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1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

那段时间在看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的书,碰巧采访的这位老师再碰巧得知其本科时代和赵林老师是同学。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因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吴建华老师的“才”与“情”、“光”与“热”

清代人张潮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 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情”二字。旅游学院的吴建华,正是有如此“才情”,如此“光热”的魅力老师。

才:扎实的功底

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朋友都能从吴老师的讲课谈吐等举手投足中被其“才”折服。吴老师说这种“才华”或“才气”是奠基在她读书年代扎实的功底上的。

“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思考!”听过老师课的学生总能感受到吴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离不开读书。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读书不能泛泛而读,可以集中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不断扩枝散叶,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即使谈不上专业,但你熟悉了,说话做事都会变得有底气。”通过对吴老师的采访,我们得知吴老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都是历史。吴老师以自己读书年代的经验建议“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广泛涉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包罗万象,对拓展思维,扩大个人视野更重要。”“对待学术,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胆识、毅力、严谨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吴老师曾为写一本专著——《雷州文化》而走遍了雷州半岛,为此总共花了七八年,老师说“在出发前要有充足的资料准备,然后以小学生的姿态,带着问题去调研。如此以来不懂的,错误的,空白的,就能得到由针对性的弥补。”

谈及当下大学生教育问题,吴老师有些激动:“都说广商的毕业生上手快但不耐用,为什么同样是大学四年,塑造出来的学生素质,发展前景如此不同?很多大学把教学方针定位为就业率,这固然有其现实因素的背景,但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实践固然重要,但理论和文化是基础,是一栋房子的奠基石,本科教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校制度方针的因素以外,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所谓‘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身为人师,首先教育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底子打好了上课才能自由驰骋,任意飞翔。这又牵涉到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读书年代是否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是否经历过学术与文化上的修炼。”吴老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理论的兴趣。她举了自己的小孩为例,吴老师的儿子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香港大学的老师上课不太讲课,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主,吴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小孩读大学很忙,但不是瞎忙,主要是忙着读书。比如为了在一次课堂上能够有5分钟的演讲展示,她儿子连过年都留在学校读书!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大学实在太容易混了,而这一混就过去了。

对此学生也有责任。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学生只当应付;老师上课提问,无人响应。说到这里,吴老师有些可有些心凉:“其实师生是需要互动的,学生和老师都希望置身于热烈讨论而非死气沉沉毫无创造力的课堂,这样的氛围和条件,需要师生共同的创造和努力。”当然吴老师也经常自我反思,她也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

情:关爱年轻人

吴老师是广商引进来的资深教授,对待年轻人吴老师有个开放的心态。吴老师不仅对学生充当为“人梯”的角色,对年轻教师亦如此。她认为年轻教师的成长也需要上一辈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她敬佩很多比她强的年轻人,她更希望年轻人超越上一代,因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在众多的身份角色中,吴老师最喜欢的是教师,她以自己的原则和热情在教学与师生关系中践履着“为人师”的角色。

光:理想之光

一个人是需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吴老师说她现在依然有理想。在提及有关人生的规划时,吴老师指出:“人生不要规划。大学时代就给人生定下路的轨迹太早了,也太狭隘。当然,对于某一个领域,自己还是要有大致的方向,并且这个领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然后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其实好比“试婚”,吴老师称虽然自己不会去做,但不反对。对待人生就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不断尝试,人生的意义不就在走的过程中吗?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成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当然这不经意本身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功底。”

很多老师说吴老师有“书呆子气”,可是吴老师似乎挺享受这种“书呆子气”,“它不是说你只会死读书,不懂变通,而是因为一个人的关注点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兴趣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术或项目中了,哪里还会去想什么社会关系呢?”吴老师说她的儿子身高一米八,大学生了,可是大家都觉得他跟中学生一样。不是因为他生得一张娃娃脸,而是因为他依然是一颗孩子式的心,简单纯粹。吴老师相信“傻人自有傻福”,她对自己的儿子的期望就是“搞技术”。吴老师所言的“技术”可不是工具化的技工,而是既然儿子对理工科技有兴趣,就须静下心踏踏实实地钻研,好比居里夫人,在通往充满了奥秘与未知的科学世界的路上孜孜不倦,这种探索与发现的幸福与快乐,很纯粹,很充实,是只有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和追求才能体验到的。

吴老师最想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会做人和做事,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她认为“学校带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正面的思考,那些社会上的东西,你出去了自然会知道,可是在学校里就应该打好底子,以后面对社会、人生的精神底子。良心、正直这些美好的品质应该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啊,如果连教育育人的学校都被污染了,社会也没希望了。”

其实,真正搞学术的人何其不需要这种“呆气”和“傻气”呢?

热:生命的热度

吴老师是个很可爱还有些“孩子气”的老师,经常会流露出一些俏皮的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吴老师喜欢打乒乓球,她说读博士时期还给邓亚萍当过裁判呢。吴老师曾经只用三百块游澳门三天三夜,这份经验早在前几年就在学生中流传,并被无数学生实践。看来吴老师真的是一个很会生活的老师呢。吴老师说要懂得谦卑地对人对事,要以诚相待,热心地为人着想,不炫耀个人的“传奇经历”,不要摆架子,做一个值得朋友信任的人。这是生命的体温,生命的热度。那么怎样保持对生命的热度呢?吴老师反复强调,靠文化。

那么文化又是怎么修炼出来的?吴老师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接受别人的批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自我反思。“文化不能光靠教育”,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而文化又是全方面渗透的。我们所说的“有文化”不是说读多少书,拿了什么学位,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体现在其一举一动、穿衣打扮上,尤其是“为人师表”更要注意。比如人多坐电梯时,只要把皮包放在膝盖处,即可腾出多一个人的空位,这是细节,其实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点点滴滴都是文化。

这是文化的热度,亦是生命的热度。但愿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们都能在文化的熏陶中为自己添砖加瓦,添热加温,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亦是为我们共同的世界创造生命的热度。

才、情、光、热——构成了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们正是在吴老师身上散发出的“才”与“情”,辐射出的“光”与“热”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老师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独立的思想,人格和美好的品质。吴老师自称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只是尽量地把自己储存的“才”与“情”,“光”和“热”最大的外化,她只是坚守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的最低底线。这,足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一个老师的才情与光热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亦是身为人师最大的价值与快乐所在吧

[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

]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2

1、记者——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对此的理解是?

老师——干脆你去当公安部长或国务院总理算了。按照这句话推导不是也可以说:“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干不好的警察”;“没有管不了国家,只有干不好的总理”。“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的医生。”

2、记者——考核教师要求学生优秀率保持多少或者年年增长,你怎么看?

老师——别来这一套,祖师爷孔子三千弟子,才72贤人,他的优秀率才2、4%。

3、记者——有的家长抱怨你们老师没有把我们的小孩子教育好?

老师——我领的不是超人的工资。你们俩父母能打能骂教育一个小孩都搞不定,还敢指望我们几个人教育好一个班级五六十号小孩?

4、记者——老师不要抱怨了,你们毕竟还有这么长的假期?

老师——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你要感谢假期,不然你的孩子可能是文盲,因为没有假期也就没几个人当老师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放假,你孩子愿意吗?小孩12年没有放假连续上课,你答应吗?

5、记者——有人说老师一周才上几节课,比我们每天上八小时舒服多了?

老师——是吗?你知道上课要备课吗?下课要改作业吗?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多久吗?你知道早自习、晚自习吗?做操不管行吗?吃饭不管行吗?纪律卫生的你管吗?

6、记者——老师平常上课很轻松吧?

老师——上纪律好的班级就像是演讲,平均每天两节课,就是演讲一个半小时;上纪律差的班级就像在跟人吵架,每天吵一个半小时,你试过吗?

7、记者——老师工作不错了,钱也不少吧?

老师——见过老师考公务员的,你见过公务员考教师的吗?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3

对老师采访稿范文

1、问:老师,您当班主任多少年了?都是从高一到高三吗?

答:当了十几年了,大部分都是从高一到高三。

2、问:从您高一接手这个班级,您有过什么设想吗?(班风、学风之类的)比如初步如何建设这个班级?高一阶段会有什么做法?高二呢?高三呢?

答:设想?设想?(老师显得很惊讶,很惊讶)这个是书上的理论,现在现实当中就不讲求这么多了。就是做好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就行了,比如早上6点40来看他们是否到齐早读、晚上也来巡视一下,而且现在班主任要管好晚睡纪律,总之就是每天做好每天的事情,每周做好每周的事情,每月做好每月的事情,就可以了的。

3、问:您的班级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吗?比如每个月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比如制定了什么班规制度?

答:这个······除学校的规章制度外,班级会视自己的情况来定吧。而一般来说班级出现什么问题了就制定相关的规矩,不然,班级制定太多规矩,学生也会烦,如果做不到或不顾学生、现实情况,则会使学生厌恶及减弱班规的执行力。

4、问:您是如何看待您现在所带的班级呢?面对不断加进来的新学生,您又如何对待呢?

答:如何看待我班级的学生?(老师转过头来很惊讶地看着我),这个问题,怎么说?(老师好像不知从哪里说起,也似是老师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然后我立刻转话题,“就是不断加进来的新学生,您怎么看待?怎么让他们尽快融入班级和同学熟悉?”)怎么说呢?其实这一届学生比较特殊,每个学期班级人员都在变人数也在变,一开始是四中合并过来,人员多了,然后是明瑞高中成立,分了一部分学生过去,人员少了,然后就是现在艺术生零零星星地回来几个,所以很难说怎么看待。如果是新加入的学生,或者说艺术生久不久地回来一两个,我就会让新同学跟着班级一些同学,同学们做什么,就让他们做什么,尽快让他们跟上学习进度,尽快融入这个班级。面对新加入的艺术生,等到他们(差不多)全部回来之后,我就会召开一个小会,跟他们讲清班级的一些规矩。

(而从平常听课时跟老师到班里的观察情况来看,面对略难管理的男生,廖老师会在男生中找一个男生当“亲信”,即一个和老师关系较好并且在男生中有一定的友好关系、有“威信”的学生来做“督促员”,来督促其他男同学遵守纪律,比如冬天的中午比较寒冷,就让男生督促员来及时叫其他男生起床。)

5、问:老师,您能给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议吗?

答:因为老师比较忙,一上完课就走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能问老师很多问题。

采访稿:

(二)任课老师篇

老师姓名:廖海彬(女) 所带年级:高三2011级

所教科目:政治 所带班级:1108班

1、问:老师,您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多少年了呢?

答:差不多20年了。

2、问:老师,您觉得高一、高二、高三的政治教学有什么特点?哪个阶段比较难呢?(之前写成了“您觉得高一、高二、高三的政治教学哪个阶段比较难?难在哪?”,难度没有调整好,一开始过难)

答: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挺难回答的。高一、高二、高三政治学科的特点?······(旧教材,因为这位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叫旧教材,还没有接触过新教材的教学)也就是分三个板块,分别是经济常识、哲学知识、政治常识吧,经济方面最难,哲学方面最容易,但却是学生觉得难的部分。

3、问:老师,为组织教学,或者说上课之前,您会做什么准备工作呢?能否把备课工作说得详细点?

这个没有问老师

4、问:老师,现在很现实的一个说法是学生的升学率、成绩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答:这个怎么说呢?学生的成绩高与低,的确是反映着这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被学生所接受的情况,也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表现的一个体现。而且在同一水平素质的学生之中,班级平均分最好不要超过五分,超过五分就不正常了,就说明老师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5、问:老师,您觉得旧教材存在着哪些优缺点呢?

这个问题没问。

6、问:老师,您能否给我这些初步接触教学工作的师范生一些建议呢?

答:作为新老师呢,就是要多听课,在听课中学习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就是一定要熟悉课本教材,尤其是理解教材到位,多看书多做题,注重自己的学科知识补充理解。

后记:第一次看到廖老师,是到政史办公室想问哪个老师是教政治的,然后一进入门口,看到的就是坐在正对门口的正在备课的廖老师,美丽、优雅、温柔,让你猜不出她的实际年龄。接着我就是问老师,“老师,您好,我是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想来这里听课。请问哪位老师是高三的政治老师呢?”,“哦,我和旁边的李老师······”整个交谈过程中,廖老师都是带着微微笑,语气温柔,极具亲和力,让人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以致于那时我去问领导意见后领导让李霞老师当我的指导老师时,心理竟有点点遗憾。还好,李老师为了我能学点东西,也让我去听听廖老师的课。真正接触廖老师,主要是从听她的课和她在1111班的课间接近同学们的行为。廖老师上课时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同学们集中思想,并且给同学们很多的考试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是讲到让学生颇为头疼的材料题,她并不是马上就讲就解析,而是会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来看并用笔来圈圈画画写写,然后就点名提问同学们让同学来讲出他刚才思考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脑,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和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每次一讲到考试题型,廖老师就会重复强调让同学们记住怎样快速有效找到答案,“一定要找到关键词”、“带着设问来看材料来找关键词”、“一边学习一边归纳,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及熟悉程度,找到考试的某些规律”等等。但是廖老师也有一个缺点,其实也不知道这个该不该叫缺点,可能是因为廖老师教书好多年了,已经不太注意这个问题了,就是课堂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廖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拖堂”、延迟下课时间,可能是廖老师没有看到时间,也可能是廖老师觉得这个这道题这个知识点得讲解完比较好······还有,我觉得从采访中,廖老师的回答不是那么惊讶的语气和表情,就是觉得很笼统,很难回答,或许也跟我设问的问题本身的逻辑顺序没有调整好和我问的方式过于突兀有关,而且我可能也给廖老师一种“死读书的书呆子”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问廖老师的时候,廖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书上是这样说,但现实不是这样·······”、“那是书上所说的······”在教学工作方面,廖老师已经有了20年的教龄,或许廖老师已经固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面了,而且廖老师好像也没有比较多地另外去接触一些新教材新课改方面的情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自己知识吧,但是廖老师很注重自己知识根基的扎实,并且经常运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自己对于应试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水平。而在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廖老师她应该也是有很多很好的经验,但是可能平时她不注意总结或者是提炼吧,所以她一下子说不出来,也不知道怎么形容,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尽力去管好学生的纪律班级的纪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好,只是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对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在性格、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等有无大致的了解?

不过,我想,廖老师应该也是个和学生关系挺好的老师,亦师亦友的一个角色。因为平常下课后,廖老师总会在自己的班上“逗留”,一直都是笑着和学生聊聊天,了解了解学生或者是班级的各种情况。期间,有一次我和廖老师从他们班走过,碰到了在窗边的一个学生,然后老师就问那个男生,“天气那么冷,男生午睡之后起得来吗?你多督促一下他们哈······”那位男生点点头,并且那位男生好像接过坐在窗旁边的那位男生的“回头客”小面包,紧接着就塞给了老师,廖老师不要,但是他还是直接塞在了廖老师的口袋,还说着,“老师,你吃,都上了几节课了······”还有,听廖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聊天说,“昨天XX同学中午请假出去,可能因为有点事就没有在上第六节课前回来,我也没有注意。我当时也去上课了,也没带手机。后来我回办公室一看,他发来一条短信,‘老师,我回来时迟到了一节课。但是门卫看到我那么帅,所以就没有登记我的姓名。’”廖老师说的时候很开心,也逗得其他老师哈哈大笑。学生愿意主动和老师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正是说明这位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她是学生心目中的朋友,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朋友!

[

对老师采访稿范文

]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4

对老师的采访稿范文

好老师就是要“自找麻烦” 感动在身边——宋嘉彬老师专访

名言:“上帝忘记给我们翅膀,物理教会你飞翔。”

——宋嘉彬老师(物理老师)

一、授渔于人,重在责任

Q: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A:我上学的时候,成绩比较突出,尤其对理科的学习很有兴趣。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老师是一个光荣的、神圣的职业,被赋予了一层平凡而又伟大的光环,因此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一职业。 Q关于课堂初体验:

A:我刚刚工作时也很紧张,面对班里那么多的学生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工作的时候也是时刻给自己压力,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所带的第一届的学生们都很聪明,思维活跃,但想想那时缺乏经验,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管理过于严格,给学生们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但好在孩子们都很理解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做到最好。直至现在我也会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给你们最合适的关怀、指导。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我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要做,都有一种新鲜感,当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教授知识、讲述道理的时候都会感到满足,这也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有自豪感、成就感的事情。我们眼中的宋老师热爱教学事业,同时兴趣广泛见多识广,每当看到学生有成绩上的,思想上的成熟,哪怕是一点点很小的进步也会由衷地为我们感到高兴,并给与及时的鼓励。但其实对于教师这份工作,他的感受也是十分复杂的。

Q:最为一个老师要具备很多素质和能力,那宋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A:职业责任感。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端正态度教学,才能有所收获。老师应该为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带头作用,不仅仅是课上教授知识才是教学,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都应该小心、严谨地对待,做对学生、对自己心灵负责的老师。通俗来讲好比是自找麻烦,一个好的老师,一个不怕麻烦的老师才会一次次指出孩子们的不足,帮孩子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专业技能当然也十分重要,自身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述。宋老师平时很喜欢看书,家里面的书房摆满了各种书籍,通过看书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为学生教授人生的道理。

二、教学相长,苦乐相随

Q:除了荣誉感之外,做老师具体的收获,: A:1.知识水平的收获

首先从本学科来说,物理从知识深度、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应该算是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它注重综合性的考察,充满理性、形象的东西:学物理就是一个思维游戏的过程。物理之所以被称作是万能,也正是因为它需要我们拥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对精神上的追求层次很高。有许多问题自己理解起来简单,但真正去教授别人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就需要老师们认真的备课,用最简单明了易于同学们理解的方式去讲解,与此同时,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每次虽然都是重复的内容却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2.人生经历的收获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的过程,当老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通过每天的工作来完善自己的经历阅历,静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自己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是对人生的充实,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富有意义。

Q:关于工作中的快乐与郁闷:

A:“工作中的快乐是数不胜数的,关于郁闷,但也谈不上郁闷,只能说是有点遗憾的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比较忙碌,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管理好班里的每一件事,下班之后总有没批改完的作业要带回家,同时还要认真准备转一天的新课,当然这些都属于本职工作,要尽心尽力做好,但这么一来,可以自己支配的个人时间很少,只能挤时间去看书、运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当老师到现在已经送走许多届学生,看着他们在自己的教导下进步、成长,我心里会觉得非常快乐。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除了家长,老师和学生就是最亲近的人了,这种相处多年的师生情谊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每年送走学生的时候,既希望孩子们能顺利毕业,快点长大,又舍不得让他们离开,每次送走他们后,都会失落郁闷一段时间。”

三、良师益友:“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Q:是不是,每个人学生时代都会考虑的就是自己到底算不算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呢,宋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A: “首先,我认为学生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我的心里和我相处过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是我的好学生。但非要给好学生下个定义的话,我个人认为,好学生应该是既能很好地听取老师的建议,又能在遇到事情时有自己的见解、想法的人。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我更注重的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培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待任何事情都能摆正心态,明辨是非,做到遇事前没偏见,得到他人意见后有主见,果断理智地去面对。”

Q:如何看待学生犯错:

A:学生犯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身为老师不会因为犯错而对学生失望。应该给学生犯错的空间,甚至说是给他们制造犯错的机会,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成长。正像我平生总跟学生们说的一样,平时的考试与练习中我们不能怕错就不做,遇到不会的问题也要大胆的尝试,应该更多地暴露自己的问题,之后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必要过程。

Q:对您深爱的学生们的希望与建议:

A:作为一个学生,学习上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尤其是在高中,知识的难度与之前相比大大提高,单说物理这一科,需要记忆的公式、需要理解分析的题型有很多很多,这都需要学生们坚定信心,充满热情,勤奋地学习。况且现在的社会,个人素质的提升与检验方式之间充满矛盾,但学生们面对高考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抵触,要知道在我们这种人口密集的国家这是相对较公平的选拔方式,所以与其抱怨不如接受挑战,努力克服这一关。

而生活中应该注重个人修养的发展,多看书有很大的好处,一些有哲理性的东西会让人更理智。同时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与志向,或小或大,或远或近,都应奔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努力。我们做事不能盲目,理想不是幻想,但它会帮助我们走的更远

[

对老师的采访稿范文

]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范文5

大学老师采访稿范文

采访出发点:因为曾经在大二的时候听过刘国强老师的课,他是教毛邓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感觉他和其他的老师有所不同,大多数人认为教毛邓的老师都是很古板、单调、乏味的,但是刘老师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幽默风趣、豁达开朗、平易近人。我们不仅能从他的课堂上学到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所以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就找机会和刘老师深入地沟通了一下。事先和刘老师简单地说了一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接受我的采访。

1、问:刘老师,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答:恩,好的。你说吧!很乐意。呵呵……

2、问:老师您从教多长时间了?

答:八年了。

3、问:哦,那也算不短了,那您现在的职称呢?

答:讲师。

4、问: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这么多年工作有什么变化吗? 答:没什么变化,就是普通人,普通生活而已。

5、问:我听说大学里评职称是个很激烈的过程,您有为自己争取过吗?

答:我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誉利益。

6、问:您就是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是吧?

答:恩,是啊。

7、问:因为在大二的时候我听过您的课,我觉得您是一位非常有激

[

大学老师采访稿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