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报告体系 篇1

管理报告所提供的,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即各种能反应企业经济活动并与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

管理报告提供的信息比较多元化,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研发、一项投资、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等相对独立的单元的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

从高层的决策的公司战略——到企业各部门或事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经营最小个体的运营情况自下而上汇报,自上而下的监控。

小元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管理报告”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管理报告解决方案

管理报告体系 篇2

某制造类企业,拥有32年的发展历史,2016年企业的总体销售额达到了2007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1%,整体利润达到150亿元[1]。该企业虽还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但其当前使用的一些书面报告与财务表格,性质与管理会计报告较为相似。因此,本文在该企业现阶段经营预算、规划控制、绩效责任考评等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出发,构建会计报告体系。

(一)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可以说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起点,与业务成本计算、业绩评价、薪酬激励机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影响管理控制的整体效果。对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预算报告,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调整,形成成熟的制度规范。

1.经营预算报告反映的是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依据上述制造类企业的经营特点,经营预算报告当中的生产、销售、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应该是整个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销售预算是预算报告部分的基础,即企业各区域在一段时间内应达到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额,表达的是企业的发展期望。销售预算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客户需求、原材料价格、季节变化等,作为全面预算的关键,销售预算编制必须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尽量保证预算目标的提升性与可实现性[2]。产品的销售预算应有效细化,不同类型的产品,应分别设置预计销售数量、单价与收入类目;同时还应总结往期预算及执行效果,通过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额与差异率,有效优化本期销售预算。

3.生产预算报告属于一种营业预算,相应的编制内容应为企业一定期限内需要达到的产量目标,编制过程应以预计销售量为主要根据。制造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同步同量”是很难达到的,所以生产预算必须要考虑到期初与期末的应有库存;与此同时,生产预算需要慎重安排生产量、销售量与库存之间的配比,并使其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如此才能保证在生产与经营期间,不会出现储备不足或存货积压的不良问题。

4.成本费用预算报告是企业控制生产、制造、经营成本的主要依据。报告中应当包含产品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当成本费用预算报告编制完成之后,各部门应严格遵循预算目标来规划生产,如此才能促进企业预算的利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规划控制报告

作为制造类企业,管理控制应着重于两个方面,分别是企业经营和企业产品生产的规划控制。在这一环节当中,管理会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与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明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出问题解决方案,对保证企业预算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通过控制标准制定报告来支撑管理控制中的实现预测信息,同时为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提供必要参考。在预算报告的基础上,规划控制报告当中应标明各生产、销售、管理中心的指标体系。指标类型包括核心指标、重要指标与风险指标。其中,核心指标的主要作用,就是反映企业的资本经营效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管理控制效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而重要指标与风险指标,是核心指标的分解。其次,在编制控制标准制定报告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历史标准、行业标准与零级标准,明确财务与非财务角度的控制标准和边界。最后,完整、有效的控制标准制定报告,应动态记录控制指标与标准体系的调整情况。以控制标准制定报告为基础,进一步制定规划控制报告。规划控制报告针对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费用,将实际消耗与控制标准相对比,当两者出现差异时,就需要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对比,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消除这些差异,实现管理控制目标。

(三)业绩评价报告

上述制造类企业,当前实行的业绩评价系统,包括集团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评价、公司对各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利用人单合一的评价方式,由OMS与BCC系统完成业绩评价。通过经验总结分析发现,这种考核方式所依据的考核指标,多为财务指标,而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考量,可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采用平衡积分卡的方式,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出发,可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业绩评价报告。由此能够在综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前提下,展开业绩评价,进而更加真实、恰当的反映公司整体的战略执行状况。业绩评价报告当中,对于财务与非财务维度指标的执行差异要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反映出差异产生的原因,这对企业后续的管理控制,能够提供可靠的管理会计信息。

(四)专项报告

专项报告对于提升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制造类企业来说,基于管理控制下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通过专项报告,来突破原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在主体、内容以及报告期间维度的约束,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对内报告、辅助管理决策的职能作用。专项报告当中,包含了管理者所关注的特殊事项的所有管理控制信息,报告体系的主体可以是独立的经营中心,也可以是其他职能中心,甚至可以是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报告体系的期间维度,多以管理控制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可以是月度、季度或年度的财务报告期间,也可以是管理控制的循环周期;而报告体系的内容,需要围绕管理者对控制需求,独立选取预算报告、规划控制报告、业绩评价报告,综合特殊事项的管理会计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报告体系 篇3

管理报告作为企业内部决策需求信息的载体,是实现组织内部沟通的一种工具和桥梁,包括纵向的上下级之间、横向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其目的是为了:

1、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2、支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提升企业价值

管理报告体系 篇4

(一)信息相关与可靠原则

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需要其能够充分发挥它的预测、控制与分析职能,而信息质量,则是影响其职能实现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就必须要确保信息与管理决策相关,同时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还应足够可靠,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现实意义。

(二)形式多样原则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业务与经营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这说明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的形式也不能过于单一,而是需要优选最适合企业及相应业务项目的编制方式,如表格、图示、PPT等。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为直观、清晰的呈现相关信息,可采用多样化的报告编制形式。

(三)时间灵活原则

基于管理控制下的管理会计报告,其核心在于实现控制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可综合运用定期与非定期的会计报告编制形式。在企业日常管理控制中,采用常规的定期会计报告形式,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管理报告体系要即时启动非定期管理模式,为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管理报告体系 篇5

综上所述,探究基于管理控制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利用完善的管理报告体系,能够将管理会计与管理控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管理控制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系统性、针对性与有效性特点,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效益。财

参考文献:

[1]田坤.基于A制造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2]田国双,魏庆翔,党悦.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财经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