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3)

——孝顺的成语故事3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

关于孝心的成语故事1: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关于孝心的成语故事2: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

【成语】: 返老还童

【拼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解释】: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成语故事】:

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汉朝淮南王刘安喜好学道求仙,用重金招聘这方面的门客。一天,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来求见,说有长生不老术愿意奉献。守门人进去通报。刘安说:他们自己都老态龙钟了,哪会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分明是欺骗。快把他们给我赶走。老人们听说刘安嫌他们老,就一下子都变成了儿童。刘安一听,慌忙出来迎接。这个成语形容老人恢复了青春。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6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7

【注音】mèi yún hàn yǔ

【典故】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九》

【释义】形容行人之多。

【用法】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知情不举、金童玉女、俯拾仰取、拱手而取、善男善女、孤男寡女、郑卫之曲、高蹈远举、以冠补履、兔起凫举、......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成语示例】士女麇至,几于袂云汗雨。 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8

与孝有关的成语

[风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为:作为。为臣的应不惜生命忠于帝王,为子的应不惜生命孝顺父母

[不孝之子]不孝顺的子孙

[伯俞泣杖]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薄养厚葬]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心供养,父母死后却大办丧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孝心

[割骨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割股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拽布拖麻]犹言披麻戴孝。

[忠孝两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9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

*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1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3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闻名乡里。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4

“乘人之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趁别人危难之时去要挟或打击。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5

卖身葬父

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6

1、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2、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3、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4、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5、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刘恒统治下的汉朝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史书上将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6、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闻名乡里。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

8、卖身葬父

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10、拾葚异器

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4)

——抱佛脚成语故事3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7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成语的成语故事10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8

【拼音】以卵击石yǐ luǎn jī shí

【释义】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主人公】墨子

【近义词】不自量力,螳臂当车,以卵投石

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他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肤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算命先生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算命先生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又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全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谬论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好比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算命先生听后羞愧地走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19

孝的成语 :

孝子慈孙、

孝悌力田、

孝思不匮、

孝子爱日、

忠孝节义、

移孝为忠、

入孝出弟、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忠臣孝子、

父严子孝、

母慈子孝、

忠孝两全、

忠孝节烈、

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

子孝父慈、

移孝作忠、

孝子顺孙、

入孝出悌、

孝子贤孙、

忠孝不并、

孝经起序、

忤逆不孝、

孝悌忠信、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0

【成语】: 反求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1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2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顺父母的成语故事10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3

【注音】yǐ luǎn jī shí

【出处】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荀子·议兵》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不量力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以卵投石、不自量力

【押韵词】出言吐词、尺枉寻直、瞎马临池、分毫不值、夸大其词、气壮理直、争长黄池、含糊其辞、洗手奉职、一钱不值、......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他到齐国去的路上碰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他脸色不好,不宜前去。墨翟根本不相信他的这一套,说算命先生是迷信,迷信是战胜不了真理的,拿迷信来否定真理就好比以卵击石,对真理毫无损伤

【示例】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成语例句】

◎ 武汉是军事重地,敌人大军云集,虽然此时蒋、冯、阎大战正在酝酿,但红一师若去攻打武汉,实是以卵击石。

——纷至沓来的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5

拾葚异器

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6

【注音】jí zé bào fó jiǎo

【典故】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宋·刘攽《中山诗话》

【释义】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事先不作准备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急来抱佛脚

【同韵词】九如天宝、朝夕不保、官卑职小、鸟钞求饱、缩头缩脑、肥肠满脑、非刑吊拷、非刑逼拷、眼大肚小、文房四寳、......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则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5)

——成语故事:杜渐防微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7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披麻带孝 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 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孝思不匮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孝悌力田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孝子爱日 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子孝父慈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8

【汉字书写】:以卵击石

【汉语注音】:yǐ luǎn jī shí

【成语出处】:战国。墨翟《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偏重于指彼此力量上的强弱悬殊,含自取灭亡的意思多一些。

【以卵击石的意思】:卵:蛋。用鸡蛋砸石头。比喻自己的力量小,却要和非常大的力量较量,最后只有以失败告终。

【以卵击石的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以卵击石的反义词】:泰山压卵、自知之名、量力而行;

【以卵击石的故事】

墨子在去齐国的路上遇到名字叫“曰”的人,“曰”对墨子说:“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不能往北去,你的皮肤黑,去北方不吉利。”黑子对“曰”说:“我不相信你的话。”墨子朝北继续走去。过了不久墨子又回来了,回来的原因是淄水泛滥,无法过河。“曰”得意忘形地对墨子说:“我说你往北走是不吉利的吧。”墨子笑着说:“我回来是因为淄水泛滥,所有的人都受到了阻碍,来去的人们有黑皮肤,也有白皮肤,大家都过不去的。”“曰”听了以后哑口无言。墨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天帝如果在东方杀了青龙,西方杀了白龙,南方杀了赤龙,中部杀了黄龙,那全天下的人不是都不能动了吗?你的谎言是不可听信的,好比用鸡蛋去碰石头,就算是把全天下的鸡蛋拿去碰石头,石头也不会被碰坏。”“曰”听了墨子的话以后无地自容的走了。

【以卵击石例句】

战国。荀况《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今将军将不过十员,兵不足二十万,真如群羊斗虎,以卵击石,未有不败者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六回:“夫以弱燕而抗强秦,如以毛投炉,无不焚也,以卵投石,无不碎也。臣智浅识寡,不能为太子画策。”

【以卵击石造句】

某县赫赫有名的*居然警告拆迁抵制者不要以卵击石,这种管理者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关注城管这个职业,人微权轻的小摊小贩在与城管的斗争中就像是以卵击石。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29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0

【成语名字】

贼头贼脑

【汉语拼音】

zéi tóu zéi nǎo

【近义词】:

贼眉鼠眼、贼头鼠脑

【反义词】:

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

1、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他们大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2、清·李渔《玉搔头·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3、胡奇《琴声响叮咚》:“他同几十年前一样,瘦得像一只贼头贼脑的猴儿。”

【成语解释】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贼头贼脑造句】

我们不出声,等了好几分钟,终于见到小刺猬贼头贼脑地伸出了一个尖尖的小脑袋,两只小眼睛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确定安全后,又开始蠕动起来。

【贼头贼脑的\'成语故事】

《镜花缘》第十四回:那日到了无肠国,唐敖意欲上去。多九公道:“此地并无可观。兼之今日风顺,船行甚快,莫若赶到元股、深目等国,冉去望望罢。”唐敖道:“如此,遵命。但小弟向闻无肠之人,食物皆直通过,此事可确?”多几公道:“老夫当日也因此说,费了许多工夫,方知其详。原来他们未曾吃物,先找大解之处;若吃过再去大解,就如饮酒太过一般,登时下面就要还席。问其所以,才知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唐敖道:“即不停留,自然不能充饥,吃他何用?”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1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舟 是 船 , 求 是 寻找 。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2

这天,村长穆拉发现他的毛驴不见了,找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找着。穆拉垂头丧气地坐在大门口不停地叹气。这时,两个邻居路过他家,见状,忙问穆拉怎么啦?

“我的毛驴不知道跑哪撒野去了!”穆拉气呼呼地说,“等它回来,我一卢比就把它卖掉!”

话刚说完,前方就响起了驴子的蹄声。穆拉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男孩骑着一头毛驴慢悠悠而来,那头毛驴正是穆拉家的。

就在这时,两个邻居都掏出了一卢比,要买村长的毛驴。

“我刚才是说着玩儿的!”穆拉说。

“穆拉,你是村长,可不能食言。要不,传出去,大伙从此都不会信任你。”两人说。

邻居的话说中了穆拉的要害。是呀,要是他食言,下届村长选举就没有人再选他了。但他实在不愿意一个卢比就把毛驴卖掉,于是就说:“这样吧,为了向大家证明我是个守信的人,我们星期六在牲畜市场上碰面。到时,我当众将驴子出售。”邻居答应了。

星期六很快到了,穆拉牵着他的毛驴就站在牲畜市场的入口处。让大家惊奇的是,毛驴的尾巴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着一只猫。

“村长,这只猫怎么回事呀?”有人问道。

穆拉一笑,说道:“我将遵守诺言,以一个卢比的价钱卖掉我的毛驴。但是,我有个条件。我的毛驴和猫是好朋友,它们已相处多年,谁也离不开谁。哪位要买我的毛驴,也必须买下我的猫。”

“那么,你的猫要卖多少钱?”有人问。

“乡亲们,这些年来,我的猫捉了无数的老鼠。它可是一个英雄,身价自然要高些──一万卢比。”

大家都笑了,谁会花一万卢比买一只猫呢?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3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4

注音

máng wēng mén yuè

成语故事

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的,就把敲钟的声音误以为是太阳,人家告诉他太阳不发声而像蜡烛一样有热量,他回家把蜡烛当成了太阳。一天他发现乐器籥跟蜡烛很像,也以为是太阳。

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解释: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相近词:

盲人扪烛、盲翁扪龠

示例:

盲翁扪籥但取似,叶公好龙固为名。

清·赵翼《岣嵝碑歌》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5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入江中,可是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当时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可是捞了很久都没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1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2、 刻舟求剑的材料

【注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年代】古代

【例句】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3、 刻舟求剑的点评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6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阅读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1)

——孝顺父母的成语故事10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7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8

1、卧冰求鲤

简介: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

2、黄香温席

简介: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拾葚异器

简介: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4、百里负米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39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0

【拼音】:fēn zhì tà lái

【出处】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宋·朱熹《答何叔京》六

【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反义词】门可罗雀、路断人稀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造句】:

1、一闭上眼,各种景象就纷至沓来,吓得她整夜合不上眼。

2、博览会开幕后,人们便纷至沓来。

3、此决定对和*年代本已紧张的太*洋地区邻邦关系报道纷至沓来;穆帅自己火上浇油;记者们也乐此不疲,决心将热闹进行到底。

4、庙会张灯结彩游人纷至沓来最耀眼的是火红的糖葫芦。

5、她的婚礼使得它的朋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参加。

6、千岛湖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7、当我手触黄土的瞬间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感慨不禁纷至沓来。

8、成长历程中纷至沓来的种种故事片段在我人生的屏幕中放映。

9、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

10、从开埠之始,外国商民们便纷至沓来,在租界里安营扎寨,建造房屋,开设洋行,居住经商。

——贼头贼脑的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1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是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就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都纷纷的大笑了起来,说:船是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2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2)

——孝顺父母的成语故事10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3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成语故事3篇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4

成语:

孝子贤孙/忠孝两全/移孝为忠/孝子爱日/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披麻带孝/忠孝节义/

故事: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5

【注音】jí zé bào fó jiǎo

【典故】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宋·刘攽《中山诗话》

【释义】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事先不作准备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急来抱佛脚

【同韵词】九如天宝、朝夕不保、官卑职小、鸟钞求饱、缩头缩脑、肥肠满脑、非刑吊拷、非刑逼拷、眼大肚小、文房四寳、......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则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6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刘恒统治下的汉朝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史书上将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7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刘恒统治下的汉朝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史书上将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8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49

杜渐防微

【拼音】dù jiàn fáng wēi

【成语故事】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典故】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几而作,不俟终日。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后汉书·丁鸿传》

【释义】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用法】作谓语、定语;同“杜渐防萌”

【近义词】防微杜渐、杜渐防萌

【相反词】任其自然

【成语示列】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

闻一多《给梁实秋、吴景超、翟毅夫、顾毓琇、熊佛西诸先生》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6)

——数典忘祖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0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一次,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来朝见,窦太后叫窦婴陪他们喝酒。景帝刘启喝了许多酒,高兴地说:“我死后,就把王位传给梁孝王。”窦婴马上反对说:“汉朝历来是把帝位传给儿子,你怎么擅自传给弟弟呢?”窦太后听了这话,也很不高兴,因为她偏爱小儿子。此后,窦太后不准窦婴进宫朝见。窦婴便托病辞掉了“詹事”的官职。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景帝在危难之中,数数亲信大臣将,只有窦婴还算是个人才,于是召他回朝,拜他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命他讨*叛乱。窦婴*定叛乱后,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可汉景帝仍然不太信任他。

当承相刘舍因庸碌无能而被免了职时,窦太后几次向汉景帝提起窦婴,希望用他为A相,但汉景帝不同意,并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意思是:窦婴这个人,自以为了不起而沾沾自喜,其实办起事来疏忽大意,难以胜任垂相这一重任。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和《汉书·窦婴传》上均说:汉景帝刘启曾批评魏其侯窦婴“沽沾自喜”。“沾沽自喜”这一成语,形容取得一点成就便自满自足、自鸣得意的轻浮神态。“沾沽”,轻浮的样子。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1

^成语故事

【拼音】niu guǐ she shen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例如“雄鸡一唱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名句,至今被人传诵,诗人杜牧还专门给他写《李贺诗序》,评价他的诗为:“鲸呿鳌掷,^,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典故】鲸吸鳌掷,^,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唐·李贺《李贺集序》

【释义】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

【相近词】^、妖魔鬼怪、蛇神牛鬼

【成语示列】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得^,还自以为奥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成语例句】

◎但是假使它们以其^的面目活动于意识之内,则必将唤起稽查的注意而惊醒睡者的清梦。

◎这两段话里用了"魑魅魍魉"、"^"、"分庭抗礼"、"取而代之"、"招兵买马"等成语,就不只是讲得极其形象,而且是极其深刻的`揭露了右派的蓄谋已久企图使资本主义复辟,让社会主义*的**,并表现了我们对于这一小撮害群之马极端蔑视的阶级感情,这比用一般的语词就更具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战斗力。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8)

——袂云汗雨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2

【汉字书写】:得陇望蜀

【汉语注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人贪心不足;可活用作“得陇又望蜀”。

【得陇望蜀的意思】:陇:地名,甘肃东部一带;蜀:地名,四川中西部;得到陇地又还想得到蜀地。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近义词】: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的反义词】:知足常乐、称心如意、适可而止、心满意足、知足不辱、如愿以偿;

【得陇望蜀的故事】

东汉时期,岑彭是刘秀手下的一员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是个才气无双的将士。一直以来求贤若渴的岑彭收罗了四面八方不少的人才。光武皇帝建武八年时,岑彭率兵进攻天水,此时公孙述占据四川,隗嚣占据西城。隗嚣被岑彭的部队包围后公孙述便帮助隗嚣守住上邽。皇帝在这个时侯下了一道诏书给岑彭,诏书中开诚布公地说道:“西城和上邽都打下来以后你即可马不停蹄的派兵去攻打四川,人是不知足的,陇地被*定后,自然还想得到蜀地。”岑彭收到诏书后便用灌水的方法想把西城攻下来,只可惜水深还没有灌到一丈的时侯,西城的救兵就快马加鞭地赶到把隗嚣救走了。岑彭的部队此时粮草也不够,只好领兵班师回朝。

【得陇望蜀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搬进园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道:“正是古人常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何必偏要坐船?”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鲁迅《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九十三回:“飞燕得陇望蜀,复见侍郎庆安世,年轻貌美,雅善弹琴,便借琴歌为名,请成帝许令出人,成帝也既照允。”

【得陇望蜀造句】

人性如此是天经地义的,得陇望蜀,欲望永远都不会被满足,所以才会有层出不穷的各种争权夺利。

要知道人的欲望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得陇望蜀确实是人之常情,谁都希望自已拥有的东西多多益善。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3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他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肤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 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愧地走了。

以卵击石的意思: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4

彩衣娱亲 【cǎi yī yú qīn 】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 】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孝子慈孙 【xiào zǐ cí sūn 】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孝子顺孙 【xiào zǐ shùn sūn 】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老莱娱亲 【lǎo lái yú qīn 】 表示孝顺父母。

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 】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入孝出弟 【rù xiào chū dì 】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入孝出悌 【rù xiào chū tì 】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王祥卧冰 【wáng xiáng wò bīng 】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悌力田 【xiào tì lì tián 】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悌忠信 【xiào tì zhōng xìn 】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5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着就问:“它们既有佛性,为何对佛这样不敬?拉屎竟拉到佛的头上,真是罪过。”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道:“施主您说它们没有佛性,那为何不到老鹰头上拉屎,而偏偏找到佛的头上?”

崔群一时语噎。

“老鹰嗜血,鸟雀见了害怕,远远避开惟恐不及,哪敢到它头上拉屎?佛性慈善,容忍众生,对外物从不计较,因此他容得下鸟雀的嬉耍;而鸟雀因这一点就找到他头上拉屎,岂不是深明佛理,很有佛性?”住持对答机智,使崔群非常折服。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6

意思:形容*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行为。

古时候,云南的人都信奉佛教。有一次,一个死囚趁月黑风高之际,翻墙越狱逃跑了。第二天,官府发现犯人跑了,派出兵丁四处搜捕。那个罪犯跑了一天一夜,又饥又渴,精疲力尽。他看着追捕他的人越近,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一头扎进一座古寺,寺里供奉着^像,经典语句,佛像高*严,罪犯的肩头正与佛像的脚齐,他一见佛像,心里就悔恨不已,痛恨自己没有听佛祖的教诲,以致犯下了死罪,于是便抱着佛像的.脚大哭起来。他边哭边磕头,边磕头边哭,把头都磕破了。追捕的差役被他真诚的忏悔感动了。于是转告官府,请求宽恕他的过,官府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后来,随着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故事演变成了一句成语。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7

《卧冰求鲤》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可是……”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指着王祥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亲和继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娘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8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典故】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崇洋媚外

【相反词】饮水思源

【押韵词】吹弹歌舞、红飞翠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珠还合浦、衣食父母、吃喝嫖赌、村歌社鼓、含羞忍辱、连皮带骨、衔尾相属。

【年代】古代

【灯谜】算经遗记冲之率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不必朝贡。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成语举例】我们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孝顺成语故事3篇(扩展7)

——^成语故事

孝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篇59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