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篇

九月一日晚八点,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的节目是红军长征这个主题的。节目请到了三位^v^老兵,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途远,走雪山、过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伟大的曾用一首《长征》,道尽了红军的历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她是最小的红军,出生十几天就加入了征途,被放在马背上的摇篮上。有一次战斗,贺龙将军顾不得手上的是什么,把她扔了出去,就参与了战斗。当战斗结束后,他才发现贺捷生不见了,一旁的战士告诉他,她被他扔了。贺龙将军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天不怕地不怕,可那一刻,他真的怕了。

有一位^v^老兵是通讯员,是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长征路上,他们用许多土办法为电池充电。当发电机没有汽油发电时,就用猪油。有一次,他摔下山崖,四周有黄金、食物、牲口,可他最着急的事就是找脖子上的干电池。

听他们说,他们每个人一天只吃一粒黄豆,有时没有食物,就把稻草鞋吃了。这一刻,我震惊了,我们每一餐都能够吃得饱,还能有许多的配菜吃,衣食无忧。可是他们不但吃不饱,而且有时只能吃树皮草根!

^v^几百万大军,有许多先进武器;而我们^v^,只有小米加步枪和三八大盖、盒子炮。^v^是人民的队伍,是坚韧的队伍,无论是多么恶劣的环境,都适应下来了。而^v^只是一群软弱的酒襄饭袋,受不了苦。

当节目结束后,我不由得从窗户看向了灯光灿烂的“钢铁森林”。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由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2篇

:《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3篇

第一篇是写红军战士们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个小女孩叫做小兰,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v^是一名党员。一天她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递给了一个战士,可是却不小心被弄掉进了水里,小兰偷偷用野菜把包裹填满。这时的红军正煎熬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没饭吃,只好吃树皮、吃皮带和胶鞋。这个小故事显现出红军战士的坚强、智慧、勇敢和团结。毛爷爷也说过: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像这样的长征小故事还有许多。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吧!有时假期为了逃避补习班的考试说头疼。唉!真是不应该呀!!!

还有一件事:飞夺泸定桥。198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过。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对面爬去,敌人的子弹打在红军战士的身上,可是倒了一个还有一个。最终红军还是过河了。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强。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4篇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在江军过草地这段时间里,^v^委生了重病,病情相当恶劣,还不让战友们抬他走。后来由于战士们,医生们等其他人物对^v^委的细心照顾,关爱和团结把^v^委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里面我最欣赏的是^v^委,他不管自己的生命,还不想连累他的战友,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还想着别人。

有一次,我在树上看到个鸟窝。里面有着可爱的幼鸟,正在它们玩耍的时候,突然,一只老猫爬上了树,相对它们下手。我正想去帮忙时,鸟妈妈回来了,它看到这个危险场面,用自己宽大的翅膀扑打那只老猫,最终那只老猫承受不住逃跑了。它的孩子已经脱险了,可它却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它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命。它是多么伟大啊!

我们应向^v^委学,因为,他生了重病后不让战友抬。而要坐在骡子上。他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拖累战友。看!他多么关心集体呀!我们少先队员也应该学习他,做个关心集体的人。

读了这篇感人的故事后,我懂得了许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集体,要团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为他人着想,那每个人都干不了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成功,只有团结我们才能胜利。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5篇

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6篇

大家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吗?它是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由江西的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19日达到陕西吴起镇的路程。

这段长征路是多么艰苦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就在这个月,红军渡过了长征第一河——都河,11月29日,红军开始抢渡湘江了,这次战斗,为了保护领导战士们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战后,湘江上漂起了许多红军的尸体,湘江也被血染红了,真令人伤心,1月,红一方面军做了竹排,准备强渡乌江,最后,倔强的乌江也屈服在了红军之下。突破了重要关卡娄山关的红军,又假装成了战败的敌人,智取了遵义城,还用智慧四渡赤水,战胜敌人,红军战士渡过了金沙河,又强渡了大渡河,之后,翻越了大山夹金山,来到了草地,红军三次过草地,遭到了敌人的八次攻击,可恶的敌人总想把^v^彻底消灭,经过了千辛万苦,红军终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我要向这些红军战士学习这种爱国报国、不惜自我的精神。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7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课外书叫《读故事 塑品格——长征精神青少年读本》。书中第六章《军民鱼水情》讲述的三个小故事中,无论是红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之间,还是红军领袖和群众之间以及广大人民 群众之间,无不体现着军民团结奋斗、亲如一家的鱼水之情和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合力共建文明城,众心齐聚强国梦,就是要重塑长征精神,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和谐生活。这些天,外婆家的窗台上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仔细一看原来是五楼人家的空调出水管破裂,空调出水都滴在外婆家窗台和玻璃上,嘀嗒嘀嗒的声音让人觉得很烦躁。但外婆并没有很生气,而是和和气气地把情况告诉了五楼的阿姨。五楼的阿姨马上到外婆家查看,一再打招呼说不好意思,并说马上让师傅来修理。

邻里间以和为贵,看着外婆与五楼阿姨客气地说话,回想起平时外婆总是主动热情地与邻居打招呼,下楼主动帮邻居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丢掉……。我想,合力共建文明城,就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和谐生活氛围。

长征故事的熏陶,长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决心把创城精神牢记在心,把道德规范落实在行动上,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在家里孝敬长辈,学做家务,一言一行努力学做有高尚情操的人。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8篇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举行“红扬长征精神”主题报告会。学校专门请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来给我们作报告。

下午一节课后,我们搬着凳子下楼排队。

大约要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报告会开始了。这是,一位老红军健步走上主席台,随行的有金水区的区委代表。老红军坐下后,发表致辞,我们得知这位老红军已经84岁了,然后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红军长征时的情景……

1934年10月10日,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这些奇迹都是红军战士创造的。其中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险、非战斗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草地有无数深不见底的泥潭,被野草覆盖,许多红军战士就陷在泥潭里。粮食紧缺更是红军最大的困境,走在前面的战士挖野菜吃还填不饱肚子,而后面的战士则连野菜也吃不到了,他们经常将皮带吃了!在过雪山时,零下20摄氏度红军战士只穿一件单衣就走过雪山,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给予红军战士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但他们凭着韧劲在一线希望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奇迹!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9篇

一双草鞋、两个绣球的血色浪漫

长征中的爱情故事,是真正的血色浪漫。

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展厅里,悄悄地陈列着一双独特的草鞋。讲解员介绍,这双草鞋是用黄麻编的,比一般的草鞋坚固耐穿。它独特之处不仅是材质不同,还因为它的鞋头上挂着两颗红色的绣球。而这双绣球草鞋的背后则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红军战士谢志坚在长征出发前,恋人春秀姑娘点着灯为他连夜用黄麻编了这双草鞋。他带着草鞋上路,好像带着爱人的陪伴。谢志坚格外珍惜这双浸透着春秀浓浓爱意的草鞋,长征途中只穿过两次这双鞋。一次是过金沙江,谢志坚想起了春秀送他渡于都河的情景,于是他穿上了这双草鞋。再一次是强渡大渡河,当时形势十分严重,谢志坚做好了血染战场的预备,他怕再不穿就没机会了,于是再次穿上这双草鞋。革命胜利后,1951年,谢志坚重回于都寻找春秀,但他得到的是不幸的消息:谢志坚走后,春秀因与反动派作斗争,被敌人残忍杀害。谢志坚抱着那双草鞋,泪如雨下,从此更把这双草鞋视若珍宝。后来谢老把草鞋捐给了纪念馆,捐赠前,他特意在鞋头缝上了两颗红心绣球,代表他对春秀的挚爱深情。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0篇

儿时,伴着月色,听灶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和外婆爱讲的那些故事,是我童年里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

那段时光让人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我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外婆说到她最尊敬的时总是挺起胸膛的样子,仿佛与有荣焉;外婆也说到建国初,人们在那个饥饿年代的混沌岁月时,总忍不住抬起粗砺、干裂的手,抹去眼角的泪花。我因为从未经历,也无法体会,但这些故事如同家常便饭,充实着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故事,那个小男孩不畏艰难,与红军战士们一起长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外婆和我一样大时,从她的外祖母口中听到的。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帮助过许多人家,这个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便立志加入红军。每天傍晚喂完家里仅有的那头猪,他就去村口的石墩处等着,盼着,希望哪天红军再路过时能带上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也不知道自己数过了多少的日落。

终于,在他十六岁那年,又有一批红军路过村子,男孩急切地跑过去,生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冲到红军队伍的前头,途中还打了几个趔趄,在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孩目光坚定地望着最前头的连长道:“长官,让俺加入你们吧。”怕连长拒绝又赶忙说道,“俺很能吃苦的,平常家里的柴火都是俺一个人上山砍,再背下来。”连长在他希冀的目光中艰难说道:“小同志啊,你太小了,要不就再等几年吧。等长大了,你再加入我们吧!”“不!我等这一天好久了,我已经长大了……”

在男孩万般请求下,连长允许他加入了红军。男孩从家里飞快收拾好衣物就出来了,他怕慢一秒队伍就先走了。

行军速度很快。刚开始大家见他年龄小便多加照顾,可后面,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大家都无心顾虑其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男孩从未落后过,更甚者,他每次都紧跟在排头的连长身后,最多也不过落下三四米。

夜晚,大家抵不住困意入睡时,男孩才会脱下鞋子。他鞋子早就破了,他在鞋里垫了一块硬纸片,纸片和他的脚粘在了一起,分离开后,只见纸片上满是血渍。值班的战友看了,又是心酸又是惊讶,谁能想得到这样一个弱小的男孩子,在受这么重的伤之后,一声不吭,走得还比他们这些久经风沙的人快。大家对男孩的态度逐渐开始变了,刚开始大家怜惜他,可如今队伍上下无不佩服他,大家开始赞扬这个男孩。男孩也从未放慢一丝步伐。一路走来,他竟真没抱怨过一句。

后来,男孩当了首长,也带领着队伍战斗,战士们无人不佩服他。

从小,我便敬佩奶奶口中的这个男孩,却是莫名佩服。渐渐长大,接触这个社会,我明白了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力。在这个不吃苦也能勉强生活的社会,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恒心,耐心,和谦虚。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成功,不吃苦,怎能成长呢?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1篇

风儿在怒吼,雨儿在哭泣。连风雨都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动。长征,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完成多么巨大的艰难行程。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吧!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为奥运备战的运动员们就像在长征,面对着 “敌人”,他们总是很冷静的,用自己的毅力和实力,获得辉煌的成就。生活也像长征,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次次的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让我们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建功立业!让长征永远在我们心中。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2篇

读了长征背后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如果我把浪费的粮食给那个小红军,他就不至于饿死了。现在尽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生活富足了,可那些生活在偏僻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仍然还有很多人处于温饱线附近。我们要拿出爱心,多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比我还小的孩子,都能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像小红军那样的先辈献出生命换得的啊!作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们又何尝不能多为别人考虑呢?

长征的故事有许多都是感人肺腑的,不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司令还是士兵……他们的精神都是可贵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也是我永远需要铭记在心的丰碑。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面对困难还是安定,悲伤还是喜庆……我们都应该用真诚和自信去面对,这样才能够关心他人,避免悲剧发生。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3篇

长征:一次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时 鉴[摘 要]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蹟。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72年前那个万物萧索的深秋——1934年10月10日晚,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v^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万余人,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分别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长征。一、长征初期的逃跑主义使红军严重受挫长征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前提下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1933年9月,^v^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v^临时中央无视md、dz在四次反“围剿”中采用的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并提出“保卫与扩大苏区”、“不让敌人蹂躏一寸苏区”等口号,结果使红军一步步陷入被动局面, 到1934年9月,中央苏区已濒临绝境,由此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10月25日,dz和ze指挥红军通过^v^军在信丰、安远间设定的第一道封锁线。由于^v^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遵守1934年7月与dz达成的祕密协议,加之bl红一军团和ph第三军团配合掩护,中央红军于11月8日顺利通过了设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的第二道封锁线。11月10—25日,ph指挥红三军团在郴州良田与宜章之间发起进攻,掩护中央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v^发现红军西进意图,急调中央军及湘桂军40万兵力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11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与湘军刘建绪部队展开激战。12月1日凌晨3时30分,dz以中央局、^v^、总政名义下达命令,指出“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当天红军除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以外,全部渡过湘江。至此,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中央红军之所以在湘江受挫,是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在长初期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了一种大搬家式的仓促行动。湘江失利后,dz、ze、^v^释出后方机关缩编命令,充实作战部队,检查所带物资,不必要的一律抛弃毁灭,改变了长征以来“大搬家”的错误做法。12月4—6日,经过精简缩编的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二、遵义会议恢复了md的领导地位按照原定战略计划,中央红军下一步方向是去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觉察到红军意图,在前方集结20万军队设定了4道防线。12月12日,^v^在湖南通道举行会议,md主张放弃北上改向贵州方向前进,得到了包括ze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支援。12月15日,红军占领黎平。ze主持^v^会议,采纳md的意见,通过决定西渡乌江到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1月1日,^v^在瓮安猴场举行会议,强调“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随后,红军经贵州腹地直向黔北挺进,把几十万敌人甩在湘西,争取了主动。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于15—17日举行^v^^v^扩大会议。博古首先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报告,极力为自己错误的军事领导作了辩护。ze作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承认失败原因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并认真作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v^作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之后,md作长篇发言,指出“左”倾错误表现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转移中的逃跑主义;同时正确说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今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会议作出决定:md当选为中央常委;由“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后,^v^决定md为ze军事上的帮助者,^v^代替博古负责^v^总的责任。随后,又成立了由md、ze、^v^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v^历史上具有最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在实际上确立了md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三、md英明决策,带领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根据md和中革^v^部署,红军于1月19日撤出遵义城,准备在川黔边界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川军发生激战,伤亡惨重。md果断召集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命令部队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赤水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水流湍急,滩多浪大。红军于1月28日搭起浮桥,29日渡过赤水后砍断缆绳,烧毁浮桥,暂时摆脱围追之敌。赤水河西是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川军潘文华部在长江南岸设防,md避实就虚,把红军带到云南威信县扎西镇进行整编,然后经叙永、古蔺,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击溃和歼灭^v^军两个师又8个团,再占遵义。^v^部署军队,向遵义一带包围。md指挥部队向西开拔,3月16日下午至17日中午,从茅台镇三渡赤水,派1个团张扬声势北进古蔺,佯装主力作出北渡长江架势。^v^急忙向川南集结兵力,红军却于3月21日晚至4日晨四渡赤水。为进一步迷惑敌人,md命令红九军团大张旗鼓独立作战,而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军团却在3月31日晚突破乌江天险,前锋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v^慌了手脚,急电滇军孙渡纵队救驾。md指挥部队绕过贵阳向云南进军。^v^发现上当,再令部队向云南集结救援昆明,md达到吸引敌人目的后,又指挥红军分三路抢占龙街、洪门和皎平渡口,仍派红九军团作出佯攻昆明架势。5月上旬,红军靠7条小船,经过6天6夜抢渡,过了金沙江。从此,红军摆脱了^v^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胜利。四渡赤水,兵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是md在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就是这种忽东忽西、迂回曲折的战术,把敌人搞得不知虚实,晕头转向,而红军却终于跳出包围圈,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四、通过彝民区,强渡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渡过金沙江,红军抓紧时间休整。5月12日,^v^^v^在会理城郊铁场村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今后的行动任务,是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议一个重要内容是统一领导核心的认识,起因是bl给中革^v^的一封信,指责md带部队四渡赤水是走“弓背路”,提出要走“弓弦路”,否则会把部队拖垮。并要求ph任前敌指挥,毛、周、朱随军主持大计。md不客气地批评bl:“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ph也批评bl说:“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ze、dz则在发言中对md在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给予高度评价,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团结,巩固了md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红军要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师,必须穿过彝民区,渡过大渡河。当时彝族被汉族蔑称为“倮倮国”,由于民族积怨,彝族不允许汉族军队通过。md派红军川籍领导人^v^深入彝民区,与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为红军经过彝民区打开了通道,一批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团在^v^指挥下奇袭安顺场,歼守敌两个连。第二天,红军十七勇士凭借两只小船强渡大渡河,占领了对岸渡口。^v^扬言要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调集10万余兵力向这一地区集结。md、ze、dz5月26日到达安顺场,在听取^v^、^v^汇报后,果断决定,由^v^、^v^率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从大渡河东岸,bl率二师和红五军团从大渡河西岸,同时夹河逆流北上,要求两天半时间,行军170公里,赶到泸定桥。担任先头部队的二师四团边走边打,昼夜兼程,日行军120余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县城。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由13根铁索和木板铺成的浮桥,红军到达时,木板已被破坏,只有13根铁索连线两岸。红军22名突击队员踩着铁索,冒着弹雨,向东岸冲锋。后面战士边铺木板,边向敌人火力射击掩护突击队员。当勇士们快到东岸时,敌人把尚未撤去的木板点燃,突击队员们无所畏惧,闯过火海与守敌厮杀,终于夺取东岸阵地。当晚11时,东岸部队赶到,打败了敌人增援泸定桥的两个旅。至6月2日,红军主力全部渡过大渡河。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是跨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这里常年积雪,气候恶劣,民间传说只有神仙才能登越,所以又名“神仙山”。6月12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作为先头部队与风雪搏斗4、5个小时,待翻过山去,意外地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的部队相遇。讯息传来,群情振奋,爬雪山似乎成为一种乐趣。6月14日,md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随部队一起爬过了夹金山。当天晚上,md、dz、ze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夹道欢迎。18日,他们进入懋功县城,见到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师政委ln。五、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成为中央和zg争论的焦点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头等大事是决定两军行动大计。6月26—28日,^v^^v^扩大会议在两河口举行。ze在报告中提出,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md、dz、lq等表示同意ze的意见,而zg却主张打成都,而后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经过3天讨论,会议通过北进战略方针,^v^做出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并为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此时,由于^v^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md、ze、dz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v^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v^名义释出《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和^v^^v^宣言》,申明了^v^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为实现《松潘战役计划》,中央红军又翻过梦笔山、长阪山两座雪山,于7月10日到达黑水县芦花。在这里,中央与zg的矛盾日益尖锐明朗。7月18日,已经担任中革^v^副主席的zg又在^v^会议上取代ze谋得总政委一职。正是由于zg错误干扰,延误了战机,《松潘战役计划》变成一纸废文。8月3日,红军总部又制定《夏洮战役计划〉,要求红军主力折而向西,攻占阿坝,再向北进入甘南。8月4—6日,^v^应zg要求,在毛儿盖附近沙窝举行会议。zg提议提拔四方面军9名干部为^v^委员,md直言批评:“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会议最后以大局为重作了让步,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v^委员,陈昌浩兼总政治部主任。同时增补其他四方面军干部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md指出,本来^v^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这样做。沙窝会议后,红军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dz、zg负责,经阿坝通过草地到巴西:右路军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经班佑过草地到巴西。8月20日,^v^在毛儿盖再次开会,md主张红军应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根据地。这次会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的具体部署,把右路军作为北进的主力。这时,^v^已调集30万大军,布置了3道封锁线,阻止红军北上。md却乘敌不备,选择川西草原作为北上的通道。8月17日,md命令^v^红四团为先头团,依靠一个60多岁的藏族通司做向导,找出一条通过草原的路线。川西草原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烈日、狂风、暴雨交替出现,地面更是处处危险,一旦陷入沼泽,几分钟就会淹没其中。右路军经过7天6夜艰难跋涉,终于穿过草原到达巴西。8月29—30日,先头部队攻打包座取得胜利,为红军北上甘南准备了条件。9月1日,md、陈昌浩、^v^联名致电dz、zg,要左路军迅速东进,与右路军靠拢,抓住有利时机,北出甘南。9月3日,zg回电称因葛曲河水上涨,已命令红五军从墨洼返回阿坝,并以红军总司令部名义要^v^和右路军南下。这样几经周折,北上南下成为争论焦点。至9月9日,陈昌浩再一次接zg电报后改变态度,决定带部队南下,^v^不愿看到四方面军分开,同意了陈昌浩的意见。yj立即向md报告了这一情况。md连夜找^v^、陈昌浩探听虚实,然后召集^v^、博古在ze处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北上,脱离险区。并再一次以中央名义致电zg:只有北上才是出路,左路军应迅即北上。同时释出md写的《^v^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缺少,粮食缺乏,红军无法通过敌人布置在那里的堡垒线。因此,应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新苏区。陈昌浩派副参谋长李特带一队骑兵追上md。md请李特转告zg、陈昌浩:北上是正确的,如果一时想不通,可随时电商。9月12日,^v^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v^扩大会议,讨论与四方面军的争论及今后的战略方针。有人提出要开除zg的党籍,md不同意,表示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四方面军北上。会议通过《关于zg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决定: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ph为司令员,md为政治委员,bl任副司令员,^v^任政治部主任。并成立由md、ze、ph、bl、^v^组成的五人团,领导红军工作,负责处理一切重大行动。六、红一方面军在md直接领导下率先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陕甘支队向甘南进军,须经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地势险峻,敌人遍设碉堡工事,防守极为严密。md说:“腊子口这一仗非常重要,而且非要打胜。不然,我们往南不好回,北又出不去。政治上、军事上会处在进退失据的境地。”“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革命命运的重要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bl、^v^冒雨视察地形,命令红四团采取翻山迂回和正面突击两种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至9月17日歼灭守敌两个营,夺取腊子口,并乘胜追击,在草滩歼灭敌人,缴获了几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过腊子口,红军翻越岷山山脉向北延伸的最后一座雪山大剌山,md心情格外兴奋,吟成《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9月20日,md带红军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小镇哈达铺,部队在这里改编为三个纵队,共8000多人。^v^在这里发现一张载有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讯息的报纸,立即派通讯员送给md。md看后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22日,md召集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宣布陕北“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沿阵地”!9月26日,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渭河设定的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md在这里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召开^v^会议,决定把^v^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初,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西兰公路和会宁、静宁间公路及平凉、固原间公路的封锁线,翻越六盘山。接着,第一支队在青石嘴歼灭东北军何柱国部两个骑兵连。红军用缴获的100多匹战马组建了自己第一支骑兵部队。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保安县吴起镇,进入陕北根据地境内。这时,西北“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之一的马鸿逵和^v^毛炳文第三十七军以及东北军白凤翔第六师的骑兵紧追在后,md决定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10月21日清晨战斗打响,仅两个小时,敌1个骑兵团被歼灭,两个骑兵团被击溃。此战由ph指挥,md作六言诗赠ph:“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ph将末句改为“唯我英雄红军”回赠md。此时,陕甘支队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和徐海东领导的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红一方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11月5日,md在象鼻子湾对全军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走过了367天,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得名。七、红二方面军奉命北上,1936年7月1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方面军由红二、红六军团组建而成。这支部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任务是牵制湖南、湖北敌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用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的话说就是:把这批敌军(指湖南、湖北敌人)背起来,好让一方面军肩头轻一些。牵制任务完成后,红二、六军团面对敌人重兵“围剿”,决定放弃湘鄂川黔根据地,在湘黔滇地带与敌人兜圈子。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接zg、dz电报,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此,贺龙、^v^、关向应率领部队从滇黔边盘县、亦资孔地区出发,佯攻昆明,甩掉追兵,4月25—28日在石鼓渡过金沙江,进入康藏高原。5月1日,红二、六军团越过海拔5300多米的哈巴雪山,到达藏族居住的中甸县城。贺龙命令部队严格遵守民族、宗教政策,亲笔致函归化寺八大老僧,阐明红军政策和纪律。松本活佛派管事喇嘛向贺龙献哈达,并迎接贺龙进寺,破例为他举行宗教盛典跳神仪式。活佛命令商人、富户开仓向红军出售粮食,帮助红军仅两天时间筹集到10万斤粮食。靠喇嘛向导和一位会讲藏语的汉人翻译带路,二军团翻越三座雪山,六军团翻越两座雪山,7月1日在四川省西部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师会师。原来,zg命令红四方面军重过草地南下后,于1935年10月5日在卓木碉成立“^v^”、“^v^”和“^v^”,自封主席,并以“中央”名义宣布“md、ze、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v^、yj应免职查办”。12月15日又致电中央:“你们应以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称谓,“不得再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v^^v^作出决定,指出zg这种行为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并公布^v^在俄界会议上作出的《关于zg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不久,残酷的事实证明南下是错误的,到1936年2—3月,红四方面军由南下时的45个团约8万人,减少到28个团4万人。在dz、^v^、^v^等人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zg于6月6日宣布取消伪中央,并于此前同意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根据中革^v^命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萧克任总指挥、副总指挥,^v^、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7月27日,^v^中央正式批准成立西北局,zg、^v^为正副书记,dz等为委员,统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八、dz、^v^等坚决与zg右倾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胜利会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分成左、中、右三路纵队过草地北上,8月初相继在四川若尔盖县包座一带集结。在8月5日西北局会议上,通过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拟乘敌主力尚未集中之际,先机进入甘南,取得岷州、洮州(今临潭)、西固(今宕昌)等地,以利继续北进。这一战役计划实现后,dz建议部队迅速跨过西兰公路,与中央派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西征军会师。zg却节外生枝,向中央提出两个行动方案:一是往西到新疆接通苏联,获得武器装备再回来;一是出东南向川陕豫鄂发展。中央很快回电否定了zg提出的两个方案。zg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dz坚持原则,zg被迫让步,西北局因此于9月18日晚通过《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以“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并作出各部队立即北进的部署。9月21日,zg在漳县三岔前敌指挥部致电dz,要求部队停止北上,掉头西进永靖、循化,准备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为立足点。dz一夜未眠,冲破zg事先设定的障碍,分别向zg、^v^和红二方面军发出3份电报, 然后与西北局组织部长傅钟策马60公里,赶赴漳县参加西北局会议。西北局会议通过了zg的西进方案。dz一面表示“要强使我赞同(西进方案)是不可能的”,同时为顾全大局,表示“暂照第二方案执行,大家做好工作,减少损失。我建议向中央报告,如中央不同意,就坚决执行第一方案”。9月27日,中央覆电要求红四方面军执行静会战役计划。zg这时因西进先头部队受挫返回,不得不同意在洮州举行会议,提出从南边绕道打到新疆的意见。dz等人否定了zg的意见,当晚8时,以dz、zg、^v^名义联名致电中央:“决仍照原计划东进”,“先头约6号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成5路纵队,北进静宁、会宁地区。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在会宁城胜利会师。正在北进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闻知红一、四方面军已经会师的讯息,心情分外激动,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军的速度。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由dz、ze、ph共同指挥,于11月21—23日在陇东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地区歼灭尾追而来的胡宗南部一个旅另两个团。这场战斗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与^v^军队的最后一次战役,她同时也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11月23日,三个方面军团以上干部在山城堡举行庆祝胜利大会,dz发表讲话指出:三大主力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九、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纪念意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蹟,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储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md于1935年11月刚到陕北不久,就在象鼻子湾全军干部会议上对红军长征的意义的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 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这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不想对此作过多的论述,谨在此摘录引用ht今年7月25日《在^v^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结束本文:长征是gcdzg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gcdzg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钜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只有铭记中国革命史才能正确创造未来。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辛勤劳动为荣 好逸恶劳为耻 我认为,“八荣八耻”中最能提高人民素质、正确指导人民走向致富之道的是第四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为什么呢?因为自盘古开天地,人们从一只猿猴变成如今的地球霸主,从一个愚蠢的大脑发展成如今思维活跃、充满希望的聪明大脑,是什么使人类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呢?是智慧,是勤劳,是我们这双勤劳的双手! 假如过去的人们不开动脑筋,只能整天东躲西藏,抵挡不过猛兽。但渐渐地,人们用双手、大脑,造出了武器……直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满足地球对我们的需要,开始向宇宙出发,靠的是不断地努力、勤劳。 我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吧!农夫因为不劳动,每天相信自己运气好,怀着会出现奇蹟的心情,守在树前等待兔子撞上来。结果不仅荒度了时间,又落得两手空空。相反,如果一个人每天辛勤劳动,珍惜时间,那么他得到的肯定是美好的收获。 我说了许多,就是希望同学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4篇

第一篇:看《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 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第二篇: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我深受感动。

战士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

我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

我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要将这些品德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

第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400字。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5篇

红军长征经过二万五千里征途。

红军当中有一名叫小兰的战士,她在过雪山的时候不小心将背包里的干粮弄丢了,她不敢告诉大家,因为她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到自己的背包里。有一天,一个小同志发现了小兰的这个秘密,他看见小兰吃饭时只吃背包里的“干粮”——野菜和挎包里仅有的一些干粮。小同志把这件事公开于众,大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都纷纷从背包里拿出干粮分给小兰,小兰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向大家致谢。

说了红军长征中的普通人也该说说红军长征中的知名人物了,比如说:^v^同志。

^v^同志听说有些同志没有吃的,只能吃草根树皮和野菜,他便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吃。有一次冬天,大家很冷,寒风呼呼的刮,大家冷极了,于是^v^同志便请大家来到他那儿,大家怕打扰他工作,都不进去,就在这时,他说了一句令人暖心的话:“请大家过来吧,否则我会不安心的。”大家进去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了,因为大家的心是暖暖的。晚上,有许多同志喊饿,^v^同志便又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吃。

啊!多么感人的长征故事啊!类似于此的事件很多,如:老班长舍己为人,红军长征的路途中历经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互相帮助,他们最终赢得了胜利。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6篇

当初读《金色的鱼钩》时,只是因为好奇,但读着读着,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被文中那舍己救人的老班长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哽咽了下午“时,眼泪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班长呀!为了三个小同志有充分的营养,放弃了热腾腾的、鲜美的鱼汤,去嚼小同志们吃剩的鱼骨头的草根!大家都知道,草根和鱼骨头是没有营养的,可是老班长为了三个小同志,宁愿去吃这没有营养的骨头!

和老班长相比,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呢?有不爱吃的饭菜,就背着父母大碗大碗地倒掉,比如有一次吧,家里做了炸酱面,我最不喜欢吃炸酱面,怎么办呢?我眼珠一转,借口说在外面凉凉,跑到外面把面扔了,装模作样地抹抹嘴,回屋了。晚上饿了,又问妈妈要钱买零食去了。读了《金色的鱼钩》之后,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还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时,他还不要,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20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原去!“

但现实呢?我们连一点点利益都不能放弃,怎么能像老班长一样舍弃生命呢?

直到读完文章,我才知道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因为老班长对同志们的爱是金色的,正是这金色的爱把鱼钩染成了金色!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7篇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讯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著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参考资料: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著牙坚持行军。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md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参考资料: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8篇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老红军梁天文来到现场,寻找自己当兵时政委的后人。今年已经104岁高龄的老红军秦华礼,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前半生坚持通信建设,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负责传递重要情报,后半生建设通信教育,培养了十几万通信人才。

1933年初梁天文在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穿着自己的棉衣和草鞋参加了童子团。儿童团解散后,到卫生所里当了一名勤务员,卫生所跟着师部行动,14岁的梁天文被分给师首长杨政委(杨朝礼)当勤务员。长征途中,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1937年2月,杨政委在梨园口作战时牺牲。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非常遗憾,我们没能找到杨先烈后人的具体线索,但是我们帮您请来了三位红军的后人,对于寻找红军后代的事情,他们都很积极地参与。

我们还请到了两位同样参与过长征的老红军,三位老人站在一起,见证了一段80年前的光荣历史。今后,我们将沿着他们所走过的路,继续长征。

随后,我们找到了杨先烈的侄孙女,并促成了她们和梁天文的见面。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梁天文终于实现了八十圆年未的梦。

红军长征历史故事200字 第19篇

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