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故事概要 第1篇

是一本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著名的悲剧。这本悲剧,没有人不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恨的。它给人一种窒息和压抑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强烈的要求改变这种压抑的启示。从窦娥一生的遭遇中,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在她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这种种不幸和灾难,一下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从而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窦娥冤 (关汉卿杂剧代表作)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此剧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张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改编、演出过此剧。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人(今河北安国)。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曾任太医院尹。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3]

窦娥冤故事概要 第2篇

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主要叙述了窦娥冤案的被平反昭雪。

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窦娥阴魂不散,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

窦天章重新复查此案,终于惩罚了凶手,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虽然故事的最后也算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此时的窦娥已成了鬼魂;并且,在窦娥冤案被平反的过程中,仍然看到了大小官吏的因循懒惰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因此,这一折中,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仍有不同程度的揭露。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魂旦的告状和出庭作证,是窦娥反抗性格的继续——变成鬼魂的窦娥仍然在为自己。

窦娥冤故事概要 第3篇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官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窦娥冤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窦娥冤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窦娥冤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窦娥冤第四折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窦娥冤故事概要 第4篇

悲剧《窦娥冤》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也赋予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

《窦娥冤》第三折是全戏的高峰,这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

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而此后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 剧中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他的人物语言,酷似人物口吻,符合人物身份,如本剧中窦娥的朴素无华,张驴儿的无赖油滑,都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