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1篇

不知不觉中,我教学生涯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应该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适应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心理上的转变,如何摆正自己在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位置,一直是我这一年来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我校的中专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外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外语课外活动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外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外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外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我带的是中专一年级,班主任也是年轻的老师,所以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很多,可以就学生以及班级工作互相切磋。中专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外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外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新生大都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听力和口语也都相对比较薄弱。听不懂就更无法主动学习,克服这个外语学习上的拦路虎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大家的听力和口语我要求学生作值日报告“Duty Report”:每堂课给学生3分钟朗读小故事、小幽默或是自己的经历,说者锻炼口语,听者锻炼听力,并由老师总结发问。一开始的几堂课我尝试用全英文的方式授课(内容是对话,比较简单)来对我班同学的外语水平摸底,但课后学生反映接受有困难,听课效率不会很高。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以及让学生写自己学外语的困难和对外语学习的期望等方式,我对同学们外语方面的弊病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对讲课方式和步骤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全英文授课变为中英各半,课文前的导入部分自己设置问题,课后带领学生听磁带以锻炼听力。

其次,随着授课方式的改变,中文多起来了,我也渐渐放下了一开始特别严肃的面具,利用画画和身体语言把习题中的错误问题表现出来,使学生们更容易认识到错误,并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讲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西方国家的风俗习语,增加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同时增加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适当地加入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谚语、典故甚至广告词。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我就形象得告诉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人都知道”,引得大家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加深他们的印象,这些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外语学习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更应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因为之前就一直听说老师如果与学生太过亲近,会让学生产生与老师是同辈的错觉,从而不利于老师威信的建立,再加上从前实习时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忠告,所以我决定先兵后礼,先唱白脸再唱红脸。第一节课我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就重点讲了我们学校外语教材的特点,学习外语的方法和技巧等。让他们对中专的外语乃至中专生活有一种紧张充实的预先感觉。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下马威。既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也为我以后处理师生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外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总之,外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外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外语学习及教材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上就是我个人任教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前路漫漫,学生的多样性和潜在性像是一个宝库有待我们去挖掘,发现和雕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要授以鱼,更要教授学生捕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教师的一个方面,而距离这一步,我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过我相信,我会尽全力作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2篇

由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文斌承担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系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A050)。课题组成员开展了认真扎实的研究工作,经过五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现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二、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综述;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过程;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作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因为它是一个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跨三级课程,至今尚没有成熟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其管理的难度大,实施的开放性强,同时又成为课改的“难点”。该课程在执行中呈现如下特点:

1.稳定性差。学校一门课程的执行离不开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载体)、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执行中亦或缺乏教师,亦或课时被挤占,亦或内容(载体)不明确,亦或不是全体学生的参与,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导致课程的消失。

2.临时性强。即便课程要素齐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正常运行,也不能坚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学段,而是突击式,运动式,应付式的实施,比如,某个时段为迎接某些检查,为参与某些赛事而开课,检查过后,赛事结束,课程即终止。

3.随意性大。师资安排随意,学校有“富余”的老师就开课,没有就不开;而且师资变换频繁,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培养规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随意,每位老师凭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开发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课程质量差参不齐。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稳定性、普遍性及有效性并不理想。相对于其它课程有成熟的课程内容、稳定的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课时的“常态”实施而言,该课程的执行呈现临时的、应急的、随意的、间断的状况,且不是每所学校都在实施,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的“非常态”。因此,本课题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非常态”走向常态的“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二、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综述

自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成为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者们提出的常态实施策略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是自上而下的区域整体推进策略,如课程理论培训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制度支持是保

障;各级教研、培训和科研机构业务管理和指导是推动力;二是中观层观,自下而上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如制订学校计划,成立教研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三是微观层面,指教师在课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如不同课型的不同指导策略。

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由于它们多是将影响课程常态实施的因素归结为外在因素,如课程认识不到位、课程制度不健全、课程实施不规范、教师素质不全面以及课程评价不科学等,事实是问题仍大面积呈现,而且常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本课题研究转换视角,反求诸已,从课程设计本身去寻找障碍课程常态实施的内在因素,本课题组认为课程内在设计的高度综合性、开放性、模糊性以及于当下教育文化之间的矛盾带来的课程执行难度,不可小觑,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一门崇尚经验的课程,崇尚活动的课程,崇尚综合的课程,亦或是一接触就使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亦或一段时间之后,教师累了,学校乏了,学生疲了,不得不终止,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常态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忠实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调适课程设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课程执行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探寻更具有本土化、实效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分析影响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因素。

2.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推动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

(二)研究内容

1.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过程

1.研究对象

对本地区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及研究。

2.研究方法及过程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二十三初中,翠微中学,楚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样本,研究工作与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推进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提升,促使该课程达到常态实施。

调查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由课题组成员组织部分学校师生集中独立答卷并当场回收问卷。采用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现有课程资源包的利弊。

案例研究法。以二十三初中,翠微中学,楚才中学等几个学校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提炼常态化实施策略。

研究历时五年,经历了课题设计、实证研究和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

9月――8月成立课题组,制订实施方案,对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作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常态实施的因素,进一步确定课题研究重点。

209月――8月,编写《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南》并投入教学实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推介会,研究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209月――8月,提炼课题成果,研究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立足于本课程在本区的实施现状、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坚持将课题研究与提升课题组成员专业素养与推进该课程常态实施结合起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研究资料、分析总结,始终注重反思、调整、修改,完善行动研究,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一)了解了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明确了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访谈交流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了解了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机构散、师资缺、课程虚的问题。

1.机构散。由于学校机械地按科技制作1课时,劳动技术教育1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学校课程1课时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分开安排,直接导致课程门类过多,对课程的管理又因情况不同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在区域层面,劳技教育由教研室负责,科技制作与信息技术由电教科技中心负责,心理健康及专题教育由基教科负责。在学校层面,课表由教务处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由教科室负责,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由政教处布置。部门职责分割,课程内容分割,师资组建分割,课程评价分割,没有统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之下进行新的课程组织、设计与管理。

2.师资缺。由于学校把课程分得太细,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学校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只能教信息技术,劳技教师只能参加劳技教研活动,校本课程教师就不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等等,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窄化到就是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教师。学科绝然的对立和分开,使得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总是捉襟见肘。

3.课程虚。一方面,有的学校虽然科技制作,劳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等都写进了课表,进入了课堂,但从这些课堂中看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也许从形式上看具备了综合活动课程的某些性质,但从实质上并没有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落实,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武汉市素质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一路走来,遭质疑和诟病不断,其实最应该反思的是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质量。现在,大多数学校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操作方式是,在九年级的时候由学校政教处将该活动布置给班主任,班主任以“中考可以加分”为宣传点,在班上动员学生寒假后交报告。然而,学生在七、八年级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掌握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调查报告,并没有体验和训练,要拿出象样的研究报告,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出现学生作品由家长操刀也就不足为怪了。在一定意义上,本地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是检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标杆。

(二)明晰了核心概念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于“常态”。通常指有固定的姿态或形态,或本来的状态。是指“正常的状态”,“常态”是经常,是习惯,是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 是课程实施的正常状态,也是课程执行的最低要求,指课程组成要素教师、学生、内容、课时完整且落到实处,课程在执行中能明确: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有效地消除课程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课程运行正常不间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常态化”, 即课程在执行层面由“非常态”趋向“正常的状态”,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原则

1.顺序渐进原则

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现实影响课程常态实施的因素很多,“常态化” 不是一蹴而就,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序渐进。

2.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经验的课程,是活动的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执行难度大,“常态化”要在课程设计层面,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课程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3.本土化原则

充分结合本地的教育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政策资源,扎根于本地的教育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之路更顺畅。“武汉市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是具有武汉特色的素质教育的一种运作模式,其课程化的发展就是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范式。

4.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原则

适应性指的是“常态化”要适应当前的教育文化,而超越性指的是“常态化”要冲破当前的教育文化。如果一味强调适应性,“常态化”则会削减课程的价值,过分强调超越性,学生、教师难以接受,“常态化”则难以达成。超越是在适应的基础上的超越,实现后的超越又成为新的现状而有待于继续的超越,“常态化”之路要注重两者的辨证统一、有机结合。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3篇

一、 实践对象:

张家窝中学高三年级5、6两个文科班(95个)学生

二、 实践内容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结合自己往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做了很多改进,我将改进后的教学模式称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两者的优点。本次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设计,并加以实践。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任务是:

1、教学前准备:编制单元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建立学习硬件环境。

2、实施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协助建立学习小组,指导形成小组及个人学习计划,指导监控学习进程,集中讲授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总结汇报特点要求(检查单元测试结果、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三、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目前学校采取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下的地理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改进计划和目标调节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四、主要理论论依据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结合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另外,学习过程是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进而得到知识、能力和经验,而不是通过记忆、再现教师或教科书上的呈现的内容的过程。因此,学习环境的形成是保证学习效果的第一重要因素。理论组成中学习环境的构成与优化理论也不可或缺。

五、具体的实施过程-----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等。”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平时努力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三个环节,浅谈本人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

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的关键一环。

1.可以设计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导入。精彩的导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

2.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或一段录像。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交通运输与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丝绸之路”的一段录像,将学生带入充满传奇色彩的古代交通,引起学生对交通运输线路的悠远思绪。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小组活动、合作竞争。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竞赛或抢答,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从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与交流,并在交流与合作_同进步,在竞赛中体会到团结与荣誉。在“旅游资源”教学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世界及我国著名旅游资源介绍及照片等。同学们积极合作查找资料,还找了许多图片,内容丰富多彩,并在课堂上争先恐后抢答,气氛特别活跃。

2.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学习。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像、图表,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少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知识,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树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绘制简单图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3.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

创设情景是设置“空间”的前提。经验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地理问题情境化是有效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更是创设自主学习空间的关键步骤。地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当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到学生中间,师生互换角色。

(三)作业设计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1.作业方式的多样性。

作业方式多样不仅指题型多样(选择题、判断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等),更是形式多样,既有一般书面作业,又可联系本地实际问题,布置地理研究性学习任务。例如,在讲“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本地著名企业考察,了解本地环境问题的现状、表现,并思考应采取哪些措施,从而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作业要求具有层次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同学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当然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更要激励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知难而上,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其成绩,课堂基本观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要求在作业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总之,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地理教师应改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4篇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政法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06级和07级大学生,于3月12日至14日实施了调研。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针对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回收,总共发出调查问卷228份,实际收回219份,回收率达。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由20个选择题和1个自由回答题组成。从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乃至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方面来看,有高达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有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学生很看重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他们学习的作用。

从学校、学院及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来看,认为学校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18%,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认为学院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认为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学院和任课老师的数值略高于学校的,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院和任课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

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看,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如果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只占,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占;有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软件的占;只有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有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老师;有正式的国家出版的实践性教材的占,有任课老师自编教材的占25%;只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基地。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还比较差,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作用,还需要大力改善客观条件。

从学生自己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认识来看,认为更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占,进入企业参观访问占,市场调查占63%,案例分析占,顶岗实习占;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的只占,由任课老师统一确定的占,由师生协商确定的则高达;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地点方面的学生倾向于本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倾向于外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学生倾向于去国有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倾向于外资企业,的倾向于民营企业;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时间以7天为宜,的学生则认为4天为宜;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方面,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其余的学生则认为应该由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生单独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次数方面,的学生认为4次为宜,而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在7次或7次以上;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指导老师的职责方面,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事前指点、事后总结,的学生认为只负责答疑解惑即可,19%的学生认为应该宏观指导,只有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全权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总课时中应占比例方面的学生认为应该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在是否愿意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的学分考核中方面,高达的学生表示愿意。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们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的作用。

三、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一是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至于实践则是毕业以后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讲授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实践中的畏难。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它既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既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还要协调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关系,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容易且见效慢。三是管理的不到位。缺乏相应制度,责任不清,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如下现象:

(1)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除了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有一定的经费外,市场营销学等许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2)学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尽管一再强调要狠抓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最终也只能签订几份合同,并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与动手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3)教师不愿意带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要带领学生赴实践活动第一线,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纯属浪费时间;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怕麻烦,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4)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只是高兴于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走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2.专业教师人才短缺、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我校该专业才开始招生,在我国,该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一些年龄稍大的专业教师也是从其他学科和专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属于自学成才,尽管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缺乏实践经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这和国外大学的营销学教授相比,就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培养质量的瓶颈。

3.实践性教学条件差。要加强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条件做保障。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市场营销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大多是纸上谈兵,缺少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从硬件上看,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校目前还没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缺乏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已有的会计实验室也因为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而且利用率也不高。从软件上看,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实践性教学教材、案例、背景资料、模拟实习用的全套的建设不够,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这些都是造成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可以得到保证外,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营销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难落到实处。即使有企业接受学生,他们也把这当成一种应付,并不会让学生真正了解单位的实际运作,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实践环节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战略眼光、具备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和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企业营销诊断能力和企业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协调、公关、预测及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学生。这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的氛围。要真正地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要以上述目标为定位,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力度,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把一些问题讲深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光要强调专业对口和学历提升,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等职业证书,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请进来”,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办法。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学的条件。首先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性教学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个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军事演习”。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企业营销的需要,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有关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以及整体营销战略的策划与实施活动。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要积极丰富实践性教学软件。一是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使尚处在探索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二是编写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使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较完善的考核办法,采取由教师、企业营销部门、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使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

4.建设两个基地,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薄弱环节来看,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它既是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也是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这个稳定的教学平台。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不能仅满足于有多少个基地,而应该使实践性教学收到明显的实效。

当然,在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实践性教学以理论为指导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二是两种课时设计的关系。我们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系。如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实践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5篇

9月17日,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随着飞驶的汽车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东莞市茶山镇华南师大嘉玛学校,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在这里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

(一)教学工作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第一是听课改作业阶段。(从9月17日到11月9日)

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数学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数学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通过听课和评改作业,我了解到:

①学生的数学基础

②学生的特点:

③原科任老师的教学方式

第二是备课试讲阶段。(从9月17日到11月9日)

在坚持听课和评改作业的基础上,我开始备课试讲。

首先是我开始尝试写预案。根据实习学校的要求,我翻阅各种资料,写了很详细的预案,把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设想处理,把每个衔接点的处理都写了出来。

其次是我开始对队友和对着镜子试讲。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我把教案熟悉再熟悉后,开始对着镜子或者对着队友多次试讲,直到我能脱稿而出。在试讲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对试讲稿作了修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再次试讲。

最后我坚持拿每个教案都向指导老师和其他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请教,并和他们讨论如何教学。

第三是正式上课阶段。(从10月7日到11月9日)

10月7日,我正式走上讲台了,开始我教师生涯的第一课。此时的我非常紧张,尽管我准备得很充分。刚刚时还出现了不知道如何衔接两个独立的知识点,不过学生很积极配合我,并大胆回答我的提问。这让我感到欣慰:学生在鼓励我呀!渐渐地,我进入了状态,紧张感渐消,越讲越起劲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

之后,我陆陆续续讲了各种各样的课,终于克服了紧张,能够自如的讲课。

上课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尤其是学生喜欢你的课时。我曾一度为每天备课上课感到疲劳,不想上课时,学生跑来说,老师你上课啦,我们很喜欢你的课。我说我很累,可能没有什么精神。学生渴求说,老师,我们给你激情,你尽管来上。多么可爱的学生!

上完课后,我总是会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通过这样,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3)、语言不够连贯,两个知识点的衔接不够紧密。

通过上课,我还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平等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鼓励为主,提倡赏识教育。概念课教学多要用启发式,指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概念。教师教学中语言要精炼,要富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锻炼。

(二)班主任工作

1、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

在见原班主任的当天我们就向原班主任要了学生名册,我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学生名册记住班里31个学生的姓名,并能认出他们。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从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到:

(1)这些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而且性格比较浮躁。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还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感不强。

(2)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华师嘉玛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学校里面大多数学生都是有钱人的子女,家长工作忙,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显得比较懒散。

(3)有些学生比较调皮,自制力较差,存在违反纪律的情况。

(4)很多学生外表自傲内心却相当自卑。

虽然如此,这些学生大体上比较尊敬老师,能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泼,自我控制能力差。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是小皇帝,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更多时候关注的是自己。比如在劳动的时候,很多学生却不去劳动而跑去打球或者回家。刚上高中,进入一个新集体,不仅大部分同学的班级荣誉感不强,而且班干部之不够团结,缺乏共同协作管理好班级的意识。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第一周就采取了行动。首先,我们找了个别班干部谈话。其次,我们保证每天的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都在场监督,随时提醒学生遵守纪律。劳动的时候,把所有想逃的学生都“抓”回来,并与学生一起劳动,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学生。

这个班的学生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与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讲悄悄话,而且特别喜欢吃零食。除此之外,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的自制力也是比较差的。

对于讲话讲得比较厉害的学生,我们提醒他,告诉他我们希望他能够上课认真一点或者下课时找他谈话。让他明白其实老师是很关心他的,如果他上课的时候认真一点,科任老师心情会很好,并且他也能够学到很多重要的知识。通过谈话之后,这些学生上课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并且也不再经常说悄悄话了。也有一些学生反映上课之所以会讲小话,是因为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觉得很无聊。究其原因,就是之前时候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所以到了高中碰到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就学不下去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商量了之后决定进行一帮一的活动。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把之前的知识补回来,上课鲜有发生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而在下面讲悄悄话的现象。

对于其他的违反纪律的同学,我们坚持着一个原则是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哪个学生做错了,作为老师不能姑息纵容,而是要及时地指出来。但是批评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只要他改正的错误的行为,他仍然是我们眼中的好学生。

3、开展主题班会

根据学校每周给定的主题,我们认真地开展了主题班会。

(三)教育调查

国庆前后我们进行了教育调查研究。

11月9日,我们要离开实习学校了,心情是有点伤感,有点不舍。在嘉玛,我们度过了一段充实美好的时光,收获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很感谢有这次的实习体验。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6篇

一、实习的意义与目的

教学实习是提高职教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教学实习能够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学生了解教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本事,从而在毕业后能更快适应教师职业,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更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与伟大。

二、实习要求

作为实习学生我们具有两种身份。我们既是学生,又是教师。鉴于此,我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教师的身份要求自我

我们不能因为自我还是学生就放松自我,而是要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以教师身份的高标准来要求自我。进取认真完成教师交办的各项教学任务,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求教,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主角转变,不断寻找自身问题,完善综合本事,提升实际工作本事。

2、以旁听者的身份看待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可能很枯燥、效率不高,或者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解决好,我们要把眼光放高远,全面的看待、全面的研究,把握教学运行的基本规律、联系学生的基本心态,经过这种观察和联系,我们在今后的岗位上能更好的安排与实施教学任务。

3、以研究者的身份探索教学方法

我们要在实习前经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教学资料,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们不能只把实习看作是一次作业,而是要经过实习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媒介存在的问题,提出自我的观点,把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三、实习资料

1、观摩教师上课

在对我院教师田兴国、周剑丽等几名教师的课程进行观摩后,对他们上课时的仪表仪态、肢体语言、讲解流畅性、教学资料的时间把握、上课所需要准备的材料、教学方法和技巧等进行了学习,在观摩的同时认真记录下了教师们的特长。

2、授课前准备

根据我们的专业方向,我选定了生物化学这一门课程,其中我讲授的是《维生素》这一章节,由于第一次写教学大纲与教案,我是根据指导教师上传的模板进行研读理解后,再结合自我的实习相结合后进行编写的。

3、课堂讲课

我在进行《维生素》这一章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我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引入,找到解决这些现象的方法,从而引入维生素这一知识点,随后,我从人体的一些病症,侧面向大家讲诉了维生素的种类、功能、缺乏症、协同作用等。

四、实习心得

初为人师,对于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性、颇具诱惑力的事情。20xx年11月29日到20xx年12月30日,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教学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崇高和艰辛。

下头我从几个方应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1、认真做好实习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我的心态放正,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是辅导员叮嘱的。学做师者就得像师者。指导教师对我的要求:严格要求自我,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指导教师介绍了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我也主动把实习班级的教师及其课程的基本情景做了个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如此顺利。

2、良师指导按步骤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指导我的一个十分负责的教师。我们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见习阶段,时间为2周。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生物化学的教材,在此之前我考研也对该课程十分熟悉,再者,认真听田兴国教师的每一堂课,并做好每节听课纪录,课后与教师交流,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地进行反思,仔细体会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并这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在课堂上的每个动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指导教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之后与指导教师一齐探讨,更多的是教师的指点。吸取他人优秀成份作为自我所用。是模仿与学习相结合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上课阶段。我是第二个上讲台讲的。我讲完课后,指导教师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整体规划,依照教科书的按排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3、虚心求教认真吸取他人优点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我在认真地写实习日志,对每节课都要反思。得与失都在我的心里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错误。在反省自的同时,也要向他人学习。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如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五、个人启发

经过本次实习,结合自我三年班长的经历来和在一些优秀的教师身上发现的优点来说,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课堂的把控以外,课下与学生的交流,自身的修养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平等坦诚。

在管理班级上,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教师在建立威信的基础上,应当与他们平等、友好的相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犯错时,不能立即就责怪学生,而是要先弄清事情的缘由要经过讲事实、讲道理、讲情感,使学生心悦诚服的理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更别说我们还是没有进入社会的学生,要允许学生犯这样那样的过错,只要知错能改就能够了。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当虚心地理解,没有因为所谓的身份高低而拒绝理解。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

2、善待后进,施予爱心。

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之心。在处理班上问题时,教师要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就事论事,不歧视成绩差学生,要让他同其所有学生在公平、和解的气氛下解决问题。当好学生和差生犯同样的错误时,不要因为他是差生就严加指责,或他是好学生而装作没看见。要坚持平等原则,实事求是,公正对待。平时多找后进生进行异常辅导,了解其家庭、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景,给他们爱心与关心。并找出原因,耐心劝导,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新看到期望,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本事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以一名正式教师、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我,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仅有做好自我、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爱戴与尊重,在班中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自我的威信。

实习,让我意识到了自我的不足,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的难度和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当教师难,当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难上加难,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靠青少年,而青少年的未来是靠一代又一代辛勤付出的教师们。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把教育事业的火炬传承下去,让所有学生成为祖国富强的脊梁。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7篇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本学期精读的一本书,我所说的“精”是指我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和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思考,所以越发觉得自己教学理论的浅薄,同时也深感教学理论的指引作用之巨大。本书对外语教育学的一些一般性或常识性的理论、知识、方法或技巧进行了概述,而对外语教育学一些核心的、体现外语教学新观念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又紧密联系外语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进行了介绍,还对当前外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总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意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力求把得到广泛承认的、反映外语教学根本规律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呈现给大家,同时,又把经过实践证明的、切实有效地国内外外语教学方法、技巧等予以介绍。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给以指导并进一步为实践所验证。

本学期,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抓好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而词汇教学则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单词之后,能做到单词音、形、义的结合呢? 这也是我一直苦苦需求答案的问题之一。本书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本书提出单词的音、形、义是固有生成的,是不可分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外语单词时知道了词义而读不出、写不对的情形往往比读得出、写得对而不知道词义的情形多得多。

另外,由于对“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片面理解,各种试题中需要读出、拼写出的部分相对太少,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轻视读和拼写基本技能的现象,或者存在着对解决读出和拼写出技能低下感到无能为力的心态。这种轻视与心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给学生读出和拼写出的规则以及构词规则,是属于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范畴内的问题。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要解决单词读出和拼写出的问题和扩大词汇量,却不把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教给他们,不严格地要求他们掌握这一工具,当严者不严,欲善其事却不先利其器,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必然在所难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拼读规则、构词规则的工具性,不要把什么都做成“学问”。可以通过适当提前集中、随机集中、重点突破、循环巩固等具体方法把这些规则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从中我也不断反思在我的外语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初学外语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了几年之后却兴趣全无呢?就词汇教学来说。我在学生词汇记忆、拼读上的引导还不够,检查反馈的方法也不够多样化。再反思我的检查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主要是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挑选组长进行监督,同时让组长对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进行登记,但监督反馈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在下一个学期里,应该将评价方案也进行合理地调整。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8篇

本课程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专业必修课,学分3分。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类课程。课程的主要学习者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课程内容就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导和帮助老师们,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能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着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意识,促进终生学习,以迎接教学中不断的挑战。

除绪论外,课程内容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要点分为九个反思专题:对外语教学的认识、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外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外语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外语教师发展。每个专题中包含有若干问题,对多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按“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和实践拓展”四个部分的体例展开。但由于内容的限制及问题的不同需求,有少数问题没有恰当的案例、或没有相应理论而只有两个或三个部分。其中专题九涉及教师发展一些问题的反思,不易找到合适的案例,除一个问题外,都没有设置案例;而该专题对问题的论述基本上已包含理论,也没有专门的“理论阐述”部分。本书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筛选出来的,案例多源于实践,有少部分是引用他人的。

主课程授课教师:

严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课程文本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我们这门课“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的主要学习者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的内容就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导和帮助老师们,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能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着手,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意识,促进终生学习,以迎接教学中不断的挑战。

除绪论外,课程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要点分为九个反思专题:对外语教学的认识、现代外语教学基本理念、外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外语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外语教师发展。每个专题中包含有若干问题,对多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按“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和实践拓展”四个部分的体例展开。本书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筛选出来的,案例多源于实践,有少部分是引自他人。

二.关于“反思”

(一)什么是反思?反思有什么特点?

(1)反思的定义

“反思”(reflection)是一个外来词,也译为“反省”。在我国,反省的观念由来已久。反思是总结过去,获取经验,站在多种角度来认识自己。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反过来,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难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也就难以取得进步。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碰到问题时,就会产生反思行为。一般情况下,这种反思是一种直觉性的反应(anintuitiveresponse);但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这种反思行为却是对问题的一种初探(tentativenotions),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直觉反应,这就意味着有可能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代教育中,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ohnDewey(杜威)最先将反思引入教育领域。Dewey认为反思是“人们有意识地关注某一问题并给予认认真真的思考”。

(2)反思的主体与总体内容

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内容是教师本人的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事件,教师本人活动的过程与阶段、方法、效果、内容、目的、结果、价值等也是反思的对象。这种“主体与对象处于同一之中”的特点,使得教师比教育领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优势。

(3)反思的特点

反思不能仅仅是一种外显(explicitreflection)的反思形式,也就是看得见的形式。如写反思日记、写教后记等。如果全是这样的显性教学反思形式就会忽略了教师的个人特点和教师的自主选择,忽略了具有极大潜在促进价值的内隐性反思(implicitreflection)。在反思过程中,有新旧理念的交锋,有对与错、优与劣的价值判断,有为与不为的审慎抉择,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矛盾冲突,有习惯行为与现实需要或理想行为的选择。这些都是在大脑这个黑箱理进行的,他人也无法窥视和描摹。因此反思过程是在心灵深处进行的,具有内隐性。

(4)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融入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不将旧我改造成新我就不能进步,不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衡量和评价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慎重决定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各种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筛选,这样,新我与旧我不断较量,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可以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发展。

(5)反思的前提条件

反思思想上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构建、审视和回顾,对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言行经常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怀疑和批判。因此,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能够排除定势思维和惯性行为,尤其是勇于否定自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评价和改进,发扬好的,改进不足的。反思是一种重新探索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是在批判中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在自我批判中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6)反思的方向和路子

反思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包括自己与自己的交流、自己与同行的交流。一方面,反思能让教师自己对以前的思维和行动进行深入思考,对不同阶段的思维和思想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是自己与自己交流。另一方面,反思也能让自己与同行就一些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会带来许多启迪,对双方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7)对反思容易出现的几个误解

在理解反思时,我们要注意不要把几个概念混淆:

反思不等于回顾。反思需要回顾,但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回顾,反思需要深入思考。反思既要在回顾中思考,更要在思考中回顾。反思不等于反省。反思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局限于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

反思不等于总结。总结往往程式化的成分居多,反思则去除了程式化的内容。反思需要总结,但反思更侧重于感悟。

教学反思是理性扬弃和升华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教学理念的扬弃,意味着经验性的东西经过思考得到一定的升华。教学反思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积累。这里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词:扬弃、升华、积累。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9篇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认识蔬菜》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食堂进行教学。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优化综合实践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增加实践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实效。

总之,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10篇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物理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

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三、我校物理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高一目前共有22个教学班,有专任物理教师9位。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如:我校的物理教师队伍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体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双师型”的要求,既是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又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包括面向社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简而言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上所述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师大多数都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以上的条件。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例如我校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的两种形式。校内培训是指:本校教师实行接对子、拜师学艺----“青蓝工程”,老教师之间相互接对子互相学习、拜师学艺是指年轻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老教师也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外培训是指:教师利用寒暑假、高三对口高考后的时间到企业或者到各大美院培训实践)。

四、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1.物理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物理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物理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物理教室,物理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物理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物理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物理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物理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物理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物理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物理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物理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物理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物理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物理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物理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物理学习活动的反思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物理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物理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物理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做反思型的物理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物理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物理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给物理教学活动的导向;第二、微观上物理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物理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物理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物理学习之门。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11篇

一、钢琴课程分层教学法的概念概述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依据学生当前已有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与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进而提升教学针对性的组织化教学模式,其最主要的方针依据,是我国古代优秀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宗旨,即依据个体之间个性与需求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教学措施,确保各类学生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的教学方式。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专业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教学个性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对于学生成为学前教师后的专业能力发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分层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国内学前教育领域钢琴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想确保钢琴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就要先了解当前国内学前师范教学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我国学前教学领域多年来都始终面对着诸多涉及教学体制与教学方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分析,并找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来确保其作用的发挥。当前国内学前师范领域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是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只注重识谱与演奏等非意识教学的部分,对于鉴赏、分析与创作等发挥学生艺术潜力,强化艺术感受的部分却相对被忽略。教师的艺术感受力强,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更加投入,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疑是不利于激发教师后续教学的。其二,是对于教学对象的错误认知,许多教师都并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学生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个性与思想的个体,在学习方面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需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应当是主体,特别是针对钢琴教学来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自身的风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确保其在之后作为学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能利用自身独具艺术个性的教学引导方式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开心地跟着教师投入学习,而目前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对于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三,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分层教学作用无法发挥。在当前教学目标逐渐功利化发展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钢琴教学都只针对学生识谱能力、演奏水平的提升,目的在于追求成绩与专业评级,并没有尊重学生的自身个性及发展需求,针对性不足,与分层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这种浮躁急进的教学风气如果无法得到改变,学生自身灵感与潜力无法被充分激发,其作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则更无从谈起。学生时期所受的教育与成为教师后自身的教育方式及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便是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进程的第一步。

三、针对国内学前师范钢琴教学的改进措施

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有计划、有目标,逐步推进的过程,特别是钢琴的分层教学,只有以新课标为基础、为指导,奠定教学改革的方向,对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等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分,才能确保分层教学方式效果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发挥潜力,最终成为一名有教学热情,且有创造力与感染力的优秀教师。因此,下文当中我们将主要针对当前国内师范类钢琴教学当中分层教学的应用与渗透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针对性

教学有了明确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为学生指出后续学习的方向,想要确保学生学好钢琴,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所在,艺术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艺术敏感度与理解力,所获级别与分数都只是这一过程取得的最终成果。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作力等多项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哪一阶段应让学生强化基础,哪一阶段应注重感受力提升,哪一阶段应着眼于创作能力与艺术表达力的强化,教师都应当进行详细规划,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安排与落实,才能确保能力提升的全面性。例如,教师针对完全不具备钢琴基础的学生,需要先强化其基础能力部分,如音准、识谱及演奏能力等,对于早期已具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则可将重点放在艺术感受力与传达力的培养上,对于已经有充足学习经验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大的自由度,进入到创作领域中,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少儿歌曲的创作,对学前时期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索,也可以依照自身教学风格选择适合的曲目,决定自身的教学风格。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的教学目标分层化定义,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路线,保证学习过程事半功倍。

(二)认清教学对象,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分层分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及需求,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才能让学生也成为尊重他人个性需求的学前教师,也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与个性进行分级分层,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观念得到尊重。分组的方式则可不拘一格,第一种分组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划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分为基础级、提升级和强化拓展级,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部分资源参与的高级别学生到下一级别去进行帮带与试课,这样不但能够对较低级别的学生起到一定带动、帮助作用,也让较高级别的学生得到了提升表达力的试课机会。第二种分组方式,是可以按照兴趣与风格进行分组,让风格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促进学生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强化,学生在担任学前教师时,在课堂上使用的曲目有更鲜明的风格,让学生感到独一无二、充满兴趣,才能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效率会有大幅度提升。第三种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发展方向来分组。钢琴演奏虽然在学前阶段许多科目当中都是必要的,但具体的应用有一定区别,因此在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方向选择去进行分组,英语方向的学生组重点学习英文儿歌曲目,语文方向的学生组重点学习认字组词相关的曲目,体育方向的学生组重点学习跳操、运动及舞蹈常用曲目,音乐教师则针对音阶、练声曲等进行重点学习,尊重学生特点与需求进行分组、定向培养,后续学习方向也更加明确。

(三)细化教学内容分层,让学生艺术体系构建更完整

当前许多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时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进而使分层教学无法发挥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提升。想摆脱这种局面,只有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级,确立每一阶段学习的重点,才能让接下来的钢琴学习路线更加明晰,让学生了解应当从哪里下手去进行学习与强化。例如可以将课程强度逐渐递进,初级阶段学习,音阶选择范围是在一升一降内,达到平行两个八度为目标,难度水平基本等同于Beyer初级练习曲。中级阶段学习,音阶选择范围是在二升二降内,达到平行三个八度为目标,难度水平基本等同于Czerny599练习曲。高级阶段学习,音阶选择范围是在三升三降内,达到平行四个八度为目标,难度水平基本等同于Czerny849练习曲。不同难度学习强度不同,依照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以及能力进行分级。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学起来自然会更有效率。摆脱漫无目标或固步自封的局面,在尊重学生自身需求的同时制定出高效且有层次的教学方案,学生才能学到乐器艺术的精髓,并在步入教学领域后利用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有艺术功底、有创造力、有带动力的优秀教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心地去学习,去成长。

四、结语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改革需求下产生的新兴教学方式,强调个体差异化、自由化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模式无论对于学生自身未来的教师生涯发展,还是对于当前的钢琴教学,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提升重视程度,确保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让钢琴教学步入新领域,让学生摆脱固定音乐学习模式,能迅速找到针对性学习目标,并最终提升自身艺术水平,使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

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第12篇

实习是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位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每一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前奏;实习是师范生教学生涯的开始,是师范生展示成果的舞台!面对实习我既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担忧,兴奋的是我即将走上梦寐以求的教学舞台在那儿展开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堂课,面对我的第一波学生,即便只是为期一个月实习学生;担忧的是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不能搞好实习学校交给我的教学任务,不能顺利的完美的解答学生的质疑,怕自己不能很好把握学校“立德树人”的校训!

20xx年9月1日我怀着沉重而兴奋的心情走进了我阔别五年的母校华坪县中心中学,在这儿承载着我中学时代的记忆,中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五年前我从这儿毕业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而今回到母校进行我的教学实习,开展我的教学工作。面对我的学弟学妹们,我无比激动兴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学时代活泼奋进的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渴求知识追寻理想的我们;面对我的老师们,心中满是愧疚,毕竟当年的我很顽皮,很叛逆,在那个时代总是让老师操心;面对我的母校,我无比的自豪,是它培育了我,是它带我走过那个朦胧无知的年代,是她引领我走到了今天的学习,也是她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让我体会到做为一名教师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初次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在教学实习中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真开展每一堂课的教学,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开展实习工作,虽然很累很苦,但也有很多收获。

一、实习目的

实习对于我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生源地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自己学业成果的舞台。这不仅仅是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了解学生学情、熟悉教学方法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机会,还是一个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遇,为此我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认真研习教材,总结学生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处理学生提问和质疑,并在教学中恰当处理师生关系。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转眼即逝,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学习到了许多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在实习中很快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历了这段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新一代教师肩上的重担,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不易。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中学时代,感受着我们与90后学生的差别,90后的学生领悟能力、信息接收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都远远的超越我们的时代,这对我们师范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知识蕴含。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但如此,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二、实习学校简介

华坪县中心镇中心中学原称华坪县中心镇第七中学,是一所位于华坪县县城西北处,背靠狮子山,临近鲤鱼河,是我县师资相对较好、离县城最近的一所初等中学,共有教职工百余名,其中优秀教师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中学骨干教师占百分之十五左右,自办学至今为我县培育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该校现有三十余个教学班,在校生近两千余名,其中毕业班九个,一个重点实验班。

三、实习内容

(一)听课见习

20xx年9月1日,实习学校正式开学,主要任务是学生报名和开展学前教育,在实习指导教师陈昌春老师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初二119班的学前教育,学生报到后,119班班主任舒顺忠老师在班上开展了近一个小时的学前教育,内容如下:

1、新学期开始,应订立本学度的学习目标;

2、新学期新风貌,在新的一个学期,大家升了一个年级,必须纠正初一年级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风貌;

3、树班风,促和谐,在新学期教学开始前,先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促进班级间的和谐,同学间的和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合理切合实际的目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