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诗歌外作文500字 第1篇

高考作文不应该“诗歌除外”

诗歌对一个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性,其实无须多说。中国当代诗歌的“沉沦”,原因当然错综复杂,自然不能全归罪于高考,但是这种“诗歌歧视”的巨大负面影响却也不能忽视。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教学染上了浓重的功利化色彩。所以,当高考作文把诗歌排除在外,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可能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诗歌,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在十几年的母语学习中,鲜少诗歌写作和鉴赏的训练。有因即有果,作为一名在大学教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师,笔者常常为那些激情四射的大学生们表现出的对诗歌的冷漠感到瞠目结舌。

诗歌实在是一种最真实、最纯洁、最富于感情的一种文体,是最高的\'文学形式。所以,我实在不明白以考查母语写作能力为主旨的高考作文,何以要将诗歌逐出“理想国”。有一种说法是“诗歌好坏无法评定,无法打分”,看似有些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若说某一个文学文本存在争议,则不仅仅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皆存焉。诗歌的评价标准和其他文学样式是一样的,不存在“好坏无法评定的”问题,对诗歌“误判”的几率,并不会比其他文体更高一些。针对这种以讹传讹的说法,也许我们更该质问:是“诗歌好坏无法评定”,还是阅卷老师不具备评判“诗歌好坏”的文学素养?

除诗歌外作文500字 第2篇

诗歌:请让爱自由,别伤不应该伤的心

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

既在乎曾经拥有,也在乎天长地久,

宁愿高傲单身,也不委屈自己。

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

有时,爱也是种伤害。

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

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暗恋是最好的哑剧,说出来可能会变成悲剧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

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放手,并不代表我放弃;

正如我微笑,并不意味着我快乐,

只有放弃,没有忘记。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

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佛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

佛问苦吗?我说不苦。佛于是许我一段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宁愿用来世的一次擦肩而过来换得今生的500次回眸。

我笑,全世界都跟着我笑;我哭,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哭。

孤独,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

但,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去他。

不用等待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什么事情都会习惯的,譬如别离和思念。

爱与被爱,不一定成正比。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如果哪天,我为别人披上了嫁衣,

也许是因为年龄,也许是因为累了,

也许是因为真的想与那个人携手一生……

除诗歌外作文500字 第3篇

中考高考作文该不该禁止写诗歌?

昨天本报头版报道上海盲校学生金乃嘉以一首诗作《爱》,获得第二届“冰心作文奖”全国比赛高中组一等奖的消息后,不少读者和教师来电,除了对这篇获奖诗作大加赞赏,更对如今中小学诗歌教学的式微,以及诗歌被中考和高考语文作文列为禁写文体提出异议。

诗歌需要用心写

读了金乃嘉的《爱》,不少读者说“很有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意蕴”。确实,金乃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歌习作,虽然视力才,但坚持借助放大镜阅读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小时候,妈妈每天给他念诗歌讲童话;到了盲童学校后,受语文老师虼法影响,金乃嘉更是爱上了诗歌朗读和创作。在小金的`记忆中,妈妈带着他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乘磁浮列车,他都用心感受,并用诗歌记录下来。在盲校读书期间,小金还和同学中的诗歌爱好者共同办起诗歌刊物,如果来了灵感,一天会即兴写好几首诗呢。

读诗赏诗不可少

一直十分推崇诗歌教学的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感慨,现在能像金乃嘉这样用心写诗的青少年很少,能写出《爱》这样富有青春特征的诗的学生更少。彭老师说,现在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现状比较可悲,就因为升学考试时语文作文不能写诗歌,于是“不考、不教、不学、不读”,诗歌也就逐渐远离了青少年。

彭老师说,尽管现在“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现代诗和古诗词的篇目有所增加,但有些老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对字、词的机械解释,而忽视对诗的鉴赏。最近,彭老师在徐汇区多所中学开展《有声化、有情化和有效化读诗赏诗》课题研究,“不是要教会学生人人写诗,而是要培养爱读诗、能品诗的文学修养。”

建议高考可写诗

有读者来电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对语文作文的命题和答题规定中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个“常见体裁”显然应当包括诗歌在内,但高考和中考的语文作文基本都禁止写诗歌。高考语文资深阅卷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光祖教授分析说,这可能是命题者感到评分标准难以把握的缘故。事实上,诗歌、戏剧虽然是“常见体裁”,但不一定适合考试作文。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语文教学中忽视诗歌是很可惜的,不利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一味地把诗歌排斥在作文考试的文体之外也是不慎重的。

本报记者 王蔚

除诗歌外作文500字 第4篇

高考作文应不应该拒绝诗歌的讨论

“其他文体不限,除诗歌外。”这样的字眼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里面已经有些年头了。今年也不例外,全国20套语文试卷里面一概拒绝考生写诗歌,基本上侧重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作为我国第一考的高考,拒绝诗歌,将诗歌拒之门外,有损诗歌大国的形象,也不利于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由此还扼杀了部分考生的特长,对选拔人才更显公平。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

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中国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想像力和表情性,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和韵律感,为什么不让那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着实令人遗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是荷马史诗,也是诗歌。中西方的诗都讲究一个韵,而韵,就是一种和谐的节奏或音乐感。中西方文化虽不同,但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如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都有个大致相似的阶段。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后来衍生出来又逐渐发展壮大的。人类诗歌精神走过古代的纯洁,和代变革的发展,从束缚走向更加舒服的空间,一直到步入现代的虚无和迷失。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选拔考试中,诗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没有像我国的高考那样,全面拒绝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

就考生而言,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其本意,恰好诗歌也不例外。缘何要把诗歌除外呢?不同的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他选择表达作文主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某些作文题目在考生看来,诗歌更能表达这个作文主题呢?例如今年的有个高考题目叫《提篮春光看妈妈》,如果允许写诗歌,应该有不少学生写出令人同样感动的作文出来。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考生心灵迸发出的自由火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任由驰骋。是考生创造和创新精神的自由表达。高考作文简单地拒绝诗歌,等于拒绝了一些考生在诗歌方面的特长,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利于考核和选拔人才。

有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允许学生写诗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显然如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语文阅卷队伍不能评判,难道社会各界就无鉴赏诗歌的高手?而高考作文评分所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有人说诗歌的自由度很宽泛,那你可以适当画一个圈,比如写14行诗,要有意境等等的硬性指标。况且,这些阅卷老师多数都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精英,自己也学过,而且还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过诗歌,也有如何评分的标准。如此简单地拒绝诗歌,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教学也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既然高考拒绝写诗,势必对平常诗歌的教学就有些轻视,也就草草地带着学生“欣赏”一番走过场,把诗歌教学当成形式。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我国诗歌的再度繁荣发展是很不利的。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够取消体裁的限制,给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