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一篇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xxx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品质,忠厚平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二篇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xxx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xxx、氢弹和新型xxx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xxx。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2019年,xxx中央、xxx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xxxxxx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三篇

天我们学了第13课,《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讲3祖国的美好未来,使我们都很受鼓舞,因为我们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我们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担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我们少年强大祖国才能强大。而强大富庶的祖国又难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强大,我的和祖国是相辅相助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祖国发展贡献了生命,我们中小学生的榜样——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xxx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带领着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xxx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在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有一段时间,他和洪朝生合居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的那块,给了稼先。而我们在平常,想吃什么让爸妈买什么,不给买,还发脾气、大哭,这对邓稼先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后来邓稼先没有听从老师、同学和美国政府。放弃了美国的优质生活,依然回国,为祖国效力。

然而,他却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在1986年7月29日于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多么可惜啊!但是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他是为了祖国的发展而死。

我们一定要以邓稼先为榜样,努力学习,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四篇

我相信今天在场的各位,大家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来到这儿,我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偶像。

我们一起来想三个问题:如果说你一不小心,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回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跟你说:你很有才呀,我觉得你只要跟我混,我带着你给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选择?

可能,做科研对你们来讲太遥远,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霸。那么如果说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她)有一天回家告诉你,你爱的,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好,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该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这样的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她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

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xxx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xxx10元,氢弹10元。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

从去年开始,我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重塑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

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

难以想象一次实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捡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

难以想象,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难以想象,邓稼轩躺在病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的国家落得太远。

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访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我没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我们走的时候,老人说: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往事,我需要缓一缓。我没想过,邓稼轩已经离开我们将尽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对他的家人来讲并不如烟。

就在不久之前, 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电视机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起老邓。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的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所高兴。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就到《我是演说家》的播音室里来,让他看看这炫目的灯光,要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笑脸。

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五篇

依稀记得,当我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你是在一本科普书上。左边是你的照片,右边,是一朵蘑菇云。

长大之后,我对你的认识丰富了一些,知道了你的工作极有价值,足以改变祖国;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危险,有时需要你付出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机密,它要求你在社会上消失28年;知道了你的工作极其困难,必须承受西方列强们的层层阻挠。

但你义无反顾,于是,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架起了导弹,百万苏军集结在中苏边境上,整装待发,美国人将xxx运上航空母舰,徐徐驶向中国。在国家与民族的最后关头,xxx被你在罗布泊弄响了。它太强大了,以至于它产生的电磁波绕着地球足足转了8圈,全世界顿时鸦雀无声。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其人格力量更是远远大于他的成就。

xxx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发小,从初中到大学再到留学,都在一起。后来,xxx宁留在繁华的美国,邓稼先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xxx宁得到了万众瞩目的诺贝尔奖,邓稼先得到了国家奖励的20元钱——xxx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在健康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一次核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必须有人马上去取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而邓稼先在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你在什么时候,首先想到的永远是国家和人民!

读你一生,总是会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震撼,你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邓稼先的故事500字左右 第六篇

有一位老人,他为我国的xxx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他享有“两弹一星”之称,他是受国人敬仰的中国xxx之父——邓稼先,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中不由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1924年邓爷爷出生在安徽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从小就热爱学习,长大后考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他勤学好问,不到两年便读满了学分,还通过了博士答辩。他当时仅是26岁,人称“娃娃博士”。

他在取得博士学位仅九天,毅然决然放弃了优越富饶的美国,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当时,他仅仅带回来了几双袜子和一脑关于xxx研究的知识。此后八年中,他废寝忘食,每天扎在工作中。

1958年秋,钱三强爷爷找到了他,决定与他一起给国家放一个“大炮仗”,在此之后,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上消失了,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了戈壁滩上。

1959年,苏联政府终止了对我国的一切援助,并一同带走了当时所有的研究资料。xxx中央下定决心自己动手,研究出xxx。邓爷爷担任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当时所有的结论。

邓爷爷虽长期担任核实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他总是出现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

一次核试验出现故障,xxx坠地被摔破,他深知其危险,仍手持摔破的xxx碎片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许鹿希知道后,强行拉他回去做检查,经检查,在他的小便里发现了放射物质,肝脏受损,就连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质。在检查后,他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继续研究。

在他步履维艰时,他仍坚持自己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权威对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不能去!”在他临终前,组织为他的出行专门配了一辆小轿车,他只是在车上坐了一会儿,表示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祖国追授他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爷爷一个忠诚老实、从不骄傲的伟大科学家,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就应像种子一样,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开花,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学习吗?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向前,这些不正是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