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报告速率 篇1

常见的DPI?

现在常见的可能是1000dpi,1600dpi等,有些比较高,到达8000dpi了

一般比较舒服的鼠标移动距离

一般可能3-5厘米的移动能覆盖屏幕是比较舒服的。实测罗技M585、M720等鼠标一般都是在3厘米的范围内能操控2k屏(如MBP的2880 x 1800)

DPI越高越好?

不好说。一般高的DPI是冲着^游戏^、“高分辨率屏幕” 的宣传去的,最初高DPI确实是为了高分辨率屏的,因为分辨率高了鼠标如果DPI低就会造成鼠标移动很长距离才能完成从屏幕左边到右边(感觉就是鼠标似乎绑了铅块,很沉很慢)

高的DPI代表越精准吗?

不一定,高的DPI反而可能比较敏感,移动小小的距离就可以让指针走很远,有时反而不好把控,特别是遇到桌面或鼠标垫不平整时,这时候反而会觉得鼠标

有些FPS竞技选手反而喜欢讲DPI调得很低。

为什么有很多产品可以调节DPI

这个我也不太明白。可能有这个需求吧,鼠标用于办公、游戏可能需要不同的DPI,用于^大屏^和^小屏^的设备也可能用不同的DPI。居然占据了一个按钮用于调节DPI,看来DPI的调节还是经过检验确实是有实际需求的

有动态的DPI吗?

我感觉好像是有。实际测试从相同的屏幕(2880 x 1800)从最左移动到最右,对于1000dpi的鼠标需要移动2880/1000*,但是实际上远远不需要这么长距离。而且,还发现了规律移动快一点会省距离,移动慢一点时则需要移动长一些的距离,实际测试罗技M720 1000dpi,只需要厘米即可完成2880像素的移动。从中可以得出两点

常见的报告率

一般有500Hz,1000Hz等

报告率的优缺点

报告率高当然耗电,你的鼠标用干电池或锂电池都将消耗更多的电。第二个据说是CPU的资源,可能是需要进行运算吧。

报告率的作用

报告率低了当然会造成感觉鼠标,比如鼠标在A位置的时候报告一次,过了很久才报告新位置B,这时候可能屏幕上就会觉得鼠标指针有点跳跃。

关于DPI和报告率

其实当今的鼠标几乎都不用太关心DPI和高爆率的问题了,都是够用的了,更应该关系的是其他的东西。

鼠标报告速率 篇2

虽然更高的DPI解决了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上移动距离的问题,但它也降低了鼠标的准确性。鼠标稍微碰一下,指针就会经过很多“路”,这也是鼠标在使用时如此“飘”的根本原因。这时候就要看鼠标的报告率了——鼠标多久向电脑报告一次自己的位置。例如,如果鼠标每秒报告其位置100次,则其报告速率为100Hz。报告率越高,鼠标移动越快、越准确、越流畅。

对于高DPI和快速移动的鼠标,报告速率为500Hz,1000Hz是有用的。比如在2000DPI的分辨率下,即使你以每秒翻一张4K图片的速度工作或游戏,500Hz的报告速率也能保证指针每次只移动不到8个像素(1÷500*3840=)。怎么样?定位精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边肖文章中提到的这些公式大部分都被夸大了。你真的不用根据这个结果调整设置或者买鼠标。最好按照习惯和够用的原则来计算、设定和购买。

鼠标报告速率 篇3

网友分���: 鼠标的刷新率和DPI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去调整。一般刷新率调整为125hz,DPI调整为800即可,这个数值也是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关于鼠标DPI: 鼠标D。

鼠标报告速率 篇4

含义:鼠标移动一英寸,指针在屏幕上移动的像素点

比如1000 dpi 的鼠标,移动一英寸(厘米)则屏幕上的指针移动了1000个像素点。1000个像素点具体是多少厘米长呢?这个不确定,不同显示器可能不同,因为像素密度不一样

鼠标报告速率 篇5

重量:一般130克就会显得有点重了(个人体会)

大小:太小手指会很酸痛,请测量自己手掌的大小

左右手鼠标:有些鼠标适合左、右手,一般是对称的。有些只适合右手,一般不对称

手感:游戏是类肤手感(容易沾灰)

按键:侧边键(前进后退)、滚轮(除滚轮滚动外,是否支持中键、滚轮左右按键,罗技有些产品还支持无极滚动)、手势键(如罗技有些鼠标有个拇指可按的手势键,用于mission、space移动等)

蓝牙:是否支持蓝牙连接

USB接收器:普通的还是支持优联(unifying)。优联是为了解决USB接收器过多占用电脑USB接口的问题。多个支持优联接收器的鼠标可以共用相同的USB优联接收器。

多设备切换:一般有些支持蓝牙的鼠标能否在2-3台设备之间切换(使用切换按钮)

电源:使用干电池还是锂电池(使用锂电池是typec接口?有些用microUSB接口特别讨厌)顺便吐槽,是不是使用typec接口要缴纳费用,不然为什么还有很多的小电器坚持使用 microUSB?)

软件:软件一般用于自定义功能键,比如罗技的Logi Options或者 Options+ (不稳定且bug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