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作文600字 第1篇

正在准备过年的时候,我们当然忘不了为爷爷祭祖了,于是我们一家人在我在外婆家玩好的时候,把我和我两个表弟带去祭祖的行列中了。

那天我并不是很兴奋,反而有点恐慌,因为在陡峭而危险的山中,爸爸还开“飙车”,不免让我觉得害怕,一到达地点,我就好象如释重负一样,舒了一口气。我拿着我的“水晶”枪和俩表弟纷纷往姐姐射,因为这是威力极小的。

到了老家,屋子里的几根残柱早已崩塌,屋前也是杂草一片。爸爸与叔公把祭祖的物品摆上桌,在香炉上点燃几支香,然后妈妈把纸钱折好往地上放,而陈宜坤也上去帮忙,则我呢,由于我不会折纸钱,就算我热心肠过去帮忙,也只能帮倒忙。正当纸钱烧好,爸爸要去楼上烧香的时候,叔公发现了楼上有一箱蜜蜂,我再说一遍,是蜜蜂,而不是蜂蜜。发现了这个重大消息之后,大家心里又是欢喜又是迷惑:太好了!有蜂蜜吃

了!可是这蜂蜜是从哪儿来的呢?但后来大家也没管太多,只想吃蜜。叔公看见了我们期盼的眼神,马上“全副武装”,头戴塑料袋,手穿手套。叔公刚打开箱子,几只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飞出来了,在叔公拿出蜂巢的一瞬间,一旁的“观众”欢呼起来,可当叔公发布蜂巢里蜂蜜很少的“新闻”时,我们不禁又失魂落魄,但姐姐的一句吆喝又使大家振奋起来:“吃蜂蜜喽!纯天然、无加工的蜂蜜诶!”那位姐姐给我分了一块,我连着蜂巢一起吃下去,嗯……太甜了!都甜到掉牙了!我把蜂巢吐掉,真是回味无穷啊!

这次祭祖吃了那么甜的蜜,可多亏了那些勤劳的蜜蜂啊!

祭祖作文600字 第2篇

灰白色的半圆形坟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祖父母的名字,黑色的隶体,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灰尘,有些模糊。石碑前,摆放着一把筷子,白米饭、鳊鱼、豆腐,冒着热气。一个青铜色的香炉里,插着一柱香,一缕缕青白色的烟袅袅地地向上空飘去,烟头上,闪着微弱的的火光。一团烟灰掉落下来,落在了香炉边上,被风一吹,四散开来。

爸爸正蹲在石碑前,烧纸钱, 纸钱各色各样:有“银子”、“百元大钞”“楼房”……烟很大,随风四处飘散,熏得我直咳嗽。

“过来拜拜爷爷奶奶!”爸爸脸色很凝重,语气很严肃。

每年年初一都是这样,只是个形式而已,为了能赶快玩手机,我急匆匆拿来一张纸,铺在地上,跪了下去,草草地磕头、作揖,又匆匆地站起来,准备从口袋里拿手机玩。

“要虔诚,不要匆忙。”爸爸对我的表现十分不满,语气里含着埋怨。

不就是走个形式吗?何必搞得这么较真。我暗暗地想。

爸爸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百善孝为先。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宗。没有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一代养育一代,哪有今天的我们?祭祖是提醒我们不能忘本啊!”

老爸一席话,说得我的耳根滚烫滚烫的,原先总以为祭祖是走过场,没想到这里面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爷爷奶奶在世时,对你怎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这些恩情难道不应该牢牢记住,他们去了,在跟前尽孝是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在坟前诚心诚意地祭拜了!”爸爸继续用低沉、沉稳的的声音说着。

爸爸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爷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仿佛就出现我的眼前。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心无旁骛,恭恭敬敬地磕头、作揖……

祭祖作文600字 第3篇

清明节前两天,爸爸决定带我回乡扫墓祭祖。我听了这个决定后,既高兴,又好奇,终于可以知道扫墓是怎么回事儿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给太奶扫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时候,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我去,他们告诉我说,等我长大了再带我去。今年我已经十岁了,终于可以去扫墓祭祖了。

扫墓前,爸爸带我去商店买了几捆大黄纸和一些大宝纸,爸爸教我叠大宝,我们一共叠了4方便袋元宝。奶奶告诉爸爸说今年好填坟,爸爸又准备了一把铁锹。爸爸还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扫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严肃,不要乱说话,能帮他干点就帮他,不能看着就行。

扫墓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和煦,爸爸领着我,20多分钟就到了墓地,这是一块公共墓地,方圆近10公里,附近这十个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这里。我家的祖坟有四个,坟上都长着很高的蒿草,每座坟头上还有一块砖头,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个坟上都填了点,然后拿出四张大黄纸,每个坟头上都用砖头压上一张。接着爸爸告诉我每个坟都是应该怎么称呼,烧纸要按辈份高低顺序烧,辈份最高的先烧。我也拿着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棍子帮爸爸烧。在太奶奶的坟前,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太奶吗?”我说:“记得!”爸爸听了就说:“那你就给你太奶多烧点吧!”

烧完纸,我和爸爸就往回走,路边的杨树正泛着新绿,田地里也热闹了起来,农民开始整地准备春耕,“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爸爸跟我说,“你看,多应节气啊,大家都忙起来了,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祭祖作文600字 第4篇

春风又起,催开桃花朵朵,拂来柳丝青青,醉了游人如织。

惊蛰,春雷乍响,一夜降雨后,春扑面而至。

春分,点点新蕾,深藏了春意,晕开缕缕诗意。

清明,杨柳飘丝,行人断魂,却无纷纷雨水。也许是想让人们抛却销魂之苦,尽享春光之美吧。

玉带河畔,春光懒困倚微风,那株桃,令人记忆犹新。红与白的艺术,得到诠释,红的是赤诚的心,白的是纯净的泪,红加白是悲痛凉薄的心,白加红是鲜血染红的泪。在交相辉映间,使人有点凉意又有些暖意,恰似这乍寒乍暖的天气。

那株李,令人历历不忘,花的浓淡似层层晕染。深邃的花心充斥着魅惑,叩击着心扉,使人忘却内心的痛楚,逐渐变淡的瓣,似有清泉奔涌而出,带着柔情,抚平心灵的创口。这是花叶同期的树,新绿色的叶点缀其中,带着些稚嫩和典雅,中和花的妖艳,像端庄秀美的女子端坐在河畔抚着扬琴,与春风和鸣。

在这桃李满园的校园,如烟春柳,更平添些朦胧的背景。尽是绿色,最淡最朦胧的绿,在一夜间迸发出来,潜滋暗长,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蔓延,芽儿抽成丝,丝儿长成叶,随风轻扬,撩动人的心情。随着它摇曳的频率愈发活跃挣扎,企图摆脱冬的束缚。

又是清明,淹没在无垠花海中,望清流淙淙,岸上的流苏,抿嘴一笑,叶的脉络就融进心底,像一片流波水草。暖风醺闭了眼,贪婪的深吸着春的味道。陶醉间,不免有些怅然,陡然睁开双眼顺着田垄,看见路的尽头静卧着的青青坟冢。匆匆起身,脚步轻轻战抖而慌乱,却又难以抑制。

不知远方的庙宇,那些缭绕的冥香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抵达隔世。捧一块顽石,在虔诚的手心,小心翼翼掩埋在虚土之下,相信手的温度,可以传达隔世的思念。

清明,有些诗意,有些古韵。清明,流传千年的节日,有些悲凉,有些清丽。

祭祖作文600字 第5篇

“清明前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清明节灰暗的天空,看着那绿叶底下渗进土里的残露。映入眼帘的这一切朦胧了视野,也朦胧了人心。它们像在诉说无尽的悲伤与愁绪。

在这一天,天空中荡漾着悲伤,灰色的雾气混进清晨的阳光,闻起来像干冰,凉得人好想哭。我和爷爷奶奶来到山上的墓地。乡下的山到处盛开着鲜红的杜鹃花,像是用鲜血染了色。也许远在天堂的亲人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们了,就变成了杜鹃来昭示我们吧!

走到坟前,爷爷一言不发,抡起肩上的那把锄头就向坟头上周围的野草砸去。奶奶一面看着爷爷,一面在坟前摆放祭品。我站在一旁,望着那一柱点燃的香一点一点地变短,它就好像点燃了人们心底的哀思。

爷爷锄完草,随后便从袋子里拿出厚厚一打冥币,掏出打火机就点。跳动的火舌蔓延到纸上,贪婪地舔着,很快冥币便化成灰烬被风卷起,在空中化开,就像当年亲人离我们而去一样,那么迅速又那么突然。

做完这一切,爷爷朝一块地方蹲下,像去年一样抽起闷烟。密密麻麻的皱纹爬满了爷爷的脸,连那唯一富有活力的眼睛也缺少了生机,银灰色的烟雾向着爷爷的嘴外泄出,徐徐升向空中,过程漫长却诠释无限的苦闷。

已是傍晚时分,我跟随着爷爷奶奶回家。在车上我看见爷爷一脸忧伤的样子,几次想劝,可想起爷爷的性格,刚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了。

爷爷,我知道您在怀念您的父母,理解您忧伤的心情。但您不必过于伤心,逝者已经安息,生者应该保重。我们这些后代人健健康康生活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祭祖作文600字 第6篇

中华一族,源于伏義;百家之姓,始于淮阳。正所谓水之有源,树之有根,人之有祖。水无源则歇,树无根则枯,人无族则自身从何而来。我姓李。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参加“金华李氏祭祖活动”。

听爸爸和同行的李叔叔说,这个墓是一个古墓,因为这是四世李氏观定的墓穴。据族谱记载:广东李氏源于浙江金华,大概由李世民时传起。三世的李太公进士出身,被派到南海郡(今广州)做官。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来到鹤山创业,死后葬在龙口中七的一座山上,那座山形似金钟,故名金钟山,这墓被人们称为“银链吊金钟”。

一路上虽然烈日当头,但秋风送爽“虽然山路崎岖难行,但行人兴致高昂。我们还未到山脚,已看到人龙从一条山路缓缓地上上下下。行走在山路上,那清新的林间空气扑鼻而来,鸟啼声不绝耳。行进间,爸爸不时个旁边的“兄弟”搭讪,不知不觉,已到了古墓前。

古墓位于山腰,虽然不在山顶,但是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行人和醒狮不断往这边走来,鞭炮声响不绝耳。身后的古墓香烟缭绕,祈祷声喃喃不断。我从值勤的哥哥手里接过三柱点燃了的仙香,向墓碑躬身拜了三拜,再把仙香插入潮湿而又松软的泥土里。抬头一看,墓碑上的字模糊不清,上面隐约刻着:“四世李公之墓”。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怀念前人是我们的传统。伟大的祖先,我们不会忘记您!

祭祖作文600字 第7篇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听导游讲解,当时因为战争的原因,全国人口分布不均匀,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要把当时人口最多的山西省洪桐县的居民,进行集体大迁移。官府要求人们在洪桐县大槐树下集合,人们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大槐树上的老鹳也在“呱呱”地叫着,好像舍不得人们离开似的。官府为了防止人们逃跑,就在移民的小趾甲上切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移民的小趾甲就成了两瓣了。而且现在只要人们看到小趾甲是两瓣的,就认为彼此一定是老乡,一定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我们刚到门口就看到了用鲜艳的花朵摆成的“寻根问祖”四个大字。

紧挨着的是第三代大槐树,在雨后的阳光下显得青翠欲滴,它雄姿威严,腰系红带,顶天立地。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祭祖堂里罗列着全国所有的姓氏,排在前头的是比较常见的大姓,在后面的是不太常见的,密密层层的,布满了十个格子。

我和爸爸还有姐姐去祭祖堂拜了我们的胡姓祖先,为祖先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

在祭祖堂,我们还知道了每个姓氏的来源和家训,可我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胡姓的来源和家训,真是遗憾。

“哇!这么多根雕啊,雕刻得真精致。”它们一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看!那个老寿星爷爷胡子长长的,满面笑容,好像在看着我似的。旁边还有九条飞舞的巨龙缠绕在一起,象征着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祖国的尊严,因为龙是中国的象征。

这次洪桐大槐树之行,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知识,更让我知道了古代劳动人民背井离乡的无奈和不远万里寻根祭祖的人们的喜悦之情。

祭祖作文600字 第8篇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那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必须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明白,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仅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此刻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期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能够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仅祭祖了,并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境,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期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祭祖作文600字 第9篇

四月,几阵暖风。四月,一场凉雨。四月,一番轮回。

清明,似乎放假成了她给我们带来的唯一礼物。于是放假后边温习功课边休整身心。空闲之时,看窗外柳枝摆动,云卷云舒,细雨绸缪,一切都是那样冷清。杜牧诗中的雨纷纷今犹在,可行人却是谈笑风生,哪有半点失去魂魄的样子。清明在这些人眼中只成了一个节日的名词,最多还有点抱怨,仅此而已。

吃完晚餐,我们一家三口便倚椅而息。父亲望着墙上悬挂的钟,陷入了沉思。“明儿就是清明了,我们回去替爷爷扫墓吧”。父亲突然用厚重的声音说,“明天我们一起回去”。母亲抱怨道:“生时不好好待他,死后还假惺惺地对他。我在生前已经照顾好他了,所以……”“别说了!”父亲轻轻嘀咕道。爷爷在父亲想接他到城市的前一周突然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永远的歇息了,父亲为此懊悔不已。我连忙安慰父亲:”妈就是这样直接莽撞的人,你不要放在心上。”父亲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窗外,行人匆匆忙忙地晃过。暮色降至,他们会在明天给已逝的亲人整理墓碑上的树叶吗?或者是在家中深切的怀念他们吗?还是仍在匆忙之中将他们抛到九霄云外。清明本是怀缅一片落叶,是品味一壶清茶,是落下一行热泪,是寄予一番思念。而如今却被这些人白白浪费掉,我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当年介子推忍痛割肉救晋文公,如今你们为一点琐屑的小事就忘祖弃宗。这合情合理吗?

明日,我将顶雨乘车去老家。雨细撒,风微来。踩在那泥泞的小路,闻着雨后的芬芳,听着许嵩的清明雨上,停在被杂草覆盖的石墓前,拭去枯黄的树叶,点燃几支红蜡香,直到微烟袅袅,心底升起一股难喻的淡淡的悲伤,我想那才是清明真正的味道。

清明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日,更不是疯狂的假期。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逝者的敬畏,一种固有的责任。

音乐声逐渐减缓、拉长、压低,直到拉断后一点一点淡出。我只想在某日微风细雨中,走向骑牛牧童手指所指的那片朦胧的杏花村。

祭祖作文600字 第10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踏着春风的节奏,悄然而至。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据传是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互相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经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xx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既然是文化遗产,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祭祖扫墓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提倡文明祭祖,公德扫墓。近年来,笔者耳闻目睹了一些清明祭奠的不文明现象,深感不安。

一是车水马龙,造成交通堵塞。清明小长假期间,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向郊区、向农村涌去,有的驾驶员,争先恐后,见缝插针,极易导致塞车,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二是烟花鞭炮,导致空气污染。人们在扫墓时总免不了要燃放一些烟花鞭炮,有的甚至比高低、赛气魄,看谁的烟花鞭炮放得多、冲得高、响得久。在城区公墓山造成空气和噪音污染,而在农村墓地,往往杂草丛生,树林繁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对消防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三是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成群结队的扫墓人,带上贡果、食品、矿泉水、易拉罐、塑料袋等七七八八的东西,食用或祭奠之后,随手乱扔,铺天盖地,对环境卫生整治造成不小压力。

根治这些脏乱差问题,不是没有办法的。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明意识。要知道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只要人人树公德,个个讲文明,社会风气和生存环境就会清朗明净。其次,各级政府可同时出台一些管理机制和乡规民约,来制约不文明行为。人都有面子,不想挨批评,不想被处罚,久而久之,那些不文明的人和事就会渐渐地销声匿迹。其实,最主要的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祭奠先人,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在心里祭奠,在心里真正为逝去的亲人留下一席之地。比如写祭文、赋诗联等形式,都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彭强辉)

祭祖作文600字 第11篇

腊月三十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姥姥家也不例外,只是比城里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祭祖。姥爷、姥姥都为这件事早早地起来忙活着。

姥爷从柜子里拿出一卷卷得很宽很厚很工整的纸,打开来挂在厨房的后墙上。纸上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姥爷告诉我,上面写的都是郝氏家族已故人的名字。今天也让他们回家过个年。纸的下方摆了一张桌子,这就是供桌,上面摆了五朵既漂亮又鲜艳的供花。靠近供花的地方摆了五个小吃碟,里边分别装着糖、桔子、苹果、烟和糕点。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手已经伸向了糖碟,还没拿到就被姥姥拉了回来:“别动,桌子上的东西可不能吃,这些都是供品。”姥爷拿出一瓶好酒分别倒在供桌上的两个高脚杯里,同时又放上了两盒烟。桌子上还有馒头、一对鱼、一对神虫。这些东西都是用面做的,可精致了。

这时候,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的妈妈和二姨又把装满了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的五个碗,五双筷子摆在了桌子上。其实,最醒目的还是摆在供桌上那对枣红色的大香炉,做工很精致。它们是用来烧香的。只见姥爷拿了一些烧纸在供桌前点燃后,磕了三个头,我们也紧随其后,这就是祭祖。

祭祖的规矩很多也很麻烦,但是,在城里是很难见到的。所以我喜欢在姥姥家过年,特有意思。

祭祖作文600字 第12篇

清明节的早上一起来便知道今天的使命!毫无疑问,拜祖坟,扫祖墓。也罢,餐毕便随着爷爷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我出生的地方。顺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触动了!一路都有卖所谓“金元宝”“银元宝”“纸钱”……之类的。森白的阳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衬出另类的光华~来往的路人皆是提着这类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纳魂。

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路上的寒风,呼呼作响,刺骨的冰冷却也不觉得什么。到了之后,站在那颠簸的田路上,望着墨翠的大山,我顿时心生旷达……那在学校的苦闷霎时化解了去。不过在我往前走了几步后,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从坟山飘来的浓烟令人作呕,那都是烧纸制品的味道……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这样的事被父亲称作“习俗”。我硬着头皮冲进人群中时,彻彻底底的无语了:漫天飞舞的纸烬,弥漫不散的浓烟,扑面而来的热浪,缠绕耳边的聒噪……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痛苦!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来,在人群外边,手提着时刻陪伴着我的水瓶四处晃悠,欣赏这大山。至于那祭祖大军,饶了我吧!那样的环境我会当场晕掉的……

回家后,我唯一的感觉便是,晕啊。这样的活动也叫做缅怀先祖?烧烧纸钱,拜拜坟?祭祖的祭字含义恐怕不仅仅如此简单,或许不必要弄得这样烟尘抖乱,又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其实,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扫墓,回想先祖曾经的辉煌对后人有何影响?也许,坟座落在那,对我们后人的要求并不是烧纸钱,而是深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这片大地上,只不过现在累了,想要长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颗尊敬的心,足矣……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面对着祖坟,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儿洗涤!

祭祖作文600字 第13篇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4月4日,人们都会早早的起床,到祖先的坟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为清明节学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妈妈去了陶山。

清明节想去叫辆出租车都有点困难,好不容易才拦住了一辆出租车,我们刚把大姨接了过来,出租车就一轰油门,朝陶山奔去。车窗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车特别的多,离陶山已经不远了,可是最不愿意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堵车了。司机见势不妙,赶紧调转车头朝马屿那边的高速公路开去。一路上,司机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还想把我们赶下车去。高速公路也开始堵车了,我们只好拐进了老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外公家。

舅舅、舅妈还有弟弟都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锄头、镰刀这些缺一不可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出发了。

这是,天空又开始了哭泣,一颗颗泪珠滚落下来,我不禁想到了诗人杜甫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说不定呀是老天爷为了替杜甫圆这个谎才每年清明都下雨。按照现在的天气,想要步行走到那里是不太可能的。三轮车立即骑到了山脚下,我过去一看,呀!外婆的坟墓都快不见了。旁边杂草丛生,都快把坟墓给淹没了。舅舅的锄头马上起了作用,杂草被一一斩除。其实我知道,这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花很多力气,有些草上还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草锄完了,花早就已经买好了,最后我把花篮摆在了坟头。走的时候我又看了眼坟墓,现在的人已经不再那么迷信,不会乱烧纸钱使大山上发生火灾,只要送上鲜花和祝福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