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1篇

(李雨澄)

提及苏轼,人们会想到他所留下的壮丽诗词,以及他曲折的人生,他将那曲折艰难的人生,别人眼中的苟且,活出了独属于他苏轼的精彩。

跟很多诗人一样,他进京应试,因文采出众,初露锋芒。在古主考官欧阳修的极力举赞下,名动京师,获得了赏识,而苏轼的未来,似乎也应一片光明。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迎来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朝廷上的政局有了新旧两派,新派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而苏轼偏于旧党。在元丰二年,发生了大事,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苏轼,奏苏轼的谢恩上表中,用暗讥讽朝政,后又用他大量的诗文为证,使他被关押了一百多天之久,史称“乌台诗案”。而后被释放了的他,被贬至黄州,而在那儿,他终明白了自己虽才华横溢,但却少有自知之明。他在那儿成就了苏东坡,而他的自省,也使他在真正意义上有了一次脱胎换骨。像他一样才华横溢的人也不少,可又有多少人能如他一般呢?被贬后并无完全心灰意冷,他修起了“东坡”,品起了美食,过起了生活,赏起了月色。

他人生也并非一沉不起,但却很快又一落千丈,他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当他见西湖长期无疏浚,泥草杂混后,进行了修筑改造,长堤贯通西湖,一片生机盎然。明明已经不富裕却仍那样热心,明明可以无视却出以援手,像苏轼这样品德高尚的人又有多少?之后,他又被贬至儋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惩罚,而苏轼那时已不年轻。可当他见了儋州的落后与破败后,却开凿水井,改善当地人生活,开办学堂,传授他毕生所学,对当时更对后世影响渊远。

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里,我看见了,他饱经世事后内心沉稳,凡事皆淡泊的宁静平和;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里,我看见了他恰逢中秋,却无法团圆的无尽寂寞与悲凉,凄冷皎洁的月光下,苏轼心中的思念,皆化为普天之下对相遇和离别的人们的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我也看见了他在漫漫人生中,面对不断的打压下,逆风前行,不忘初心的身影。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2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那场漫天的雨幕中,你欣然落下此句,竟概括了历史长流中你的身影。

小时候曾去过一次杭州,在某知名餐馆吃了一道名为“东坡肉”的佳肴,那时颇感熟悉,长大吟诵唐诗宋词时,才发现竟与苏轼有关。东坡肉的美味让我对苏轼有了更多好奇,对于这位“美食代言人”的经历更为了解。

久远的历史中你留下一壶酒一道美食一腔热血潇洒独行于那苍茫人世,官场沉浮竟是常态。我没有,也做不到如你一般豁达。望着《苏轼传》,我感概万千。“问汝平身何功名,黄州惠州儋州。”你苦笑着自嘲的神情仿佛穿过历史长流回放在我眼前。然而惆怅过后你依然将被贬,流放当做一次旅程,安之,乐之。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如何躲避风雨,而是如何在风雨交加中翩翩起舞。你于是手持竹杖,脚踏草鞋,平生都付与一蓑烟雨之中,蓦然回首,风吹雨打零落处,早已无风无雨也未晴,太多挫折造就了你此刻的心境,无悲,亦无喜。你怎会不曾想过脱离红尘,奈何奸人没有心,你既已影落人间,他们便不肯让你轻易离去,尘埃,终是随风沾染了你。漠漠风尘路,你无奈,却也无力摆脱命运的枷锁。

于是你甘愿戴着命运的镣铐,以清为欢,四海为家。走过山穷水尽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历遍山河,淡然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流传千古。也许是你忽忆那场穿透竹林的滂沱大雨,也许是你想起那时在烟雨中踽踽独行的你的身影,也许你终于又吟“一簇烟雨任平生”那一句。

看淡,所以人间值得。你既然不能修齐治平,那便苦中作乐。被贬黄州,笑侃“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在潮湿多灾的惠州,你又寻好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你一生起起落落,却早已悟出真谛,朦胧江南细雨下,你的身影悠闲穿过竹林,再吟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3篇

苏轼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实他就是豪杰。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曾经稚嫩的脸上刻满时间的历练,只有那凌厉的眼神不曾改变,只是那跃于纸上的豪气化为一手的力量,为天下苍生造福,成为他唯一的信念。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为之一振。苏轼,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爱戴,仕途的辉煌,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苏轼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再亮的光环也被“乌台诗案”吞噬,他被一贬再贬,经不起这般折腾,也经不起落差的打击,苏轼怕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出言不逊遇上巧言令色,当苏轼遇到小人,苏轼被抛弃了,如离群的鸿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惊恐不安,心如死水,荡不起一点涟漪,于是,郁闷中的苏轼折射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随着朝代颠覆,他仅成为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郁闷,那世间只多了一只蜉蝣。可是,苏轼却以其豁达成就了永远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苏轼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将三州江土改姓苏。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实乃“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平凡的伟大。

苏轼一生,心境三变,人生三转。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4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此犷野豪放的词,大概只有苏轼才能写出这种味道。人人只知他豁达洒脱,豪情万丈,却从未见过他深情温柔的一面。

幽幽的小路向深处蜿蜒,我不知身在何处,四周雾蒙蒙的,顺着小路走下来,尽头是一个破败的小木屋,房檐四周挂着白色的陵帐,屋内隐隐有哭声传来,我向屋里走去,只见一位穿着白衣,脚踏木鞋的高大男子坐在床边,呆呆地望着前方,脸上满是悲痛深沉之色。突然他起身向门外走去,我跟随着他,他摇摇晃晃的走出去。走向山间树林,正当我想伸手扶住他时,他却顿住了,我绕过他向前看去,只见一块木板上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字“亡妻王弗之墓”,我便明白为什么他满面沉痛。

只见苏轼蹲下身抚摸着木碑,口中喃喃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昨晚,我竟梦到你了,你还和以前一样,总是在静静的听我说话,温柔鼓励我。十年了!”一语尽了他便哈哈大笑起来,笑的张扬,笑的疯狂,笑的悲切,转眼泪已千行,我想,风雨十载,夜来幽梦,他应有无数话想对妻子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以至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他起身向远方走去,渐渐消失在远方……

场景忽变,我又看到他穿一袭米色长袍,微微卷起袖子,坐在如水的夜光下,抬头仰望碧玉般的月亮,轻酌一杯酒,飘飘欲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伸手举着酒杯向月亮敬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饮酒,望向月亮,眼中满是对亲人的思念。却只是一杯一杯饮酒。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愿这一生的梦,像苏轼一样,做的轰轰烈烈,无愧于内心,无愧于天地!

他,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他,有情有义,却情路坎坷;他,刚正不阿,却命途多舛。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首华美壮丽的诗篇!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5篇

(刘嘉蕴)

苏轼其人,据林语堂先生评价,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在我心中,苏轼不是一人,而是两人——苏子瞻和苏东坡两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苏轼。

苏子瞻:少年出仕,中央中的政治家

作为一个受父亲苏洵严格教育的神童,每日固然有父亲为他准备的任务。小时候苏洵监督苏轼读书的情景到晚年仍记得那时候的情景,在《夜梦》诗中曾记“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他《春秋》余,今乃粗及恒庄初。”父亲的严格教育给他的出仕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果不其然,他和他弟弟苏辙中了科举,那时他21岁,他弟弟19岁,古语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谓是少年成才。

苏轼作为一个对国家有追求的人,他苏子瞻的前半生可以用《大学》中一句话来概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前半生于中央为北宋寻找一条富国强兵之路,不期却被卷入了一场改革——王安石变法。他父亲曾写《名二子说》评价苏轼“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而正是他这种不外饰的性格让他搅入了这一滩浑水之中。他对于一个人该骂就骂,要批就批,口无遮拦,这让他成为了革新派群起攻之的对象,无论他在哪里,他总是热点。

作为一个文人兼政治家,被群起攻之时诗词总会惹出点麻烦,革新派的几个小人李定,舒亶借着几句诗词加上他们的歪曲事实的几句解释制造了一场冤狱——乌台诗案,接着他就来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地方——黄州。

苏东坡:中年蜕变,地方上的文学家

经过了乌台诗案的一番洗礼,他的那一颗躁动之心早已平息下来。在黄州他由苏子瞻蜕变为苏东坡,都说“词穷而后工”他也不例外,由政坛上的一位知名人物,变为了一个普通的文人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与散文。他也曾在迷茫和与无助中度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最后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他初到黄州的心境。

黄州一贬,让苏东坡看透了官场的是是非非,老年时写《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次贬谪也让苏东坡看开了,对于仕途的各种不顺,他以阔达之心来面对,活成了一个乐天派,活成了一个自在的文学家。

大雨中,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回顾自己一生的,是苏东坡,不是苏子瞻;在江边,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淡泊名利的,是苏东坡,不是苏子瞻;游赤壁,感慨“人生如梦,一杯还酹江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是苏东坡,不是苏子瞻。苏子瞻活成了苏东坡,更由一位政治家变为一位文人,活的更加逍遥自在,更加乐观阔达,更加活出了自己的个性。

苏轼:老年豁达,人民心中的伟人

他在黄州之后虽被召回,却因“一肚皮不合时宜”与旧党内另一股势力不和,不久又因宋哲宗重用--,被一贬再贬,最终贬到了儋州这一处,而在这里他由苏东坡再一次蜕变为苏轼,完成了他最终的合体,他以乐观豁达的心坚强的在海南活了下来,以生活中的乐趣掩盖了种种苦难。写诗,做教育,活的超脱,在常州时以一位超脱者,溘然而逝,时年65岁。

很多人都会说苏轼不就是苏子瞻,苏东坡吗?但在我眼中苏轼不是苏子瞻、苏东坡,而是两者相加才得到的。林语堂老先生曾说“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亲切的微笑”他以苏东坡这个名字为主语在我看来并非是随口一说。以苏东坡为主语,正因苏轼在黄州的那种觉悟,那种平易近人是他的特点,而不是如苏子瞻那般有政治色彩。

苏轼的一生是留给我们细细品味的,是他留给了我们他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苏轼记忆的万古不朽之处。

苏轼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是永恒的,他永远会在中国文化的星河中川流不息,熠熠生辉。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6篇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这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期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但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明白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7篇

集光芒于一身的文坛巨星

邓姝玥

苏东坡,宛如文坛上的一颗星,政治上的一朵云,虽过去千年,但仍在人们心中铭记。苏东坡的传奇一生中,他的潇洒与认真劲儿让我难以忘怀。

苏东坡作为文学家,留给后人太多诗词。然而,他真正热爱的,则是写作背后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炎炎烈日,大地仿佛没了精神。在一片竹林中,苏东坡惬意地躺在竹椅上,听着蝉鸣,看着翠竹。政务等一切工作都被他抛在脑后,他仰望蓝天,尽情享受着生活带给他的这份宁静。闲暇之时,他便和好友游山玩水,累了喝杯酒,提笔作诗,一醉方休。即便后来流放惠州,他也过着潇洒的生活。酿酒、作诗、作画成了他生活的主要部分。有时心血来潮,他也会炼丹、静坐,修身养性。不论居住地点,不论居住环境,他始终是那个潇洒快乐的苏东坡,那个让人仰之弥高的文坛巨星。是啊,生活是自己的,过快乐的生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被外界所干扰,潇洒地活着,又有何不可呢?

在生活中,苏东坡自由、潇洒。在政治上,他却没了生活中的潇洒,取而代之的是办事认真和对百姓的关怀。

众所周知,杭州可谓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百姓。为西湖造堤、疏通西湖水、上奏请求供粮,这都是他对杭州作出的巨大贡献。发洪水了,当其他官吏游手好闲时,他已冲在救济第一线。在他看来,救济不如预防,于是他多次上奏请求朝廷供粮,预防饥荒。当他修好一座堤,当他多借来一石粮,他都由衷地高兴。这种高兴源自他关爱百姓、造福百姓的一颗红心,这种高兴比他自身享乐的高兴更长久,更有价值。

皇太后掌权期间,对他百般恩宠,封他为“翰林学士”,起草圣旨。他在朝廷也踏实工作,不骄不躁,让皇太后对他更为信赖。他的办事效率也极高,白天其他官吏做事时,他就闲谈休息,晚上夜深人静时,他不用一会儿就能把政务办完。晚上工作不值得提倡,但他办事的高效在繁忙的初中学习中值得学习。

一一0一年,苏东坡逝世,一颗巨星从文坛陨落。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的快乐潇洒和认真劲儿,是万古不朽的。他的潇洒让我叹服,他的认真高效值得我学习,这就是集光芒于一身的苏东坡。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8篇

我心中的苏东坡的作文篇一:

苏轼这位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用它短暂而又漫长的64年为后人留下无数名作。他虽然没有获得“诗仙”“师圣”这样的美称,但是他却是中国文学艺术上罕见的全才。

他一生的命运十分曲折,虽然拥有满肚子的才华却无处施展,朝廷对他的‘戏弄’,曾多次被召回朝,但又多次被贬他乡。他还遇到了更阴险的人,企图祸害他,可怜的苏轼因此在牢房中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就丢了性命,还好赵匡胤的国策保住了他的脑袋。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现在想一想一家中有三位获得同一高等称呼,那我们一定十分兴奋,我想:能获此殊名一定不是简单人物,他们一定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他们一定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他们一定是后人所崇敬所欣赏的诗人、词人。就说苏轼,他的《水调歌头》是众所周知的一首名词,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换个角度看,苏轼被贬杭州未尝不是件好事,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他在杭州所写的。

苏轼在散文、诗、词、书法上都有极高的声望,例如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更是出人头地,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我想: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苏轼这个“全才”可不是浪得虚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等。

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忠心报国的人,他在经历无数次朝廷对他的打击后还能一心向着朝廷,想要报效祖国、为国立功,他的这一愿望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雕狼。”表现出苏轼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心思。

虽然苏轼已经去逝很久很久了,但是我相信他永远是北宋时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并且光芒从未减弱一直闪耀至今还会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光辉下去。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9篇

无数条光线从百叶的罅隙间照射进来,将被子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几何图形,拉开卷帘,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映入眼帘。它们在风中静立着,还有??外婆劳作的身影,穿梭在金黄中,被金黄的大浪所掩盖。

劳动时的外婆是金黄色的

一片金灿灿的油菜田,那是外婆辛勤耕耘的成果。瞧:外婆背着竹筐在层层金黄的巨浪中移动,一阵微风吹来,油菜花仿佛在微笑,在跳舞,在歌唱,那是它们对外婆的礼赞。看着外婆那利索的动作,她寂寞的心灵在劳动时才是快乐的,,她曾经说过,她的一生离不开劳动,每年的油菜花开季节是她最开心的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对外婆最好的赞颂。望着远处在油菜花田的外婆,她是那么渺小,然而又是那么耀眼,仿佛一块金光熠熠的金子,永远闪耀在我心中!

讲故事时的外婆是天蓝色的

小时候外婆喜欢在庭院里给我讲故事,外婆坐在摇椅上,我则乖乖地坐在她腿上,她摇晃着身子,我也跟着摇晃,仿佛乘着小船置身于蓝天大海间,那么惬意,她轻轻握着我的手,指着院里的花花草草,一边在我耳边说着委婉动听的故事,嘴里还不停地叫着“乖囡囡”。望着外婆,脸上是岁月辗过的痕迹,但都在无意间舒展开了,流露出一种孩提般的天真,抬头仰望蓝天,一片蔚蓝,那么纯洁,那么无暇...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10篇

(邓奕晨)

余光中曾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作文吧恐怕太严肃;而苏轼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词人,从小到大我们都诵读着他的作品。而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我不禁思考:苏东坡是在哪里诞生的呢?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一带,自从那个名轼的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之时,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伟大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苏轼就在此出生,然而苏东坡呢?

我想,是在黄州。

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这一生并不平步青云,因遭小人挤兑,先后贬至这三地。若由后人评说,在京时,苏轼官至翰林学士;在杭州时,苏轼修筑苏堤,造福千秋万代。然而,这其中只是作为政治家的苏轼,那个年少气盛的,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苏轼。到了黄州,他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告别了那个清狂的自己,正如余秋雨所说,他变得成熟了。他仍有着甘愿为人民奉献一切的伟大精神,只是终于在数十年的颠簸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变得平静,贴近自然。他抚平棱棱角角,但他身上的倔强与不为所谓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是深入骨髓的。他开始真正走进人群,开始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故事。他的诗中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因此更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向黄州走来,从神坛上走来,而黄州给了他休养的时间,抚愈了他已经太疲惫的心灵。人们的笑脸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为他打开了新的窗口,新的世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他开始从一种闲适而随遇而安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也会风趣中带着遗憾的自嘲“闲人”。那些渴望辅佐圣上,治理国家的梦想被封存在心灵的最隐蔽的角落中,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个独属于年轻的梦的碎片。

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从容,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生机,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痛,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放荡,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回首与感慨,我们在文字中徜徉,感悟人生的启示与希望。这些文字穿越千百年历史的洪流,依旧熠熠生辉给予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力量与进取乐观的心态,带着文化的温度,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苏东坡。

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也最伟大的苏东坡。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11篇

张禹涵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

他写西湖之后,别人不用再描写西湖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他写过明月之后,别就不用再写月亮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写过赤壁之后,武赤壁的名声就被文赤壁超过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写过庐山之后,人们都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写过岭南之后,从此岭南变得不再蛮荒而适合居住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写过猪肉之后,猪肉不再是比牛羊肉低端的美食了——火候足时他自美他到过杭州,杭州百姓认为他就是杭州的苏轼。他到过黄州,黄州百姓认为他就是黄州的苏轼。他到过惠州,惠州百姓就认为他是惠州的苏轼。他到过海南,海南就出了第一个进士。

这悠长的时间这浩大的江面,未说完的一切千言万语都做云烟,这一梦的开端这半生的辗转,随美酒的饮完只谈风月不问从前,这一宵高歌醉卧高山流水才是眷恋。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下派到杭州做通判。然后到密州任太守,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

这明月缺又圆这江水到天边,这世事多变迁沧海桑田都做诗篇,这一曲唱几遍这小舟未搁浅,这一时的酣梦枕着衣袖更似神仙,这一生归去无晴也无风雨便是心愿。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被贬黄州。

这久远的悲欢这沧海的变换,这流年催白发千丝万缕都已难辨,这一般的疯癫这一宿的未眠,纵流转过多年仍会记得此间欢颜。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

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舟悠悠水中摇,随它天涯海角,一枕一梦一觉,露水打湿眼角眉梢,愿醒来还未破晓,再偷得浮生半宵,如此便好…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第12篇

我心目中的名人有很多很多,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也许就是小林浩了吧。

在我看来,二年级的小孩子都是很开心的度过了每一天,作业不多,有许许多多的空闲时间,但是天公不作美,总是要在二年级小孩子的心上,留下惨痛的一笔,有的,还为此丧命。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与平常一样,小林浩和他的伙伴们正在学校里学习。突然,地震山摇,地震!小林浩慢慢的爬,爬出来了,身上一点伤都没有。后来听到后面有个小女生在无力的呼救,他又回去了,把那个小女生背了出来。但他没有就此停止,他回去又背了另一个男生,乐此不疲的救人着。

好人有好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小林浩与姚明一起登场,风光了一把。

但是,好事的到来总是面临着更坏的事情。

有人竟然说小林浩的事迹是假的!并说,校长所称的小林浩把老师都背出来了怎么可能!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竟然背动了大他几倍的老师!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后来,校长又说没有,这就是做贼心虚嘛!可是小林浩没有因为这个就放弃他成名的梦想。

他拍摄了许多的电影,他与名人一起登场,一起参加公益事业,并呼吁大家都一起来做公益事业,要关心那些衣不蔽体,生活不如意的人。并在2009年成立了林浩工作社。

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一脸无所谓的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其实不然,因为要救同学,小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可他却依然一脸无所谓。

请记住他,一个小男孩,虽然生命历经坎坷,但总是充满着阳光。面对困难,他能一笑而过。面对痛苦,他能够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那就是他,一个二年级的小班长——林浩。

12、我家乡的名人_种稻高手写人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有一位种稻高手——奶奶,她平时衣着十分简朴,满是皱纹的脸总之挂着慈祥的笑脸。

刘奶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田里,忙着照顾她的水稻。她手里拿着镰刀和麻袋把不能继续生长的水稻割去。刘奶奶的水稻每一穗都颗粒饱满,比村里任何人种的水稻都长的好,刘奶奶的水稻和别人同时播种,可却比别人早收割,并且那丰收的水稻十分饱满,就像使用胶水站上去似的,个个金黄饱满。村里的人,都问过她是怎么中的这么好的,而她总是对他们说:“只要你们把它相对亲生孩子一样就行了。”

有一次,我在田边玩耍时,正好碰见了刘奶奶在照顾她的水稻。我脱下鞋子,兴冲冲的跑到田里。我很有礼貌的喊道:“刘奶奶,又来照顾您的‘宝贝’呀!”刘奶奶见到我十分的高心说道:“好几天都不见你到俺家玩了,我不是闲的慌吗。”我说:“那我来帮你照顾水稻吧!”刘奶奶一听我要帮她照顾水稻特别开心的说:“好呀,俺正好缺个帮手呢!哦,对了,你走的时候要小心,要是不小心踩到水稻的根它会生气的。”我甚是觉得好笑,为什么水稻会生气,它又不是人。刘奶奶又说:“每一种生物的有感情,俺天天都来照顾她,它们才高兴,它们一高兴自然就长得好。”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便按照她的指意蹑手蹑脚的走到她跟前,见她忙得热火朝天,我便好奇地问:“刘奶奶,您在干嘛?”刘奶奶见我不懂这事就耐心的跟我讲解:“俺在休除出一些‘枯死’的苗子,这些苗子虽然不能发芽生长,但是能吸收养份,这样一来其他的水稻吸收的养份就变少了。”刘奶奶津津有味的说着,不知不觉中,刘奶奶的袋子里已经装满了所有的“坏苗子”。只见田里的水稻正享受着土地的滋润,光的爱抚。

我真佩服我们村的种稻高手——刘奶奶。

13、欣赏_学习名人精神的作文700字

终于,我感受到古代历史名人所带给我的精神动力,让我陶醉其中,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我、鞭策着我,让我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岳飞的精忠报国,是我最欣赏的精神之一。岳飞,众所周知的抗金英雄,在抗金旅途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郾城大败金军,几乎收复了中原大地一半的土地,最终却因为当代的宋帝和秦桧的原因,功亏一篑,最终抗金事业失败,并被“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了,秦桧也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我欣赏岳飞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概和雄壮。让人不禁油然有了一种对他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他的爱国情怀,他对祖国的热爱,他对国家和人民所寄的情怀,让我忍不住陶醉其中,对他产生了油然的敬佩之情。

不仅是中国人,我对外国的名人也十分让我欣赏。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的著名作家,他时刻都把俄国人民的安危置于人民之上,时时刻刻,都想要引领俄罗斯人民走向胜利。1857年,列夫.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重重矛盾,但是他却找不到消灭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他作为俄国一名世袭公爵,先试图给自己的领土进行改革,又试图给俄罗斯人民带去改革。最后只身一人离开自己的世袭领地,在一个小火车站去世了。作为一个贵族,却能把下层人民的生活置上,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值得我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