举,不得不承认,长征让我联想到了长城,兵马俑,秦陵,中国的金字塔——成就这些奇迹的原因都是由错误造成的,古代的暴政是错误的并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说长征的原因也是错误的呢,我并非说党开始这漫漫征途的决定是错误的,而是为什么非得做这样的决定不可呢,为什么当时是这样的局势呢,为什么清朝会衰败,国内会大乱,而^手握^不对外开枪而对内放炮呢,任意一个为什么或许都能使长征不存在于历史上,然而还是走到了这一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接连的内战与^,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如果没有党,今天的中国简直不敢想象。

如果说是忍耐与退让使中国走到了这一步的话,那也正是这中国式的忍耐与退让使中国走出了低谷,或许正是印证了这样一句老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或许可以让他们暂时忍受压迫,但当中国人不愿意被压迫,当他们想抬起头来,那无论是什么压在头上,也会被抬起来的头颅给甩到地上,陈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几乎顷刻间就推翻了强大的秦国,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而长征更是近代^的杰作,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造成红军伤亡惨重之后,^及时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路线,确立了^的领导地位,正是这次会议,正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当时的局势下,为了保存实力,为了^的胜利,开始了万里长征。

透过那二万五千里路,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坚信战争能取得胜利的信念,正是这些骨子里的品质和信念,让红军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恶劣气候以及被自家人穷追猛打的疲乏心态,长征已经过去了70个年头,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却正在不断的延续下去,而且会一直延续……。

虽说长征是中国史上的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是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但我并不希望会再有第二次的长征,因为我不希望中国会再落入那样的境地,“落后就会挨打”,而为了不被挨打,如今的我们就必须开始另一段永无止境的“长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实上,这“长征”已经开始许久了,无数前人在这条“长征”路上奋斗前进,而我们也即将走上这条光荣的“长征”之路。

之所以清朝末期如此衰败,如今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大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以及国内自身的科技水平低下和国人素质较低所造成的,如今,中国在^的领导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使得国力在二十多个年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在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中国与世界列强相比仍有差距,在科学技术水平上尤为明显,今后的世界将是一个能源与科技的世界,所以在这两点上的发展就尤为重要,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是应打好稳健的基础,为将来接下前辈手中的交接棒继续漫漫“长征”之途做好充分的准备。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5

还记得^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的红军战士经历了非同一般的苦难,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6

湘江血战后,在^、^、^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为^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7

通道会议以后,经过^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

18日,^^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博古、^、陈云、^、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采纳了^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的正确主张,通过了《^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的正确意见终于被^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立即转发了^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并入五军团,^一、二纵队合并为^纵队。由^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任副司令员。12月19日,^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12月31日,^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于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场(草塘)召开会议。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新行动方针,这就是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8

1935年2月,^^在云南扎西境内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战略方针。^提议,利用敌人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渡赤水回师遵义,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

2月18日下午2时,红1军团前卫2师抵达赤水河畔,太平渡无敌,红2师迅速控制了渡口两岸。19日,红3军团两个先锋团———红12团和红13团到达赤水河畔二郎滩,征集船只,架设浮桥。二郎滩东岸制高点有黔军两个团把守。红军在渡过了一个营之后,又迅速渡过了后续两个营。尽管这是一个背水阵,但红军渡河之后仍果断地向敌人发动了冲锋。敌人似惊弓之鸟,仓皇逃窜。红军牢牢地控制了二郎滩渡口。至20日,中央红军已全部渡过了赤水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急忙命令川军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

2月24日,红1军团先头团突然进攻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25日下午,红1、红3军团在^、^统一指挥下,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敌人,从北向南对娄山关的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日晚攻占娄山关,余敌仓皇夺路南逃。

27日,^、^指挥红1、3军团,遵照中革^“乘溃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薛(岳)部敌唐、韩两师”的命令,迅速逼到遵义城下,黔军将领王家烈命余部3个团退入遵义守城,另把一个团部署在城外阻击红军前进。

这时,向遵义增援的^中央军吴奇伟部第93师已进入忠庄铺,第59师也正向忠庄铺开进。王家烈立刻借口到吴奇伟处求救兵,于下午3时带手枪兵一个排跑去忠庄铺。

27日下午5时,吴奇伟的前部已到忠庄铺,他派100多人至遵义协防。此时城里的守城黔军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部队,已经和红军交手多次,子弹平均每枪还剩下10颗。但他们仍然拒绝“中央军”入城。在吴奇伟的严厉命令下,虽让“中央军”入城,黔军仍坚持各自防守、互不干涉。

红3军团主力抵达遵义城下后,立即发起了猛攻,^守军稍作抵抗后弃城向南溃逃。2月27日深夜,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并于28日晨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

此时,吴奇伟对于是否反攻遵义举棋不定,于是召集师、团长开会,商议对策。会上,各位“中央军”将领都认为只要发动攻势,红军就会撤离遵义,因而一致主张攻击。吴奇伟听后当即决定向遵义进行反攻。28日上午8时当王家烈赶到时,会议已经开完,吴奇伟仅告诉王家烈:“现有两师兵力足够反攻。”上午10时,吴奇伟部两师全员到达,随即开始进攻。经过6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阵地丝毫没有被攻克的迹象,吴奇伟却得到报告说,红军两支部队向他的指挥所迅速袭来。这一出敌意外的打击,让王家烈、吴奇伟仓皇逃走。前方的^两师闻讯后立即溃败,红1军团主力乘胜追击,一支部队插至乌江北岸,切断^军的退路。吴奇伟急令在江南的一师^军过江救援,但该师师长却回答:江北已经兵败如山倒,救援已经没有意义,巩固江南阵地才是当务之急。当红军追至乌江边时,已逃过江的吴奇伟竟下令砍断浮桥,落在后面的1800名敌军因无路可逃被红军缴械。

红军在5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此役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士气大振。^称此战为“^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1.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

2.红军长征的故事

3.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4.红军长征故事大全

5.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9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敌机来袭,贺子珍为了抢救红军伤员,被炮弹炸伤,警卫员骑马去总^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0

儿时,伴着月色,听灶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和外婆爱讲的那些故事,是我童年里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

那段时光让人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我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外婆说到她最尊敬的^时总是挺起胸膛的样子,仿佛与有荣焉;外婆也说到建国初,人们在那个饥饿年代的混沌岁月时,总忍不住抬起粗砺、干裂的手,抹去眼角的泪花。我因为从未经历,也无法体会,但这些故事如同家常便饭,充实着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故事,那个小男孩不畏艰难,与红军战士们一起长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外婆和我一样大时,从她的外祖母口中听到的。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帮助过许多人家,这个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便立志加入红军。每天傍晚喂完家里仅有的那头猪,他就去村口的石墩处等着,盼着,希望哪天红军再路过时能带上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数过了多少的日落。

终于,在他十六岁那年,又有一批红军路过村子,男孩急切地跑过去,生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冲到红军队伍的前头,途中还打了几个趔趄,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孩目光坚定地望着最前头的连长道:“长官,让俺加入你们吧。”怕连长拒绝又赶忙说道,“俺很能吃苦的,平常家里的柴火都是俺一个人上山砍,再背下来。”连长在他希冀的目光中艰难说道:“小同志啊,你太小了,要不就再等几年吧。等长大了,你再加入我们吧!”“不!我等这一天好久了,我已经长大了……”

在男孩万般请求下,连长允许他加入了红军。男孩从家里飞快收拾好衣物就出来了,他怕慢一秒队伍就先走了。

行军速度很快。刚开始大家见他年龄小便多加照顾,可后面,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大家都无心顾虑其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男孩从未落后过,更甚者,他每次都紧跟在排头的连长身后,最多也不过落下三四米。

夜晚,大家抵不住困意入睡时,男孩才会脱下鞋子。他鞋子早就破了,他在鞋里垫了一块硬纸片,纸片和他的脚粘在了一起,分离开后,只见纸片上满是血渍。值班的战友看了,又是心酸又是惊讶,谁能想得到这样一个弱小的男孩子,在受这么重的伤之后,一声不吭,走得还比他们这些久经风沙的人快。大家对男孩的态度逐渐开始变了,刚开始大家怜惜他,可如今队伍上下无不佩服他,大家开始赞扬这个男孩。男孩也从未放慢一丝步伐。一路走来,他竟真没抱怨过一句。

后来,男孩当了首长,也带领着队伍战斗,战士们无人不佩服他。

从小,我便敬佩奶奶口中的这个男孩,却是莫名佩服。渐渐长大,接触这个社会,我明白了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力。在这个不吃苦也能勉强生活的社会,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恒心,耐心,和谦虚。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成功,不吃苦,怎能成长呢?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1

曾玉是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妻子,本来不在长征的名单中。但她实在舍不得离开红军,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丈夫。竟然挺着7个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了下来。

部队在翻越老山界时,正遇追兵迫近,曾玉肚子疼得厉害,马上就要生了。

追兵越来越近,红军们只好把她从马上扶下来,搀着她走。可是经过一路颠簸和惊吓,曾玉怎么也走不动了。大家架着曾玉一步一个血印朝前走,想找一个稍微安静和安全点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但莽莽山林中,不见一户人家。几个女红军只好找来一把枯草,把曾玉围起来。孩子就出生在了这把枯草上。

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婴儿,可还没等她睁开眼睛,母亲就只能把她留在出生的地方,期待能有人收养……

孩子的哭声还在继续,红军们只能架起欲哭无泪的曾玉继续赶路。因为,这位年轻的女人不仅是母亲,更是一位战士,纵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含泪前进。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2

长征途中,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变成鼓鼓的。不久后,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真相,于是大家自愿地分一些干粮给小兰,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3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4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5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长征是家喻户晓的。

从1934年开始,红军战士们迈开了长征的步伐。他们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了80座城市。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是无人不晓。一直到1936年,他们才到达根据地,行程有两万五千里!

长征路上,有多少个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个人坚持到最后呢?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是光辉的史诗!

细细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一种长征吗?当然,这比长征的时间要长得多。学习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欢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过这座“大雪山”!学习也象过草地,要仔细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会陷入“沼泽”,永远也爬不起来。

但我们要学习红军,再难走的路也得走,再难爬的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对一切,就能挺过去!

这就是我眼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6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

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

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

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7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8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

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令李中权抱憾终生。

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

李中权看着才40多岁就已生出许多白发的母亲,热泪盈眶,找来傅连暲医生给母亲看病。一家人彻夜长谈,为了牺牲的家人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母亲叮嘱他:“孩子,你放心地走吧!不要惦记我们,你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权当时任大金川独立第二师政委。他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看着坐在眼前的母亲,我真不忍心再让她这样走下去了!可眼下部队都已分批北上,我无法把母亲妥善安置下来,也无法为母亲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我知道,再往前走就是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身患重病的母亲还能走过去吗?想到这些,我的心简直要碎了。我望着母亲,心里暗想:这可能是我与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了,一定要好好看看我的母亲……

“这时,通信员提醒我说:‘政委,我们的队伍已经走远了。’我看着已经远去的队伍,想到就要与母亲分别了,心如刀绞。我对母亲说:‘娘,你还是在这里养养身子再走吧。’母亲听后无力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这时,通信员看看我,说:‘政委,要不就把我留下来照顾大娘吧!’通信员的话真让我有些动心了。

“没想到母亲却坚定的说:‘不成,队伍上的红军一个也不能少!我两年都坚持下来了,还愁走不到陕北?’这时,通信员再次提醒我说:‘政委,队伍都走远了。’母亲也用颤抖的声音催促我说:‘孩子,你们快走吧,别误了队伍上的大事呀。’我很想为母亲再留点什么,但摸摸口袋,盐巴、银元都没有了,便在无奈之中取出公文纸,给后续部队的一个政委写了便条,请帮助照顾一下我的母亲,然后把这张便条交给了母亲。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多年以后,当李中权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后,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1.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

2.红军长征的故事

3.红军长征的故事

4.红军长征故事精选

5.红军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19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长征的故事200字以上 篇20

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由于缺衣少食,不少红军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这却是要冒中毒的危险。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水塘附近长着跟萝卜叶子差不多一丛野草。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一袋干粮

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把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的扁担

“^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928年秋天,^反动派实行了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委员和^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便劝说^同志,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同志就挑不成粮了。谁知^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记”三个字。^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