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故事作文250字 第1篇

断了经济来源,梅兰芳的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卖了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卖了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困境时,便倾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影响。

经过8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170多幅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花卉、松树、梅花等。这些作品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且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计,被迫将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的人。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梅兰芳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值表演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生活,另一方面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的故事作文250字 第2篇

提及梅兰芳的感情生活,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生命中曾经有过三个女人,王明华、福芝芳、孟小冬,很少有人提到另外一个女人,刘喜奎。这是什么原因?是他俩的恋爱太秘密,还是因为他俩相爱的时间极为短暂?或者两者皆有吧。

曹禺在1980年的时候,著文这样说:“如今戏剧界很少有人提到刘喜奎了。”然而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她可是红透半边天的名坤伶,是唯一能跟谭鑫培、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她比梅兰芳小一岁,1895年出生于河北,自小学习河北梆子,后来兼学京剧。在梅兰芳大量排演时装新戏时,刘喜奎在天津也参与演出了不少新戏,有《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等。

就目前现存资料,梅兰芳和刘喜奎初次同台演出,大约是在1915年。当时,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征祥办堂会,几乎邀集了北京的所有名角儿,其中有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以及刘喜奎。四人的戏码分别是《洪羊洞》《水帘洞》《贵妃醉酒》《花田错》。此时的谭鑫培年事已高,而梅兰芳已经崭露头角。因此,演出后,谭老板感叹道:“我男不如梅兰芳,女不如刘喜奎。”的确,这个时候的刘喜奎,已经唱红了北京城。据说有她演出的包厢,大的100元,小的50元。有的`戏院老板跟她签演出合同,不容讨价还价,直接开出每天包银两百的高价。她的个性很独特,视金钱为粪土,她说:“我一生对于钱,不大注重,我认为钱是个外来之物,是个活的东西。我又不想买房子置地,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的兴趣是在艺术上多做一点,并且改革一下旧戏班的恶习。”

对钱如此,面对权势,她则不卑不亢。初入北京,她曾被袁世凯召去唱堂会。袁二公子对她百般纠缠,她嗤之以鼻;袁世凯想让她陪客打牌,她严词拒绝;袁三公子扬言:“我不结婚,我等着刘喜奎,我要等刘喜奎结了婚我才结婚。”她不加理睬。身处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她坚守着自尊,保持着纯洁。她公开自己的处事原则:不给任何大官拜客;不灌唱片;不照戏装相,也不照便装相;不做商业广告。她特立独行、自尊自强的个性,受到梨园界人士的尊重,更受到梨园前辈老艺人的喜爱。田际云和票友出身的孙菊仙就是其中之一。

在京剧老生行,有“前三鼎甲”、“后三鼎甲”之称,孙菊仙(1841-1931)就是后三鼎甲之一。他是天津人,名濂,又名学年,号宝臣,人称“老乡亲”,因身材颀长,又被称“孙大个儿”。他出生于1841年,比梅兰芳、刘喜奎年长约半个世纪。45岁时,他被选入宫廷升平署,时常进宫唱戏,长达16年。在宫中,他不但戏唱得好,也很会说笑话,所以非常受慈禧宠爱,常被赏赐。

民间传说,光绪皇帝也很欣赏孙菊仙,因为孙菊仙也能反串老旦,所以赞他为“老生、老旦第一人”。每逢孙菊仙入宫唱戏,光绪皇帝总是亲自入座乐池,替孙打板伴奏。这样的“待遇”,恐怕只有孙菊仙享有。庚子年,他的家在八国联军的战火中被焚毁,两个妻子随后相继去世。国破家败,孙菊仙心灰意冷,携子孙南下上海,与人合办“天仙茶园”、“春仙茶园”等。这个时候,他基本脱离了舞台。民国以后,他偶尔重返北京,参加一些义务戏的演出。

田际云和孙菊仙很为刘喜奎的处境担心,不约而同地认为应该尽快让她嫁人,以便摆脱不怀好意的人的纠缠,但他们又不愿意看着年纪轻轻又有大好艺术前途的她过早地离开舞台。想来想去,他们想让她嫁给梨园中人。田际云想到的人,是昆曲演员韩世昌;孙菊仙想到的人,就是梅兰芳。相对来说,刘喜奎更倾向梅兰芳。事实上,他俩的确有过短暂的恋爱经历。

关于两人恋爱的时间,据刘喜奎自己回忆,是在她20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15年左右。她说:“我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名气也大了,问题也就复杂了,首先就遇到梅兰芳,而且他对我热爱,我对他也有好感。”这时,梅兰芳在经过两次赴沪演出、又创排了几部时装新戏后,名声大振。一个名男旦,一个名坤伶,在外人眼里,是相当般配的。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分手了呢?

显然,这个时候的梅兰芳是有家室的。他们的分手,有没有这个原因呢?刘喜奎在事后的回忆录中说到他俩的分手时,并没有提及这个原因。事实上,尽管这是刘喜奎的第一次恋爱,恋爱对象又是名旦梅兰芳,最终却是她自己提出了分手。之所以如此,她这样回忆说:“我经过再三地痛苦地考虑,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

当时,她对梅兰芳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爱过一个男人,可是我爱上了你,我想我同你在一起生活,一定是很幸福的。在艺术上,我预料你将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员,如果社会允许,我也将成为这样的演员。所以,我预感到我身后边会有许多恶魔将伸出手来抓我。如果你娶了我,他们必定会迁怒于你,甚至于毁掉你的前程。我以为,拿个人的幸福和艺术相比,生活总是占第二位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决心牺牲自己幸福的原因。我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一朵花,我经历过艰险,我还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所以我只能把你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梅兰芳问:“我不娶你,他们就不加害于你了吗?”

刘喜奎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梅兰芳沉默了片刻后,说:“我决定尊重您的意志。”

于是,两人就分了手。对于刘喜奎来说,这成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许多年以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这样说:“我拒绝了梅先生对我的追求,并不是我不爱梅兰芳先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十分热爱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我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所以我忍着极大的痛苦拒绝了和他的婚姻。我当时虽然年轻,可是我很理智,我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我感到如果他和我结合,可能会毁掉他的前途。”

遗憾归遗憾,但刘喜奎说她从来不后悔。从那以后,她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梅兰芳。当梅兰芳在_时期蓄须明志时,她由衷地佩服;当梅兰芳享誉世界时,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她隐姓埋名深居简出近40年后,新中国成立,她被请了出来,到中国戏曲学校当了教授。这个时候,她和梅兰芳重新见了面。-时,他俩又同台演出。时过境迁,往事如烟,过去的一切,都成为了曾经。

梅兰芳的故事作文250字 第3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不久北京沦陷。梅兰芳不愿在日寇占领下生活,便举家迁至上海。不久上海也被攻占,日军为了_拉拢人心,就派人劝梅兰芳出来演戏。

梅兰芳果断拒绝日寇要求,并蓄须明志。日军眼见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

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个抗日期间,梅兰芳不曾为日寇登台演出过。

_胜利后,梅兰芳恢复演出第三天,_前往戏院观看。演罢,_会见梅兰芳,对他说:“你是爱国艺术家,今天可称幸会。”

临走时,_亲笔写下四个大字:“国族之华”赠与梅兰芳。从此梅兰芳和_相识。随后,_单方面撕毁协定,公然挑起内战,国家再度陷入战火中,梅兰芳心焦无比,想劝劝_。1947年8月,梅兰芳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的时候,恰逢_也在上海,就让人给_送去两张戏票,并且附带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这有两张票,你可以带上一个朋友来,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很显然,梅兰芳暗指_倒行逆施,将会失去朋友,成为孤家寡人。_看过之后,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他依旧执迷不悔,执笔回复道:“我很忙,不亲自去看这场,但我会去看你下场,如果你有好下场的。”_的回复一语双关,毫不客气。梅兰芳看了字条,长叹一声,大家都是明白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从此,梅兰芳再没和_来往过。

梅兰芳的故事作文250字 第4篇

庆祝胜利的演出刚一结束,各界人士要求梅兰芳公演的呼声,震动着梅兰芳的心。他何尝不想早日和观众见面呢?但由于_刚刚胜利,交通尚未恢复,梅剧团的大部分演员远在北平,不能立即南下,如何演出呢?好在姜妙香、俞振飞和“传”字辈的几位演员以及昆曲场面都在上海,演出还是不成问题的。

俞振飞亲自召请仙霓社“传”字辈的昆曲演员,又请刘仲秋、郭建英领导的夏声剧团和上海戏校“正”字辈的青年演员助演,电影界的费穆代为租定美琪电影院,并担任舞台装置和灯光设计,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那时,昆曲已呈衰落之状,有人担心这次演出效果不佳。谁知预售戏票时,三天的票顷刻卖光了,观众也不挑戏码。他们说:“只要看一看八年不唱戏刚剃了胡子的梅兰芳。”有的还向售票员请求说:“我们是从外地赶来看梅兰芳的,无论如何请卖给一张票。”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普通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

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有人对院子里的名花觊觎起来,时不时就会有几盆花莫名其妙地丢失。接二连三地丢过几次花后,梅兰芳便悄悄观察起来。后来,他在院子的后墙外发现了几个脚印,偷花人正是从此处越墙而入的。梅兰芳的朋友知道后提议:“可以把后墙加高,再往墙头撒点碎玻璃,这样就能杜绝丢花的现象了。”梅兰芳听完并没有说话,只是在院子外面转了一圈,然后吩咐家人去请泥瓦匠并购买材料。

就在朋友忙着提议加几层砖,用多少料时,梅兰芳却带着泥瓦匠走到了后墙外面的土路上。“你要修路?”朋友难以置信地问。“是呀,你看这条路坑坑洼洼,要是有人从墙上跳下来很容易崴到脚的。”梅兰芳忧心忡忡地说,“还有这个水坑,积水太深了,很危险,一定要填上。”朋友疑惑地问:“难道你不痛恨那些偷花人吗?”梅兰芳微微一笑,平静地说:“说实话,看到精心培育的花儿被偷,我也很生气。但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此而崴了脚,或者掉进水坑,他们也是人,有平安生存的权利呀!”听了梅兰芳的话,朋友低下了头,对他更加敬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