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篇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

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

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篇

禹接任父亲治水的工作后,便深思熟虑,到底怎么样才能取得成功?

鲧治水时的做法是从别处运来土壤去堵水,或者加固阵地的城墙。而被挖土的地方地势降低,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汪洋大海,同时按照水的本性,必定要有发泄的口子,那么就必会淹没其他部落。

相当于是“以邻为壑”。

这是处于下游或者被挖土地方的部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大禹必须转换思维,更广泛的联合其他部落,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方案。

有父亲无功被杀的先例,禹非常刻苦(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找了几个帮手,包括后稷弃、司徒契、虞官伯益以及四岳等组建了中国最早的“黄河水利委员会”(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估计刚开始是进行实地调研。

工作组很可能溯水而上到达三江源附近,或者其下属去过,再不济也与三江源附近的部落取得了联系,或许禹祖上真是来自西羌,对黄河源头比较熟悉,昆仑山距离黄河中下游很远,却被后来的中原人奉为神山,或许那时已经掌握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事实。

调研的结果是,禹认为水只堵是治不好的,便以“依据水文山地形势,疏导为主,堵疏结合”为总原则,命令众诸侯发动当地百姓,挖土的挖土,开山的开山,造堤的造堤,等等(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开始正式治水。当时的“百姓”是指各部落,就是各个姓、氏的部族都出人跟着禹等人去干。

囿于落后的生产力,禹治水可谓是异常艰辛。

同时受灾群众较多,民众食不果腹,被洪水淹过的地方又卑湿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为了解决这些实际情况,禹让伯益指导大家种植适宜水田的稻子,让弃调度府库粮食赈灾,还转运其他部落粮食互通有无,以有余补不足,众部落互相帮扶,共渡难关。

据说在治理到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时,禹突然感觉到自己三十岁还没个媳妇,担心万一绝后,就打算在当地找个媳妇。这时候有一只九尾狐造访,禹认为是吉兆。正巧当地涂山氏一个女子女娇^v^、肤白貌美、体顺条长,禹一眼就看上了,于是结为婚姻。(《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帝王世纪》认为该女子名为攸(禹娶于涂山之子,名曰攸)。

一说两人并未来得及办婚礼,(《吕氏春秋》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更有说两人曾在桑林交合(《帝王世纪》合婚于台桑),古代桑林既是“生产劳动”场所,也是“生产活动”场所,屈原就曾问道“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可惜,两人蜜月还没过完,禹因公务繁忙很快离开两情相悦的女娇继续去更南方治水了(《吕氏春秋》而巡省南土),一说是结婚或结合第四日,禹就动身出发(《尚书》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吴越春秋》取辛壬癸甲,禹行),总之是留下女娇泪眼婆娑送行。

据说禹走后,女娇天天倚门而盼,并让侍女到村口遥望等待大禹归来,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不见夫君归。在日夜期盼之中,女娇不禁哀伤的低吟浅唱“候人兮猗”,兮、猗都是虚词,表示啊、呀等感叹,只有候、人两个实词,意思就是“等你哟”,这被《吕氏春秋》称作南音之首(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也是史载可考的中国第一首情歌。

十月后女娇为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启,女娇一人抚养儿子,儿子没白天没黑天的呱呱大哭,甚是可怜(《尚书》启呱呱而泣,予弗子;《吴越春秋》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关于启的出生,《淮南子》又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女娇为其送饭,禹说你听到鼓声再来。原来大禹为了治水变为一头熊,头拱脚蹬,他不想女娇看到自己这副模样。不巧的是,一天一块石头误中鼓,鼓响,女娇赶紧去送饭,结果却看到丈夫是一头熊,吓得转身就跑。而禹也发现了女娇,就去追,女娇便化为石头,大禹叫道“还我儿子”,于是石头裂开生启。而女娇化石还有另一个版本,说女娇等禹回来时,时间长了便就地成石,这或许是后代故事“望夫石”的渊源。

各种传说或许说明禹治水的艰难,以及对家庭的缺失,甚至是父系社会女性逐渐成为男性附属以及财产地位父死子继制度的日渐定型。

禹常年奔波在外,十三年(一说八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孟子》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当然这里的“三”未必是实指,可能代表多次。而且他拿着工具亲自带着大家一起干,连腿毛都磨掉了(《韩非子》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

禹凭借舍身忘死、舍家为国的精神,终于带领各部落治水成功。

当然,大禹治水成功,不仅仅是操作方式上改堵为疏,还有其他可能原因,一是天气变化,雨量减小;一是黄河新通道已经形成;再一个是充分听取各部落意见,尊重其他部落的想法,团结各部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总之,正是在大禹的带领下,联盟走出了洪水之患的困境,成为当时联盟以及后世楷模,大家确信是禹疏导山川才得以成功。

大禹改堵为疏治理水患的做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水利工程上讲,为治理河水提供了范本,水不可强堵,只可以疏导,变患为利;从人文上讲,由此奠定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保持中庸之道;从政治思想上讲,也为^v^管理提供了参考,以疏导为主,也就是不恃强,要妥善处理各部落关系。

而且,治理洪水是个精细活,不像打仗,咋咋呼呼就干了,需要深入交流,包括文化、语言和文字,虽然那时的文字或许还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但是肯定会促进文化交流。

此外,禹在调研及治水中还做了三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事。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3篇

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以后,人们安居乐业,可是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一场洪水来临,冲毁了房屋,淹死了不少人,我心痛万分,下定决心要好好治水。

起先,我父亲在治水的时候,只知道建造大坝挡水,可大坝越造越高,洪水一来,全倒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我父亲去世后,我接过他的位置,也接过他的治水的重担;治水总要有个方法,首先,我和我的手下开始仔细地研究起地图,我查明了那些大小河道的分布位置,还要找出水是从哪里流到哪里,做完这些,我又在地图上正确的标注出容易发生洪水的区域,我告诉我的手下:我们不能纸上谈兵。于是我们又实地去勘察,我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河流百余条,又经过了百余座高山,我们都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根据我们的勘查结果,我果断的采用了疏通的方法,就是在洪水来临的地方挖几条疏通的河道,把水引导大海里,我说干就干,带着许多老百姓,拿着铁镐,把该疏通的都疏通了,该挖的都挖开,该拓宽的地方全部拓宽,尽管每天都有伤亡,可是洪水快要退去了,胜利就在眼前。几年后,我脸晒黑了,变瘦了,指甲也脱落了,不过最后我们成功了。

老百姓们又在温暖的大地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4篇

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传说。相传禹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因为治水有功,舜传位给禹。后来,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禹便被称为“夏宗神”。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5篇

我又跨进了这个门槛,再次融入了大禹陵演绎的传奇。

周围显得如此静谧,静谧得能使我听到自己的心跳。我环顾四周,没有变,依旧是那样,依旧是如此神秘,令人心生向往。映入眼帘的无不是绿,绿得透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含情脉脉的桂花散发出幽芳的清香,不觉痴迷。我屏气凝神地进入其中,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触这一汪翠玉。

空中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草花丛里间或会“唱”出三五声“咕——咕——”。渐渐地,阳光明媚起来,一座古桥横在我面前。我登上它,凝望远方,绵延起伏的山峦上铺满了一层绿意,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徜徉着一群鱼儿,那么悠然,又那么自在。地上洒满了柔情的阳光,幽径上充溢着自然的气息。我轻闭双眼,静静聆听着四周婉转的歌声,细细感受着大禹陵不朽的传奇。

我又独自一人踏向通往山顶的小径。山风迎面扑来,沁凉沁凉,直透心扉。那风似乎倾诉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苦衷,又好像有他不辞辛苦的精神在闪动。

不大一会儿,山中起雾了,一大片水汽浮腾而起,化作千千万万个小精灵,随风飘扬。雾中,我仿佛看见了大禹悲凉而又坚定的双目,透射出一种深远的目光。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望着那尊塑像,心中感慨万千……一声莺啼打破了这片寂静,山林又变得活泼起来,一大片竹子在风中摇曵着,沙沙沙,沙沙沙。我起身,朝大禹像深深一鞠躬,然后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去。

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心中所思所念的,全是这个地方,这个镌刻着大禹的传奇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6篇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v^堵^v^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v^三过家门而不入^v^。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的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直至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未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7篇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神话中的地名)。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据考证,当时大禹洽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濬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诸侯,计功行赏,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而今的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人们来到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8篇

古往今来和中外的一切^v^,都是人事的^v^。中国古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西方首相上台后首先是组建内阁,现代社会一个企业或者单位,一把手换了之后也会进行相应的人事调整。

尧舜时有些著名的人士如皋陶、伯益、伯夷、彭祖、禹、商朝的始祖契、周朝的始祖弃等,尧帝在位时没有重用,其中禹就是被舜帝诛杀的鲧的儿子,后来接任了舜的盟主位置。

《世本》说“鲧娶有辛氏,谓之女志,是生高密”,高密一说是禹的名字,一说是出生地名或者封国名;《大戴礼记》说他是“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史记》承袭其说;而《帝王世纪》则细节满满:鲧妻子叫修已,吃了神珠薏苡——薏苡是一种中药,也可以煮粥,有美容功效——但是修已没因此变美,而是胸部裂开而生禹,又说他名文命,字密。这或许是根据禹姓姒从以而引申出来吃薏苡仁的故事,也有说禹的姓是尧或舜赐予的。

禹除了“母生”,还有“父生”的说法。《山海经》载“鲧复(通腹)生禹”,其后又有鲧死后化作黄熊、黄能、黄龙、玄鱼等说法,后来的典籍又说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又被“副(或剖)之以吴刀”才化作动物的,还出现了被吴刀剖开肚子生下禹的故事。

除去神话性质的故事,后世学者多认为禹是西羌人或者势力范围在西羌(《新语》大禹生于西羌;《史记》禹兴于西羌),也就是今四川省岷山、汶川一带,与西陵氏、蜀山氏地望相近。由于西羌范围过大,后又有人具体化为“禹生石纽”。

当时的禹的身份,可能一边继承了鲧的族长位置,成为一方诸侯,并在联盟中有一席之地;一边是罪臣后代,在联盟中要受到打压、提防。戏剧性的是,在舜帝举行的推举会上却成为重要人选。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9篇

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他离家外出,带领大家沟通九河,引济漯水入海,把汝汉淮泗导入江。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也不进去看一看。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吗?大禹治水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永远赞扬和学习!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0篇

在舜帝带领下,不仅大禹成功治水,设置九州、五服等,其余各大臣们也纷纷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成绩,联盟势力空前高涨,道德远播四海(声教讫于四海)。

舜帝很高兴,开始论功行赏:

赐给大禹一块代表至高荣誉的黑玉,一者代表赞赏,一者代表大功告成(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估计大禹除了继承父亲鲧的崇国,还被赏赐于夏。

大禹很谦虚,趁机举荐了伯益(大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伯益也出力了。”(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大舜也奖赏了伯益,估计是封赐到费国,因此伯益又叫大费,还赐给他黑色旗帜,并祝他后嗣繁盛。(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后来舜帝还与伯益部落进行联姻,将自己宗族的姚姓美女介绍给他做媳妇,伯益继续就留在大舜身边,为其饲养鸟兽。大舜见伯益驯养的鸟兽很好,功劳卓著,就赐其姓嬴(舜赐姓嬴氏;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因此秦国的国姓就是嬴。

封伯夷(或四岳)为吕氏,可能封地是吕国或者吕国、申国,或者吕国后来又发展出申国,吕氏后裔中的吕尚即姜子牙在商末帮助周国推翻纣王,受封到齐国

弃因农业发展让国民吃饱了饭,被封到山西,为姬姓,他是周朝天子的始祖。

契被赐姓子,封于,数百年后其子孙后代建立了商朝

一说,大禹治水成功时是在尧帝时期、舜帝摄政之时,以上赏赐或是尧帝所为或者舜帝以尧帝名义或者舜帝代尧帝,如《论衡》“昔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韦昭注《国语》“尧赐禹姓曰姒,封之于夏”;《吴越春秋》“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1篇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的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2篇

(一)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非常讲信用。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被虞舜流放到羽山。虞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订治水措施。他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治水是行不通的,必须用疏导的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洪水。

(二)

大禹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沿途测量地形地貌,查清何处需要开山,何处需要挖河,不辞*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有一次,天下着雨,他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哪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啊,他多么想进家门去看一看,多么想去亲亲儿子可爱的小脸蛋。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必须以国家、以*利益为重。他深情地望了望家门,心里默默地说:儿子,等着我,等我治好洪水再来看你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3篇

一叶乌篷,漂过二千五百年的沧桑;百转河渠,流动大禹治水的英名。绍兴,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江南小城,历来民风淳朴。其中,许多民间习俗被绍兴人乐此不疲地传了下来,所赋予的含义也更深刻了。

其中的会稽山祭禹一直受到重视,仪式非常隆重。一是公祭,每五年就会有一场规模盛大的祭禹活动。二是民祭,一年一次,从未间断。一般,公祭典礼开始前,吹打乐队、舞龙、舞狮队、仪仗队等都要进行表演迎宾,以烘托热烈的气氛。此外,参加祭祀人员将统一佩戴黄色佩巾和节徽,显示其庄重性和整齐性。据《魅力绍兴》记载:2007年4月20日,公祭大禹陵典礼已升格为“国祭”。其盛况可见一斑。

其实,人们祭奠大禹,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治水的辛酸历程。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传说尧舜年间,大禹治水十三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去看一看孩子,为治水,他日夜不停地忙着。开始,大禹动员百姓堵住水,失败了;随后,他尝试了许多方法,又失败了;最后,大禹采用疏通的方法,终于保住了良田。正是如此,人民为纪念禹而修建的大禹陵,也就成了人们记忆的延续。

这么多年过去了,绍兴人民一直在发扬大禹的艰苦奋斗精神,把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把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有了大禹精神的激励,家乡绍兴是越来越繁荣了。如今,“大禹精神”已成为绍兴儿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祭禹”这一习俗,也在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

当然,大禹治水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学校里,我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长大后,我要为国争光,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放光芒!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4篇

夏禹(大禹)资料简介和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奴隶制的创始人。另外禹是*的一个姓氏,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大洪水。尧命崇地伯鲧领导治水。鲧用“障水法”,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水患,被杀于羽山。舜即位后,命鲧子禹继续负责治水。禹总结了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以疏导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i,至于大?桑?惫?*??劣诖舐剑?直辈ノ?藕樱???婧樱?胗诤!!保ā渡惺椤び砉薄罚┱舛渭窃兀?褪窍挠碇魏踊疃?陀碇嗡?蠡坪雍拥赖拿枋觥?/p>

在古籍和传说中,夏禹的治水事迹十分动人。《尚书·益稷》称:禹娶涂山氏女,结婚后生子启,“启呱呱而泣”,禹顾不得照抚幼子,径自治水而去。《史记·夏本纪》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韩非子·五蠹》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以为民先,股无?,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时至今日,黄河两岸仍广泛流传着夏禹治水的传说:如宁夏的青铜峡,晋陕之间的龙门,伊水流过的伊阙,都说是禹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5篇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6篇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7篇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贰』 大禹治水虞舜……“望夫石”缩写100字作文

望夫石系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v^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v^辽宁省兴城市西南望夫山之望夫石,则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其它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江西省分宜县昌山峡水中、贵州省贵阳市北谷顶埧、广东省清远市均有望夫石。参阅《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又《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及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望夫石》。后用以喻女子怀念丈夫的坚贞

这座紧邻淮河的山就是涂山,也叫当涂山,它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距离安徽蚌埠市区仅十多公里。这里便是古涂山氏国所在地。与涂山相对的这座山叫荆山,而在涂荆两座山的中间,淮河滚滚向东北方流淌。正所谓“双峰峻耸,瞰淮矗立”。形成了淮河第二峡--荆山峡。别看今天的涂荆两座山东西相向而立,在传说中遥远的尧舜时代,它们可是连为一体的。

『叁』 六年级作文大禹治水从大禹开凿龙门那开始五百字续写

这一天,我正在看《大禹治水》这本书,书中讲到黄河水患是从尧开始的,当时的黄河流域经常发大水,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十分悲苦.尧很着急,经过四方部落首领商议,决定派鲧去治水.但是,鲧也没有治水的经验,他只懂得用土埋,建堤筑坝,结果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把洪水治服,反而使水灾闹得更凶了.看到这里,妈妈叫我休息,明天再看.我心里一直记挂着,想着有什么办法才能把水治住,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发现一切都变了.高楼不见了,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不见了.......居然变成了小小的茅草屋,还有一片汪洋,怎么回事?我怕极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竟然来到了舜的时代.这时候,黄河的水患还是没有得到治理,而且由于鲧的治水不力,现在已经是大禹在治水了.可是因为没有好办法,水灾一直闹个不停,大禹向百姓征集好的办法,我就去报了名.见到大禹后,他问我:“小不点儿,你有治水的办法吗?”我胸有成竹的说:“除非你把黄河给密封了,否则,水是堵不住的.”大禹不解地问道:“你说什么?”我又说:“意思就是用堵的办法关不住水,难道不能把水给放了吗?”大禹想了想,说:“真是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了河图,发现龙门山堵住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才使得河水溢出河道,造成了水灾.办法有了,水灾的根源也找到了,新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凿开龙门?这时候,我想到了沉香救母的故事,沉香不是用开山斧劈开了华山吗?我把想法告诉了大禹,他微笑着说:“好,我们就一起去寻找开山斧.”经过了许多磨难,我们终于找到了开山斧,大禹用开山斧凿开了龙门,并且挖了九条运河,把黄河水引到了大海里.把黄河水引到大海以后,大禹把一根铁棒 *** 海底.我问他那是什么,大禹笑着说:“那是我的定海神针,是用来测量江海深浅的.”“定海神针?!”我愣住了,“那不就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嘛!这世界太神奇了!”就这样大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了黄河水患的大英雄.

『肆』 我喜欢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作文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

『伍』 作文:大禹治水中遭到的困难

群众的怀疑,家人的背离,爱人的背叛,毒虫猛兽,豺狼虎豹,穷山恶水,强盗土匪。反正唐僧取经能遇到什么,他就能遇到什么。参考吧

『陆』 大禹治水缩写300字

大禹治水缩写示例如下: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柒』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缩写(200~400字)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堵塞河道,最终治理无方,洪水更加泛滥。大禹则一反父亲的做法,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最终取得成功,留下了^v^三过家门而不入^v^的佳话。教育和做人都一样,一味地^v^堵塞^v^不如适当地^v^疏通^v^。不过,除了这一点外,大禹治水还包含了教育以及个人成功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捌』 大禹治水的作文

这一天,我正在看《大禹治水》这本书,书中讲到黄河水患是从尧开始的,当时的黄河流域经常发大水,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十分悲苦。尧很着急,经过四方部落首领商议,决定派鲧去治水。但是,鲧也没有治水的经验,他只懂得用土埋,建堤筑坝,结果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把洪水治服,反而使水灾闹得更凶了。看到这里,妈妈叫我休息,明天再看。我心里一直记挂着,想着有什么办法才能把水治住,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发现一切都变了。高楼不见了,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不见了.......居然变成了小小的茅草屋,还有一片汪洋,怎么回事?我怕极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竟然来到了舜的时代。这时候,黄河的水患还是没有得到治理,而且由于鲧的治水不力,现在已经是大禹在治水了。可是因为没有好办法,水灾一直闹个不停,大禹向百姓征集好的办法,我就去报了名。见到大禹后,他问我:“小不点儿,你有治水的办法吗?”我胸有成竹的说:“除非你把黄河给密封了,否则,水是堵不住的。”大禹不解地问道:“你说什么?”我又说:“意思就是用堵的办法关不住水,难道不能把水给放了吗?”大禹想了想,说:“真是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了河图,发现龙门山堵住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才使得河水溢出河道,造成了水灾。办法有了,水灾的根源也找到了,新的问题是,我们用什么凿开龙门?这时候,我想到了沉香救母的故事,沉香不是用开山斧劈开了华山吗?我把想法告诉了大禹,他微笑着说:“好,我们就一起去寻找开山斧。”经过了许多磨难,我们终于找到了开山斧,大禹用开山斧凿开了龙门,并且挖了九条运河,把黄河水引到了大海里。把黄河水引到大海以后,大禹把一根铁棒 *** 海底。我问他那是什么,大禹笑着说:“那是我的定海神针,是用来测量江海深浅的。”“定海神针?!”我愣住了,“那不就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嘛!这世界太神奇了!”就这样大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了黄河水患的大英雄。

『玖』 大禹治水给我们的启示作文200字

大禹治水给我们的启示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叫《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禹带领乡亲们,堵住洪水,可没有成功。有一次,大禹散步的时候,偶然看见孩子们玩水,他们挖了几个小孔,把水引出。大禹看后,灵机一动。他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查看地形。然后,大禹带领乡亲们劈了九座大山,挖了5条大河,克服了许多的困难,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把水治好了。我在学习上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契而不舍,而不是半途而废的精神。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拾』 大禹冶水的作文800字哦

自然界里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人类、家园带来的是极大的伤害。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家;有的人失去了亲人;还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丽的生命……今天我就读了一个有关治水的传说,是谁治的水呢?他的名字叫:大禹。读了这个故事,很是让我感动。这个传说的内容是这样的:自从舜接受了皇位以后,果真不负所托。他内修政令,外抚百姓,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使当时的社会环境较尧在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舜年老的时候,他也到处求才访贤,也让手下推举有才之人。当时人们一致说到了治水有功的大禹是个治世之才。传说在大禹治水的13年之间,他曾经3次经过家门,但是因为水患未除,他就没有进家门。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大哭,禹站在门外,听见了哭声,也下狠心没有进去探望儿子和妻子。这件事千百年一直被当成佳话在人们之间口耳相传。正因为他有一颗这样爱国、爱民之心,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都称颂禹治水的成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而经他治理的黄河,也一改暴躁的脾气,就像温和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大禹。到舜一命呜呼的时候,大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在位的时候也是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都很富裕。随着时间的穿梭,大禹也年老了,也要找个才子继位。他看中了一位与大禹一同治水的伯益。但就在这时,大禹的儿子启见国泰民安,可以无为而治,使想待大禹年老把首领的位置弄到手,过他的安逸日子。于是,在大禹葬后,启强行夺得了首领的位置。从此以后,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一个奴隶制国家就这样形成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精神,数千年来被后世的人民传颂不息。不仅被夏、商、周三代所缅怀赞颂,而且也得到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一致肯定。大禹治水不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和历史的功绩,它还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精神与财富。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予了我一个很大启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强大的洪水,大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去,最后终于成功了。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坚持”二字,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我们要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用之才。让我们运用头脑,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狡猾”的困难吧!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8篇

四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黄河、长江两岸创造文明。黄帝时统一中原,成为当时的部落盟主。黄帝衰微后,又有许多重要人物或贤明的君主成为实际统治者,包括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等(参见涿鹿之战结局如何?蚩尤为何是黄帝之臣?我们为何自称炎黄子孙?黄帝的两名嫡子都曾继位首领?颛顼和祝融的绝地天通实际上是利用宗教改革实现意识形态的统一)。

他们所居住的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黄河古称“河”,全长约5464公里,仿佛是画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几”字,共计滋润7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注入渤海。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平均每年卷积16亿吨到汹涌河水之中。自第二阶梯下降到第三阶梯后,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河水不足以携带泥沙,泥沙下沉,河道变宽,河床架高,容易堵塞、决口,所以决口一般发生在下游。

黄河决口后还会导致改道,故道附近就成了冲积平原,华北平原多是得黄河之力形成的。黄河的改道有时东下半路转头北上从天津入海,有时从江苏北部、中部夺泗、淮入海,有时从山东夺济水入海。济水下游曾经有一片大湖,称作巨野泽(大野泽),山东省巨野县便因此而来,巨野泽最大时经今山东微山湖联通泗水。由于黄河逐渐沉沙侵蚀巨野泽,致其水域逐渐收缩,不过宋朝时巨野泽依然挺大,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到明初时梁山泊也没了。巨野消失后,济水也随之消失了,现在的黄河河道可能覆盖了济水河道。所以黄河下游像是一个大尾巴,呈扇形来回摆动。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之间的两千五百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多达1590次,较大改道26次,其中6次为大改道,后世用“善淤、善决、善徙”来形容它的这种特性。

黄河决口的最大危害并非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宛如大瀑布浩浩荡荡,无数生灵被淹死。这只是初期灾害,实际上死者长已矣,存者要继续生活,决口之后,黄河新河道形成之前,黄河水会借小河形成多个河道,而小河承载力有限,大水漫灌,洪水弥漫,四处侵袭,且河沙淤积后地面抬升还会倒灌。本来人们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生产生活都在那方寸之间,水又与人争夺土地,导致生存空间缩减,对生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危害,这一时期可能肆虐几十年。

而所谓治水,实际上就是让黄河重新回到故道,或者引导到大河中形成新河道。

在那个虽然存在联盟但实际上诸侯氏国各自为政的时代,治理像黄河决口这样级别的洪水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第一,生产力有限,没有先进的水利技术和设备,达不到治理能力。

第二,较早时的部落没有财产或固定资产,又往来迁徙,一旦发生洪水淹死的被淹死了,没淹死的就重新找新地方了,没有积累治水经验。

第三,没有强有力的^v^,一者能征集的劳工非常有限,不能进行大工程建设;二者没有黄河其他地方氏国的配合,仅仅治理某一块区域是治标不治本,即使堵住了现存的漏洞,下一个漏洞又会立刻出现。

仰韶后期到龙山时代,阶级、私有财产、城池出现(仰韶后期到龙山时代时,中国最古的^v^开始出现),人们不仅有了资产还有重资产,而且众多氏国林立,各有各的地盘,没有好地方迁徙,人们安土重迁,这时候有了水患,人们就要设法适应。实际上黄河下游先民与环境水患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女娲补天的神话或许也可能是治水的一种体现。

大家想象一下,在生产力有限,没有先进的水利技术和设备,没有治水经验和能力的时候,人们如何与水共处,也就是灾区部落首先要做的什么?

肯定是自保!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城池,或许会运土来构筑堤坝防止水灾蔓延,或者加固城墙,甚至开挖小沟往别处放水。《国语》有“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的记载,《淮南子》《世本》等有鲧造作城池的记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鲧作城),《淮南子》也记载共工有放水施害的行为(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或许就是如此。

所以,本来就不好治理,就算治理好了一处,或者别的地方又漏了,或者别的部落又放水过来了,简直就是死结。

尧帝时期,黄河再次决口,为了更好的统治,尧帝寻求治水大臣,众多部落推荐了今河南嵩山一代的崇伯鲧;同时尧帝还寻找接班人,大家推荐了有虞氏的舜。于是,鲧和舜在历史的机缘下,分别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两者的命运却截然相反。

鲧采取堵漏的方式治水九年而无功,舜在尧的考察培养下成功成为接班人并开始摄政。舜见鲧治水无功,便以以摄政王兼“中央督导组组长”的身份亲自去督办他治水无功(行视鲧之治水无状),多种古籍记载,鲧被杀死在羽山,《山海经》更是指出来执行这个任务的是祝融(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祝融介绍见被楚国奉为先祖的祝融,到底什么来历)。

后来尧帝死去,舜帝即真,然而水患依然存在,舜帝重要的政务仍是治水,他会选择谁作为治水总理?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19篇

舜召开民主推荐会进行人事调整,问:“谁能继承尧帝的贤明、美德和功绩,让他做为我的辅弼?”

大家都推荐了禹:“让禹做司空,可以延续尧帝功勋。”

舜帝说:“嗯,是的。禹,由你去治水,一定要努力啊。”

很奇怪,鲧治水无功被处死,而大家却又推荐他的儿子,而舜帝竟然也赞同。

但是禹就心理起毛了。

他见父亲治水失败被杀,现在又让自己接着干,吓了一头汗:妈呀,治不好要没命,咱还是躲远点。禹便坚决推辞,说让契、弃、皋陶去办吧(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帝没有同意,说:“你不要推辞了,干吧(然,往矣)。”便命禹为司空,并主导治理水患,并根据人才各自的特长进行任命:

因为洪水导致黎民食不果腹,而弃自小就是种地能手,便命弃为稷也就是农业部长,指导大家农业生产。弃便称作后稷。

舜帝认为百姓家族不亲和,命令契为司徒相当于教育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让他本着宽恕宽容的原则教导百姓推行五常伦理(敬敷五教,在宽)。

蛮夷侵犯华夏,华夏内部也有人奸诈不法,而皋陶在东夷深受法治熏陶,便任命他为士来治理人民,又称大理,可以看作是司法部长、最高检和最高院的院长。告诫他推行五刑要公平公正、轻重适当,让人心悦诚服。

大费(伯益)为虞可视作资源部长,工作内容包括开发山林,壮大养殖业;

垂接任共工负责百工;伯夷为秩宗主导祭祀典礼等;龙为外交部长(龙主宾客)负责命令的传达(纳言)等;夔为文化部长负责音乐文艺等(以夔为典乐);篯铿(彭祖)等人也分别有任用。

为了激励干事创业的热情,舜帝还颁布了《联盟官员考核办法》,规定三年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连续三次考核结果的优差结果决定是贬黜还是升迁(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人事调整到位,安排好作任务目标,大家便开始分头开展工作。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0篇

传说在时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他治水居外13年,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1篇

当尧还在做皇帝的时候,黄河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水灾,庄稼全被淹没了,房子也被洪水冲垮了,为了活命,百姓们都搬到了很高很高的山上居住。

尧看着自己的百姓受苦,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尧问他的臣子。“让鲧(gǔn)去试试吧,他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

在众大臣的推荐之下,尧便派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晃九年过去了,鲧治理洪水却没有一点效果,洪水反而越涨越高,死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尧一气之下,命人把鲧杀死了。随后,尧又让大禹去治水,并让其他人协助大禹一同治水。

大禹接到了尧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一心钻研治水的方法。他日夜翻查文字资料,同时还和大家一起去洪水的上下游进行实地考察。

那一天,他们刚走到河边,忽然就刮起了大风,乌云把天遮去了一半。不多时,大雨倾盆,山洪直冲而下,卷走了不少的百姓。大禹看着水中苦苦挣扎的百姓,却无能为力,心里真是难过极了。

从此,他更加刻苦钻研,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让他找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他让人们拿着石斧、石*等工具,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开始治水。大禹不光指挥,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就算累得腰痛腿痛也从不埋怨一句。

有一次,大禹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忽然听到房里有叫喊声,原来是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他是多想去看一看呀,旁边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2篇

尧、舜、禹三位,是我国远古时期著名的帝王。其实,在当时他们只能算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历史全靠人们的口头流传保存,在民间传说中,在*的心目中,尧、舜、禹都是英明的帝王。

尧的祖父是黄帝。尧16岁就登上了帝位,他很善于治理天下,国内四方安定,*安居乐业。他统治了国家约100年时间,活了110多岁才逝世。在他逝世前经过*的推荐,他自己又严格考察,最后选定了平民出身,有德有才的舜作为*,并且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

舜,又叫葵舜,姓姚,名字叫重华,是今天河北省一带的人,当时叫冀州。舜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是个瞎子,乡里人叫他瞎老头。舜的后母生了个儿子叫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弟弟。舜的瞎父亲心眼很坏,弟弟象更是一个手辣心*的家伙,经常动坏主意谋害舜。但舜对父亲和后母还是很孝敬,对弟弟象也很仁爱。

舜登上帝位以后,他同父异母弟弟象很害怕,有一天主动跪在舜面前,请求哥哥惩罚。舜扶起象,对他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今后你改了就好。”

舜虽然已经贵为天子,但拜见自己的父亲还是恭恭敬敬,和当年做普通老百姓的时候一样。瞎老头惭愧地对舜说:“孩子,我当年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这个瞎子。”

舜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一次大水灾,现在的中原地区,特别是黄河两岸变成了一片汪洋,*被迫放弃了原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3篇

相传大约在5000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值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面向茫茫大水,人们束手无策,只得逃到山躲避。为解除水患,部落联盟首领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决定推举鲧去完成排水任务。由于鲧采取“堙”、“障”等堵截的办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好,洪水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舜当部落联盟首领。他巡视治水情况,发现鲧对治水无能为力,耽误了大事,就给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选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精明能干,办事认真。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和涂山氏的一位姑娘结婚,但他觉得治水大事刻不容缓,便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来到治水工地。大禹请来长者和同他父亲鲧一同治水的人,商量治水办法。

他们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认为采取堵截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根据地势高低,顺着水流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大禹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继续加固和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过去“堵塞”为“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为便于治水,大禹把整个地域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9个大州。

大禹亲自带领27万治水群众,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劳动。他不仅指挥整个治水工程,而且身先士卒,同群众一起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由于长期的*勤劳动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4篇

要说大禹,应该先说他的父亲鲧。因为大禹是为了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出生,并且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其父未竟的事业,因而名垂青史的。

鲧是黄帝众多子孙的一个,他生活在尧的时代。舜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洪水灾害,天下洪水泛滥。大水铺天盖地,老百姓有的在树梢上像鸟儿一筑巢,有的在山顶洞里像野兽一样穴居,有的干脆在木筏上安家,随着水流东漂西荡。所有这些简陋的住所在风雨之中,随时都有倾覆和被淹没的危险。飞禽走兽游蛇也无处藏身,来和人争抢地盘。由于洪水长期不消退,滋生了大量的野草。而人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却无法生长,食物也越来越少。衰弱的灾民既要忍受饥饿、疾病和寒冷的折磨,还要随时随地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那悲惨绝望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啊。

这个时候,仁慈而盛明的尧开始为人们处于这样的困境而忧虑不安起来,他召集有文治武略的大臣,来商讨如何对付如此泛滥的洪水。天上众神,对于天下万民所遭受的苦难都无动于衷,惟有鲧真心哀怜难民。

鲧和防风是好朋友。防风是一个巨人,站立的时候好像山那样高,躺下的时候好像河那样长。鲧则刚好相反,他的身体非常小,长三寸,重六两。当两人站在一起时,大小对比十分明显,常常令人发笑。

鲧对防风说,找们俩应该为苍生百姓去治理洪水。于是向地皇请命。地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他俩听说在天帝那里有一种名叫“息壤”的神奇东西,那是一团能无限膨张、生长不息的泥土。碰到水就会不停地生长,可以用来治理洪水。两人打算去天庭偷取宝贝。

巨人防风身高百丈,站在山顶上,伸手可以触到天庭,他用手托着鲧,把鲧送上了天庭。鲧借着自己身材微小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优点,在天官里来去自由,如人无人之境。息壤藏在天帝的宝座下面,鲧悄悄地来到帝座后面,很顺利地取回了东西。然后防风用手把鲧接下了天庭。

鲧和防风两人互相配合,防风用手托着鲧,让他投下息壤,然后微微地跨出一小步,来到另一个地方,鲧再投下息壤治水。如此这般,神奇的息壤化作万里长堤,汹涌澎湃的洪水被挡在堤外,不能再肆意逞凶,堤内的积水也在泥土中干涸。一大片起伏的原野出现在人们面前。本来已经绝望的百姓纷纷从藏身之处出来,心里充满了新的希望。

江河上游的水被制止住了,下游的水就畅通无阻地流进了大海,人民自然就免于洪水之灾了。百姓感激鲧的大恩大德,都在商量要推立鲧为王。地界的呼声越来越高,惊动了天庭里的天帝,这时他才知道息壤被偷了,于是十分的震怒,将息壤全部收回。

这样一来,江河上游被暂时堵住的水又倾泄而来,平旷昀田地顷刻间被洪水吞没,大地变成了一片泽国。看到这个情形,地皇又担心又害怕,担心洪水无法控制,害怕天帝责怪自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鲧和防风身上,要将他们斩首问罪。

防风因为身体庞大,难以诛杀。鲧细小如蝼蚁,很轻易地就被戮杀了。鲧死前对天长叹:“我因为身小被杀,希望我的儿子如防风一样高大。”

鲧虽然肉身被杀了,但是他的精魂因为抱有很深的冤情而久久没有散去。借着精魂的力量,鲧的尸体三年没有腐烂。而且他细小的身体越来越大,肚子里似乎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他希望新生命去完成未竟的事业。新的生命在父亲腹中生长、变化,啜吸着父亲的心血和精魂,他的能量己远远超过了父亲。

鲧死而不腐的秘密让虎首人身、四蹄长胫、衔蛇操蛇的强良发现,他疾赴天庭向天帝汇报。天帝很担心将来会后患无穷,就派了一个天神,带了一把名叫“吴刀”的宝刀再去砍杀鲧肚子里的新生命。

天神来到羽山,看准了就一刀砍下。刀锋所及之处,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从里面蹦出了一条细小的鱼,见风就长,越变越大,最后化身为龙,盘曲腾跃,飞上了天空。这条龙就是大禹,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洪水。

新生的大禹挺立在天地之间,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力量,此元气更充沛,比罡气更猛烈,比剑气更锐利,比正气更刚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国御座上的天帝,也被大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动任命他为治理洪水的总指挥。

此后,大禹在打败了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的后代,战胜了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相繇,又降伏了人脸虎躯、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吴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后,才真正地开始了他伟大的治水工作。

开始的时候,大禹学习父亲鲧,也是采取填埋堵塞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大禹又改用疏导的方法。

大禹让一只大黑龟把息壤驮在背上,跟着自己。一路上用它来填平深渊。曾经帮助黄帝打仗的应龙,在前面开路,用尾巴划地。百姓则在应龙尾巴划过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导到江海。

大禹治理洪水的时候,曾经三次到了桐柏山,可是那个地方总是刮风下雨,雷声轰鸣,树木发出呼呼的响声,使治水的工作无法进行。大禹知道一定有妖怪作乱,于是召集天下群神,叫他们想办法除去妖怪。

一些神仙觉得事不关己,不愿意出力,大禹就把他们拘禁起来。其他的神仙这才团结一致,在淮水边设法擒服水怪无支祁。

这无支祁形状像猿猴,长着白脑袋、青身体,眼睛里放着灼灼的光芒。它的身躯小巧灵活,力气大得胜过九只大象,整日横蹦竖跳,没一刻安静,使得那地方总是刮风打雷。大禹拿它没有办法,就叫天神童律去制服它,童律制服不了,又让乌木去,乌木也不行,最后庚辰把无支祁制服了。

当无支祁被制服的时候,各种山精水怪聚集起来奔走号呼,想要帮助无支祁。庚辰拿了一把极大的戟赶走了怪物们,周围才安静下来。

大禹用大铁锁锁住无支祁的脖子,又在它的鼻孔上穿上金铃,把它压在龟山下面。从此他的治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为了彻底解除洪涝威胁,大禹开掘了三百条大河,三千条支流,不计其数的小沟渠,用以沟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观察河道、地形。他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北走到犬戎国。他和手下神将太章、竖亥从东极一步一步量到西极,从南极一步一步量到北权,得到的长度都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大禹按照山川形势,运用堵塞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人民抵御洪水,重建家园。洪水平息,大功告成。大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这时侯,尧早已逝世,舜也已老迈,大家都拥戴大禹继承帝位。舜对大禹说:“完成治水大业是你的大功,谦虚、勤奋、节俭是你的大德。我褒扬你的大德,赞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继相承的次序应在你身上,你终当晋升为帝。”

于是舜就将帝位让给了大禹,还送给他一块叫做玄圭的黑色的上方下圆的玉石。天帝为了表彰大禹的功劳,也赏赐给他两匹神马。

大禹当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来许多铜,禹就叫工匠铸成九只宝鼎。鼎上刻绘着各种毒虫害兽和妖魔鬼怪的图像,使人预先对这些东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宝鼎为“禹鼎”,以后又把禹鼎作为辨认奸邪的代名词。

传说为了治水,大禹身先士卒,常年跋涉于沼泽地带,劳累和浸泡使大腿无肉,小腿无毛,腰背佝偻,以至后人将弯腰驼背的走法称为“禹步”。他整天奔波忙碌,树枝挂住了帽子也不顾,泥泞粘了布鞋也不管,在治水过程的十三年中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妻子女娇感觉非常孤独,就坚决要求陪伴大禹治水。

河渠修至堰师,被形势险峻、路径盘曲的缳辕山挡住去路。大禹见此山岩石峥嵘,极难开凿,就吩咐阿娇:“我在山崖边挂一面鼓,你切记,听见鼓声方可送饭。”他目送女娇远去,摇身一变,化作一头力大无穷的巨熊,嘴拱爪扒,硬是在坚固的岩石上挖出一条深沟。禹正忙得不亦乐乎,一不小心,后腿踩落一块碎石,不偏不倚,咚的一声,砸在崖边挂着的鼓面上。大禹由于聚精会神的劳作,没有听到响声。

女娇听到鼓声,兴冲冲地提着饭篮来找丈夫。她转过山崖,猛然看见一头熊在拼命地拱呀扒呀,吓得大卢尖叫。大禹被妻子的尖叫声惊醒,换回人形,刚想解释,女娇早扭头拔足狂奔而去。

女娇又吃惊又惭愧,她想不到,至善至美的丈夫原来是一头熊变的,当她回头看时,后面紧追不合的还是头熊。羞愧之下,她的身躯化成一座冰冷的石像。大禹尾随赶来,追至嵩山,见妻子已成石像,不禁又急又气,他冲着石像大喊:“还我儿子!”石像颤动,裂开一道口子,从里面滑出一个婴孩,那就是启。

大禹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国君。他把天下分成九州,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我们中国有时候又叫做“九州”。在他闲暇的晚年,他还和手下编写《山海经》—书,记录天下的地理风物和神话传说。

禹归天后,生前选定的接班人伯益继承帝位。伯益懂得鸟兽语言,曾经在舜帝朝中担任管理山泽的官员。他发明了捕兽的陷阱、发明了水井。禹治洪水,他始终追随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心高气傲的启不甘心王权旁落,他利用父亲的崇高威望,凭借家族的雄厚势力,驱逐伯益,夺回帝位,将公天下一变而为家天下。启用武力废除尧传下来的禅让制,实行以父子相传为特征的世袭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启,名副其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5篇

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常常是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使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尧对鲧是不满意的,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说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出来治理洪水了,因此尧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鲧最终死在了那里。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问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说:“啊,不错!禹,你来治理洪水,可要恪尽职守啊!”

禹跪下向舜叩头,想将司空的职务让给后稷、契和皋陶。但舜说:“你很合适,不要再谦让了。你现在应该到工作岗位上去负起你的责任了!”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伤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治水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使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使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以后,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舜也经常与禹对话,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啊,应该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例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6篇

自然界里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灾难常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有的让人们没有了家,有的让一个原本繁荣的城市变得一塌糊涂,不堪设想。洪水就是其中的一种自然灾害。关于整治洪水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讲的是:洪水给古代的*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首领尧便派来禹来治理洪水。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时,劳身焦思,*苦备尝。下定决心,要把水引到海里,三过家门而不敢入。把水治理的井井有条,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帝舜之后,禹还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大的洪水,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果然就成功了。这是因为禹不但下了决心要把洪水制服,有耐心地查看地形,而且他还吸取了父亲的以前的教训,用了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把水引到了海里。最后,洪水终于被他制服了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100字 第27篇

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大禹就是一个做好事使人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人。

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由于大臣推荐,他任命鲧担任治水的工作,可是,一晃九年过去了,鯀的治水不但没有见成效,而且水灾越来我凶猛厉害,现在是河水冷滥大堤决口,人民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后来人民把鯀处死了。因为洪水很严重,所以只能再找个人提任治水的工作,大家都说禹最合适,大禹是鲧的儿子。但是他可不像他父亲,一意孤行,而是公正不阿,一丝不苟。他对人和蔼可亲从来不说坏话。接到任务之后加强工作并且实地检察他告别他的新婚妻子,带着伯益和后稷实地考察了,平整土地跋涉山川走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留着禹的脚印,有好几次在地家门口也没有停下来后来禹看山越岭最后,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禹把中国千百条大河都疏通了,使可水畅流入海,十百条河也都修治一心,人民人从批安居乐业再也不怕洪水对人的威胁了。