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1

唐太宗xxx曾把xxx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可以说,唐太宗xxx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一番。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惟独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镜子的功用,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实地瞧见自己。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也喻为"照镜子"。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xxx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xxx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我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齐国宰相xxx忌便是一个。xxx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别人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说他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由此他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镜子,对自己的尊容心中无数,尚且有被欺骗的可能,倘若处理国家大事时也不知道经常照"照镜子",那所受的蒙蔽就严重了!他向xxx王报告了自己的体验。xxx王听了很赞赏,接受了他的建议,实行鼓励臣民批评朝政的政策,并比较正确地对待这些批评,使国家很快强盛起来。

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而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地聪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

可惜,"镜子"虽好,却有些人不会"照"。自己脸上有疤,却怪"镜子"反映得不准确,不愿"照";还有那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则不屑"照";甚至有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者。这几种对待"照镜子"的精神状态,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革命转变时期。四个现代化建设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沸腾的新生活中有多少新事物等待 我们去探索、思考和认识!乾坤正初转,征程尚艰难。现在,对于我们每个同志,每个单位来说,会"照镜子",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说,xxx忌、xxx等有历史局限性的古人都还懂得通过"照镜子"来解决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问题,那么,掌握了马 克思主义世界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则完全有可能在无比宽阔的领域里,

通过自觉地"照镜子",来正确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

让我们都学会"照镜子"吧。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历史,特别是总结从五四运动起八十多年来历史的曲折、斗争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从中国的过去 认识中国的现在,放眼中国的未,"以古为镜";只要我们从上到下,把实践的检验,群众的评议,人民的呼声作为领导工作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只要我们把一切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济建设经验,作为我们搞"四化"的一面镜子,"以洋为镜",那么,振兴中华的大业一定能够提前胜利完成。

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2

xxx亚在《凯撒大帝》这篇名著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行动要看时机,就像开船要看涨潮。”这里所说的“时机”,也就是“机遇”或“机会”。

“机遇”,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包括政治气候、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多重要素。“机遇”的显著特点,一是难得,二是易逝。南巡时反复提醒人们:“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今世界,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讲的竞争,关键是“机遇”的竞争。胜利乃是“机遇”的影子,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是胜利者,谁失去了“机遇”,谁就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效益,就失去了财富,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地位。 “机遇”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都是平等的,这是它的客观性所决定的。然而,“机遇”给人们所带来的结果又是不平等的,这是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因为在“机遇”面前,任何观望者、彷徨者、徘徊者,都只能是坐失良机、磋跎岁月。当“机遇”向我们呼唤和招手的时候,那些只是耸一下肩膀的人xxx不起来的,那些只是扇一下翅膀的人也是飞不起来的。怕“风险”就永远到达不了彼岸,怕“挫折”就永远成就不了大业。因而,“机遇”只属于那些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人,只属于那些超前决策、适时决胜的人,只属于那些勇于实践、敢于闯关的人。古人言:“一日难再晨,一年难再春,岁月不等人”。在难得的“机遇”面前,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都应当怀着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去追求它、拥抱它,利用它,为华夏的振兴和崛起而奋争,为祖国的昌盛和腾飞而拼搏!

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3

专升本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二)28篇精读课文具体考核要点:1、《庄子?养生主(节选)》 (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2、《谏太宗十思疏》 (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3、《答司马谏议书》 (1)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2)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3)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4、《今》 (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本文这一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2)理解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特点。 (3)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4)理解演绎法的论证过程及其作用。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识记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2)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3)分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6、《裘》 (1)

掌握裘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本文所采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其表述特点。7、《桥的运动》 (1)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2)掌握本文的结构层次与结构方式。 (3)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4)结合本文内容,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8、《垓下之围》 (1)理解本文肯定xxx重大历史功绩,同时批评xxx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2)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xxx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分析xxx主要的个性特征。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9、《张中丞传后叙》 (1)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并分析这两者内在联系。 (2)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方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 (3)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xxx、南霁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 (4)分析本文三个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以及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点。10、《始得西山宴游记》 (1)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2)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 (4)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的过程。11、《登西台恸哭记》 (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xxx、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2)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12、《xxx传》 (1)理解xxx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2)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3)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方法。13、《故乡的野菜》 (1)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方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14、《废园外》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像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15、《国殇》 (1)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含义,概括本诗的主要感情倾向。 (2)分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16、《短歌行》 (1)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复杂、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诗的主旨。 (2)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背诵这首诗。17、《山居秋暝》 (1)

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18、《春望》 (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点。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 (4)背诵这首诗。19、《泊秦淮》 (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 (2)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20、《关山月》 (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2)说明这首诗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诗。21、《再别康桥》 (1)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情怀。 (2)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2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2)掌握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手法。 (3)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23、《虞美人(春花xxx何时了)》

(1)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2)理解这首词“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3)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4)背诵这首词。24、xxx铃(寒蝉凄切)》 (1)理解这首词点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今宵酒醒何处?xxx、晓风残月”在本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背诵这首词。2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理解这首词上片词人所点明的“无人会,登临意”深刻内涵。 (2)识记这首词下片三个典故的本事,以及词人用典的创作意图。 (3)背诵这首词。26、《前赤壁赋》 (1)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xxx的人生态度。 (2)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3)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27、《风波》 (1)理解本篇小说题目《风波》的含义。 (2)分析七斤与xxx七爷,九斤老太与六斤这两组人物分别对应的关系。 (3)理解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指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突出七斤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5)分析小说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在烘托、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28、《断魂枪》 (1)理解本文时代背景的交代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2)概括主要人物xxx性格特征和复杂

心态。 (3)分析次要人物王xxx、孙老者对xxx的塑造所起的对比、衬托的作用。 (4)理解本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意义。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10分 (3)语词解释题:10分 (4)翻译题:10分 (5)简答题:20分 (6)简析题:30分 (7)作文题:50分,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字数要求800字。

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4

1、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A.茅盾

B.巴金

C.xxx

D.曹禺

2、《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

A.《雅舍谈吃》

B.《槐园梦忆》

C.《雅舍小品》

D.《实秋杂文》

3、《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4、xxx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A.小令

B.大令

C.慢词

D.杂剧

5、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中秋词

B.端午词

C.重阳词

D.清明词

6、“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柳宗元

B. xxx

C. 白居易

D. xxx

7、白居易《杜陵叟》中由第三人称叙述开始改为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诗句是( )

A.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B.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C.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8、xxx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

A. 豪放飘逸

B.慷慨悲凉

C. 自然平淡

D. 沉郁顿挫

9、我国诗歌史上其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屈原

B. xxx

C. 白居易

D. 陆游

10、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xxx

B. 孟郊

C. xxx

D. 贾岛

答案:

C C A A A C B D B A

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5

1、下列《前赤壁赋》的诗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

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2、《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不违农也,谷不可胜食也

3、《行路难》中,显示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句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下列xxx《行路难》诗句中,暗用伊xxx典故的是( )

A.拔剑四顾心茫然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

6、下列不是xxx名言的是( )

A.xxx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小不忍则乱大谋

D.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下列选项中属于xxx词作的是( )

A.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答案:C B B A C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