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1篇

电视,不知从何时起成了千家万户的重要一员,老老少少晚饭之后电视前一聚,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但它似乎与我们这些学子疏远了。总喜欢从电视节目中寻找生活的点点滴滴,否则便会被这个世界越抛越远。如果有一天发生一件大事而却不知的话,那就太闭塞了。

忽然想起原来那个把时间消费在电视节目中的时光,那是不是一种罪过呢?反正已经过去了。只觉得它既然被人们创造出来,就一定有它的用处,因为它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而现在呢?只有在放假的极少时间才会与它重逢,而父母却又加以管制,时间便更少了。不知在家长和老视眼中,电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评价不高吧!我想我们确实应该努力了!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2篇

消息、通讯

教学目的:

1.了解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讯

2.掌握精读、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了解消息和通讯这两种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再通过例文,进一步学习掌握精读和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语:上一课我们讲了读报的基本常识,这一课我们讲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1)请大家看看我手上的报纸(要求1版消息较多)看看都有些什么文章(读标题),请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绝大部分属于什么内容?(属于消息)消息是报纸的最主要部分,是报纸的生命、离了开消息,报纸也就失去了其迅速传递信息的最大价值(2)再看这份报纸(有针对同一主题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看看都有哪些文章(读标题),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都有什么内容?(有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现在社会节奏快,变化迅速,反映在报纸上,人们越来越重视围绕同一主题配合发表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3)请看课本《中国青年报》第一版缩印部分,看看包括哪些内容?(上右是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同时配有许海峰、曾国强夺取金牌的照片上左报头之下,配合夺冠消息发表社论《别3,0!》用横排版式大字竖排标题下半版是通讯《光荣呵,普拉多的枪多!》全面报导许海峰夺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联系,围绕奥运会夺得金牌这一主要事实,通过位置的安排,线条的使用,字体的大小,突出了报纸对这一事实的高度评价以及强烈的舆论导向(4)通过上面的分析,想一想,读报纸主要应该读什么?也就是说,报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报纸的主要内容是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读报不是为了消遣,不能只看看副刊,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预告就行了,而要看报纸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大新闻,重要评论(5)这一课我们首先讲讲消息和通讯(板书),课前作了预习,谁能简单说说消息和通讯有什么相同不同?(都是用事实说话,但消息是直接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则要把事实展开,详尽报道)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1)报纸的主体: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其中消息:通讯、评论是它的主体,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有时,消息、通讯、评论围绕同一个主题,安排在同一个版面上(按教参P85页讲解)有时,消息、通讯、评论说的是同一件事实,但因时效性问题,往往刊登在不同日期的不同版面上(教参P85)当然,单发消息的情况更多,这里不多谈,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通讯、评论围绕一个主题互相配合,同时发表,已经越来越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

(2)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A.一张报纸,消息、通讯不止一篇,是不是每篇都要仔仔细细的读呢?如果不是,说出原因(因为,从内容上说,报纸上的消息和通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有些内容比较复杂,不适合我们读,从时间上讲,若一篇篇仔细阅读,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可能都读)

B.不要篇篇细读,该怎样读呢?(在浏览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略读和精读)

C.浏览主要是看标题,消息的标题有何特点呢?(以消息(一)为例说明)

(消息一般采用多行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和副标,“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是主标,点明中心。“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是引标,交待背景,引出主标,“许海峰……战鳌头”是副标,进一步点明事实,突出主标,三个标题中,主标是中心,引标和副标都围绕中心加以说明或补充)

D.标题浏览完了,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需要确定哪些要精,哪些只需略读,在学习这两种方法前,我们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消息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消息的五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E.知道了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略读和精读时要了解哪些内容就很清楚了,请大家根据略读消息的要求,略读消息(一),说说应了解哪些内容?

(略读主要读标题和导语消息(一)有3行标题,导语是正文第一句话,读了这两部分,了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29日上午11:10,地点――洛杉矶奥运会,人物――许海峰,事件――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结果――打破我国奥运会零的纪录)

略读这篇消息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精读消息(二)

上节课,我们对照消息(一),学习了略读消息的方法,现在我们精读消息(二)

根据精读的要求,分清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分出导语和主体)

这则消息采用多行标题的形式:主标是①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引标是②说明形式,引出主标,副标是③对主标作进一步阐释和补充

第1节是导语,交代了消息的\'五个要素(几书)

2、3、4节是主体,全面报道比赛获奖情况

最后1节不是结语,结语已暗含在导语之中;也不是背景,背景暗含在主体中,也不能算主体一部分,它不是本消息要报道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为了使极道深入,全面补充的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一些次要消息。

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和精读通讯的方法

(1)快速阅读通讯(一),概括许海峰主要事迹。

(1987.7,洛杉矶奥运会的自选手枪比赛中,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也是奥运史上中国人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

略读通讯,能这样概括通讯主要事实就可以了。

(2)读通讯(二),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反应的主要事实是什么?六选手中详写的是谁?都有哪些典型事例?为何要详写他?

中国队参加IMO比赛的获奖情况,并对6名参赛队员加以介绍。详写年龄最小却很特别的王崧。

典型事例:出门要人贴身陪着,否则要迷路

进澡堂柠动开水开关,险些烫坏

中外学生联欢,第一双其大无比的拖鞋

考场里白无聊赖画牌例,自己和自己打桥牌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3篇

电视新闻稿要注意哪些事项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1、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2、多选用响亮的字

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3、适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和文言词

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诸如“盖了帽了”“没治了”“就那么回事”“这家伙”等等,这些口语在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少用,使用过度就显得俗了。

4、多用短句,讲究韵律美

电视新闻稿是一种听觉语言,要让观众愿意听并且能听得进去,就要写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入耳,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给观众以交流感。电视新闻稿宜多用短句,句子成分宜单纯。句子太长了,受众不容易准确理解和记忆。注意声调和谐,平仄相调,不单是掌握声调、字音、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时应把握词句的韵律。

5、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6、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4篇

在手机还没出现的年代,电视曾经也是很受欢迎的,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一个电视的话,晚上绝对可以吸引家四处的邻居来观看,就像我小时候村部放电影一样,如果知道哪天晚上会有电影可以看的话,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会兴高采烈的去捧场,不管电影是否好看,图个热闹,图个愉快,虽然我没有出生在那个以有电视而骄傲的年代,但是就是直到现在,电视的吸引力还是无与伦比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光是国家繁荣富强,国防力量得到提高,经济方面的发展也尤为突出,而谈到经济,电视有怎么不谈呢!电视的市场在经济方面可是占据着尤为突出的地位,曾经可以说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可能拥有一台电视,对于那些平民百姓百姓而言,电视就是一个稀罕物什,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从当初的珍贵走到现在的普及大众,足以可见它的吸引力是有多强啊!

电视的发展,当然电视剧也会随着发展,以前的电视只会是黑白的画面,黑白的人物,但即使是那样,还是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电视剧不仅有丰富多样的颜色,还多种多样,你想看什么样的电视剧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找不到。

而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我最爱的一类电视还是古装剧,作为一个颜值控,古装里的服侍和发饰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电视剧里的扮演者们个个都是美女,搭配着美丽的古装和唯美的古代珠钗,幻想着自己哪天也能穿上那美丽的古装,想想都是极好的,所以对于一个十八年华的女孩来说,古装剧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有人喜欢综艺节目,有人喜欢新闻联播,还有人喜欢都市言情,所以这就给不同的人群带来了不同的需要,而这也正是电视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抓住了大多数人的喜好,它又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5篇

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

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字词、语句和文章的语法文法规范,播音员在电视新闻播音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的基本规律也要求新闻稿在字词、语句和文章的写作中,创作适合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的新闻稿。

1、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2、多选用响亮的字

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3、适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和文言词

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诸如“盖了帽了”“没治了”“就那么回事”“这家伙”等等,这些口语在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少用,使用过度就显得俗了。

4、多用短句,讲究韵律美

电视新闻稿是一种听觉语言,要让观众愿意听并且能听得进去,就要写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入耳,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给观众以交流感。电视新闻稿宜多用短句,句子成分宜单纯。句子太长了,受众不容易准确理解和记忆。注意声调和谐,平仄相调,不单是掌握声调、字音、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时应把握词句的韵律。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6篇

我认为小学生看电视好处多。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能行吗?谈到历史就滔滔不绝,讲到现代就只能低头。这不是我们新世纪的小学生!所以说多看电视好,这叫两不误。当天的事当天就能知道,还可以对国家更了解,这样长大后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出力,成为栋梁之才,报效祖国!

我认为小学生看电视好处多。因为看电视的时候有很多好处:1.可以从新闻里知道一些新鲜事或国家事; 2.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看动画片幻想力可以得到提高;4.可以提高自己的幽默水平,更可以和大家都谈的来 ;5.知道一些防火,防电等生活常识; 6.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7.能测试自己的能力 ;8.使情绪变好 。比如有些人,就喜欢看一些科学探秘方面的节目,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所以,并不能否认看电视的好处。只要我们有选择的看,或者在家长的陪同下,就可以避免这些危害。有人也许会说:“看电视会引起近视。”但我认为看电视引起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造成的,只要我们保持好距离,有节制地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消除一天学习带来的疲劳呢!对于看电视会近视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看电视,只要化弊为利,把害处降到最低。我建议,我们可以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制定好看电视的计划,比如: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节目,控制好看电视的时间。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的姿势习惯等,让电视节目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电视消息稿的格式及范文 第7篇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领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 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

——8 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

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

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

——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撰写还涉及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电视新闻稿撰写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