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_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2篇

教育案例与各案研究报告在写法上容易混淆,现将两者的区别阐释如下:

(一)内涵不同

教育案例是通过对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追踪调研、阐明特征、阐明原因、揭示规律。

从研究对象看,案例指的是一个个体,而个案研究指的是特定的个体,这个个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从研究的方法讲,案例注重描写法、寓意法,而个案研究注重跟踪法、归纳法;从研究的时间看,案例是以一个人、一件事情为对象,时间相对要短,个案研究是对特定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单位、地区)较长时间的跟踪调研,研究周期较长。

(二)研究步骤不同

教育案例是围绕中心人物、事件经反复提炼而成为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的过程是:一是确定对象,二是搜集资料,三是分析诊断,四是揭示规律,五是写出报告。

(三)结构不同

教育案例有案题、案情、案析三部分组成。个案研究报告有五部分组成:一是个案件简介,二是个案诊断,三是个案矫正,四是结果与分析,五是讨论。

(四)写法不同

教育案例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力求生动、形象、感人;个案研究报告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3篇

向君红

(布尔津县布尔津镇初级中学)

似乎在每一个班都有“问题学生”,这是班主任和我们这些任课老师在课堂中头疼的事之一。以下是我对“问题学生”的一些感受:

一、“问题学生”的特征

(1)上课爱迟到,不遵守课堂纪律;(2)作业要么不做也不交,要么就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作业质量很差;(3)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老师的教导有的甚至还顶嘴,好像老师不应该管他。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4篇

只要一提八(9)班的小芳(化名),老师都知道,班里的男生都听她的,怕她。小学就是有名的“女老大”,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不仅吃泡泡糖,还和后面的`学生说话、做小动作,让她坐好,她还犟了起来,最后我让她去班主任那里,她把笔一扔说:“去就去,有什么不敢的”,在班主任的说服下,自己认识到错误了但不好意思给我道歉,第二天我上课时电子白板打不开,她主动上来帮我打开。我又给了她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事后她悄悄地在我桌子上放了一份保证书,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向老师,在你的课上我表现得非常不好,对此我感到非常的歉意,这是我反省后向你写出的第一份保证书,也是最后一份,以后无论我的心情好坏都会按时进班上课。我是一个好强的人,被别人批评会很难过,所以希望老师能多多鼓励我,那样我才能好好学习。我说的话会做到,请老师放心。”

小强(化名)是八(10)班最难管的“问题学生”之一。有一天课上他可爱说话了,当我第三次提醒他坐好时,他居然还顶嘴,我让他去找班主任,他边走嘴里边嘀咕着。事后,我才知道他那天手机丢了心情不好。由于新班主任也处理不了这件事,最后我让他去德育处,他居然还威胁我。平时他是调皮也会说点脏话,但从来没有想到他还会威胁人,真的让我害怕,并不是害怕他对我的威胁,而是担心这个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该怎么办!

三、“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

从我工作的这几年里发现,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来自于单亲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的家庭或是留守儿童。作为教师可能都不想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但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就是会遇到,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学生呢,是他们自己想成为这样子的吗,不,不是,他们还小,他们还不懂得事理,还需要更多的人来指引他们,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去理解、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