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输液室; 护理; 不良事件

门诊输液室工作繁忙、紧张、琐碎,节奏快,患者流动量大,环境嘈杂,操作重复性强,因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机会多。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认真分析每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一次重要措施[2]。本研究分析2012年1-12月某三级妇幼保健医院输液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2012年度某三级妇幼保健医院输液室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29起,共涉及18名护士。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输液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不良事件分类情况,详见表1。工作年限在5年内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19起,占;6~10年护士5起,占;11~20年护士4起,占;20年以上护士仅1起,占。

3 讨论

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 是因为违反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所致,其中以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最为常见。其中用药错误占第1位(),主要是儿童输液药物的规格、剂量有误。如氨溴索30 mg(100 ml)一瓶,儿童仅用15 mg(50 ml),而配药护士没有抽出一半药液;是配好的药物未在瓶签上注明姓名、药物或是记录笔误,(如头孢西丁写头孢他定,50 ml写100 ml等),这类事件往往经他人发现,未造成不良后果。其他还有同名同姓的患者输错了药物,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未做过敏试验就直接输入等。

护理人员思想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简化工作流程,对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力不够,这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着急、烦躁、过分自信的心理状态,惯性思维以及片段性思考问题的思维状态均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3]。还有年轻护士的临床知识不足或技术能力不够,也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管理因素 (1)护理工作流程不合理。(2)护士长督查力度不够。(3)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员不足可导致临床护理工作忙乱的状态,减少护士工作中思考的时间,从而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4)护理排班不够弹性化。急诊输液室的特点就是无规律性,可能会突然出现输液高峰期,致护理人员不足出现排队现象,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5)教育与培训。当事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分布以低年资护士为主,这说明护士的工作年限短,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而导致临床工作能力、判断力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4]。(6)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不过硬。特别对于个别肥胖、脱水的患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

护患沟通不到位 护理人员没有重视护患沟通,如安全管理类事件中拔针时误伤小儿(),是由于拔针前未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没有指导家长协助固定小儿的头部,小儿挣扎过剧,导致拔针时误划伤小儿头皮皮肤,给患儿带来伤害。

患者因素 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依从性差。

其他因素 主要包括冬春季输液高峰期患者等候输液时间过久及器械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还有发生偷盗事件等。

对策

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护理管理者不仅要靠规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控制、监督,重点是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表彰工作成绩、激发爱岗敬业精神和增加团队凝聚力[5]。开展人文关怀,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里,会使这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准确,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每位护士的特长以及性格特点,合理安排,使每位护士都能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并使其在工作中体现到价值,感受到快乐[6]。

规范输液流程,采用电子叫号系统,设立专职接诊护士,使输液有序,避免出现同名同姓输错药物情况发生。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是患者安全的最好保障,管理者不能因为节约成本就缩减护士编制,应有科学的管理思路,按要求配置护士。护士长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配。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层次管理使用护士,以保证充分发挥出每位护士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用。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5月8日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中报告,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中有1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受到损害[7]。可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但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使护理风险事件减少或避免。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实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职业素养,加强其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理质量。对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伦理道德、法律以及护理风险意识培训,加强行为规范和自我监督,使他们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起到质量把关的技术指导作用[8]。

开展技术练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冬季门诊输液时,由于室外温度降低,寒冷刺激会使患者的体表静脉收缩,充盈度明显降低,静脉变得很细甚至看不见,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不便,使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增加患者的痛苦[9]。那么这就要护理人员更要练好基本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尤其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年龄参差不齐,病种多,病情多变,对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及不安全因素,患者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候诊,就诊,收费,检验,取药等环节,最后身心俱疲,易把不满情绪发泄在输液室护士身上,引起护患纠纷[10]。因此,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及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和感受,及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让患者满意。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11],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急诊输液室这样一个复杂、高压的环境里,护理人员缺乏护理风险意识,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直接因素[12]。通过对护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同时规范工作流程,重视护患沟通,合理的人员配置、改革排班模式,按需弹性排班,都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促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

[2]梁梅菊,张兰兰.327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70-71.

[3]韩金红,韩金香,马新翠.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的质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96-98.

[4]苏娜.56起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83-85.

[5]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6]朱凤溪.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应对[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85-87.

[7]王芳,叶志泓,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4.

[8]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122-123.

[9]孙桂玲,姜波,李玲.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76-77.

[10]李希,丁丽华.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20-121.

[11]赵利娣.护理缺陷134例的分析和对策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7A):71-72.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2篇

关键词:PDCA管理模式 护理不良事件 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0 文献标识码:A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伤害,即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压疮、坠床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共分四级。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表现为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为充分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事故此类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2]。PDCA为管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即依据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四个阶段实施循环管理。有研究显示,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4]。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溧阳市中医医院自2016年1月开始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溧阳市中医医院上报的42例o理不良事件,应用PDCA管理模式,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精细管理和动态监管,统计比较实施前后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医院共有护士长17人,年龄24-41岁,平均(±)岁。开展PDCA管理模式期间,护士长人员未发生较大的变动,2016年总护理人次18768次,护理不良事件4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方法

计划

护理部针对不良事件组织召开护理讨论会,将护理不良事件经过还原,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针对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改进措施。经分析发现护士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慎独精神及责任心等基本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护士基本素质的体现。然而护士的基本素质与护理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相关。

实施

第一,改变以往“重形式、重结果,轻落实、轻过程”护理管理模式。第二,针对每个事件从节点、制度、流程等方面落实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并监管其具体实施。实施前与护士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改进措施落地有声。第三,组织全院护士对当月事件具体整改措施的学习、培训与考核,并按照计划完成改进内容。第四,制定应急预案,对于突发意外事件,按应急预案的流程实施,并定期组织演练,使临床护士熟练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能及时正确地应对突发事件,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检查

对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效果进行重点检查:一是系统缺陷检查。每周对现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及时发现现有制度在临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二是个体检查。重点督查对象为新入院三年内护士或转科三月内的护士,主要检查内容为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及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处理

处理阶段是PDCA 循环的关键阶段,是对PDCA管理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当月护理部对各个病区上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整改的事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同时每季度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院范围内的汇总、分析,并组织召开护理管理部门的会议,分析其原因,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从实施、流程及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的关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2]。

评价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护理不良事件表单,汇总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分级情况,统计其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3篇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简讯上将不良事件不记名传达,达到全员学习、共同改进的目的

护理部对病区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原因分析,防范类似事件发生

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对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制定整体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重大事件立即上报

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采取一切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4篇

本着“非惩罚性”原则,要求事发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1.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或阻止不良行为,并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立即报告医师,及时纠正不良事件所致影响,尽可能地将危害降到最小,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妥善保管有关的原始资料及物品,并按规定封存,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按规定对现场的物品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3.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土长,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严重不良事件(I~Ⅳ级)在6h内上报,一般不良事件(V~Ⅶ级)要求在24~48h上报护理部,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

4.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应当认真分析原因,护士长应于1周内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其原因及性质进行分析讨论,制订防范及改进措施,并在“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5.鼓励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于主动上报的科室,根据事件的情节、性质、对患者造成的后果酌情免于或减轻处罚。对于隐瞒不报的科室,经查实后加重处罚。

6.科室护士长每个月统计分析、讲评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有分享价值的案例及时上报。对于上报护理安全潜在隐患的科室,护理部可根据具体情况奖励护理质量评分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5篇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和科领导。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7)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土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1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缺陷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0)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11)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6篇

一、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告护士长,科室在24小时内汇报护理部,若发生严重事故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及医务科。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应组织本病房、本科或院内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事情经过及讨论结果详细填写在登记表中及时报护理部。

四、与护理不良事件有关的各种文书资料、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六、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不良事件,如发现有隐瞒不报则从严处理。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7篇

护理部核实各科室上报的材料后,由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定性评级,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科室。凡经评议后属于护理过失事件的应根据事件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定级。

医德医风事件根据情况另行评定。定级标准如下

Ⅶ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Ⅵ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Ⅴ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须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Ⅳ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须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Ⅲ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须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Ⅱ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Ⅰ级:死亡。

2022护理不良事件范文 第8篇

【关键词】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的护理差错或事故。作为护理人员从内心来说都不希望有事故发生,就护理不良事件的本质属性看,也是具有可防性和可控性的。只要了解和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就能有效减少和预防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我院从2012年起成立了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采用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方式予以管理。根据我院通报的2012年~2013年的153例护理不良事件,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源自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印发的2012年、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统计表,2012年~2013年各护理部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53例。

2.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分类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计算百分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分类结果

(1)按类型分类:15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27例,占比;护患交流障碍,告知不足25例,占比;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1例,占比;交接班清点物品时只签字,不清点19例,占比;配液后无签名、日期、时间13例,占比;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12例,占比;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8例,占比;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镇静药服药到口6例,占比;跌倒6例,占比;坠床5例,占比;泄漏患者隐私4例,占比;配液时将配液时间写错,与实际时间不符4例,占比;静脉液体外渗外漏-多巴胺2例,占比;在急症抢救时发生设备问题为1例,占比。

(2)按时间分类:星期一发生16起,占比;星期二发生17起,占比;星期三发生33起,占比;星期四发生29起,占比;星期五发生21起,占比;星期六发生25起,占比;星期日发生12起,占比。

(3)按班次分类:上午班(8:00~15:00)24起,占比;下午班(15:00~20:00)42起,占比;夜班(20:00~8:00)87起,占比。

(4)按护理人员分类:涉及165名护士,其中,实习护士11名,占比,护士109名,占比,护师33名,占比20%;副主管护师12名,占比。除11名实习护士外,154名护士工作年限:5年以下(含5年)有87名,占比;6年至10年有40名,占比;11年至15年有17名,占比;16年至20年有6名,占比;20年以上有4名,占比。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未能正确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属性,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操作规范落实不到位,观察也不够仔细,对于医嘱未严格有效的执行。

(2)责任心有所缺失。个别护理人员存在值夜班睡觉的现象,有的巡视病房不及时,有的工作时思想不集中,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影响到护理工作效果。

(3)存在消极倦怠心理。护理工作容不得有一丝松懈,长期的高压状态造成护士始终保持精神高度紧张,过分应激易引发崩溃心理,致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

2.客观原因

(1)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新上岗护士对于护理业务掌握不精通,而科室因为人力紧张急于安排单独操作。一些年轻护士经验缺乏,对部分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能完全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加以判断并做出迅速反应,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2)人员短缺致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人手紧张,有的还承担着其他工作。护士单位时间内常规处置过多,在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方面有一定难度,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监管存在盲区和死角。护理部定期督导力度不够。护士长精力主要用于日常事务工作,不能仔细检查环节质量,事前控制不到位,没有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嘱“三查七对”制度,有疑问的必须问清查明后再行实施。实行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分别采取加防护栏、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悬挂安全警示卡等不同护理措施,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醒,避免意外发生。

2.加大护理安全教育力度。护理部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引导护士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护理过程中易疏忽的环节和药物,一定要逐个环节、逐个药物落实安全警示措施,形成人人重视护理安全,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良好氛围。

3.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科学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规划,突出培训业务知识的专业性,重点加强对各科室所负责的专科疾病护理方面知识的常规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激发护士主动掌握相关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4.维护好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作息时间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充实一线护理人员力量,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紧张和焦虑。要每年组织1~2次的健康体检。根据需要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抗压能力,引导护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事护理工作。

5.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后果,区别执行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无惩罚性措施,鼓励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巡查机制,各科室内部也要对应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章立制,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检查,变护理不良事件年通报为月通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