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语录 汇总65句

1. 如果有觉醒,就没有选择。觉醒是别无选择的。它只让你作对的,它不让你做不对的。

2. 自我是死亡的部分;生命不是。因此如果你能够没有自我,那么你也没有死亡。

3. 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体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墓塔,以作纪念。

4. ^v^色即是空,空即是色。^v^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5. 但只是不被打扰不是最重要的,你将永远不会快乐和热情洋溢。神就是创造——你怎么能靠冷漠去达到神呢?

6.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7. 佛是你的内在本性。我看透自己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整个世界对我来说都开悟了。

8.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9. 孤独是忧伤,孤独是一种不完整的感觉。你需要一个人,需要一个不在的人。孤独是在黑暗之中,里面没有光亮。一间黑暗的房间,等着有人来燃起光芒。

10. 一切诸法悉皆解脱。

11.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12. 我们这道菜,始终被命运在翻炒,却一直不曾出锅!可能最后连我们自己,也无法品尝出我们的人生究竟成了什么味!只能说人生变得五味陈杂,什么味都有!

13. 般若空观的了无所得义

14.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15.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16.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7. 南询士,标致殊,发言落落中疏疏。瘦藤一握铁相似,孤身万里云不知。作者前,致一问,分明直得绳床震。失脚踏翻楼阁门,通身不挂毗卢印。佛祖言,甚热椀,一剑当头百非划。大展禅宗定古今,火里蝍蟟三只眼。

18. 孤独是一种当你仇视自己,厌烦自己,讨嫌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要到别处去通过别人来忘记自己。单独是当你只为自己的存在而激动的时候。你只是因为你自己而兴高采烈。你不必去任何地方。需要消失了。你自己就足够了。

19. 为何不必?

20.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21. 虽说古代书生最讲仁义礼法,信字当头,然而人生总有不确定之事,爽约也总是时有发生。等人等出了诗意和心得的不算太多。关于被鸽惨案,最有名的句子可能来自于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2.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3. 34)不昧良心,不违背常情,不用尽物力,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为天地确立心性,为百姓立命,为子孙后代造福。

24. 2020年总令我想起一本散文集的中译名字:《如梦的一年》。原名是《TheYearoftheMonkey》,作者PattiSmith,诗人,歌者,庞克教母,写她在某年的遭遇与哀伤。那是2016年,而原来,对于任何人,在任何年份,都一样,都会,哀伤如梦,以不同的形式。唯望2020年过去后,虽仍有梦,却不哀伤,只是飞扬。我真的希望。

25. 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五苦章句经》

26. 一切皆为虚幻。

27. 《金刚经》对《坛经》的影响

28. 1976年冬,南怀瑾于出定后作偈云:“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谋国与谋身,谁识此时情。”(42)唯具高高山顶立的智慧,才有洞彻世情的冷峻目光;也唯有深深海底行的悲愿,才有民胞物与的火热情怀。“入世”还是“入山”?对真正的智者而言,这二者的界限其实本来就不存在。某日午夜,南怀瑾答书十余通后,有感于幼年启蒙师朱味渊先生“鬓丝禅榻日相依”及好友程沧波“事求妥贴心常苦”之诗句,作辘轳体律诗五首。现谨引其中第五首,作为本文的结颂:

29. 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30.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把你自己完全地放进探寻,用你整个的心灵去参与,那只是表明你在世上还没有完成。世界依然吸引你,欲望还是在纠缠你。

31.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v^菩萨警众偈

32.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33. 般若空观的色空相即义

34. 如果你的探寻不是把你引向越来越多的快乐状态,在那里你可以唱歌和跳舞,那么一定有事情错了——有什么事绝对地错了。你离家越近,你就越感到快乐。快乐是能量回家的一种品质。

35. 如果意识是宽广的,敞开的,头脑便无法生存。头脑只有在选择中才能存在。

36. 人因为欲望、模仿、妒嫉、竞争而错过了他的真实本性。人是地球上唯一不忠实于自己的存在,他总是看着别人,他总是想成为别人。那就是苦恼,不幸。你只能是你自己,没有别的路。所有别的路都把你引入歧途,你越早明白越好。

3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38.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39. 唐五代河南河东河北三道佛寺及相关文学资料辑考

40. 在专注中你能够逃避。你变得对一件事有觉知,却是以摒弃许许多多其它的事为代价的。 这是静心:去感觉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没有任何选择,只是毫无选择地觉知。

41. 世界很大又很小,看你心的容量与承载。什么都想出人头地,会输了平常的幸福。学会留路?人,自己的天会更蓝。生命的大度在于,亏损失败我承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42. 点评:寡欲清心前辈多年前说的话,从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颠扑不破的价值,他多年前的警告,如今却变成了普遍事实:戒色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儿,但是现在却被人为复杂化了,变成像微积分、量子力学一样高深的戒色专业了;戒色的人本来应该是“行动派”,现在却变成了“学习d”,整天抱着戒色文章没完没了地啃,行为上却没有丝毫的改变;戒色本来应该融入生活、回归生活,现在的戒友却一头扎在虚幻的戒色世界里走不出来,无法正常的生活。

43. 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44. 你没有抗争就不能活。你必须对抗,不然你开始消失,你开始融化。你开始坠落,好像是在一个深渊,一个无底的深渊。

45. 走岔道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进入这个世界也是探寻上帝的一个部分。这是必需的!

46.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47. 那我们禅宗就更好玩了。(弹了一个声音)这一声几斤几两?称不出来吧?所以你来问禅师:如何是佛法大义?大喝一声。最多形容声震屋瓦,声震屋瓦到底什么意思?你看(弹一声音),刚才你说这是不是声震屋瓦?现在是水泥的,要是换成咱吃饭的地方是不是给震掉了?最多在禅宗的语录里面是禅师大喝一声,声震屋瓦,至于瓦碎没碎,掉没掉地上,不说。那是叫枝末细节,关键是他声音很有力量,掷地有声。

48.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9. 52)佛陀说:努力才是一个人的幸运之星,一个人不该把时间浪费在卜卦和选择黄道吉日上,自己才是自己的主。

50.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

51. 长空不碍白云飞。

52.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53.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4.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6.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那意味着两个心灰意冷的、忧伤的、苦恼的人相遇。苦恼成倍增长。两个丑恶怎么能成为美丽呢?两个孤独来到一起怎么能变得完整、完全呢?

57. 念起还能断,是少数有定力的老鸟才能做到的。然而,老鸟们既然有定力,一般在戒色方面也不会有血泪史了。(知非按:他认为念起即断是高难度。)

58. 如果世界依然吸引你,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什么东西要去获得,那就去,完全地碰壁。你会碰壁。那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徘徊,走岔道。这没有什么不对--快去!完全地去,那么你就更快地完成。

59.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6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

6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2.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3. “系统戒色”发展史与《“系统戒色论”体系》浅析

64. 佛性是远离永恒与短暂、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65. 母亲对媳妇永远不会觉得自在。将有一场持续的争斗——因为到现在为止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忽然间她降级了。现在另一个女人,一个外人,一个并没有为这个男孩做过什么的人,变成了至高无上的。

佛教禅宗语录 汇总92句

1.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上)

2. 11)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名言警句。六祖惠能

4. 为何不必?

5. 当你不了解事实,不了解对手,你的预期和事实没有吻合的时候,你就会有失败感、挫折感。与淫习做战,不要认为可以很容易取胜,也不要认为很难战胜。

6. 心观念处:以「心」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心只是心,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7. 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

8. 饥来吃饭困来眠。

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名言警句。——六祖惠能

10.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1. 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12.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13.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14. 要用觉性好好地觉知它、感觉它,就像提起手时,感觉到它,这就是禅相;当念头生起时,知道并看见它,这就叫禅相。(禅宗语录600句)。

15. 因此不要害怕生命,不要把你自己关闭在冷漠之中。冷漠将使你迟钝,你将失去所有的灵敏;你的身体将会变得迟钝,你的智力将会变得迟钝。

16.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17. 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18. 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五苦章句经》

19. 刹那便是永恒。

20. 当爱变质的时候它成为一种占有、嫉妒、对权力的争斗、政治、控制、操纵——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丑恶的。

21.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十善业道经》

22.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23.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24.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v^菩萨警众偈

25. 放鸽子操作走过了漫漫的历史长河,有的人鸽人,有的人被鸽,总有人会留下那么几句诗词,几句闲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那些鸽子的故事。

26.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27. 一是全面落实《戒色七部曲》日课。有些心理疾病是手淫导致的,只要手淫戒除了,身体康复了,心理疾病就消失了。通过全面落实七部曲日课,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戒除恶习之后,身体康复了,一部分心理疾病就消失了。

28.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9. 提要:此书为中国画学名作,内收梅兰竹菊四谱,多色套印,浓淡深浅阴阳向背,丝毫不失原稿色泽神态,代表了清代前期雕版彩印的最高峰,在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本四册存原签“画传二集梅谱/菊谱/竹谱/兰谱,芥子园甥馆珍藏”并钤“芥子园/李氏珍藏”木记。各谱册首均有书名页及题记“芥子园甥馆珍藏”。菊谱后镌题记“康熙辛巳蒲月芥子园甥馆镌藏”;竹谱后镌“康熙辛巳清和月芥子园甥馆镌藏”;兰谱例言后镌“康熙辛巳桂月芥子园甥馆镌藏”,书名页朱戳“芥子园画谱二集三集笠翁诗笺封启在江南省城内三山街椿寿斋膏药店发卖”。康熙芥子园甥馆原刻极少见,较之市面上常见干隆、嘉庆的后翻本,套色妍雅,纸墨考究。

30.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31.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32. 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33. (41)南怀瑾:《论语别裁》,简体1990年9月版,第836页。

34.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十善业道经》

35. 如果你真的想面对自己,你必须学会不逃避。无论什么冲你而来,你必须深深地看进它里面去,因为这一深度将成为你的自我认识。

36. 世界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开悟,你就被开悟的存在所围绕。没有别的办法。你被一个开悟的宇宙所围绕。整个的存在,岩石与河流,海洋和星星,都是开悟的存在。

37. 菩提达摩很认真地回答说:您所做的这些行为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都是属于世俗的有为法,称不上是真功德。

38. 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39. 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40.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41.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42. 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43. 76)古德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44.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45.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6. 创造从来不是冷漠的。创造就是爱和关心的作用。如果你冷漠,渐渐地你所有的创造力都将消失。创造需要激情、活力、能量。创造需要你保持流动,一种热情奔放的流动。

47. 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48. 如果有一个人与大众背道而驰——一个耶稣或一个佛陀——大众对这个人的感觉不会好,如果这个人是对的,那么众人都错了,这太过分了。整个群体无法容忍这么一个人;它是一根刺,会扎人的。这个人必须被除掉。

49.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0. 般若空观的五蕴皆空义

51. 如果一个人让你厌烦,他在说你不想听的东西,你将感到消耗,一种渗漏将会发生。

52. 一个人不断地在回避他内在的空虚。一个人不断地在自己周围钉上板块,于是你从哪儿都无法看见这种内在的空虚。

53.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54. 折衷是不好的,折衷致命。折衷将使你变得不冷不热,没有人能够在那种状态中升华。

55.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56. 佛陀教导我们:「行善就是善,做恶就是恶。」

57. 少欲,则少烦。

58.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

59.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60. 般若空观的诸法空相义

61.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62.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63. 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64. 不可说,不可说。

65.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完整版)

66.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67.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68. 当你对上帝的渴望就像你在水下对空气的渴望时,你将会发现他。

69.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70. 《金刚经》与六祖惠能

71. 这应了一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比如:看色情东西的结果会有破戒可能,可是很多人明明知道,却依然看,结果就是破戒。这就是缺乏智慧与定力的表现。

72. 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73.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4. 看了以上所列举的达摩大师初到中国传授禅宗心法的史料故事,根本找不出一悟就了,便是禅的重心的说法。所谓“安心”法门,所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等教法,也不过是“可以入道”的指示而已。尤其由“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与“安心”而到达证悟的境界,实在需要一大段切实工夫的程序,而且更离不开佛学经论教义中所有的教理。达摩大师最初指出要以四卷《楞伽经》的义理来印证心地用功法门,那便是切实指示修行的重要。

75. 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

76.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下)

77.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

78. 估价:RMB450,000—600,000

79. 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80.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81.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2.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83. 爱允许自由,不仅允许,而且强调自由。任何破坏自由的东西都不是爱。它一定是别的什么。爱和自由并肩而行,它们是一只鸟的两只翅膀。

84.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85.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86. 47)事物蓬勃发展时已埋下凋零的种子,万物凋零中亦酝酿着重生,有诞士居安思危,发生变故,则能坚强忍耐等待否极泰来。

87. 当我们成为一个灭苦的人,那么不管我们到哪里都不会有苦。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还有苦,我们如何能帮助他人而不是反而更增加他们的苦呢?

88. 这和《戒色七部曲》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高效的方法是系统戒色法《戒色七部曲》(含福德),正确的认识是指导落实《戒色七部曲》的“系统戒色观”,落实七部曲就需要端正的态度,那就是:坚定的戒色决心、核心的戒色信念、持久的执行力、平和的戒色心态。

89. 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90. 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

91. 真正的爱不是一种对抗孤独的探寻。真正的爱是把孤独蜕变成为单独。帮

92.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